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荒芜了的花园 郑振铎
作者介绍
郑振铎 (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笔名西谛、CT等。原籍福建 长乐,生于浙江永嘉,倡导写实主义的「为人生」的文学主张。1949年后,曾任文化部副部长。1958年10月18日,在出国访问途中,因飞机失事身亡。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通俗文学史》及《郑振铎文集》等。
题解
此文利用一个虚构的故事──有几个人计划重修已荒废的花园,来讽刺中国二、三十年代的知识分子,他们想挽救中国,改革种种弊端,可是他们只会空谈救国行动,却没有作为,甚至因意见分歧而互相谩骂和攻击。故事的结尾是花园改造失败了,这正代表那些所谓「爱国知识分子」改革国家失败了。
课文
一座荒芜了的花园里,只有有毒的恶草与刺人的荆棘生长着;除了蟋蟀在草丛中悲鸣以外,听不见别的声响了。
美丽的池水,从前淙淙地流过石桥的,现在因为没有人管理,渐渐地干了——干得见底了。
美丽的花木,从前灿烂地盛开着的,现在因为没有人时时灌溉,也渐渐地枯萎了。弓
就是从前天天飞到园里来唱夜之歌的夜莺,也因为牠的好朋友玫瑰死了,好久没有飞来了。
有一天,忽然有好几个人到花园里来。
他们看见这座美丽的花园现出这样的凄凉情况,几乎要痛哭了。他们坐在快要坍倒的草亭中的破椅上,谈起这座花园以前的美景,个个人脸上都显出追慕惋惜的神色。
一个人叹气道:「难道我们就任它长此荒芜了吗?」
其余的人都毅然站起身来,答道:「不,决不!我们应该大家努力把它整理好。」
于是他们跑到池旁,坐在一块假山上,细细的讨论怎样改造这座荒芜的花园的方法。
青蛙带着满肚子的欢喜,由池岸下的石罅中跳出来听。
终夜悲鸣的蟋蟀也暂时停止了牠的哭声,由草丛中露出半个头来,看他们讨论。
他们悉心地讨论,还用粉笔在石上画了许多草图,计划将来园中的种种布置。
他们由黎明讨论到早餐过后,还没有商量好一件事。因为他们的意见有许多不能相同。
青蛙暗想道:「为甚么他们还不动手作工,只在那里滔滔不绝的讨论呢?」
后来他们舍了将来的详细计划,转而讨论改造这座废园的入手方法。
A说:「应该先把恶草和荆棘斫除掉,然后才能把花木栽下。」
B说:「不对。应该先把花木运来,然后去砍除恶草和荆棘,因为——」
C说:「我表同情于A君的话。恶草和荆棘如果不先除去,佳木好花是决不能栽种的,因为——」
其余的人说:「C君,你的话错了。我赞成B君的意见。因为——」
他们各举了许多理由,互相辩论着,还引了许多例来证明他们的话,由早餐的时候一直辩论到正午,家家炊烟起了,还没有停止;甚至于因为意见不合,互相谩骂,而且扭打了。
青蛙等得不耐烦了,哭丧着脸,不高兴地,一步一步、慢腾腾地仍旧走进石罅中去。
蟋蟀的希望也渐渐地减少了,牠不愿意看见他们的争闹,终于把头缩回草丛中,跑到墙角下,拖长牠的音调,重复曼声悲鸣起来。
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
本文的体裁是: 寓言 / 寓言故事
段落大意:
第一层(第 1 至 4 段):描述花园里荒芜的景况/情景/景象。
第二层(第 5 至 9 段):好几个到花园里来的人决议要改造这座荒芜了的花园。
第三层(第 10 至 18 段):那几个人讨论了很久都没有定论/没有行动,甚至因意见不合,互相打骂。
第四层(第19 至 19 段):荒芜了的花园仍旧荒芜着。
本文通过描述那一群人只顾议论/辩论/争论,没有行动/实行,各持己见,互相谩骂,甚至扭打起来,结果一事无成的事(故事),讽刺当时的人对国家的事,只顾议论,没有行动,甚至分党分派,互相攻击/践踏,结果一事无成/失败/无济于事/什么也做不成。
文中的那一群人的所作所为,正是当时情形的缩影,本文的主旨正是讽刺这种情形。
中心思想:
基础学习
甲. 重温记叙六要素
1. 请写出本文的记叙六要素
(1) 时间
某一天
(2) 地点
荒芜的花园
(3) 人物
一群人(ABC君)、青蛙、蟋蟀
(4) 起因
从前美丽的花园,现在荒芜了。
(5) 经过
那一群人那几个人讨论了很久都没有定论/结论/实行,甚至因意见不合,互相谩骂扭打。
(6) 结果
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
2. 本文运用了记叙手法中的哪一种方法?
顺叙法
乙. 反问
试从文中找出一句反问句,并写下来:
反问句: 「难道我们就任它长此荒芜了吗?」
这一句话的作用: 表示强调,加强语气
你这样不守规则,不是让我难做吗?
我们遇到困难,怎能退缩呢?
丙. 寓言故事的特色
1本文用寓言去讽刺时弊,而不直接将自己的见解说出来,这种手法有哪些优点?(用Ö表示)
( Ö ) (1) 由故事去表现主旨,让读者自行思考,会有更深的体会。
( ) (2) 故事是虚构的,作者可以自由发挥。
( ) (3) 可以令读者难以知道作者的动机。
( Ö ) (4) 既可以避免直接说出来而使被批评者感到尴尬,又能达到劝诫的目的。
( ) (5) 讽刺的范围可以更广,不单只针对一件事。
2 寓言中的角色,往往有比喻的意义。试填写下表,把这个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比喻义写出来:
故事中的角色
比喻义
(1)
荒芜了的花园
各种情况相当混乱的国家/中国
(2)
一群想整理荒芜花园的人
一群想改善/拯救国家现状的知识分子/爱国人士/政客/中国人
(3)
渴望花园得到改善的青蛙和蟋蟀
渴望国家得到改善的人民
3 试比较借寓言说理和直接说理的手法各有甚么优点和缺点。
借寓言说理的优点是寓言的内容生动/有趣,能吸引读者;缺点是寓言所寄寓的道理有时表达得并不明确/清晰,可作不同的解释/理解。直接说理的优点是作者的想法表达得清楚,不易被误解;缺点是沉闷/说教味重,缺乏趣味。
4 蟋蟀和青蛙这两个角色,在文中有甚么作用?
作者用蟋蟀和青蛙的反应,对事件作出评价。蟋蟀和青蛙对那一群人由充满希望变为怀疑,再由怀疑到完全失望,正好是对那一群人的行为的评价。同时,这两个人格化的角色也使文章更为生动有趣/更多吸引。
5 作者用甚么手法描写花园荒芜的情形?试举例说明。
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描写花园荒芜的情形。他把从前/美丽的花园和现在/荒芜的花园的情况作对比/比较。例如:从前池水淙淙地流过石桥,现在却干得见底;从前花木灿烂地盛开着,现在却渐渐地枯萎了;从前夜莺天天飞来唱夜之歌,现在却好久没有飞来了。在这样对比/比较/衬托之下,花园荒芜的情况更为明显/突出。
6 在群体中要办好一件事情,参与工作的人应该抱甚么态度?
要办好一件事件,参与工作的人应该:
(1) 听取/尊重/接纳别人的意见。
(2) 如果意见分歧,应该尽量协调,求同存异。/包容不同意见
(3) 少说空话,多干实事。
(4) 不纸上谈兵,多行动实践。/尽力完成/投入参与/积极
(5) 有周详的计划/有目标
(6) 分工合作/团结
(7) 有耐性
(8) 不使用暴力
(9) 不冲动行事/
Chi.S.1Essential Learning Targets & Curriculum.12/13/teaching materials/worksheets/寓言 页 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