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温州市科创平台助力头部企业创新发展路径分析——基于苏州模式的经验借鉴.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1940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州市科创平台助力头部企业创新发展路径分析——基于苏州模式的经验借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温州市科创平台助力头部企业创新发展路径分析——基于苏州模式的经验借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温州市科创平台助力头部企业创新发展路径分析——基于苏州模式的经验借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创 新 实 践INDUSTRIAL INNOVATION 产业创新研究33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面向智能制造的传统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机制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7BGL044)。作者简介:1.任宗强,男,山东临沂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与数字经济;2.陈婷,女,福建三明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创新创业与数字经济;3.卫达,男,浙江温州人,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数据理论与平台应用。温州市科创平台助力头部企业创新发展路径分析基于苏州模式的经验借鉴陈 婷1 任宗强1 卫 达2(1.温州大学商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2.温州市大数据发展

2、管理局,浙江温州 325009)摘要:科创平台作为支撑区域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温州科创平台对接头部企业的现状,厘清过程中问题所在,借鉴苏州等地的模式经验,尝试提出夯实科创平台对接头部企业的基础、打造“科创平台+全球温商”招商网络体系、统筹科创平台与产业园区一体化发展三个方面的对策建议。这有助于发挥科创平台与头部企业的协同效应,构建温州创新发展新格局。关键词:科创平台;头部企业;创新发展;苏州模式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科技创新呈现集聚化、融合化、协同化发展趋势,科创平台成为汇集高端要素与优质资源的重大创新策源地,是打造区域科创高地、引领与辐射区

3、域创新活动的重要基础与依托。党的二十大强调,必须坚持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统筹推进国际与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进一步彰显了高能级的科创平台建设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温州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既需要在数量、布局方面发力,更需要摆脱发展惯性、探索运作新模式,发挥科创平台与头部企业协同效应,加速释放创新动能。一、温州科创平台对接头部企业现状及问题近五年来,温州市已引进培育国科大温州研究院、华中科大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 52 家,累计建成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 102 家、市级以上综合体 35 家

4、(其中省级 14 家),近三年累计投入研发经费 22.73 亿元,带动成果转化落地近 400 项,实现“四技服务”收入 5.8 亿元。高能级创新平台已成为温州市创新动能重要输出源,创新高地的势能持续集聚,多家科创平台也在科技招商上取得重大突破。例如,华中科大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招引中电海康集团头部企业共建温州光电创新联合体,国科大温州研究院通过技术项目与华润医药集团进行合作签约,并与安踏集团进行新材料联合研发。但大部分科创平台在对接、招引与联合头部企业方面存在三点不足:第一,认识不足。调研发现,大部分科创平台还是以科技研发、成果转移、产业孵化、人才培养等为主,缺乏运营模式创新,有些中心认为招商引

5、资偏离了本身职能范围。而实际上科技创新与头部科创平台联合才能获得更大发展空间。例如,由华中院运营的浙江省眼镜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助力瓯海眼镜产业的发展,推动其产值从 2018 年 23.44 亿元增加到 2021 年 40.19 亿元。认识不足是头部企业和科创平台之间对接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头部企业和科创平台缺乏对彼此优势和需求的全面、深入的了解,容易造成匹配不足,导致双方之间的合作效果不佳。第二,能力不足。部分科创平台游离于学校母体与温州园区(政府)之间,并且相互独立,主要功能局限于科研项目对接,本身就缺乏汇聚高端要素与产业布局能力,也缺少与招商引资相关的配套政策、资源与人

6、才等支持,难以开展系统化招商服务。而温州区域的生产性服务体系与资源还不完善,难以支撑这些平台通过社会资源进行招商,并且新型招商方式方法运用不足、探索不多。同时,头部企业在创新创 新 实 践产业创新研究 2023.6 第12 期34方面拥有很高的技术能力,但在市场营销、资金筹措、人才培养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欠缺。而科创平台则主要依托政府支持,缺乏市场化运作能力和实际产业经验。因此,头部企业和科创平台之间需要有一个相互补充、协同作战的合作模式,才能更好地促进双方的创新发展。第三,动力不足。目前,温州对科创平台考核还是以科研服务为主,而对科技招商的激励不足。温州市对成功引进重大外资项目的中介机构、中

7、介人按 1000 万美元按照 14的不等标准、按项目进展情况分期兑现,单个项目奖励不超过 300 万元。而苏州市本级财政每年设立招商引资奖励专项资金 2 亿元;其中,百亿级项目采用一事一议方式给予相关机构或人员重奖,规模型项目最高按项目当年实际到账金额的 1%、创新型项目按当年实际到账金额 3%给予相关机构或人员奖励,并且将在人才、载体、基金等方面给予一揽子支持政策。同时,科创平台的建设需要强有力的政策和财政支持,而头部企业则需要有足够的市场和经济动力来支持创新和发展。但在现实中,科创平台和头部企业之间的利益不一致、动力不足,也会造成合作的困难和障碍。要解决温州科创平台对接头部企业的问题,需要

8、在认识、能力、动力等多个方面进行改善。需要建立起信息共享、沟通畅通的平台,加强双方在需求、资源等方面的了解,同时,还需要通过创新创业政策、资金、人才等多重手段,提高头部企业和科创平台的能力和动力,进一步推进温州市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二、苏州等地的模式经验值得温州学习借鉴当前,国内许多城市持续加码引进“大院大所”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部分先进城市还突破传统“科创平台”职能界线,大胆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多层次全要素创新平台,强势提升科创平台的能级与创新策源力。例如,宁波积极推进“研究院产业平台”的招商新模式,鼓励企业、高校、院所建立创新联合体,以技术性突破带动新兴产业集群崛起;泉州持续实施“

9、大院大所大平台”计划,按照“技术平台+项目”方式开展技术招商,精准招引产业链引擎性企业与项目,推动大院大所建立“研究院公司”模式,独立或参与投资创办、孵化培育企业;苏州与240 多所国内外高校院所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创新高阶科技招商机制,推动“中字头”“国字号”重大平台与头部企业、总部经济的协同发展,实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与区域发展紧密互动和深度融合,成效最为显著,经验最为可取,对温州科创平台建设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下面介绍苏州的四种模式:模式 1:以科创平台为载体吸引头部企业落地。苏州经验是以高能级平台做基础,以产业应用研发做基础,对接落地国家重大项目。苏州积极推动头部平台与同步企业联合项目

10、研发,促成姑苏实验室与腾讯、中天科技集团、南大光电、沈阳科仪等龙头企业开展合作,清华大学也在苏州设立了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等 13 个重大载体。苏州引入中国商飞的案例最为典型:苏州先是推动空天材料院在大尺寸铝合金气瓶内胆收口等应用技术上取得突破,相关产品供应至中国商飞;然后促成 2020 年底中国航天科工与中国商飞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将苏州海鹰空天材料研究院作为机体结构件领域的研发中心;2021 年 2 月,依托苏州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成功引入中国商飞。模式 2:以科技孵化项目为切口招引头部企业投资。苏州坚持“引”“育”结合,构建科技产业生态体系,鼓励头部平台“内部创业”,孵化

11、一批科技高新技术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吸引外部头部企业来苏州投资落户。如苏州高新区在引进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后,又陆续引进了东南大学医疗器械研究院、国仟医疗科技创新研究院、苏州协同创新医用机器人研究院等一系列院所,建立了完整产业链的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形成了科技产业循环生态体系;2018 年底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孵化的长光华医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被法国梅里埃(全球体外诊断领域的国际十大公司之一)收购;2019 年苏州高新区又与法国生物梅里埃集团签署投资备忘录,由梅里埃集团在高新区投资建设体外诊断产品生产基地,一期投资 4.6 亿元。模式 3:通过主导或参与组建创新联合体招引头部企业。苏州鼓励头部平

12、台可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与头部企业共建“产业创新联合体”,实现资源互补,融合创新。苏州第一批产业创新联合体有 3 家,一是东华大学和江苏盛虹集团牵头联合 15 家单位携手成立的“苏州市智能纤维与可穿戴技术创新联合体”;二是吴江区检验检测中心和江苏亨通光电股份联合牵头成立苏州市海洋信息技术创新联合体;三是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工所和苏州长光华芯光电技术股份联合成立的“苏州市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创新联合体”。其中,“苏州市智能纤维与可穿戴技术创新联合体”采用“公司+联盟”模式,股东单位汇聚了聚酯纤维产业链、聚酰胺纤维产业链、高性能纤维产业链的众多领军企业及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形成涵盖国内纺织纤维完整产业链创新

13、协同体系。模式 4:通过头部平台的专家库与校友圈招引头部企业。科研院所都拥有一批杰出校友,依托校友资源对接招引头部企业能够更具亲和力,有效解决招商中“信息”和“信任”的问题。头部平台相关校友企业家项目回归、产业领军人才智力回归,大幅缩短了产学研的时间。如苏州推动成立清华苏州创新联盟,邀请上千名清华大学校友来苏创办企业近百家,其中 18 家已成功上市,并先后引进了由张亚勤院士、陆建华院士等团队。此外,中欧校友会牵线搭桥的瑞;士肖布林机床、天视致远航空技术等两个校友项目签约落户太仓高新区。创 新 实 践INDUSTRIAL INNOVATION 产业创新研究35三、对策建议(一)夯实科创平台对接头

14、部企业的基础一是增强头部平台招商意识。引导科创平台聚焦重点产业、特色产业明确自身定位,主动融入区域创新布局,打造具有特色的科创平台品牌,有利于点对点招引头部企业落地,扩展对接头部企业的新空间。二是制定头部平台招商规划。推动科创平台将科技招商纳入总体发展规划,在成果转化部门设立招商队伍(专人),加强与政府、基金、中介服务等机构对接,做大“科技招商朋友圈”。鼓励科创平台参与全市产业链招商专班,建立平台化科技招商机制。三是发挥头部平台资源优势。科创平台充分发挥高能级载体优势加强与头部企业“纽带”联系,突出招大引强,招新引智,通过“科技圈+校友圈”拓展全球招商网络,加强平台的市场宣传,主动吸引更多头部

15、企业参与的同时引入头部企业资源。四是强化头部平台创新能力。创新平台要不断强化创新能力,提高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可以通过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开展科技创新项目,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和技术人才加入头部科创平台,使其具有更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同时,要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和创新生态,为头部企业提供更好的创新服务。(二)打造“科创平台+全球温商”招商网络体系温商是温州经济发展最独特的优势和资源,历来是温州招商引资的重点目标。建议将头部平台的“科技圈”与广大温商的“乡友圈”精准对接,提升招大引强的效果。一是充分发挥温州民资雄厚的优势,创新商业网络和经营模式,鼓励温商通过科创平台媒介与大型国企央企在温合作发展

16、混合所有制经济;二是发挥科创平台科技优势,与在外温商共同投资孵化新企业,发挥科技孵化与加速器作用,建立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创业投资等相结合的立体式孵化体系,也可以借助温州华商华侨丰富外资招商渠道,对接引入外资外企,提升头部平台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温商提供更广阔的科技创新视野和发展机会;三是通过世界温州人大会及在温举办的各种重大活动展会,推介温州科创平台,有针对性地嵌入招商活动、扩大科创平台招商影响力。同时,可以利用各大活动和商会等的组织优势和资源,组织科技对接和合作交流活动,邀请头部平台的科技专家、企业家与温商进行交流互动,让温商了解头部平台的科技成果和创新成果,增加头部平台与温商之

17、间的互信和合作意愿。(三)统筹科创平台与产业园区一体化发展苏州各个科创平台都与产业园区融为一体,各园区都有相应的政策支持与资源配套体系,招商问题都集中在园区内一站式解决,被誉为“科创华尔街”,值得温州学习。一是打造科创高地“生态丛林”,打通科研、产业、城市三者的联系脉络,使其形成协调统一的有机体,打造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等多链条深度融合协同发力,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例如,可以将科研机构、产业孵化器、企业和金融机构等不同主体有机结合,形成科技创新的完整产业链和价值链;二是完善区域间统筹协同机制,按照市域一体化要求,凝聚科技招商市域全力,强化综合性要素支撑体系,打好融合协同载体空间、设施设备

18、、资金资本、专业服务等资源要素的“组合拳”;三是破除行政壁垒,建立开发联同、招商联动、税收分成、跨区科技成果转化补偿等多主体协同发展和利益共享机制,加强政策支持和部门协调,建立区域公共资源政策协调和监管协同机制。四、结语温州市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但是在其科创平台对接头部企业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认识不足、能力不足和动力不足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推动头部科创平台联合头部企业创新发展,可以为温州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对于完善温州市头部科创平台联合头部企业创新发展的模式与路径,提升协同效应的质量和效率,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头部科创平台联合头部企业创

19、新发展的模式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是推动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在这种模式下,头部科创平台和头部企业之间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不仅能发挥各自优势,还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创新生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这种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对于温州市而言尤为重要,苏州模式则为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温州市应继续探索运作新模式,在夯实科创平台基础、打造招商网络体系、统筹科创平台与产业园区一体化发展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将有助于提高温州市在全国范围内的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力,为温州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参考文献:1 杨华勇.以高能级科创服务平台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J.信息化建设,2022(12):34-35.2 王若璇.浅析“新苏州模式”的发展及其借鉴意义 J.财富时代,2020(04):194-195.3 吕伟超.以统筹协调优化招商引资营商环境基于温州的考察 J.特区经济,2019(11):45-47.4 季栋泽,汪占熬,边思楠,等.温州招商引资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J.北方经贸,2019(01):123-125.5 崔岩,田远,林玉,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如何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09):106-108.6 孙庆,王宏起.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网络化发展路径研究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7):44-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