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诗三首导学案-复制.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889081 上传时间:2024-11-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三首导学案-复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诗三首导学案-复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诗三首导学案-复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诗三首导学案-复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诗三首导学案-复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诗三首 导学案 供课题组班级使用 一律使用铅笔答题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季节?主人公是男是女?如何涉江?怎样理解芙蓉、兰泽、芳草?主人公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表达出什么情感?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揣摩主人公的神情、心理、情感。也设想一下被思念的人此刻的神情、心理、情感。结合一、二两个句子思考用了哪种具体的抒情方法?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再现还顾时的动作、表情、心情,揣摩一下为什么还顾?怎样理解“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最后2句在全诗中有什么地位?怎样理解?探究:全诗是女子思念男子,还是男子思念女子?短歌行一、时代背景:东汉时期中国人口的峰值曾达到6000万,

2、但在三国末年就只剩下3000万。战争、疾疫、迫害使得非正常死亡大规模出现,在曹操的诗歌蒿里行中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怖景象。在这样的时代,越聪明、越敏锐的人越容易感觉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祸福的无常,从而形成文字上的悲剧性基调。在这样的乱世中,对待人生的态度有这么几种:不以生死为念,超越生死、顺应自然,以陶渊明为代表;增加生命的长度,求仙吃药,以服用五石散的何晏为代表;增加生命的密度,及时饮酒行乐,以刘伶为代表;提高生命的质量,建功立业,以曹操为代表。二、信息筛选:全诗可分四层:前八句为第一层,-;次八句为第二层,-;再次八句为第三层,-:最后八句为第四层,-(从下面选

3、项中选择正确的分别填入上面横线处)1、诗人慨叹人生有限,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2、写贤才择主和自己希望搜揽人才以完成统一大业的宏伟怀抱3、写对贤才的仰慕,想象贤士到来,畅叙情谊4、通过思念贤才、宴饮嘉宾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求才若渴的心情或者把每四句列为一章,共八章,分别概括大意:(写在草稿纸上)三、分析鉴赏、合作探究l提问: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2提问: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四句诗?3、讨论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归园田居字词解析少:指少年时代。通:适应、迎合。俗:世俗。韵:本性、气质。性本爱丘山:天性原本

4、热爱山川田园(生活)。性,天性、本性。尘网:尘世的罗网,这里指仕途。一去三十年:这里的“三十年”是夸大的说法。有人疑为“十三年”,因诗人自太元十八年(393)初仕为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405)辞彭泽县令,是十三个年头。羁鸟:笼中鸟。池鱼:池中鱼。故渊:鱼原来生活的水潭。守拙归园田:守住自己的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守拙,守住愚拙,这里是谦虚的说法。暖暖(ai):昏暗,模糊。依依:轻柔而缓慢地飘升。墟里:村落。户庭:门庭。尘杂:世俗的杂事。虚室:空室。余闲:闲暇。樊笼:比喻官场生活。自然:指田园生活,又指自然的本性。信息筛选“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合作探究一、“归

5、”的意思是返回,作者从哪里返回?为什么要返回?回到哪里去?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答案。1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探讨“从哪里返回”这个问题。(l)“尘网”“樊笼”比喻什么?(2)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探讨“为什么要返回”这个问题。(1)那么,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2)哪一句是点题句?(3)归西圈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3.探讨“回到哪里去”这个问题。(1)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2)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能力提升请学生自由阅读全文,按照顺序解读全诗内容。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淡落尘网中

6、一去三十年。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3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树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4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5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规律总结学生讨论并归纳写景的特点。明确:诗中的景物普通:草屋、榆柳、鸡鸣、狗吠等。层次分明:诗中的景有远近,有动静,有图有声。色彩淡雅、冷色为背景,缀以暖色。学生讨论并总结诗人是采用何种手法表达感情的。明确:叙事抒情,写景抒情,言志抒情。分析鉴赏分析鉴赏本诗的写作特点。一、用白描的手法,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毫无粉饰之词,平易如话,但恰到好处地与诗意合拍。二、情景交融。“方宅十余

7、亩鸡鸣桑树颠”八句。描写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鸡鸣,富有生活气息,构成了远离尘世、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艺术境界。这是实境也许的确是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情景,但更是心境陶渊明内心追求那种恬静的生活情趣的物化,实境与心境浑然一体、水乳交融。三、比喻生动形象,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为“尘网”“樊笼”,把误入官场的人比作“羁鸟”“池鱼”,不仅形象贴切,而且蕴涵了强烈的感情色彩。四、语言朴素自然。如:“狗吠深巷中”,随手写来,明白如话。课堂小结这就是陶渊明。他的归来,他的舍得,在我们心中留下了许多:“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浩然傲气,鄙弃官场,厌恶功名的高洁情怀,他不仅创作了世界上最美丽的诗

8、文,而且塑造了世界上最完美的人格。他的独特艺术个性及伟大品格深刻影响着并将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单元总结几言风格诗体情感内容手法诗经离骚孔雀东南飞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短歌行 分析鉴赏1明确: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曹操虽然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也遇到了不少挫折和失败。他深感奋斗中的艰难,也因年岁增长,光阴流逝,理想尚未实现而忧愁,所以才有人生短暂之叹。但这一叹”不是无所作为者、蹉跎岁月者、不思进取者的消极之“叹”,而是一位渴望得到贤才帮助以实现建功j业雄心的英雄之叹。“人生几何”“去日苦多”是进取中的忧叹、追求中的苦闷表达了诗人抓紧时机、大干一番事业的强烈愿望,隐含着的仍然是积极

9、昂扬的精神。2明确:这四句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和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贤士”史记鲁周公世家)的故事,来说明一方面诗人自己感到生命易尽,一方面则更加激励他及时建功立业的思想,渴望有更多的有才能的人来帮助他实现他的政治埋想。合作探究明确:( l)诗歌用典贴切。特别是化用诗经里的诗句,好像出自一个人的口,贴切自然。最后,又引用“周公”作比,突出自己对人才的渴求之恳切,都非常到位。(2)文章抒情、议论、叙事三者结合紧密,既有对客观生活的描绘,又有对自己主观精神的抒发志向高远,气韵沉雄,想象丰富,体现了曹操诗歌的艺术特色。归园田居 能力提升1解读明确:“少无适俗韵”是写少年时我没有迎

10、合世俗的本性。点明少年天性纯真的本色。着一“少”字,又与后面成年后“误落尘网”形成对照。也暗含对少年时天真质扑的追忆和留恋;“性本爱丘山”,这句诗中的“性本”二字,揭示出诗人内心深处喜爱丘山的自然本性,正因如此,才有后文的“归园田”;“误落尘网中”的“误”字则把不幸落入尘网、走进官场的情形生动地表现出来,包含诗人不自觉、不得已之情。2解读明确:在这几句诗中,诗人把官场中的自己比作是关在笼中的鸟,是水池中的鱼;而把自己向往的田园生活说成想念的旧林、思念的深潭,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3解读明确:前四句先写居住的环境:在方圆十几亩的宅地上,有八九间简陋的茅屋草舍,房后种植有枝高叶密的榆树柳树,屋前排列着桃红李白的果树,平平常常普普通通却是另一个天地。下面“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远观,在这幽暗的远离人世的村落里,不时飘出缕缕炊烟,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树顶上啼。狗吹鸡鸣一如榆柳桃李那样普通而常见,但较之“尘网”来说。却是诗人求之不得的美好景物。5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