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地球上某点的经度为112°20′,则该点所在的3°带的带号为[ A ]
A 37 B 38 C 18 D 19
2、下列不同型号的水准仪,哪个型号的精度最高[ A ]
A DS05 B DS1 C DS3 D DS10
3、绝对高程是地面点到哪里的铅垂距离。 [ A ]
A 大地水准面 B任意水准面 C 坐标原点 D 赤道面
4、水准测量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D ]
A 每次读数前都要精平
B 水准尺不得直接立在地面上
C 仪器未搬站,不得移动前后视尺垫
D 观测过程中发现圆水准器不居中,应立即调节脚螺旋
5、在一幅等高距为h的地形图中,下列哪项正确? [ B ]
A、两根等高线间的高差为h B、相邻等高线间的高差为h
C、相邻计曲线间的高差为h D、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为h
6、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高程测量的方法[ B ]
A 气压高程测量 B 温度高程测量 C 水准测量 D 三角高程测量
7、以下不属于基本测量工作范畴的一项是。 [ C ]
A. 高差测量 B. 距离测量 C. 导线测量 D. 角度测量
8、从地形图上看出,两条相邻的计曲线之间的高差为10m,则该图的基本等高距为多少[ A ]
A 2m B 10m C 1m D 5m
9、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理论值为。 [ A ]
A. 总为0 B. 与路线形状有关
C. 为一不等于0的常数 D. 由路线中任两点确定.
10、使用经纬仪,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C ]
A 伸缩脚架腿,使经纬仪的圆水准器居中
B 平移基座,使对中器精确对准测站点
C 调节脚螺旋,使经纬仪的圆水准器居中
C 调节脚螺旋,使经纬仪的水准管居中
11、根据工程设计图纸上待建的建筑物相关参数将其在实地标定出来的工作是。 [ B ]
A. 导线测量 B. 测设 C. 图根控制测量 D. 采区测量
12、依所用仪器的不同,测量距离的方法不包括[ B ]
A 钢尺量距 B 全站仪量距 C视距测量 D 光电测距
13、由一条线段的边长、方位角和一点坐标计算另一点坐标的计算称[ A ]
A. 坐标正算 B. 坐标反算 C. 导线计算 D. 水准计算
14、下列何种水平角测量的误差不可以通过盘左盘右取平均来消除或减弱[ C ]
A 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的误差 B 横轴不垂直于竖轴的误差
C 竖轴倾斜误差 D度盘偏心差
15、已知某直线的象限角为北西30°,则其坐标方位角为。[ C ]
A 30° B 150° C 330° D 210°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观测结果中不能出现粗差 B 观测结果中不能出现偶然误差
C 观测结果中不能出现系统误差 D观测结果中不能出现中误差
17、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分配原则是。 [ A ]
A. 反号按距离成比例分配 B. 平均分配
C. 随意分配 D. 同号按距离成比例分配
18、甲乙两人分别观测两个水平角,甲测得∠A=30°,中误差为3″,乙测得∠B=120°,中误差也为3″,则甲乙两人的观测精度[ C ]
A 甲精度高 B 乙精度高 C 一样高 D 无法确定
19、已知线段AB的方位角为160°,则线段BA的方位角为 [ B ]
A. -120° B. 340° C. 160° D. 20°
20、测设的基本工作不包括[ C ]
A 水平距离 B 水平角 C 竖直角 D高程
21、已知A点高程HA=72.445m,高差hBA=-2.324m,则B点的高程HB为 [ A ]
A.74.769m B. 70.121m C. -74.769m D. -70.121m
22、山脊线与等高线之间的关系是[ C ]
A 垂直 B 平行 C正交 D没关系
23、水准测量时对一端水准尺进行测量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 D ]
A 对中--整平---瞄准--读数 A 整平----瞄准----读数----精平
C 粗平--精平--瞄准--读数 D粗平----瞄准----精平----读数
24、观测竖直角时,要求使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其目的是[ D ]
A. 整平仪器 B. 使竖直度盘竖直
C. 使水平度盘处于水平位置 D. 使竖盘读数指标处于正确位置
25、地球上某点的经度为112°20′,则该点所在的6°带的带号为[ D ]
A 37 B 38 C 18 D 19
26、经纬仪视准轴误差是指 [ B ]
A. 照准部水准管轴不垂直于竖轴的误差
B. 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的误差
C. 横轴不垂直于竖轴的误差
D. 十字丝竖丝不垂直于横轴的误差
27、下面关于控制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 B ]
A. 国家控制网从高级到低级布设
B. 国家控制网按精度可分为A、B、C、D、E五级
C. 国家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D. 直接为测图目的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图根控制网
28、建筑物室内地坪上±0的标高为16.010m,用 P点进行测设, HP=17.350m,当 P点水准尺的读数为 1.146m时,则地坪上±0处水准尺的读数为 [ A ]
A.2.486m B.1.486m C.0.194m D.1.194m
A
N
M
37
36
35
29、下图为某地形图的一部分,三条等高线所表示的高程如图所视,A点位于MN的连线上,点A到点M和点N的图上水平距离为MA=3mm,NA=2mm,则A点高程为 [ A ]
A. 36.4m
B. 36.6m
C. 37.4m
D. 37.6m
30、已知线段AB方位角为220°,则线段BA的方位角为 [ B ]
A 220° B 40° C 50° D 130°
1、DS3水准仪的水准器分为 圆水准器 和 管水准器 。
2、直线定向常用的标准方向有 真子午线方向 、 磁子午线方向 和 坐标纵轴方向 。
3、水准测量时要求 视准轴 处于水平位置,从而提供一条水平视线。
4、测量地面点高程的方法有 水准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 和气压高程测量。
5、经纬仪安置通常包括 光学对中法 和 锤球对中法。
6、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包括外界条件、观测误差 和 仪器误差 。
7、测量的基本工作为高差测量 、水平角测量和 水平角距离测量。
8、十字丝交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称为 望远镜的视准轴。
9、导线按布设形式可以分为 附合导线 、闭合导线 和 支导线 。
10、地面点的位置通常用 平面坐标 和高程表示。
11、水准仪是指能够提供 一条水平视线 的仪器。
12、水准测量中为了进行测站高程检核,往往在一测站需要测量和计算两个高差,通常采用的两种检核方法是 变动仪器高法 和 双面尺法 。
13、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 等高距 。
14、水准路线按布设形式可以分为 附合水准路线 、闭合水准路线 和 支水准路线 。
15、测量误差按性质分可以分为 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 。
16、象限角的取值范围是: 0°- 90°
17、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包括 仪器误差 、观测者自身条件和 外界条件 。
18、水平角的观测方法有 测回法 。
19、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 高程控制测量 。
20、直线定向常用的标准方向有 真子午线方向 、磁子午线方向 和 坐标纵轴方向 。
名词解释:
大地水准面:与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延伸向大陆且包围整个地球的水准面称 为大地水准面。
水准测量:实质是测定地面两点之间的高差,然后通过已知点高程求出未知点的高程。
视准轴:十字丝交叉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称为望远镜的视准轴。
视差:当眼睛在目镜上下微微移动时,若发现十字丝的横丝在水准尺上的位置随之变动,这种现象称为视差。
绝对高程(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线长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简称高程。
i角误差:水准管轴与视准轴不平行的误差。
经纬仪的照准部:主要由望远镜、支架、旋转轴、竖直制动、水平制动、微动螺旋、竖直度盘、读书设备、水准器和光学对点器等组成。
竖盘指标差:读数指标往往是偏离正确位置,与正确位置相差一小角度 X,该角值称为竖盘指标差。
方位角:从直线起点的标准方向北端起,顺时针方向量至直线的水平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取值范围是0°-360°
坐标方位角:从坐标北方向起,顺时针向量至直线的水平夹角。
控制点:以一定精度测定其位置的固定点。
比例尺:地形图上任意线段长度d与它所代表的地面上的实际水平长度D之比,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等高距:相邻两条高程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用h表示。
坐标正反算:(正算):根据已知点的坐标、已知边长及该边的坐标方位角,计算未知点的坐标,称为坐标的正算。
(反算):根据两个已知点的坐标求算两点间的边长及其方位角,称为坐标反算。
控制测量:在测区内,按测量任务所需求的精度,测定一系列控制一系列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建立起测量控制网,作为各种测量的基础,这种测量称之为控制测量。
简答题:
等高线的特征:(第144页)
1.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高程相等,但高程相等的点,不一定在同一条等高线上。
2. 等高线为连线的闭合曲线,有可能在同一幅图内闭合,也可能穿越若干图幅而闭合。凡不在本幅图闭合的等高线,应绘到图廓线处与图廓线相交,不能在图内中断,但间曲线和助曲线只在需要的地方绘出。
3. 非特殊地貌,等高线不能重叠和相交,也不能分岔;非河流、房屋或数字注记处,等高线不能中断。
4. 在同一幅地形图内,基本等高距是相同的。因此,等高线平距大表示坡度小,即等高线平距与地面坡度成反比。
5. 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
6. 等高线不能只穿河流,应逐渐折向上游,正交于河岸线,中断后再从彼岸折向下游。
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第99页)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测距、测角等工作。(第103页)
(DS3)水准仪操作程序:安置仪器、粗略整平、瞄准水准尺、精确整平和读数。(第14页)
导线点选点的注意事项:(第103页)
1. 相邻点间应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测距。
2. 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的地方。
3. 视野开阔,便于施测碎部。
4. 导线各边的长度应大致相等,除特殊情形外,应不大于350m,也不宜小于50m, 对于光电测距导线可适当放宽。
5. 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等高线和等高距的关系:(第141页)
相邻两条高程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的高程,称为等高距,用h表示。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用d表示。地面的坡度i可以写成:i=
由于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距h是相同的,所以,i与d成反比,即在地形图上等高线愈密集,表示地面坡度愈大,等高线愈稀疏,地面坡度愈小。
测量工作应遵守的两项原则:(第9页)
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前一步工作未做检核不得进行下一步工作。
水准仪的基本操作程序:(第14页)
安置仪器、粗略整平、瞄准水准尺、精确整平和读数。
测量工作的三项基本工作:(第8页)
高差测量、水平角测量、水平距离测量
测回法测量水平角在一站上的步骤,角度计算 (第41页)
闭合导线内外页计算 坐标计算 (第110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