收藏 分销(赏)

唐代蕃将李楷洛事迹及其反映的民族融合_郝意如.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3406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代蕃将李楷洛事迹及其反映的民族融合_郝意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唐代蕃将李楷洛事迹及其反映的民族融合_郝意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唐代蕃将李楷洛事迹及其反映的民族融合_郝意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郝意如(),女(蒙古族),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唐代蕃将李楷洛事迹及其反映的民族融合郝意如(内蒙古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摘 要李楷洛是唐朝契丹族蕃将,曾参与久视元年的契丹叛乱,同年兵败后归附唐朝。李楷洛附唐后累次奉命征讨,为唐朝边疆防御做出重要贡献。李楷洛的后代亦在唐朝任职与生活,可谓蕃将世家。李楷洛行迹及其家族可反映出唐代的民族融合,主要体现在姓名汉化、地望变迁、官职转换、与汉族联姻以及对汉文化认同等五个方面。关键词唐代;蕃将;李楷洛;契丹;民族融合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唐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唐朝对

2、周边民族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与唐朝往来逐渐频繁,涌现出许多其他民族将领。我们通常称这一群体为蕃将。蕃将的族属来源众多,包括契丹、奚、突厥等。这些蕃将成为唐朝将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唐朝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有重要意义。学界对唐代蕃将问题涉及较早者为陈寅恪论唐代之蕃将与府兵,提出唐玄宗时府兵制衰落,随之蕃将成为唐军中坚,并指出唐代前后期蕃将的区别。马驰唐代蕃将与章群唐代蕃将研究唐代蕃将研究续编对唐代蕃将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但唐代蕃将个案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比如契丹族将领李楷洛。李楷洛是营州柳城人,本为契丹酋长,武则天时期依附于唐朝,成为唐朝将领。目前学界对李楷洛的研究尚属缺

3、乏,仅在谈及其子李光弼和唐代蕃将相关论文与专著中有所涉及。马驰李光弼 论证了李光弼生父为入唐蕃将李楷洛;任爱君契丹史实揭要论及唐代中期契丹归化人时以李楷洛及其家族作为个案,并提出李楷洛归唐与李楷固的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总第 期)降唐有关。以上学者对李楷洛做了初步的探索,但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对李楷洛相关问题进行系统性阐释。本文充分运用文献史料和碑刻资料,对契丹族将领李楷洛的事迹进行系统梳理,考察其所反映的唐朝民族政策、民族关系、民族融合等问题,对于唐朝蕃将专题研究和唐朝多民族交融等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李楷洛归唐及其原因李楷洛本为契丹酋长,武后时成为

4、唐朝将领,天宝元年()五月二十日薨于怀远县(今银川),“享年六十有七”卷,可推测其生于仪凤元年()。有关李楷洛最早的历史记载见于久视年间,唐赠范阳大都督忠烈公李公神道碑铭 记载其于久视元年()参与契丹叛乱,兵败后受唐朝招抚,“久视中,以骁骑岁入于辽,西临太原,南震燕赵朝廷忧之,有命招谕,合以信誓,际于天人。话言感寤,抚剑叹息。是岁以控弦之士七百骑,垂櫜入塞,解甲来朝。以其本枝,复赐李氏,授玉钤卫将军,左奉宸内供奉。”卷,。李楷洛的归唐与当时唐朝的民族政策与民族融合环境息息相关,而直接原因很可能是李楷固的招安。唐代兼容并包的民族政策与蕃汉融合的大环境是李楷洛依附唐朝的原因之一。唐朝前期相对于其他

5、朝代较少有民族偏见,民族政策比较宽容、开明,吸引了许多周边民族与之交往,并有大量其他民族迁入内地,受到了唐朝的任用和优待。唐朝初年契丹已形成了稳定的部落联盟,在唐朝发展前期契丹部落就积极地与唐朝取得了联系,唐置松漠都督府对其进行羁縻,同时实行怀柔安抚策略。正是在当时民族大融合的背景下,李楷洛才能作为入唐蕃将出现在当时的历史舞台。李楷洛归附唐朝很可能缘于李楷固。李楷固也是出于契丹族的将领,曾作为李尽忠的别帅参与营州之乱,“楷固等屡率兵以陷官军,后兵败来降”卷,因当时形势所迫而降唐,武则天因李楷固追随李尽忠叛乱欲对其治罪,狄仁杰却赏识他并向武后进言:“楷固等并骁勇绝伦,能尽力于所事,必能尽力于我,

6、若抚之以德,皆为我用矣。”于是武后将其留下授予官职,“以楷固为左玉钤卫将军,务整为右武威卫将军,使将兵击契丹余党,悉平之。”卷,武后采取“以夷制夷”策略,使其为唐朝效力,平定契丹叛军余众。李楷洛与李楷固关系密切:首先二人同出于契丹族。“楷洛,本契丹酋长”卷,“初,契丹将李楷固,善用乾索及骑射、舞槊,每陷阵,如鹘入乌群,所向披靡”卷,可知李楷固与李楷洛同样出自契丹。其次,二人还是翁婿关系。据记载“初,天后万岁中,大将军燕国公武楷固,为国大将,威震北陲,有女曰今韩国太夫人,才淑冠族。尝鉴之曰:尔后必生公侯之子。因择蓟 公 配 焉。后 果 生 公。”卷,久 视 元 年(),武后曾赐姓李楷固武氏,因此

7、这里所说的武楷固即李楷固。开元初年,唐朝册封李楷洛为蓟郡公,此处的蓟公即李楷洛。因此早在天后万岁中两人就已经结为翁婿,李楷洛的降唐与李楷固的关系显而易见。第三,李楷固曾奉命平定李楷洛参与的契丹叛乱。久视元年()契丹进犯,武则天诏李楷固与骆务整征讨契丹,李楷固再次平定契丹叛乱。是年秋七月,李楷固被授予“燕国公,赐姓武”卷,。云麾将军李府君 郝意如 唐代蕃将李楷洛事迹及其反映的民族融合 历史学研究神道碑记载李楷洛于久视中降唐。李楷固平定契丹叛乱后被授予燕国公与李楷洛降唐应为同一年并为先后关系,因此李楷洛很大可能是受到李楷固的招安而归降唐朝。二、李楷洛归唐后的事迹李楷洛归唐后历任玉钤卫将军、朔方讨击

8、大总管、幽州经略使、朔方节度副使、左羽林将军等职,官至云麾将军,封蓟郡公。最先在幽州长期充任军将,曾奉命征讨靺鞨、突厥等。后以左骁卫将军身份进攻两蕃。又奉命率军抵御吐蕃并平定叛乱,最终自河源班师途中薨于怀远县。其归唐后始终忠于唐廷。自久视中李楷洛接受唐朝招安后,武则天“授玉钤卫将军,左奉宸内供奉”卷,后使其充任幽州军将,效力于幽州军中。曾征讨靺鞨、突厥等,“殆靺鞨于鸭绿之野,覆林胡于榆关之外。北出障塞,怀其王庭”卷,。李楷洛作为武则天时期来朝的蕃将,在武则天之后的诸帝也颇为相信他并加以任用,李楷洛于中宗时()“开朔方之地四百里”,于睿宗 时()“食佐命之邑三千户”,于玄宗 时()“主禁卫,吞诸

9、戎”。卷,景云元年(),依附于东突厥的奚族掳掠渔阳、雍奴等地。薛讷本为幽州大都督,在幽州镇守二十余年,总体上看是比较和平的。然而薛讷与燕州刺史有嫌隙,睿宗徙薛讷为并州长使,以左羽林大将军孙佺为幽州都 督。延 和 元 年(),李楷洛以左骁卫将军身份与左威卫将军周以悌跟随幽州大都督孙佺“发兵二万、骑八千,分为三军”,进攻两蕃,于冷陉地区与奚族首领李大酺交战。将军乌可利规劝孙佺:“道险而天热,悬军远袭,往必败。”卷,然而孙佺认为前幽州都督薛讷在边二十余年都没有收复营州,此次若能趁对方没有防备而行动,一定会有所收获。于是孙佺没有听取乌可利的劝谏,而是令李楷洛率领骑兵四千开进,不料“遇奚骑八千,楷洛战不

10、利”,而孙佺不敢前去救援,企图退兵,奚军乘机反击,唐军大败。孙佺依山结为方阵以求自保,李大酺遣使责备“朝廷既与我和亲,今大军何为而来?”孙佺却诬陷李楷洛,“吾奉敕来招慰耳。楷洛不禀节度,辄与汝战,请斩以谢。”并将军中帛万余段和紫袍、金带等物赠予李大酺以示和好。李大酺请孙佺还师,不再相互惊扰,而孙佺率军撤退时将士恐惧,队伍不整,于是李大酺趁势追击,唐军溃败,“佺、以悌为虏所擒,献于突厥,默咄皆杀之;楷洛、可利脱归。”卷,仅李楷洛与乌可利二人得以脱身。玄宗开元初年,李楷洛任左羽林将军同正、朔方节度副使,封蓟国公。开元二十九年(),吐 蕃“悉 众 四 十 万 攻 承 风 堡,抵 河 源军”卷上,李楷

11、洛奉命率军抵御吐蕃,李楷洛时年已六十六岁,临行前说“贼平,吾不归矣。”及战,“府君以精骑一旅,济河之南,万火燎于他山,三 军 出 其 闲 道。惊 寇 四 溃,重 围 自解”卷,终 于 平 定 了 吐 蕃。天 宝 元 年()五月二十日,自河源班师途中薨于怀远县(今银川),追赠营州都督,第二年葬于富平县坛山原。肃宗乾元中(),肃宗追考其功绩,赠司空范阳大都督,谥曰忠烈。唐代杨炎为其所作云麾将军李府君神道碑中评价道:“前后录功凡二十四命,食邑二千七百户。封蓟郡开国公,又加云麾将军。参定国者两朝,拖侯服者四纪,会兵车者百胜,出帐下者千人。国有事,未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总第 期

12、)尝不勤劳,无私可谓知礼。”卷,李楷洛归附唐朝以后,凭借骁勇善战的军事才能与对唐朝的忠诚,受到唐朝统治者重用,先后奉命征讨靺鞨、突厥、奚与契丹等,又率军抵御吐蕃并平定叛乱,战功卓著,为唐朝边疆的安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李楷洛一生可谓骁果勇烈。三、李楷洛及其家族事迹所反映的民族融合李楷洛归唐后与汉族交往逐渐加深,其后代亦在唐朝任职与生活。通过李楷洛及其家族成员的行迹可反映出当时的民族融合情形,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姓名上的汉化;地望发生变迁;官职上的转换;与汉族联姻;对汉文化的认同。首先,姓名上的汉化。贞观二十二年(),契丹酋长窟哥等部请求归附唐朝,唐太宗对归附契丹族酋长窟哥进行册封,“乃置松漠都督府

13、,以窟哥为左领军将军兼松漠都督府、无极县男,赐姓李氏。”卷下,由此契丹大贺氏家族成员跟随契丹部落酋长窟哥的姓,姓“李”。李楷洛解甲 来 朝 后,唐 廷“以 其 本 枝,复 赐 李氏”卷,。马驰唐代蕃将一书指出“受赐李姓者,至少从理论上讲,被看作是皇家宗族的成员,其籍则系于宗室某王名下,统归宗正寺管理。这 是 天 子 对 蕃 将 的 一 种 最 高 规 格 的 礼遇。”唐高祖时期唐代就有赐姓制度,李姓乃唐朝国姓,受赐李姓代表着享有唐代最高级别的姓氏。李楷洛不仅本人的姓名体现了汉化,随着仕唐,李楷洛与汉族的交往愈加深,在为其后代取名时也趋向汉人取名的习惯。李楷洛有子遵直、遵行、光炎、光弼、光颜、光

14、进,皆以“遵”“光”字行,这同汉人以某字行辈的特点一致。其次,地望发生变迁。唐朝蕃将分为在蕃蕃将与入朝蕃将,在蕃蕃将是指“那些一般不脱离开本蕃,并受边州都督、都护或节度使押领的羁縻府州世袭唐朝官封的蕃人君长”,入朝蕃将是指“那些已基本上脱离开本蕃并在内地(朝中或地方)任职、直接听命于朝廷调遣的蕃人将领”。李楷洛自归唐以来历任玉钤卫将军、朔方讨击大总管、幽州经略使、朔方节度副使、左羽林将军等职,天宝元年()五月二十日,“自河源薨于怀远县之师次明年,诏葬于富平县坛山原。”卷,李楷洛从受到唐朝招抚至卒于怀远县,无史料表明其曾被遣回本蕃,而且他最终埋葬之地是在富平县坛山原,死后没有葬于本蕃,因此毋庸置

15、疑李楷洛为入朝蕃将,地望已汉化变迁。由表 可看出自李楷洛起其后代亦在唐朝内地任职,没有迹象表明曾被遣回本蕃,并且卒后未葬于本蕃,其子李光弼葬于富平县先茔之东,其孙李汇葬于父茔。可见其家族的地望已经变迁。第三,官职上的转换,主要体现在由武职逐渐转为文职。李楷洛历任玉钤卫将军、朔方讨击大总管、幽州经略使、朔方节度副使、左羽林将军等职,官至云麾将军、蓟国公,以武将著称于世。其子除光炎不幸早逝,其余均在唐廷为官,尤其是光弼立下赫赫战功,史称“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卷,“自艰难已来,唯光弼行军治戎,沉毅有筹略,将帅中第一”卷,。蕃将本多以游牧为主要生产生活方式,善骑射,战斗力强,在

16、征战方面可发挥出骁勇善战的优势,李楷洛即有着较强的蕃将色彩。李楷洛子孙担任的官职中虽然也多为武职,但逐渐出现了文职,说明文化程度逐渐提升,汉化逐渐深入。现将李楷洛后代官职情况列表如下:郝意如 唐代蕃将李楷洛事迹及其反映的民族融合 历史学研究表 李楷洛家族人员官职概况表姓名与李楷洛的关系官职史料出处李楷洛李楷洛本人朔方节度副使、左羽林将军,封蓟国公旧唐书卷 李光弼传,第 页。李遵直父子 将军全唐文卷,第 页。李遵行父子将军全唐文卷,第 页。李光弼父子官至太尉中书令、河南副元帅、临淮郡王新唐书卷 李光弼传,第 页。李光颜父子特进鸿胪卿全唐文卷,第 页。李光进父子太子太保兼御史大夫、渭北节度使旧唐书

17、卷 李光弼传,第 页。李义忠祖孙太仆卿全唐文卷,第 页。李象祖孙太仆卿全唐文卷,第 页。李汇祖孙殿中丞、泾原节度使全唐文卷,第 页。李承勋曾祖孙泾原节度使资治通鉴卷,第 页。第四,与汉族联姻。李楷洛的妻子辽东李氏,为同出自契丹的将领李楷固之女,后封为韩国太夫人,可知李楷洛时期尚未与汉族联姻;其子李光弼时开始与汉族结为姻亲,天宝十三年“思 顺 爱 其 材,欲 妻 之,光 弼 称 疾 辞官。”卷,李光弼拒绝了与安禄山堂兄安思顺之女结为婚姻,而是娶汉族士人太原王氏女为妻;其孙李汇娶扶风窦氏女为妻;其曾孙女李氏嫁与沈房之子沈师,沈氏为关中望族,“沈氏之先,继 列 祖 冕,显 于 籍 牒 者,皆 由 文

18、学。”卷,沈房之姑为代宗妃子,“及德宗即位,追尊皇太后。太后昆弟父祖既追封矣,其子侄皆蒙宠荫”卷,。可知沈氏为皇亲国戚。观李楷洛家族婚姻,李楷洛时与同为契丹族的李氏结为婚姻,其子、其孙时开始倾向与汉族士人结为姻亲,至其曾孙一代时已与皇亲国戚结秦晋之好,其家族在婚姻方面与汉族的交往是愈来愈深入的。第五,对汉文化的认同。首先可从李楷洛族源认同体现出来,李楷洛不承认族属为契丹族,而是声称汉族名人是自己的祖先。李楷洛曾与其部下说“吾乃祖本汉将”卷,云麾将军李府 君 神 道 碑 中 还 记 载“先 族 汉 校 尉 之 裔也”卷,称其为汉朝时投降匈奴的李陵后人,而这与史料完全不同,显然是杜撰的,但显示了其

19、在族属上对汉人的认同感。这在唐朝并非个例,突厥出身的李怀让、阿史那忠等也攀附汉人为其先族。正是因为当时唐王朝的强大,在情势的影响下,其他民族出身的蕃将才会积极主动地自称为汉人后裔,以作为大唐帝国的一份子而感到骄傲。李楷洛等蕃将认为自己为汉人还与唐朝统治者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关。唐太宗曾说:“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在这样的思想引导下,唐朝给予蕃将优厚的待遇。其次,李楷洛的后代亦体现出对汉文化的认同。李光弼作为蕃将不仅“善骑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总第 期)射”,“少从戎”还“能读班氏汉书”卷,文化水平较高,且儒家孝悌之道在其行迹中有所体现,“

20、太夫人高明整肃,有慈有威,公下气怡声,承顺而每竭其力。虽已官达,小不如意。犹加谯让之责,故能济其勋业。”卷,“丁父忧,终丧不入妻室。”卷,李光弼其行迹还体现出忠义思想,面对史思明的劝降,光弼回应:“我三代无葬地,一身必以死国家之患。尔为逆虏,我为王臣,义不两全。我若不死于汝手,汝必死于我手。”卷,光弼弟光进亦有儒家孝悌的观念,他“虽与光弼异母,性亦孝悌”卷,。李楷洛孙李汇“又从东平军,事李正己于淄青。正已悖,公说之以善,语虽不从,然得重赐与驰归”卷,体现了忠义气节。李楷洛后代之行迹无疑与汉文化的长期熏陶息息相关。李楷洛作为契丹将领,归附唐朝后曾出征奚、靺鞨、突厥,吐蕃等,立下赫赫战功,其家族成

21、员亦为唐朝名将,战功卓著。李楷洛虽参与过叛乱,但是唐朝仍给他机会成为唐朝重要将领,体现了唐朝开明包容的民族政策。李楷洛家族几代人在唐朝为将,可谓“蕃将世家”,是唐朝周边民族向唐中央汇聚靠拢的一个典型事例,是唐朝多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一个缩影。注释陈寅恪论唐代之蕃将与府兵,中山大学学报 年第 期。马驰李光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第 页。任爱君契丹史实揭要,哈尔滨出版社 年第 页。任爱君唐朝与契丹部落发展的历史关系 兼谈大贺氏家族的衰微和契丹部落发展的趋向,蒙古史研究 年第 辑。参考文献欧阳修,宋祁 新唐书 北京:中华书局,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京:中华书局,董诰 全唐文 北京:中华书局,刘昫 旧唐书 北京:中华书局,马驰 唐代蕃将 西安:三秦出版社,王钦若 册府元龟 北京:中华书局,(,)责任编辑:降小宁 郝意如 唐代蕃将李楷洛事迹及其反映的民族融合 历史学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