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国阳新能第三热电厂利用冷凝热
集中供热工程简介
太原理工大学
苏保青
2010年3月
国阳新能第三热电厂利用冷凝热集中供热工程简介
太原理工大学
苏保青
1 概述
1.1 热电厂冷凝热的特点与现状处理方法
1.1.1热电厂冷凝热的特点
经汽机作功后的蒸汽(排汽)冷凝(放热)成凝结水再经回热后进入锅炉,锅炉产生的蒸汽在汽机中作功,在这个热媒的循环过程中,需要放出大量的冷凝热。冷凝热的主要特点如下:
①品位低。排汽压力:水冷,4-8kPa;空冷,15kPa。冷凝温度:水冷,29-41.5℃;空冷,54℃。
②量大、集中。平均发电耗热约占总输入的32%左右。纯凝汽工况排入大气的可回收冷凝热占50%以上,为发电耗热的1.5倍以上;供热工况可回收冷凝热约为发电耗热的0.7-1.3倍。
火力发电厂各项损失参考值[*]如表1所示,其中汽轮机排气热损失(冷端损失)巨大。
现代火力发电厂各项损失参考值(%) 表1
项目
电厂初参数
中参数
高参数
超高参数
超临界参数
锅炉热损失
11
10
9
8
管道热损失
1
1
0.5
0.5
汽轮机机械损失
1
0.5
0.5
0.5
发电机损失
1
0.5
0.5
0.5
汽轮机排气热损失
61.5
57.5
52.5
50.5
*热工手册 任泽霈等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年11月第一版
1.1.2热电厂冷凝热现状处理方法
1)冷凝热排空(丢弃)
热电厂做功后的蒸汽需要冷凝成水回到锅炉。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通过水冷或空冷冷凝蒸汽,冷凝热排入大气。
2)冷凝热回收
由于冷凝热属于低品位热源,难以利用,除低真空的背压机组外,极少回收。
1.2 国阳新能的基本情况
1) 随着阳煤集团国阳新能的高速发展,集中供热热源日显不足。原设计能力465万平方米,2010年冬季供热面积将达到约600万平方米,预计十二五末将达到800万平方米,缺口较大。
2) 国阳新能第三热电厂现有的两台35MW和一台60MW供热发电机组冷凝热排空。
3) 设计8台30MW溴化锂吸收式高温热泵和4台13MW离心式热泵,回收冷凝热135MW,实现总供热面积720万平方米。一期工程为6台30MW溴化锂吸收式高温热泵,回收冷凝热72MW。
1.3 设计思想
火力发电厂冷凝热通过凉水塔或空冷岛排入大气,形成巨大的冷端损失,是火力发电厂能源使用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不仅造成能量和水(或电)的浪费,同时也严重地(热)污染了大气。火力发电厂冷凝热排空,是我国乃至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浪费,也是无奈。然而,随着热泵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大型高温水源热泵的问世,使得发电机组冷凝热回收将成为可能。
电厂冷凝热品位低,必须用热泵提取之;冷凝热量大、集中,在电厂内或电厂附近一般难以找到足够的稳定的热用户,必须远距离集中供热,用大型高温水源热泵吸收低品位的冷凝热,以高温水大温差远距离传送到城市换热站。一般热泵机组制出的热水为40-50℃,这个温度对于集中供热显然太低,集中供热要求热泵机组出口水温为70-90℃,同时要求水源热泵平均制热能效比COP经济合理。
利用高温水源热泵吸收在汽机排汽中的冷凝热,将集中供热50-60℃的回水加热到80-90℃,再用换热器将水温提高到热网供水温度,对城市集中供热。
高温水源热泵对电厂冷却水制冷,回收冷凝热,冷却水无需在冷却塔冷却,可减少能耗、水耗及其它运行费用。
高温水源热泵对热用户制热,冬季供暖,夏季供冷,四季提供生活热水。
2方案设计
2.1冬季供暖集中供热系统
方案1为国阳新能三电厂一期工程,利用2×35MW供热发电机组冷凝热及抽汽供暖,回收冷凝热72MW ,集中供热系统如图1所示。
方案2为国阳新能三电厂供热系统最终规模,利用(2×35+1×60)MW供热发电机组冷凝热及抽汽供暖,回收冷凝热135MW ,集中供热系统如图2所示。
2.2冬季供暖夏季供冷四季洗浴集中供热系统
方案3为冬季采暖及洗浴工况集中供热系统,如图3所示。
方案4夏季制冷及洗浴工况集中供热系统,如图4所示。
供热供冷停用时,洗浴用热由燃气炉提供。
3 冷凝热回收的效益分析
3.1节能节水分析
1)供暖
供暖期151天;冷凝热回收135MW;日节水3500吨。
节能1761264GJ,节标准煤(按锅炉平均运行效率60%估算)10万吨;节水52.85万吨。
2)供冷
供冷期92天;冷凝热回收135MW;日节水3500吨。
节能1073088GJ,节标准煤(按锅炉平均运行效率60%估算)6.1万吨;节水32.2万吨。
合计: 节能2834352GJ,节标准煤(按锅炉平均运行效率60%估算)16.1万吨;节水85.05万吨。
3.2环境效益分析
1)供暖
每年少排灰渣6.6万吨,少排烟尘238吨,少排二氧化硫3002吨,少排氮氧化物1422吨,少排二氧化碳25.4万吨。
2)供冷
每年少排灰渣4万吨,少排烟尘145吨,少排二氧化硫1831吨,少排氮氧化物867吨,少排二氧化碳15.5万吨。
合计: 每年少排灰渣10.6万吨,少排烟尘383吨,少排二氧化硫4833吨,少排氮氧化物2289吨,少排二氧化碳40.9万吨。
3.3经济效益分析
1)供暖
年节能1761264GJ(其中一期939340GJ),每GJ按27元计算,毛收入收4755万元(其中一期2536万元);年节水52.85万吨,每吨按5元计算,收益264万元。
2)供冷
年节能1073088GJ,每GJ按27元计算,毛收入2896万元;年节水32.2万吨,每吨按5元计算,收益161万元。
合计: 每年节能毛收入7651万元;节水收益425万元。
3.4能效分析
1)2×35MW供热发电机组
锅炉效率89%,管道热损失1%,汽机损失1%,发电机损失1%,发电35MW。
①纯凝汽工况
进汽138吨/时,排汽101.7吨/时,电厂效率31.2%,冷端损失54.8%。凝气工况下如图5、图6所示。
②供热工况1
进汽164吨/时,抽汽40吨/时,排汽79.3吨/时,电厂效率49.0%,冷端损失37.0%,如图7、图8所示。回收冷凝热电厂效率可以达到85%,如图9所示。
③供热工况2
进汽190吨/时,抽汽80吨/时,排汽57吨/时,电厂效率62.4%,冷端损失23.6%,如图10、图11所示。回收冷凝热电厂效率可以达到85%,如图9所示。
凝气工况下电厂供电标煤耗437g/kwh;供热工况1电厂供电标煤耗279g/kwh;热回收供热工况1电厂供电标煤耗160g/kwh;供热工况2电厂供电标煤耗219g/kwh;热回收供热工况2电厂供电标煤耗160g/kwh。2009年全国平均供电标煤耗342g/kwh。供电标煤耗比较如图12和图13所示。
可以看出,纯凝气工况下小机组供电标煤耗远高于全国平均供电标煤耗,是全国平均供电标煤耗的1.28倍; 供热工况1下小机组供电标煤耗低于全国平均供电标煤耗,是全国平均供电标煤耗的82%;热回收供热工况下小机组供电标煤耗远低于全国平均供电标煤耗,仅为全国平均供电标煤耗的47%。
热回收供热工况下机组年平均供电标煤耗270g/kwh。(按机组年运行小时数6000,采暖季151天计算)
2)60MW供热发电机组
锅炉效率89%,管道热损失1%,汽机损失1%,发电机损失1%,发电60MW。
①纯凝汽工况
进汽245吨/时,排汽184吨/时,电厂效率仅为30.1%,冷端损失55.9%。供电标煤耗:未回收冷凝热453g/kwh。
②供热工况1
进汽330吨/时,抽汽150吨/时,排汽103.9吨/时,电厂效率62.1%,冷端损失23.9%,供电标煤耗:220g/kwh。回收冷凝热电厂效率可以达到85%,煤耗:回收冷凝热供电标煤耗160g/kwh。
③供热工况2
进汽341.5吨/时,抽汽170吨/时,排汽93.3吨/时,电厂效率65.2%,冷端损失20.8%,供电标煤耗:210g/kwh。回收冷凝热电厂效率可以达到85%,供电标煤耗:回收冷凝热供电标煤耗160g/kwh。
机组指标参数比较 表2
机组
工况
进汽(t/h)
抽汽(t/h)
热效率(%)
供电煤耗(g/kwh)
35MW
纯凝汽
138
0
31.1
437
供热1
164
40
49.0(85)
279(160)
供热2
190
80
62.4(85)
219(160)
60MW
纯凝汽
245
0
30.1
453
供热1
330
150
62.1(85)
220(160)
供热2
341.5
170
65.2(85)
210(160)
600MW
纯凝汽
36-40
300-290
2009年全国平均供电标煤耗
342
注;括号内的数字为回收冷凝热的值
本工程小热电机组与600MW大型火电机组指标参数比较如表2所示。
小火电效率低煤耗高,而带供热的小热电效率并不低,煤耗并不高,特别是能够回收冷凝热的小热电效率之高,远高于大(600MW及以上)火电;煤耗之低,远低于大(600MW及以上)火电。呼吁对效率高煤耗低的小热电要高抬贵手,不要在压小火电的同时伤及无故。
06年以来全国平均供电标煤耗比较如图17所示。前两年关停小火电供电标煤耗明显下降,07年比06年降低10g/kwh,08年比07年降低12g/kwh,而2009年收效甚微(2009年,全国关停小火电2617万千瓦。“十一五”期间,全国累计关停小火电6006万千瓦,超过计划目标1006万千瓦,),仅比08年降低3g/kwh,说明2009年被关掉的一部分是小热电,通过关停小火电降低供电标煤耗是有限的,今后对火(热)电厂节能主攻方向建议转为冷凝热回收,冷凝热回收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4冷凝热回收的前景预测
4.1节能减排预测
据国家有关部门公布,至2009年低,我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容量87407万千瓦,其中火电65205万千瓦,可资利用的火电按15000万千瓦(不足四分之一)估计,每发1瓦电回收冷凝热按0.7瓦估计,供暖期按5个月估计,供冷期按3个月估计,每年可回收冷凝热2177.28百万吉焦。如果供热锅炉平均运行效率按60%估算,每年可节标准煤1.2亿吨。如果被改造的有50%的水冷机组,按每兆瓦装机容量年节水1万吨计算,每年节水15亿吨。
每年减排二氧化碳3亿吨,向大气中少排热2177百万吉焦。
4.2市场及经济性预测
按照以上预测,回收冷凝热总装机容量为105000兆瓦,溴化锂吸收式热泵与离心热泵按7:3估算,需要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总装机容量73500兆瓦,需要离心热泵总装机容量31500兆瓦。
热价按27元/吉焦计算,每年回收冷凝热收益587.8亿元。水费按5元/吨计算,每年节水收益75亿元。
热指标按50瓦/平方米计算,利用回收的冷凝热可以新增供热面积21亿平方米。
每平方米供热面积投资按80元(热源50元,一次管网和换热站30元)估计,利用冷凝热供热可以拉动投资1680亿元。
5小结
5.1利用冷凝热集中供热是一项节能工程
利用冷凝热集中供热每年可节能2177.28百万吉焦,其中供暖期节能1630.8百万吉焦,供冷期节能546.48百万吉焦;每年可节标准煤1.2亿吨,其中供暖期节标准煤0.75亿吨,供冷期节标准煤0.45亿吨。每年节水15亿吨,其中供暖期节水9.4亿吨,供冷期节水5.6亿吨。
5.2利用冷凝热集中供热是一项环保工程
每年少排灰渣0.8亿吨,少排烟尘29万吨,少排二氧化硫371万吨,少排氮氧化物175万吨,少排二氧化碳3亿吨。每年少排热2177.28百万吉焦。
5.3利用冷凝热集中供热利国利民利企
利用冷凝热集中供热不仅是一项节能环保工程,还是一项造福百姓关切群众冷暖的民生工程,对企业也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可谓利国利民利企。
5.4利用冷凝热集中供热前景广阔
利用冷凝热集中供热对空调设备制造商,特别是对大型水源热泵制造商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利用冷凝热集中供热电厂是直接受益者,可以提高电厂的热负荷利用率,降低煤耗,节约用水,提升电厂运行的经济性,同时获得较好的收益。
利用冷凝热集中供热对投资者获取利润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其市场之大,有利可图。
5.5阳煤冷凝热利用项目具有示范性
在利用高温水源热泵回收电厂冷凝热集中供热的项目中,阳煤冷凝热工程规模是目前最大的,使用了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热水出水温度最高的溴化锂吸收式热泵,为大规模利用电厂冷凝热集中供热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可行的思路。
1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