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耳穴贴压操作并发症
一、皮肤过敏
1. 发生因素
患者对使用胶布过敏。
2. 临床体现
皮肤浮现红肿、发痒、脱皮及过敏性皮炎等异常现象。
3. 防止及护理
(1)操作前,对病人病情、既往史、过敏史等做好评估工作。
(2)杜绝使用易过敏胶布。
(3)皮肤浮现红肿、发痒、脱皮等过敏反映时,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注意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
(4)做好病情观测,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过敏药,如涂搽中药抗过敏药物:如炉甘石洗剂。
二、皮肤破损
1. 发生因素
搓动压丸用力过猛。
2. 临床体现
表皮破损,创面呈现苍白色,并有许多小出血点和组织液渗出。
3. 防止及护理:
(1)按压时用力要均匀、柔和,避免过度用力搓动压丸。
(2)皮肤破损后可用0.9%生理盐水擦洗,或用PVP-I棉球消毒伤口。注意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防止水浸湿伤口。
(3)做好病情观测,防止继发感染。
三、感染
1. 发生因素
皮肤破损后继发感染或在有炎症、皮损、溃疡处部位进行耳穴压丸。
2. 临床体现
局部皮肤或全身性炎症反映。
3. 防止及护理
(1)操作前做好对皮肤状况评估,避免在有炎症、皮损或溃疡处行耳穴压丸。
(2)耳穴压丸过程中如浮现压丸破碎、皮肤破损,应及时取下按压物,并告知医护人员。
(3)皮肤破损后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并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4)做好病情观测,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感染药物。
中药泡洗操作并发症
一、烫伤
1.发生因素
泡洗液温度过高。
2.临床体现
烫伤只损伤皮肤表层,局部轻度红肿、无水泡,疼痛明显;若损伤真皮层,局部红肿疼痛,有大小不等水泡。
3.防止及解决
(1)注意泡洗液温度,普通39-42℃。
(2)皮肤感觉不敏感患者禁用。
(3)泡洗治疗过程中,经常查看局部皮肤状况,询问患者有无不舒服感。
(4)烫伤后应及时将创面放入冷水中浸泡半小时,然后用烫伤膏或麻油、菜油等涂擦创面。有水泡者可用消毒针刺破水泡边沿放水,涂上烫伤膏后包扎,松紧度要适度。
二、感染
1.发生因素
(1)使用泡洗桶未严格执行消毒解决或未使用一次性泡洗袋。
(2)发生水泡或皮肤烫伤后继发感染。
2.临床体现
局部皮肤浮现渗液、化脓等,严重时可浮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3.防止及护理
(1)泡洗桶使用后经严格消毒解决,或使用一次性泡洗袋。
(2)发生水泡或皮肤烫伤后要及时观测及解决,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降温、抗炎、补液等对症治疗。
(3)多摄取富含蛋白质丰富食物,以利于伤口愈合。
三、皮肤过敏
1.发生因素
泡洗用中药内具有使皮肤过敏成分。
2.临床体现
(1)局部皮肤浮现红肿、发痒、脱皮及过敏性皮炎等异常现象。
(2)患者浮现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等症状。
3.防止及解决
(1)使用前先询问过敏史,过敏体质慎用。
(2)加强巡视并注意倾听患者主诉,过敏症状一旦浮现应及时脱离过敏原,遵医嘱使用抗过敏药物。
四、虚脱
1.发生因素
泡水时间过长或水温过热,导致了身体水分大量蒸发,令体内血液循环减慢,浮现脑部缺氧
2.临床体现
患者大汗淋漓、头晕,甚至晕厥。
3.防止及解决
(1)注意泡洗液温度,普通39-42℃。
(2)泡洗时间不适当过长,普通在20分钟以内。
(3)泡洗过程中及时补充温水。
(4)浮现头晕等不适症状,及时告知护士,及时停止泡洗。
中药外敷操作并发症
一、过敏反映
1.发生因素
外敷中药粉中具有使皮肤过敏成分。
2.临床体现
(1)局部皮肤浮现红肿、发痒、脱皮及过敏性皮炎等异常现象。
(2)患者浮现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等症状。
3.防止及解决
(1)使用前先询问过敏史,过敏体质慎用。
(2)加强巡视并注意倾听患者主诉,过敏症状一旦浮现应及时脱离过敏原,遵医嘱使用抗过敏药物。
二、感染
1.发生因素
(1)操作人员未能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2)患者涂药部位存在皮肤破损。
2.临床体现
局部皮肤红肿热痛,伴或不伴发热。
3.防止与解决
(1)在实行操作之前,须对患者皮肤进行精确评估,判断患者与否适合进行操作。
(2)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
(3)局部皮肤红肿热痛,可在局部使用PVP-I消毒。
(4)伴发热患者须密切注意体温变化,可应用物理降温疗法。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消炎药。
穴位敷贴操作并发症
一、过敏反映
1.发生因素
(1)患者自身属易于过敏体质。
(2)贴敷中药中具有使皮肤过敏成分。
2.临床体现
(1)局部皮肤浮现红肿、发痒、脱皮及过敏性皮炎等异常现象。
(2)患者浮现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等症状。
3.防止及解决
(1)尽量避免使用易使皮肤过敏药物。
(2)过敏体质慎用。
(3)过敏症状一旦浮现应及时脱离过敏源,遵医嘱使用抗过敏药物。
二、感染
1.发生因素
(1)操作人员未能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2)患者贴敷部位存在皮肤破损。
2.临床体现
局部皮肤红肿热痛,伴或不伴发热。
3.防止与解决
(1)在实行操作之前,须对患者皮肤进行精确评估,判断患者与否适合进行操作。
(2)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
(3)局部皮肤红肿热痛,可在局部使用PVP-I消毒。
(4)伴发热患者须密切注意体温变化,可应用物理降温疗法。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消炎药。
中药涂药操作并发症
一、过敏反映
1.发生因素
涂药使用中药内具有使皮肤过敏成分。
2.临床体现
(1)局部皮肤浮现红肿、发痒、脱皮及过敏性皮炎等异常现象。
(2)患者浮现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等症状。
3.防止及解决
(1)使用前先询问过敏史,过敏体质慎用。
(2)加强巡视并注意倾听患者主诉,过敏症状一旦浮现应及时脱离过敏原,遵医嘱使用抗过敏药物。
二、感染
1.发生因素
(1)操作人员未能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2)患者涂药部位存在皮肤破损。
2.临床体现
局部皮肤红肿热痛,伴或不伴发热。
3.防止与解决
(1)在实行操作之前,须对患者皮肤进行精确评估,判断患者与否适合进行操作。
(2)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
(3)局部皮肤红肿热痛,可在局部使用PVP-I消毒。
(4)伴发热患者须密切注意体温变化,可应用物理降温疗法。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消炎药。
艾箱灸操作并发症
一、烫伤
1. 发生因素
常因艾灸时间过长引起。
2. 临床体现
常用皮肤I度、浅II度烫伤。烫伤只损伤皮肤表层,局部轻度红肿、无水泡、疼痛明显;若损伤真皮层,局部红肿疼痛,有大小不等水泡。
3. 防止及解决
(1)操作前做好对皮肤状况、感觉神经系统评估,对感觉神经麻木者慎用。
(2)艾箱灸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
(3)施灸过程中注意观测局部皮肤,如发现灼痛感,可抬离艾箱2-5秒。
(4)局部烫伤后依照医嘱予烫伤膏涂擦烫伤处皮肤,发生水泡按水泡解决。小水泡不必特殊解决,可自行吸取;水泡较大时,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无菌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二、感染
1. 发生因素
(1)使用灸具未严格执行消毒解决。
(2)发生水泡或皮肤烫伤后继发感染。
2. 临床体现
局部皮肤浮现渗液、化脓等,严重时可浮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3. 防止及解决
(1)使用过艾箱,均应清洗消毒后备用。
(2)发生水泡或皮肤烫伤后要及时观测及解决,必要时遵医嘱抗感染治疗。
经皮穴位电刺激操作并发症
一、过敏反映
1. 发生因素患者为过敏体质对治疗电极片过敏。
2.临床体现局部皮肤浮现红肿、发、脱皮及过性皮炎等导常现象。
3.防止及护理
(1)过敏体质者慎用。
(2)加强巡视并注意倾听患者主诉,过敏症状一旦浮现应及时脱离过敏源,遵医嘱使用抗过敏药物。
二、感染
1.发生因素患者治疗部位存在皮肤伤损
2.临床体现局部皮肤红肿热痛,伴或不伴发热。
3.防止与解决
(1)在实行操作之前,须对患者皮肤进行精确评估,判断患者与否适合进行操作。
(2)局部皮肤红肿热痛,可在局部用药物抗炎止痛。
(4)伴发热患者须密切注意体温变化,可应用物理降温疗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