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我爱家乡山和水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中的第一课。教材设置了三个主题活动,分别是“我的家乡在这里”、“发现家乡的美”和“家乡的故事”,旨在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从而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升华为保护家乡山和水的情感和决心。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虽处在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有些概念性的词汇的理解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教师转化成为二年级学生能理解的语句,如本课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不需要直接给学生讲这两个词,转化为“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传说故事”,学生就会很好的理解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家乡山山水水的情感和决心。
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教学难点
了解家乡的故事,树立主人翁意识,做到爱家乡的山和水,保护家乡的山和水。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图片,歌曲片段,挂图,卡片
2、学生准备:学生调查资料,彩笔,图画纸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韩红《家乡》
师: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歌曲呢? (出示歌词)
我的家乡在日喀则,
那里有条美丽的河
阿妈说牛羊满山坡
那是因为菩萨保佑的
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
美丽河水泛青波
雄鹰在这里展翅飞过
生:......
师:我们的祖国疆域辽阔,景色各异,文化多彩,你的家乡在哪里呢?
二、我的家乡在这里
1、“家乡” 概念
出示课本50页的四幅图片,说一说四幅图中四位小朋友的家乡在哪里。
T:大家知道他们的家乡是哪里吗 ?
S:……
T: 他们的家乡在分别是草原、农村、黄土高坡、城市。
T: 家, 多么温馨的字眼.一个宝盖头罩住了外面的寒风冷雨;一横三撇是家中人的期盼;向外的两撇是在外的人对家的眺望;一个竖钩把全家紧紧系在一起。
“家” 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和所住的地方。
“家乡” 就是指 “我的家所在的地方”,“我们生活的地方”。
2、我的家乡
T:我们现在生活的地方是哪里呢?
S:……
T:我们所在的美丽家乡就是临汾。
T:怎样向其他地方的小朋友来描述我们家乡的特点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家所在地的特点,气候、风景名胜等方面)
S:……
三、发现家乡的美
1、家乡,在我心中,您最美。
学生阅读课本51页
T:课本中的五位同学都从不同方面来给大家展示了自己家乡的美,都是哪些方面呢?大家看一看、想一想,同桌共同讨论一下吧。
S:……
T:我们家乡的美可以是名胜古迹,可以是家乡标志性建筑,更可以是一花一草、一石一溪。美,其实很简单,它无处不在,我们需要有发现它的眼睛。
我们一起来欣赏我们的家乡的美吧!
( 播放临汾旅游宣传片——《城市展望-临汾》 )
2、我是小导游
(课前,教师让学生做临汾相关名胜古迹、标志性建筑的小调查,并收集相关资料 )
T: “临汾,欢迎您!” 我们作为临汾的主人,欢迎各地的朋友来我们的家乡旅游。如果有外地的小朋友来我们的家乡,你会带他去哪里玩呢?怎样给他介绍那里呢?这节课我们都是小导游,开启我们的家乡之旅。
第一站由老师先来介绍吧。
(播放洪洞大槐树的图片,教师做讲解)
洪洞大槐树,位于临汾市洪洞县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是移民史实的见证者,也是移民心目中的老家,每年有20余万人前往景区寻根祭祖,余亚飞诗云: “拔地巨槐冲碧汉,相承一脉密分枝;树身即使高千丈,落叶归根也有期”。至今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区仍流传着一句民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600余年来,大槐树迁民遗址早已在炎黄子孙心中深深扎下了认祖归宗之根,被当作“家”,被称为“祖”,被看作“根”。
T:谁来开启家乡之旅的第二站呢?
S1:……
S2:……
T:大家都是很棒的小导游!
四、家乡的故事
1、绘本故事《傣家竹楼的传说》
T:这个故事描述的傣家竹楼的传说美不美?我们的家乡也有很美的传说,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大家想听吗?
《女娲补天造人》
中国上古神话中,有一位化育万物、造福人类的女神,这就是女娲。
据说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大地上虽然有了山川、湖泊、花草鸟兽,可是还没有人类的踪迹。女娲抓起了地上的黄土,仿照自己映在水中的形貌,揉团捏成一个个小人的形状。这些泥人一放到地面上,就有了生命,活蹦乱跳,女娲给他们取名叫做“人”。大地上到处都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
后来宇宙突然发生了一场大变动,半边天空坍塌下来,露出一个个可怕的黑窟窿,女娲见人类遭受这样惨烈的灾祸,就全力补修天地。人类得到拯救。
女娲的祠庙及其相关遗迹的分布,就是在晋南、晋东南、以及豫南、陕东的小部分地区即沿黄河中下游流域一带。各种典史记载和民间传说,也指证着该地区就是女娲活动的核心地带。洪洞县侯村的女娲陵、吉县柿子滩女娲造人补天的岩画 。山西吉县壶口东侧北面,在群山中有一座山叫人祖山,在山顶有一庙供奉着女娲的神像。《吉州志》称伏羲与女娲为人之始祖。传说中女娲正是在这人祖山上“抟黄土为人”的。
T:我们家乡的神话传说故事动听吗?
S:……
T:关于我们家乡的神话故事还有《伏羲画卦》 ,大家课下可以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阅读。
2、家乡故事会 —— 家乡的名字可真多
T:我们临汾的别称有哪些呢?
S:卧牛城、花果城、尧都平阳。
T:大家知道他们背后的故事吗?说一说吧。
(分小组讲述故事,派代表给大家讲一讲名字的由来。教师可以做适当的补充。)
(1)卧牛城
临汾城为何又叫卧牛城呢?众口纷纭。
一说它东踞虎山,西盘姑射,汾流一线,绵亘南北,形如卧牛,故名“卧牛城”;
一说古时临汾城里卧着一头金牛,时常晚上出来,给穷苦农民耕地,便把临汾城叫成了“卧牛城”;
还有一说民谣唱道:“棒子须,西葫芦,卧牛城下卧牛出。”就是说因临汾城墙内埋有卧牛而得名。说也应验,1977年10月,一居民建房时,确实在东北角城墙上挖出了一个铁牛。证实了《临汾县志》 中“临汾城墙雉堞内则土壅卧牛”的记载。现在临汾大钟楼展示着其复制品。
(2)花果城
花果城来历还要从上世纪说起,1980年左右,当时的临汾为了美化环境、搞出特色,就建了石榴一条街、柿子一条街、梨树一条街、苹果一条街。当时《人民日报》还大篇幅进行了报道。“那个时候,放映电影正片之前都会播放一个新闻纪录片,其中《黄土高原上的花果城》就经常播放。“花果城”几乎成了临汾的代名词,临汾也是中国最早被称为花果城的城市!
(3)尧都平阳
尧都区相传为五帝之一的文明始祖帝尧陶唐氏诞生、建都之地,古称平阳。尧的传说应为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华夏民族文化的产物,到春秋末,儒家又以尧为上古圣王和理想人格的楷模。随着儒家独尊地位的确立,尧的美德和功业更加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文化的精神始祖。这里有丰厚的尧文化资源。
五、我为家乡来添色
1、家乡的颜色
T:临汾市
不像西藏那样神秘
也不像新疆那样遥远
但是,关于她的传说却太多太多......
有人说,临汾是绿色的
有人说,临汾是蓝色的
有人说,临汾是红色的
(出示山水的绿色、天空的蓝色、锣鼓和鼓楼的红色)
但,也有人说,临汾是灰色的
(出示临汾雾霾的图片,天是灰蒙蒙的,植物也被灰尘覆盖,人们戴着口罩)
T:大家喜欢什么颜色的临汾?
S:……
T:你不喜欢什么颜色的临汾呢?
S:……
T:为什么?
S:……
(引导学生从上面发现家乡的美,到热爱家乡的美,再升华到保护家乡的美。)
2、画一画多彩的家乡
(出示一幅教师制作的雾霾城市的挂图)
T:我们不喜欢灰色,那么拿起你的画笔,画一棵绿树、一棵青草、一朵鲜花、一朵白云、一片蓝天,来换掉这些灰色吧。
(学生自己画完后,来到挂图前,说一句对家乡的祝福语,然后摘掉灰色的部分,贴上自己画的卡片; 绿色出行,去掉几辆私家车,贴上一辆公交车和自行车; 摘掉人们戴着的口罩,露出笑脸。)
S:…… (家乡祝福语)
T:家乡的颜色不能仅仅停留在图画上,希望大家从自己做起,从生活的点滴做起,爱护我们的环境,爱护我们家乡的山和水。让我们家乡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景更美,人们的生活更幸福。
六、课后作业
请用照片、图画、童谣儿歌、日记等方式记录家乡的美。
六、板书
我爱家乡山和水
哪里
美
卧牛城
故事 花果城
家乡 尧都平阳
颜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