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加强...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探微_江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2629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5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加强...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探微_江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加强...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探微_江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加强...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探微_江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加强...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探微_江峰.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收稿日期 2022 05 18*基金项目 湖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暨省新型智库竞争项目“湖北省民族宗教舆情监测与处置策略研究”,项目编号:HBSK2019ZD032;湖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意识形态视域下高校舆情建设能力初探”,项目编号:20210140。作者简介 江峰,教授,硕士生导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别山红色文化。吴莹,硕士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DOI 编码:10 3969/j ISSN 2095 4662 2023 02 007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探微*江峰吴莹(湖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黄石 4350

2、02)摘要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是坚守互联网这一意识形态斗争主阵地、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营造良好网络生态以维护人民利益的迫切需要,因而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高校应做到突破网络舆情调控难点,增强网络舆情反馈的时效性;筑牢网络意识形态防护墙,促成网络舆情生态的多样性;完善校园网络空间建设,提升网络舆情监管的专业性;强化意识形态教育引导,确保网络舆情发展的有序性等。唯其如此,才能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舆情难以调控、网络空间建设能力不足、网络意识形态存在安全隐患、网络舆情无序发展等问题和挑战,强化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有效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

3、政权安全。关键词意识形态安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4662(2023)02 0051 06互联网是信息交杂的中转站,信息强渗透性的特点使网络成为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战场。大学生是网络空间的原住民,是积极活跃的青年网络群体,也是敌对势力千方百计欲加利用的新鲜力量,有效引导高校网络舆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本文拟明确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分析提升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途径,以期能够有助于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坚守意识形态

4、主阵地,有效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一、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的重要性(一)坚守互联网意识形态斗争主阵地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谈到:“互联网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这个 阵 地 我 们 不 去 占 领,人 家 就 会 去 占领。”1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场域,是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争夺区域,高校舆情包括学术不端、考试公平、学生安全、校园管理等舆情类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表现在当网络舆情事件爆发时,高校能迅速处置不同类型的舆情,扩大正向网络舆情的感召力,消解负面网络舆情的影响力,有效引导学生客观关注事件发展,理性表达观点态度,形成自

5、由而健康的高校网络舆情风向。我国在推进深化改革时,在内必然会触动某些人的利益,在国际社会发挥大国作用时,也成为了敌对势力打压的对象。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阶段,敌对势力企图借助互联网无边界的特性在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输出反动文化思潮动摇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幻想施展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伎俩瓦解大学生的思想根基,以此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人才储备。敌对势力在网络虚拟空间胡作非为,给网第 40 卷第 2 期2023 年 3 月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6、 Sciences)Vol 40No 2Mar2023络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诸多风险和挑战,使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变得更加激烈、更加隐蔽,也使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迫在眉睫。因此,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是坚守互联网这一意识形态斗争主阵地的迫切需要,有利于消除人才培育的网络环境危机,保供根正苗红的高质量人才,抓住时代发展机遇,破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潜在威胁,抵御敌对势力的多重攻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论述告诫我们,必须重视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多个环节,占领并坚守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二)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

7、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到:“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2 意识形态安全包括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和非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场域包含着经济、文化等多种实体元素和现实问题,并衍生出各类网络产品和网络交往形式,如,网上购物等新交易形式丰富多样,音乐、电影等数字化产品大量产生,各类软件、网站等陆续涌现。但在经济全球化语境下,“资本主义贩卖的不仅仅是商品和货物,还贩卖思想和文化”3。非主流意识形态附着于网络商品流入高校,大学生成为了这些虚拟商品的狂热者,也成为了非主流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对象,

8、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正被潜移默化地影响,某些敌对势力也企图暗中操纵高校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网络极强的商品衍生性,不仅助推了信息交流和思想传播的空前繁荣,强化了网络的现实影响力,还通过商品和网络的多元融合实现了虚拟和现实的交错,使非主流意识形态无孔不入地渗透进了高校,使正负能量元素混杂,存在着影响国家安全的诸多不确定因子。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成为了关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是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的迫切需要,有利于遏制网络商品衍生的意识形态侵入,维护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纯正性,把握高校网络舆情的健康发展态势,保持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的稳定性。

9、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论述警示我们,必须从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等多个维度,坚决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时刻警惕借助网络渗入的西方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观念,进而维护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政权安全。(三)营造良好网络生态以维护人民利益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谈到:“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4 第 46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显示:“截至 2020年 6 月,在我国网民群体中,学生最多,占比为23 7%。”5 网络是宣传主流意识形态效果最显著的工作平台,也是开展意识形态工作难度

10、最大的建设空间,学生网民群体的比例数据突显了互联网在学生群体中普及率高和影响程度深的特点。尤其是,对于具有完全社会行为能力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对互联网的高使用频率和强依赖度使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风险重重,使网络生态危机四伏。可以说,互联网有多接近大学生群体,校园网络空间就隐藏着多大的危机,网络生态环境就面临着多大的挑战。一方面,大学生在网络这个信息反馈即时、思想观念多样、交流无边界的资源平台上,能了解到意识形态的异同,接触到不同的思想观点,形成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价值体系。但网络环境信息混杂,非主流意识形态来势汹汹,大学生无法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完成自我价值体系的塑造,于是十分需要加强高校网

11、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为大学生净化网络生态,创设良好的网络交流空间。另一方面,非主流意识形态充斥着网络平台,潜隐地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产生着负向作用,这实则是居心叵测者试图将高校网络舆情的危险性上升至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层面,由此污染网络空间,破坏网络生态,损害人民利益。因此,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是营造良好网络生态以维护52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 年人民利益的迫切需要,有利于帮助大学生从正向网络舆情中汲取精神养分,从负向网络舆情中切割思想毒瘤,进而创设健康的校园网络空间,不负人民,无愧时代,为网络的风清气正做出高校的贡献。二、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

12、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一)高校网络舆情调控难度大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是坚守互联网意识斗争主阵地的关键环节,但互联网时代的舆情难控、难管、难调节,增加了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的难度。当大学生的半成熟状态和互联网的复杂性夹杂在一起时,高校网络舆情的裂变式发展便成为了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的难点,当大学生的活跃性和网络舆情的巨变性相融一体时,高校网络舆情的分化式巨变也就成为了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的痛点。其“难”在于无法在非主流意识形态中保持大学生纯粹的主体意识,阻挡非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价值体系的侵蚀;“痛”在难以引导大学生以更高的责任意识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遏制非主流意识形态对

13、大学生具体行为的煽动,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可谓任重道远。当前,各种敌对势力依托文化产品和网络商品,利用自身所掌握的技术优势,借助网络空间虚拟性、隐蔽性和流动性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扰乱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从内外威胁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加上互联网时代网络舆情难以调控的特点,大学生往往变成网络舆情巅峰发展的推手,变成网络舆情爆炸式突变的引力。因而,高校如何不断破解网络舆情调控的难题,应对来自网络的严峻挑战,加强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保持大学生思想的纯正性,激发大学生的责任感,已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难点,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容忽视的内容。(二)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挑战“

14、技术赋权大众”6,校园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能否得到有效的维护,依赖于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的稳定性。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是敌对势力发动颜色革命的主要活动场域,他们想通过在网络空间传播非主流意识形态思想,突破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线,扰乱人们的思想,侵蚀人们的思想根基,瓦解人们的价值体系。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是人才成长和发展的摇篮,是党和国家事业智力支撑的坚实阵地,也是敌对势力最想腐蚀和突破的区域。长远来看,大学生在未来以什么样的价值形态,承担党和国家的事业,关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影响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走向。当前,敌对势力在国际社会大肆散播“中国威胁论”和“新殖民主义”等抹黑中国的

15、言论,在我国高校内灌输所谓的“普世价值”等非主流意识形态观念,甚至收买、利用、煽动了香港大学生参加“占中事件”,激化国内矛盾,扰乱社会秩序。他们之所以灌输“自由精神”诱导学生支持“港独”“台独”等民族分裂势力,就是为了在高校内形成非主流网络舆情圈,借此阻碍社会发展,挑拨国内关系,进而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扰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达到其和平演变的目的。因而,高校应因时而动,顺势而为,筑牢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防护墙,加强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应对敌对势力明目张胆的挑衅行为,夯实大学生的思想根基,稳固大学生的价值体系,不断消除意识形态安全隐患,以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三)高校网络空间建

16、设能力不足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是营造良好网络生态的重要方式。然而,高校网络空间建设能力不足,影响着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的可靠性。具体表现有些高校尚未明确加强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和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在联系,没有在网络无边界的特质下管控好大学生这一网络空间主体。互联网将信息交流推到了思想交汇的新境地,高校成为了“人人都有话语权、随时随地皆可发声”的信息场域,大学生成为了价值观念的发声主体。大学生是未脱离学校教育的社会公民,他们渴望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和参加政治生活,但又仍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价值观体系、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加上网络空间存第 2 期江峰吴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

17、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探微53在着多元价值,网络舆情具有突发性、反转性等特点,大学生这种成熟和半成熟状态的对弈往往会模糊他们的主观判断,误导他们在网络空间的言行举止,进而影响高校网络空间的可靠性,这也是高校建设网络空间能力不足的动态影响因素。当前,各种敌对势力对高校发起了网络意识形态攻击,他们恶意制造网络事件,大肆宣扬非主流意识形态,蓄意操纵网络舆情走向,扰乱高校网络空间的舆情秩序,以达到弱化高校师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情感认同,攻破高校的主流网络空间的防线,抢夺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主导权的目的。敌对势力费尽心力侵占高校网络空间,就是为争夺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因而,高校必须着力解决网络空间

18、建设能力不足的问题,避免大学生言行被误导、网络舆情被利用、网络空间被污染等现象,建设好校园网络空间,引导好校园网络舆情。(四)高校网络舆情发展无序化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是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的有力手段,但高校网络舆情具有突发性和无序化等特点,影响着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的可持续性。大学生是网民群体中最具有实践能力的人,他们主体意识日趋成熟,参与社会活动的意愿十分强烈,但他们的思想观念和实践行为具有稚嫩性特点,存在着政治素养不高、价值观未塑形、辨别能力不足等问题,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他们的理想信念容易被动摇,实践行为容易被蛊惑。他们处在网络舆情风暴中心,通过接受信息、参与讨论的形

19、式,活跃在网络生活的各个角落里,也因此能更快速地跟踪网络舆情事件的发展,能更为及时地针对事件表明观点、发表态度,甚至能在校园内形成属于自己的网络舆情圈。这种即时性和自由性,加剧了高校网络舆情无序化发展。而这种无序化发展的网络舆情,不断浸透、反噬大学生的价值体系。事实上,大学生不再是纯粹的教育接受者,不再是思想的自由主宰者,他们成为了网络舆情的风向标,有潜力、有能力肆意影响着意识形态的传播进度。他们积极讨论网络舆情,在讨论中传递信息,在思考中汲取观点,并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大学生独有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影响着高校网络舆情的演变走向。因而,高校如何引导大学生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参与网络生活,理性思考问题,

20、是释放大学生网络舆情向心力的实施路径,是整顿高校网络舆情秩序的着力点。三、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的路径选择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防范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被渗透,牢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可从多个方面进行正确有效的路径选择。(一)突破网络舆情调控难点,增强高校网络舆情反馈的时效性大学生是网络生活的参与者,是网络舆情事件的观察者,更是主体价值观的表达者。一方面,大学生借助网络平台可以及时关注国内外信息,能够及时思考社会现象,并围绕事件快速地形成一个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网络舆情圈,这种网络舆情圈扩展了信息资讯的来源,加速了思想观点的传递。另一方面,欲速则不达,多样的信息包含了丰富的知识,但

21、也掺杂了非主流思想;观点的交汇展现了个人态度,但事件背后也可能是人为的牵引;网络让思想观点有了展现的平台,也让网络舆情有了反转的戏剧性,更让网络意识形态危机混杂在网络舆情中不断发酵直至膨胀。高校要突破网络舆情调控难点,就要关注网络舆情事件的复杂性,增强高校网络舆情反馈的时效性。一是要发挥网络资源库的作用,及时利用好网络资源。与其担心学生被网络舆情误导,不如分门别类地汇编复杂多样的网络舆情事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观察网络舆情事件,进而不断完善网络资源库的建设,提高学生对网络舆情事件、对网络信息资讯的敏感度和辨别能力,夯实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网络舆情资源基础。二是要把握网络舆情突发

22、性的特点,及时利用好网络舆情事件。相比担心学生被网络舆情诱导误入歧途,不如主动与学生交流突发的、有争议的,甚至是非主流的网络舆情事件,引导学生54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 年观察网络舆情事件背后的推动力,进而做到在满足学生观察事件、评价事件的话语表达诉求的同时,及时反馈高校网络舆情发展进程,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三是要强化高校网络舆情的育人功能,及时利用好网络舆情的信息丰富性。与其担心学生思想被非主流意识形态渗透,不如让学生成为主流思想的捍卫者,引导学生以客观态度关注网络信息,以中立立场聚焦网络舆情事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打造一个自由、平等又火热的网络舆情圈,进而培

23、养学生敏锐洞悉网络舆情走向、理性表达自我观点的能力,强化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占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高地,由此,突破网络舆情调控难点,增强高校网络舆情反馈的时效性。(二)筑牢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防护墙,促成高校网络舆情生态的多样性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途径和手段复杂多样,常见的是通过微博、公众号、贴吧、知乎等媒介平台,利用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媒体形式,在网络产品和文化商品中加入非主流意识形态思想,以通过文化传播和观念渗透等方式引导人们达成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活跃在网络空间的大学生是敌对势力最想诱导、最想利用、最想收买的群体,他们企图通过操纵媒介、控制舆论、引导舆情,在大学生群体中建立一种负面

24、的价值认同,把大学生打造成可以为他们所用的网络舆情攻击武器,建立一个完全受控于他们的网络空间,进而通过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攻破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防护墙,动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高校要筑牢网络意识形态防护墙,就要合理利用这些常见的网络平台和网络媒介,促成高校网络舆情生态的多样性。一是要依托主流媒体,运用好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在形式上,要从“跟随者”转变为“创新者”,依托学校的门户网站、官方公众号、校报等媒体平台,以微视频、短图文、快阅读等新形式,更新传统的文件传达、讲座讨论等学习形式。在内容上,要从“搬运工”转变为“创造者”,要选择学生关注的、关心的内容,在内容上增加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的解

25、说,在解说上注重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进而做到在保持主流媒体权威性的基础上,以新兴形式传播主流思想,规范学生在网络实践中的言行。二是要融合自媒体,发挥好自媒体的传播力。自媒体的特点是任意性,“人人皆可发声”的特点突破了主体、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感兴趣的微博、公众号等,尤其是要格外关注网络大咖、意见领袖传递出的思想观点,要将官方媒体的公信力和自媒体的传播力结合起来,及时根据资讯的变动做好学生的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根据学生思想动态的变化做好网络舆情预警工作。三是要融合学生的主体性,培育好学生网络理性表达的自控力。自媒体的运营者可以是商业团队

26、,可以是官方机构,甚至可以是大学生个体。高校要利用好学生社团或学生个人名义运营的自媒体发挥朋辈效应,让学生做自己的意见领袖,引导他们以平等关系正向激发其他大学生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责任感,进而培育好大学生的思想凝聚力和网络理性表达的自控力,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健康网络舆情圈,由此,筑牢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防护墙,促成高校网络舆情生态的多样性。(三)完善校园网络空间建设,提升高校网络舆情监管的专业性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的内在阻碍是高校内部的网络舆情引导动力“跟不上”,高校发展跟不上网络发展,网络舆情监管跟不上网络舆情发展,老师焦点跟不上学生目光,整体呈现出高校追逐网络舆情、追逐学生思想变化的

27、落后态势。网络发展是复杂的,网络主体多极化、信息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等特点增加了高校网络舆情监管的强度;网络舆情产生的即时性、爆炸的突发性、发展的裂变性等特质提升了高校网络舆情监管的难度;大学生日益增强的求知欲和主人翁意识提高了高校网络舆情监管的紧迫度。高校要完善网络空间建设,就要解决好网络舆情监管“跟不上”的动力问题,提升高校网络舆情监管的专业性。一是突出网络舆情监管思想理念的专业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牢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用科学的第 2 期江峰吴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探微55思想观念塑造学生的价值观,用专业的行动指南指导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用专业的理论方

28、法指导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的开展,满足高校网络舆情监管能力“跟得上、跟得紧、跟得好”的发展要求。二是突出网络舆情监管人才队伍的专业性。高校要敢于让学生加入监管队伍,网络舆情监管可以但不能只有学校监管,网络舆情监管的主要对象是学生,但最好的网络舆情监管员也是学生自己,要大胆地让学生监管自己,扎实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的学生基础。此外,高校还要舍得投入资金,聘请专业的网络舆情监管员,设立专门的网络舆情监管部门,制定专责的网络舆情监管制度,为建设网络舆情监管的人才队伍准备好充足的物资支持。三是突出网络舆情监管运行程序的专业性。网络舆情监管工作和一般的学生工作不同,网络舆情事件的发展经历着潜伏期、形成期、扩散期

29、等阶段,且每一阶段的网络舆情特点又各不相同。这就要求高校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的运行既要按专业程序办事,严格遵循网络舆情发展的内在逻辑,又要站在专业角度了解高校网络舆情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突出特点,进而在更新先进理念、培养人才队伍、尊重网络舆情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全面提升高校网络舆情监管的专业能级,由此,完善网络空间建设,提升高校网络舆情监管的专业性。(四)强化意识形态教育引导,确保高校网络舆情发展的有序性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反映了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也反映了高校引导大学生参与清朗网络建设的教育质量。大学生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点关注对象,也是加强

30、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受众者和主体。高校必须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和认同主流意识形态,培养学生透过网络舆情看到问题根源的本领,带领学生走在网络舆情发展的前沿,坚守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高校要改变网络舆情无秩序状态,就要注重大学生的成长教育,强化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引导。一是服务学生的成长发展,引导学生形成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思想。高校既要利用网络做好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也要借助网络平台让学生有表达自我的机会。通过网络平台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观念体系,主动引导学生思考意识形态的异同,回答和解决学生在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和遇到的问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31、二是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引导学生在网络生活实践中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高校既要关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也要警惕学生的理想信念被动摇,要引导学生在接收外来文化时,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三是满足学生的发展愿望,引导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合理表达个人意见。高校应尊重学生在网络空间发表观点、表达态度的权利,满足学生渴望参与事件讨论、关注社会生活的诉求,并引导学生发挥主人翁意识关注时事政治,使学生在面对敌对势力宣扬的“普世价值”等非主流思想观念时能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信,在面对“港独”“台独”等民族分裂势力时能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进而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改变高校网络舆情

32、无秩序状态,以确保高校网络舆情沿着正确方向有序发展。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25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 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8 29 3王斌,肖光荣 习近平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重要论述的四个维度J 广西社会科学,2020(3):6 11 4习近平 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N 人民日报,2016 04 26(2)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 46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0:24 6聂智,肖皓文“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学习

33、习近平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 J 思想教育研究,2021(8):27 32(责任编辑龚勤)(下转第 86 页)56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 年 J 史学月刊,2003(9):104 42 孙江 重审中国的“近代”在思想与社会之间 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148 43 张孝若 最艰难的创业者:状元实业家张謇传 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6:92(责任编辑左世元)Further Exploration of Shanghai Japanese Language SchoolQIU Peiwen(Department of History,SUN YAT

34、 SUN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 510275)AbstractAfter Sino Japanese War,western countries set off a wave of territorial carve up in China Some peopleclaimed that we should imitate Japan to make our country stronger At the same time,some Japanese put forward a slo-gan of Sino Japanese Alliance to

35、seek joint efforts of China and Japan to resist the western countries It is againstthis background that Shanghai Japanese Language School was founded by Luo Zhenyu and others for two purposes:First-ly,Luo aimed to train translators for the Journal of Agronomy and also hoped that these talents would

36、introduce newknowledge to China in the future In addition,he hoped to promote the friendly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Japanthrough the Japanese language school Although the initial enrollment situation of the school was not good,the numberof students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courses offered by th

37、e school included Japanese,physics,chemistry and mathemat-ics Fujita Tohachi,a teacher hired by the school,was enthusiastic about teaching,and students had the ability oftranslation under his guidance At the same time,the school,as a publishing agency,imported all kinds of new knowl-edge for modern

38、China,and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birth of other Japanese language schools in China Key wordsShanghai Japanese Language School;Luo Zhenyu;Sino Japanese alliance;Japanese;translation(上接第 56 页)On the Construction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Capabilityin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two

39、rk Ideological SecurityJIANGFengWUYing(School of Marxism,Hubei Normal University,Huangshi Hubei 435002)Abstract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online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capacity is an urgent need to safe-guard the main ideological battleground of the internet,ensure the security of

40、 national ideology and political power,andcreate good network ecology to safeguard th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which is the top priority of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twork ideological security,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tackle the problem ofonline publi

41、c opinion regulation and enhance the timeliness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 feedback;Build a protective wall ofnetwork ideology and promote the diversity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 ecology;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networkspace and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ism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 supervision

42、;Strengthen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guid-ance to ensure the orderly development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deal with the problems andmeet the challenges such as online public opinion concerning the university is difficult to be under control in the internetera,the weak capaci

43、ty of network space construction,the potential security risks of network ideology,and the disorderlydevelopment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et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obliged to improv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and effectively safeguar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ower security of China Key wordsideological security;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online public opinion;capability of guidance86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