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通向过去再面向未来:数字青年的怀旧文化实践——以豆瓣怀旧小组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2176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向过去再面向未来:数字青年的怀旧文化实践——以豆瓣怀旧小组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通向过去再面向未来:数字青年的怀旧文化实践——以豆瓣怀旧小组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通向过去再面向未来:数字青年的怀旧文化实践——以豆瓣怀旧小组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东南传播 2023 年第 6 期(总第 226 期)118通向过去再面向未来:数字青年的怀旧文化实践以豆瓣怀旧小组为例张国威(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广东广州 510632)摘 要:怀旧意指是指个人或集体对过去的思念、向往与想象。在数字青年的怀旧实践中,豆瓣怀旧小组成员将互联网平台建构成记忆的数字仓库,通过符号与仪式的狂欢模拟过去的世界。豆瓣小组成员的怀旧反映出当代数字青年的怀旧观:在加速与倦怠社会中建构数字栖息地,打造真诚的乌托邦,进而重返真挚交流的时代。虽然小组成员不断通向过去,但在倾听物件的时光奏响乐曲中,小组成员得以对自己成长经历进行反思,以此更好地面向未来。关键词:怀旧 数字青年 豆

2、瓣小组 文化实践一、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在 怀旧的乌托邦(2018)中,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Bauman)断言,“在人类历史的接力赛中,怀旧病的全球流行 已经接过以前那种 进步狂 的渐进却势不可当的全球流行的接力棒”1。2022年5月,王心凌凭借一首 爱你在一夜之间重回大众视野。除了商业资本的造势,网民的讨论更多集中在自身的追星经历,凭借歌曲实现自己对青春的集体追忆。晚近以来,重映的电影、翻拍的古装电视剧、传唱的“红歌”等媒介实践都嵌入了怀旧的元素,怀旧已经成为互联网的流行词汇。怀旧(Nostalgia)怀旧意指个人或集体对过去的思念、向往与想象。怀旧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长久以来,现有

3、研究对怀旧文化的讨论都集中在记忆研究的框架下进行2。我国的记忆研究偏向于对过去的创伤文化和历史事件中集体记忆的研究3。同时,对集体记忆的理解集中在其政治化的属性4,这也导致了在我国的记忆研究语境中,缺乏对流行文化题材必要的关照。进入二十一世纪,媒介技术介入记忆实践,人们在怀旧的过程中能动地使用媒介平台,构成文化记忆的技术实践面向,并积极影响着数字青年的怀旧实践。然而,既有研究学者较少关注记忆传播与建构中参与者的能动性,本文延伸尼尔 库尔德利(NickCouldry)提出的媒介实践路径,以人为中心,强调人如何利用媒介开展日常实践5,并将日常生活作为实践来描绘,以突破记忆实践中对于人的忽视,探讨以

4、人作为研究中心的媒介实践具有的张力。引申上述研究问题,本研究立足于中国语境,并聚焦流行文化题材与以人为中心的媒介实践交叉领域,通过当代媒介技术来分析记忆、技术之间的关系。借助数字青年的怀旧文化实践,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第一,在青年的怀旧热潮中,媒介技术作为记忆实践的空间发挥了什么作用?第二,数字青年如何进行怀旧实践?呈现出何种媒介文本?第三,如何理解数字青年的“怀旧观”?二、文献综述(一)关于怀旧怀旧一词源于1688年瑞士医生侯佛(JohannesHofer)对军队士兵远离祖国和亲人产生思乡病的诊断,后逐渐与集体记忆相关联。随着时间的推移,怀旧症逐渐脱离其医学属性,而衍生为对生活中任何人、

5、事物以及经历的美好念想,怀旧对个人身份和集体认同的塑造都有正向作用6。斯维特兰娜博伊姆(SvellanaBoym)在怀旧的未来(2010)中指出,怀旧“涉及的是个人传记和群体或者民族传记之间的关系,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之间的关系”7。在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的框架中,怀旧涉及诸多领域。从较早时期对摇滚乐等特地音乐风格的怀旧,到互联网媒介技术介入后,对网络视频引起的特定怀旧风潮,以及在电视节目中通过仪式化场景激活的历史记忆等,怀旧从起初的医疗领域,拓展到音乐、广告、电影等传播情境中。这也为本研究将怀旧文化的研究范围拓展到流行文化领域提供了理论支撑。虽然怀旧通常被冠以浪漫且正向的意向,但也有学者表现出对

6、人们过度怀旧的担忧。譬如,有学者认为社交媒体塑造了怀旧文化,社交媒体通过制造图像、视频等文化载体,不断冲击并迎合青年人,是披着怀旧外衣的消费主义陷阱8。而黄玮杰则认为,怀旧以扭曲的历史主义叙事结构掩盖了历史性之真实张力,浓缩了“无乡可愁”的过度现代性状况,反映了社会主体虚假的故乡认同9。总体而言,怀旧在现代性的作用褒贬不一,不同代际之间对过去的想象与思考都夹杂了自身的情感投射10。因此,本研究将目光投射至特定群体,从特定群体的媒介实践着手,强调由他们自己发声的重要性。(二)记忆的技术与技术的记忆进入21世纪,媒介充当着人们与其旧日经验的中介物或入口,从“物质性”的角度探究技术作为记忆的载体与中

7、介,即“中介的怀旧”11。我们的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的存储、本文微信网页版特别推荐文化传播119东南传播 2023 年第 6 期(总第 226 期)2023年第六期传播几乎离不开媒介,媒介成为记忆“档案”或“容器”的隐喻,用以表达个人记忆的渴望或生命经验的保存12。文化记忆被各种载体保存,构成文化记忆中的媒介向度,以文字、影像等媒介来传递历史13。记忆的技术强调技术作为中介的作用,而技术的记忆则让技术成为记忆的内容。技术不仅仅具有静态保存记忆的功能,在高度媒介化的场景之下,以特定媒介和艺术形式对“真实”模拟要素的重新组合或再模仿的实践让技术成为怀旧的内容,例如胶片颗粒、划痕、闪烁的灯光、破损的边

8、框和褪色效果14等,最终使得记忆研究出现从记忆的技术到技术的记忆这一理论转向。“技术怀旧”反映了新的时空观,即不是对回到过去的强烈追求,而是更加关注过去的事物在当下环境中的意义建构。简而言之,怀旧是立足于当下的文化实践15。三、研究方法和样本(一)研究方法基于上述文献梳理,本研究选取豆瓣平台作为技术怀旧实践场所,关注豆瓣怀旧小组在网络环境下的技术实践方式,补充媒介技术与记忆的互动关系的讨论。豆瓣小组是典型的web2.0社区,UGC内容生产模式,蕴含丰富的研究素材。通过分析青年群体在豆瓣怀旧文化小组中的参与过程,可以获悉数字青年的怀旧方式、路径、原因,从而洞悉怀旧的意义,理解数字青年的情感实践,

9、回扣尼尔 库尔德利所主张的以人为中心的媒介实践路径。本研究一共选取了四个豆瓣怀旧小组,从2022年11月起进入豆瓣小组,总共进行了长约3个月的网络民族志研究。之所以采用网络民族志研究,是因为豆瓣小组圈内具有封闭性,外来成员进入小组内部并进行发帖需要进行审核,而网络民族志能够通过长时间的浸润以获取小组的内部视野,更加能够倾听青年自己的声音。笔者以匿名身份加入小组,以外围观察者的身份在“90后童年怀旧复古爱好者”初步学习小组规范后正式进入其他三个小组。在进行田野调查时,笔者注重材料的收集,梳理分析进组前小组成员已有的发帖和回帖,并尝试与小组成员“互关”,建立良好关系。为加强对田野的浸润程度,笔者拟

10、与小组成员进行互动,进行参与式观察,以“局内人”的身份参与其意义建构过程,积累研究材料并加深反思性分析程度,后期资料逐渐饱和后降低互动频率。(二)研究样本概况“时代的眼泪”小组由豆瓣用户“兔子杀罗伯特”于2020年3月17日创建,截至2022年11月28日,该小组共有成员147623名。小组的简介为:“让我们坐在长长的网线后面,听网友讲那过去的事情”“我们生活在2000s”小组由豆瓣用户“美善小弄”创办于2020年5月26日,截至2022年11月28日,小组共26200名成员,小组的简介为:“虽然生活在2020年,但我却怀念20世纪末期和21世纪初期的那些电视剧,电影,游戏,歌曲,偶像,希望大

11、家可以在这里尽情讨论自己对那个时间段美好的回忆。”“假装活在1980-2000年”小组由豆瓣用户“清蒸腊鸡腿”创建于2020年5月28日,截至2022年11月28日,小组共137912名成员,在这里,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时空旅行家”,小组简介为“欢迎打开这扇通向过去的任意门。”“90后童年怀旧复古爱好者”小组由豆瓣用户“sherry”于2020年5月29日建立,截至2022年11月28日,小组共成员3538名。小组的简介为:“这里是专属想回到童年的90后的精神角落,挖掘1990-2010年代的童年复古回忆,这里唯90后的童年回忆至上,我们仍然收集保留和使用各种童年时代物件和记忆。”四、技术与记

12、忆:怀旧的实践空间(一)记忆的数字仓库豆瓣小组在怀旧实践中扮演着数字仓库的角色。小组成员在该空间中发布专属于过去的事件以及物品,包括音乐、影视、服装、建筑等,储存专属于小组成员的记忆仓库。仓库中的事物能够唤起其他小组成员的记忆,并且让新加入的小组成员迅速获取信息:有人看过一个科教频道的美食节目吗?不记得名字了,只记得是cctv10的,内容一般是主持人去寻找美食然后学习制作,大概1013年的时候看的,女主持人很像混血,想不起名字了,但是真的很想再看一遍。(来自:“时代的眼泪”幸运桃桃)求推荐一些00s讲述大学生活以及能够反映时代风味的作品,如夏日里的春天 红苹果乐园 名校 网球王子 高考时光 斗

13、牛!要不要等。(来自:“我们生活在2000s”闪烁冰糖心)数字仓库在时空上延展了记忆的广度以及深度。在豆瓣小组成员的参与中,原本以客观呈现为主的豆瓣小组平台在记忆的实践中不再只是单纯的书写,而是在用户生成内容的过程中延伸了记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流动性。就时间而言,过往的符号得以在小组空间中留存;就空间而言,不同地区的小组成员得以拥有记忆的实践空间,带有强烈的地方特色。今天和发小去了我们父辈工作的工厂。我小时候我妈妈经常带我去她上班的厂,其实她工作的第一个厂并不好,她需要倒三班。后来她努力考了会计证,然后去了一个有点关系的厂做会计。我很喜欢第一个厂,它在郊区,总是有掉下来的树叶。我也喜欢第二个厂,

14、我上厂里的幼儿园,每天都去厂里,吃厂里的饭只要几块钱很便宜还好吃。我还去了厂里的厂房,一股浓浓的油墨味道。(来自:“假装活在19802000年”叶文洁)川渝孩子的童年,耙耳朵幸福生活。也叫幸福生活麻辣烫,有好多个故事线和系列,大概是从零几年开始播的吧,每晚七点四川经济卫视(好像是吧),小时候最开心的就是写完作业后边吃晚饭边看耙耳朵,陪伴了我整个童年,长大之后电视机落了灰,大家都看手机电脑,直到今天中午我打开电视机,发现耙耳朵居然还在更新,还在出新系列,绷不住了我的童年。(来自:“时代的眼泪”Cassie4ever)(二)模拟过去的世界通过对媒介内容的怀念以及对媒介技术的再现,豆瓣小组成员尝试在

15、记忆的实践空间中重建属于过去的媒介美学,从而模拟过去的世界。在豆瓣小组中,小组成员通过制定发帖以及回复规范,营造出假装生活在“过去”的文本世界,从而人为剔除了“当代”的影响,营造了更加精细的群体互动与情感氛围:今天是1999年6月12.跟发小儿玩得太投入被发小家长尾随,一锅端我家长早晚也会知道,我要暴露了哎(来自:“假 装活在19802000年”别开枪!是我(Jump!)我现在在租碟店,大家有什么好看的电影推荐吗?(来自:“假装活在19802000年”山如旧(。)五、怀旧的狂欢:符号与仪式(一)符号迷恋在怀旧小组中,不断涌现的怀旧符号经过加工、提炼与整合,形成了一场符号的狂欢。上个世纪的家用电

16、器、食品、特别推荐 文化传播东南传播 2023 年第 6 期(总第 226 期)120玩具等,这些怀旧符号能够引起小组成员的情绪共鸣,成为数字青年的“社交货币”。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文本和图片两个方面。就文本而言,童年、青春和游戏是怀旧小组的通用主题。童年玩的经典游戏、童年的玩具和零食、童年看过的动画片、学生时追过的明星等,成为怀旧小组成员潜意识里的集体记忆。小组成员试图对过去产生一种神秘感和好奇心,通过制造故事,维持其他小组成员对于发帖的积极性。大家还记得花火、紫色年华吗?12、13年上初中时候有个女孩每期都买,我就会借看,也会看晚报,特别关注。怀念纸媒的时代!(来自:“时代的眼泪”林怀乐)

17、大家还记得玩过的第一款游戏吗?楼主的游戏原点是.扫雷。小时候去表哥家,他已经买电脑了,然后扫雷就成了我的第一次游戏经历。(来自:“时代的眼泪”汤达人是骗人的)就图片而言,小组成员在分享时会有意给图片套上复古的胶片滤镜或降低图片清晰度,以引起集体共鸣。在小组的讨论中,小组成员会刻意凸显照片的陈旧感,不管是对于照片里的事物,还是对于照片本身。这些照片的质量参差不齐,缺乏清晰度和色彩的准确性。但在小组成员的视角中,该类图片被视为“怀旧的美学”,能够勾起小组成员对过去的迷恋心理,并且也能收获更多的评论。今天回家在储藏室看到2003年买的手摇卷笔刀,试了一下还能用。2003年读小学时,凑了好久的零花钱才

18、买了这个卷笔刀,可开心了家里陆陆续续搬了好几次家,居然这个小玩意还在除了蓝色变成脏兮兮的土青色。(来自:“假装活在19802000”叶_弗恩)珍妮格雷戈里(JennyGregory)指出,人们渴望描绘过去的美丽图像,个人可以在这些图像上附加怀旧和个人记忆16。在怀旧小组中,照片成为“情感画布”,成员可以在上面描绘他们自己的经历和记忆,照片不仅拥有美学品质,而且决定了作为“情感画布”的可解释空间。我记得这个东西越大的越贵,当时同学桌子上摆一个大大的卷笔机相当于炫富了,我06年买的那个小的20,还是我考好了妈妈奖励我的。(来自:“假装活在19802000”的跟帖王俊凯(又假唱)我们幼儿园毕业礼物就

19、是这个现在大四了,但这个有一点点坏了。(来自:“假装活在19802000”的跟帖兑现夏天)买过三个,前两个都莫名其妙坏了。带去学校那就是全场焦点!你就是同学们的神!(来自:“假装活在19802000”的跟帖momo)(二)仪式共建在怀旧小组中,个体通过怀旧分享实践凝结成一场又一场仪式,形成基于网络社区的“想象共同体”,以此获取群体归属感与自我认同感。在小组中,发帖者充当仪式的发起者,通过以提问的方式发布话题,如“小时候看过的电视剧你记得多少?”“远古的播放器,你都用过吗?”等,通过唤起其他小组的参与,从而营造仪式氛围。詹姆斯凯瑞(JamesW.Carey)指出,传播的仪式观的核心在于以团体的方

20、式把人们聚集在一起进行神圣的典礼,达到对参与者的精神控制,从而建立起一种秩序状态。小组成员反复分享关于这个特定过去的相关记忆,当这些片段被共同堆叠在一起,由此产生了一种特定的怀旧情绪一种归属感和团结感17。年度组选之物晒出你认为最有时代意义的一件物品吧!请在本帖下回复你认为1980-2000年对你来说最有时代意义的一件物品。(实物、虚拟物皆可)。可阐述这件物品能成为组选之物的理由。(来自:“假装活在19802000年”清蒸腊鸡腿)在制造仪式的过程中,豆瓣小组为每个成员提供了一个“想象的乌托邦”。小组成员的回帖与视频图片的传播,都是基于过去的美好记忆。他们深信,童年、青春永远是人生最美丽的时光,

21、借由网络实现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返,能缓解当下挫折带来的苦痛。对于怀旧的成员而言,这些逝去的美好也许只是镜中花、水中月,但它所折射出的人们对于现实世界的渴求却是真实的。十几年前贴吧内容质量是真不错,互动氛围也好。但你是戾气大不大,也大,有人的地方就有戾气,只是因为有意思有质量大家忍得下。(来自:“时代的眼泪”糟糕的过客)10岁之前最自信,能大方在亲戚面前跳舞,上课会主动回答问题,不知道怎么就越来越社恐了,是真的社恐,初中那会每人轮流演讲,我讲的时候严重到脸红浑身发抖声音打颤出汗,现在自己想开了好点了。(来自:“时代的眼泪”momo)学生时代对未来有无限的向往,觉得自己手可摘星辰,大了之后发现只能

22、做平庸的大人。(来自:“时代的眼泪”ALL4M)六、怀旧的价值:数字青年的怀旧观(一)数字栖息地:逃离加速与倦怠社会在新异化的诞生(2018)一书中,哈特穆特罗萨(HartmutRosa)提出了社会加速的三种形式,即科技加速、社会变迁加速和生活步调加速18。在高速运转的都市生活下,“过去人们关心如何拥有美好的生活,其中也包含了如何融洽地共同生活,如今人们则只考虑如何存活下去”19。新事物的涌现使得我们的大脑不断与不确定性共存,从而逐渐使社会上的个体出现倦怠情绪。赵静蓉指出,“人们借助于对已然消逝的文化的记忆和想象来平衡紧张的现代生活,其实恰恰反映了现代性的多元效应与现代人的两难处境”20。面对

23、社会的加速压力,豆瓣怀旧小组成为成员排解苦闷和释放压力的渠道,他们开始无限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过去的记忆经过美化成为人们的“情绪安全所”。这些“怀念”“回忆”的内容往往是与现实生活中的困境相对立的,通过这种对立的排斥以肯定过去,让内心获得暂时的平衡。过去成为一个可以抱团取暖、重拾确定感的庇荫之地,能够帮助人们暂时地屏蔽现世的烦恼,带有自我防御的性质。我爸妈他们那时候,从穷村去到大城市,我妈发现同寝室的同学有高干家庭出身的,有跟自己一样的小镇做题家,就自然分了帮派,每天看着人家家长给送各种没见过的水果,毕业之后人家出路也非常好,才知道原来不是所有人的人生都是痛苦模式,但是我妈也烫头,也旅游,去京

24、城玩,爬泰山,跟现在的大学生一样充满活力。我爸呢就是,交朋友,上三届下三届全是朋友,天天玩打麻将。他们怀念了一生的大学生活,朝气蓬勃。(来自:“假装活在19802000年”王大饱宝)本文将这样一种短暂的逃避视为“数字栖息地”。博伊姆在怀旧的未来指出,怀旧“是对一个不同的时代的怀想我们的童年时代,我们梦幻中更为缓慢的节奏。偷我广泛的意义上看,怀旧是对于现代的时间概念、历史和进步的时间概念的叛逆”21。即怀旧是人们成长经历的集合,在对过去的怀念中,我们通过回忆过去,补偿现在,与过去快乐的自己建立更深的情感联系,对自己形成一个更加积极的自我认知。相较于乘坐时光机回到过去,青年群体实则更像是在怀旧的实

25、践中安放成长带来的焦虑与失意的记忆港湾。在小红书上看到个问题:你什么时期最自信?绝大多数人都说学生时期。大部分人都说自己学生时期最自信,尤其是高特别推荐文化传播121东南传播 2023 年第 6 期(总第 226 期)2023年第六期中/大学那会儿,也有说现在混社会了以后最自信的,但很少很少。楼主已经工作好多年了,我也觉得是高中那会最自信,大家怀旧,多少和这个问题也有关系吧。(来自:“时代的眼泪”汤达人是骗人的)(二)真诚乌托邦:重返真挚交流的渴望怀旧空间的出现,为青年群体提供了真诚交流的乌托邦式想象。在现实空间中,由于地域限制和文化身份区隔,个体成为独立的原子化自我。而在网络空间中,豆瓣小组

26、的匿名性使得数字网民得以拥有戏谑、嘲讽与畅所欲言的机会。在现实社会中维持着“塑料”关系的个体,仍然渴望稳定、真挚的情感相处机会。“真挚的情感”是怀旧小组成员对于真挚交流的向往,而“不要丧失”(来自:“时代的眼泪”山田真美)则是怀旧爱好者对于自己向往的那个时代最简洁有力的呐喊。97年香港回归,我妈妈带着我压马路,从西安的解放路走到钟楼,路过东新街哄我吃了顿烤肉,我记得我还吃了烤腰子(12岁的胖姑娘),晚上12点走到钟鼓楼广场,看香港回归实况直播,当时人挺多,大家都是一脸赤诚,洋溢着真心的开心笑容。(来自:“假装活在19802000年”乖狗?)最怀念有一群朋友,那时候大家都还真诚,就算说话伤人也是

27、真心的想法,没那么多弯弯绕绕。(来自:“时代的眼泪”喵了个咪)我是和初中同学关系最好最熟悉,到现在都和很多初中同学是好朋友经常联系经常见面,经常回忆过去,那个时候真的纯粹而美好。(来自:“时代的眼泪”不吃蘑菇)七、结语:通向过去,面向未来在豆瓣平台中,数字青年的怀旧实践提供了不一样的怀旧阐释空间。怀旧小组成员将豆瓣平台视为存储记忆的数字仓库,将过去的故事与符号寄存在互联网中,并与其他成员共享过去的记忆,在豆瓣创造了专属于小组成员的怀旧世界。数字青年打开了通向过去的时光隧道,过去的照片、影像、音乐等符号,化身“时光机”,为成员提供了一场来自过去的符号狂欢。与此同时,符号的堆砌形成了一场传播仪式,

28、不仅凝结了组内成员的力量,也不断吸引外来“旁观者”加入其中,不断扩大仪式的范围。需要思考的是,对于数字青年而言,在通向过去之后又如何?在对过去的感知中,豆瓣怀旧小组的成员多运用一种远离即时性的历史视角。小组成员沉浸在过去,而面对现实的困境,则存在某种层面上的“退缩”。在对过去的怀想中,小组成员得以逃离加速与倦怠,表现重返真挚交流的渴望,注视着过去的自己,不断思考人生的去向与意义。因此,本文指出,在通向过去的同时,豆瓣怀旧的成员也在面向未来,在倾听物件的时光奏响乐曲中,更加全面地对自己成长经历的反思,以更好的姿态面对未来,也构建出数字青年的怀旧观。注 释:1英齐格蒙特鲍曼.怀旧的乌托邦M.姚伟等

29、,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6.2李红涛,黄顺铭.新闻生产即记忆实践媒体记忆领域的边界与批判性议题J.新闻记者,2015(07):3645.3美杰弗里 亚历山大.社会生活的意义M.周怡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84.4李红涛.“点燃理想的日子”新闻界怀旧中的“黄金时代”神话J.国际新闻界,2016,38(05):630.5齐爱军.尼克 库尔德利:媒介研究的“实践范式”转向J.山东社会科学,2017(01):151155+192.6赵静蓉.想象的文化记忆论怀旧的审美心理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5457.7美斯维特兰娜博伊姆.怀旧的未来M.杨德

30、友,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5.8董扣艳.青年网络怀旧现象的社会文化景观及其引导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8(11):7377.9黄玮杰.当怀旧成为商品逆托邦及其批判J.山东社会科学,2020(12):106113.10刘海波,祁媛.在拟像中安放无根的青春论网络怀旧视频的类型、本质与功能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05):5067.11LizardiR.Mediatednostalgia:IndividualmemoryandcontemporarymassmediaM.LexingtonBooks,2014.(瑞安利扎尔迪.中介怀旧:个体记忆与当代大众传媒M.列

31、克星敦图书,2014年)12刘于思.从“记忆的技术”到“技术的记忆”:技术怀旧的文化实践、情感方式与关系进路J.南京社会科学,2018(05):121127+135.13孙振虎,李佳咪.从 国家宝藏看文化综艺节目对文化记忆的媒介重构J.东南传播,2018(05):1921.14vanderHeijden,T.2015.Technostalgiaofthepresent:Fromtechnologiesofmemorytoamemoryoftechnologies.EuropeanJournalofMediaStudies,NECSUS4(2):103-121(范德海登.当下的技术怀旧:从记忆技

32、术到技术记忆.欧洲媒体研究杂志,NECSUS4(2):103121)15FickersA.Tuninginnostalgicwavelengths:transistormemoriessettomusicJ.Soundsouvenirs:audiotechnolo-gies,memoryandculturalpractices,2009:123-138.(安德烈亚斯菲克斯.调谐怀旧的波长:晶体管记忆的音乐化J.声音纪念品:音频技术、记忆和文化习俗,2009:123138)16GregoryJ.Connectingwiththepastthroughsocialmedia:The Beautif

33、ulbuildingsandcoolplacesPerthhaslost FacebookgroupJ.InternationalJournalofHeritageStudies,2015,21(1):22-45.(珍妮格雷戈里.通过社交媒体连接过去:“珀斯逝去的美丽建筑和美好之地”Facebook群组J.国际遗产研究杂志,2015,21(1):2245)17GraingeP.NostalgiaandstyleinretroAmerica:Moods,modes,andmediarecyclingJ.TheJournalofAmericanCulture,2000,23(1).(保罗 格兰奇.复古美国的怀旧与风格:情绪、模式与媒体再循环J.美国文化杂志,2000年,23(1)18德哈特穆特 罗萨.新异化的诞生M.郑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7.19德韩炳哲.倦怠社会M.王一力,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9:22.20赵静蓉.想象的文化记忆论怀旧的审美心理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5457.21美斯维特兰娜博伊姆.怀旧的未来M.杨德友,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4.作者简介:张国威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责任编辑:肖玉平】特别推荐 文化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