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罗布莎铬铁矿1.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5881357 上传时间:2024-11-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布莎铬铁矿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罗布莎铬铁矿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矿床学第二次实习 罗布莎铬铁矿矿床的简介 姓名: 班级: 学号: 目录 一.区域地质背景 2 二.矿区地质 2 §2.1地层 2 §2.2构造 3 §2.3岩浆岩 4 三.矿床地质特征 5 §3.1矿体特征 5 §3.2矿石特征 7 §3.3成矿期和成矿阶段 7 四.成矿条件和成因分析(五要素) 7 一.区域地质背景 罗布莎位于西藏自治区曲松县,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矿石质量最佳的铬铁矿床的产地。该矿床位于全球性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的东端。在区域构造上受控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其北邻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块,南与喜马拉雅板块接壤。(如图2-11)罗布莎基性一超基性岩体沿东西向的雅鲁藏布江超壳断裂带分布。总面积为70km2长43km,总体西宽东窄,最宽处是香卡山段3.7kin,最窄处仅有300m。平面上从西向东:罗布莎段一香卡山段一康金拉段,呈一反S型形态。区内发育一组大致平行的近南北向断裂。其中以龙给曲断裂构造特征最明显。走向近南北向,局部呈折线状,显示追踪(张)的特征。断层沿龙给曲河床发育,在罗布莎村以南形成宽缓平坦的“u”形谷。往北河谷骤变为深切陡峻的“V”形谷,两岸峭壁,孤峰林立,泉点成带分布断层面倾向西,南段缓,北段陡。平面上表现出明显平移现象.西(上)盘相对于东盘向北作顺钟向扭动。 二.矿区地质 §2.1地层 罗布莎岩体侵位于上三叠统与第三系之间。该地地层主要有第四纪冲积、洪积物和晚三叠世海相类复理式沉积。 本区第四纪地层的成因类型比较复杂、种类繁多。有残积、 残坡积、 坡积、重力堆积、 冰碛、 冰水沉积、洪积、冲积和风积等。它们在分布上与地貌有着密切相关性,依据岩性特点,风化程度,地层间的相互关系和分布的地貌部位等,将本区第四纪地层层序, 由老至新分为Ⅰ中更新统1坡积层2冲积层Ⅱ上更新统1残坡积层2坡积层3冰碛层4冰水湖沉积层5冰缘风成黄土6冲积层7洪积层Ⅲ全新统1冰聩层2残坡积层。 §2.2构造 岩体与南侧围岩三叠系呈断层接触。围岩侧,地层产状变化大。以区内龙给曲为界,以西罗布莎段,地层倾向南西,倾角较缓,糜棱岩化由北向南减弱。岩体侧,纯橄岩蛇纹石化强,构造泥、角砾岩、透镜网络发育。 东香卡山段,地层倾向北东,倾角较陡,岩体直接逆冲于三叠系地层之上 斜辉辉橄岩蛇纹石化、片理化较强,透镜网络发育。由西向东,构造岩特征如下: {1)罗布莎段西端构造岩特征 在IV 矿群采坑内,可见岩体南部边界呈断层与围岩三叠系接触,断层面产状为195 L46。,断层性质为逆冲断层(见图2)。因第四系坡积物覆盖,断层面上构造岩的特征不甚清 楚。在断层面上,构造泥发育,其成分为蛇纹石质和片岩质,呈泥状,无胶结,易碎。围岩岩石较破碎。岩体岩石蛇纹石化、片理化较强,断层面附近已蚀变成蛇纹岩和蛇纹片岩,透镜网络、片理发育,具定向排列,透镜体扁平面产状为210。< 50 。 在断层附近岩体侧或片理化带中,铬铁矿呈小透镜体或粉状矿产出。透镜状矿体长轴 方向与断层面走向基本一致,粉状矿顺节理面或片理分布。 (2)罗布莎段东端构造岩特征 在色贡村北东小路旁,接触界线清楚,三叠系地层直接逆冲覆盖于岩体之上。断层面产状为290。L41。,断层性质为逆冲断层(见图3)。平面上呈弧形弯曲。其构造岩特征为:岩体,岩石蛇纹石化较强,透镜网络发育。围岩地层产状变化较大,糜棱岩化强,层问小型揉皱、构造角砾岩、构造泥发育,糜棱岩面理连续性较差 ① 糜棱岩、变质长英质糜棱岩。长英质脉线、面理发育。后期充填石英脉或石英小透镜体。小透镜体长轴×短轴一般为20×4cm。扁平面产状为195。L55。。脉线一般宽0.5—1m m ② 透镜网络带。剖面上可见18.5m宽的纯橄岩碎裂带,其中透镜网络与蚀变纯橄岩交替出现。岩性为蛇纹岩和纯橄岩碎裂物。透镜体具定向排列,局部片理化发育。透镜体长轴走向与片理一致,由蛇纹片岩和蛇纹石棉连接,扁平面产状为225。 58。。蛇纹片岩中偶见蛇纹岩脉。 ③ 层间小型揉皱 围岩糜棱岩中,层间小型揉皱发育,转折端多为圆弧状,少量为尖棱状,与面理之间呈渐变过渡关系。轴面与面理呈小角度斜交。糜棱岩面理走向上连续性较差,受后期剪切破坏,与正常面理明显不一致,局部可见呈同斜紧密尖棱褶皱。剖面上呈线状紧密排列,转折端为紧密尖棱状,规模较小。轴面倾向南,局部倒转向北倾。 ④ 构造角砾、构造泥。角砾成分为蛇纹岩和糜棱岩。粒径大小不等,一般为1—3cm,最大为10cm。杂乱胶结,胶结紧密.胶结物为蛇纹石棉、蛇纹岩碎裂物和碳酸盐质,角砾多为棱角状,少量为次棱角状。构造泥成分为蛇纹岩和糜棱岩碎裂物,呈泥状,无胶结,易碎。 (3)香卡山段构造岩特征 该段构造岩特征为:构造角砾、构造泥和碳酸盐糜棱岩发育,蛇纹石化、片理化较强,断层面产状为35。 50。,断层性质为逆冲断层(见图4) ① 碳酸盐糜棱岩。发育于断层面上.碳酸盐矿物呈条形色带发育,具定向性,可能为前期挤压塑性变形形成的糜棱岩 ② 片理化现象。岩体岩石蚀变较强,原岩可能为斜辉辉橄岩。蛇纹石化、片理化、透镜网络发育,具定向性.靠蛇纹岩碎裂物和蛇纹石棉连接。透镜体长轴方向与片理走向一致,偶见长轴方向与片理呈小角度斜交,透镜体长轴×短轴一般为10×3cm,最大者达30×lOcm,扁平面产状为30。 50。。 ③ 构造角砾、构造泥。构造角砾主要成分为蛇纹岩,少量为斜辉辉橄岩和辉长岩。角砾为棱角状和次棱角状,大小不等,粒径一般为2—3cm,大者达lOcm。混杂胶结,局部具定向排列,胶结紧密,胶结物为蛇纹石棉和碳酸盐质构造泥成分为蛇纹岩碎裂物,呈泥状,无胶结,易碎。 (4)康金拉段构造岩特征 在康金拉段.岩体南界和北界,均与三叠系接触。第四系覆盖面积大,冰川漂石、倒石堆发育,坍塌现象严重。岩体北界与围岩接触界线不清楚。岩体南界与围岩三叠系呈断断层接触。断层性质为逆冲断层。岩体岩石较破碎,岩性为纯橄岩、蛇纹岩.蚀变较强。围岩岩性为变砂质板岩、砂泥质片岩。层问小型揉皱发育,后期石英脉、石英小透镜体发育。 §2.3岩浆岩 罗布莎岩体在多数地段与围岩呈整合侵入关系。岩体为一多次侵入的复式岩体,包括两种不同的岩石组合:一是超基性岩组合,即纯橄榄岩—斜辉辉橄岩(少量)组合。此组合构成岩体的主体。另一种是超基性~基性组合,即二辉辉橄榄—辉长岩组合。该组合主要分布在岩体的西段的中下部位。 岩体分异程度较高,岩相分带明显。平行岩体走向由北向南可分为四个相带:二辉橄榄岩—辉长岩杂岩岩相带(下部杂岩岩相带)、纯橄榄岩岩相带、二辉橄榄岩—辉长岩杂岩岩相带(上部杂岩岩相带)、斜辉辉橄岩夹纯橄榄岩岩相带。 纯橄榄岩岩相带:产于岩体中部,一般出露宽200—300m,岩体中段膨大不为可达1500m,主要岩石为纯橄榄岩; 斜辉辉橄岩夹纯橄榄岩岩相带:分布在岩体中上部,一般出露宽700—1500m,最宽处2000m。由斜辉辉橄岩和少量纯橄榄岩异离体组成。后期辉长、辉绿岩脉发育,由下往上辉石含量逐渐增多,在岩体顶部出现斜辉辉橄岩和二辉橄榄岩。 二辉橄榄岩—辉长岩岩相带:它与斜辉辉橄岩岩相带和纯橄榄岩岩相带接触界线清楚,界面波状弯曲,岩性复杂,矿物成分变化大,主要由二辉辉橄岩、辉石岩和辉长岩等基性、超基性岩组成。岩石强烈片理化、破裂化和糜棱岩化,不同岩石成分的异离体呈条带状、透镜状平行相间或沿岩相带展布方向斜列,四周被片理围绕。强烈蛇纹石化、碳酸盐化、滑石化和褪色蚀变,为典型的岩相构造带。 各岩相带之间,一般界线截然(部分呈过渡关系)。上部杂岩岩相带局部有穿插纯橄榄岩岩相带的现象。同一岩相带内不同岩石之间呈过渡关系。如下图2-12 三.矿床地质特征 §3.1矿体特征 矿区内已发现矿体、矿点175个,成群出现,成带状分布。主要产在岩体轴部及略偏上部位。平面上呈雁行排列;剖面上呈叠瓦状排列。有尖灭侧现现象。矿体形态呈脉状、偏豆状和不规则状(图2-13图2-14)。规模大小悬殊,最长者长300多米,宽1~8米,延伸大于50米。矿体产状有两种,一是矿体走向与岩体走向平行,向南倾。一半以上的矿体属于此种情况。另一种是矿体走向近南北向,与岩体走向夹角70。,斜向西。两类矿体倾角均为中等。在岩体膨大部位,由窄变宽,产状转折部位及岩体横向褶曲陷近轴部位,往往赋存工业矿体。 分布在不同岩体带相中的矿体其地质特征不同。在北缘强蛇纹石化斜辉辉橄岩夹纯橄榄岩体数目多,但规模很小,品位低,无工业价值。斜辉辉橄岩夹纯橄榄岩岩相带中的矿体规模较大,最长可达300m,多产在该岩相带中部和下部,主要工业矿体赋存在此带中。矿体产状较复杂,主要矿体走向多与岩相带走向一致,部分走向与岩相带斜交甚至垂直。(图2-15,图2-16) §3.2矿石特征 矿石矿物主要为铬尖晶石,有微量铂族矿物。脉石矿物以蛇纹石为主,少量绿泥石、橄榄石、钙铬石榴石,铬绿泥石、铬云母等。矿体多由致密块状矿石组成,含CrO3为50.13~54.40%;Cr/Fe为3.62~4.25,也有少量侵染状构造、班杂构造和豆状构造矿石。矿石结构多为自形等粒状结构。有害杂质S、P含量甚微。Os、Ru、Rh、Ir可综合利用。 近围岩为纯橄榄岩和斜辉辉橄岩。多数矿体与两种不同的岩石接触,产在单一岩石中的矿体少见。近矿围岩普遍褪色和蚀变。围岩有蛇纹石化、滑石化、绿泥石化等。 斜辉辉橄岩:主要矿物为斜长石、辉石和橄榄石,其中橄榄死含量大于60%,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黄绿色。 纯橄榄岩:主要矿物橄榄石含量大于90%,浅绿色,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 异剥辉石:黄绿色、黑色、黄色,主要成分为辉石,致密块状。 豆状铬铁矿:灰色,其中有用矿物为铬尖晶石,无用矿物为橄榄石,岩石为稠密侵染状或豆状构造,自形粒状结构。 致密块状铬铁矿矿石:因表面铬尖晶石被氧化而使得岩石呈绿色,其中含有方解石。 部分图片如下: §3.3成矿期和成矿阶段 罗布莎岩体为一多次侵入的复式岩体,一是超基性岩(即纯橄榄岩—斜辉辉橄岩(少量)组合)构成岩体的主体;另一种是超基性~基性组合(即二辉辉橄榄—辉长岩组合)该组合主要分布在岩体的西段的中下部位。第一次侵入的岩浆是超基性岩体,第二次侵入的是超基性~基性组合。由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形成,且为晚期岩浆矿床。部分岩浆贯入到以冷却的侵入体的裂缝中,部分岩浆充填在早期结晶的硅酸盐矿物颗粒之间。 四. 成矿条件和成因分析 罗布莎矿床为岩浆分结矿床,其物质来源于上地幔和下地壳,能量来源为深部岩浆的热能,在岩浆上涌的过程中,岩浆进入深断裂后上侵,在侵入的地表面处裂隙中结晶。岩浆为超基性和超基性~基性组合,分多期侵入。由矿石为侵染状和豆状可知为晚期岩浆矿床,属于内生成矿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