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治疗肌营养不良症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5880427 上传时间:2024-11-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治疗肌营养不良症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治疗肌营养不良症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治疗肌营养不良症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是一组以进行性加重的骨骼肌对称性无力、萎缩或假性肥大为主要特点的肌肉变性疾病。青少年起病,有遗传性,病程进展缓慢,受累肌无力、萎缩或假性肥大,对称性分布于肢体近端等特点。肌电图及肌肉活检有重要诊断价值。   (1)24小时尿酸(UA)及肌酐(Cr)测定:尿酸增加,肌酐减少。   (2)血清酶测定:肌酸激酶(CK)、醛缩酶(ALD)、乳酸脱氢酶(LDH)及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的活性均明显增高,尤其肌酸磷酸激酶,可达正常水平的数倍到数百倍,假性肥大型增高出现早且明显。病程晚期,血清酶可正常。 肌营养不良症检查项: 1.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氨酶(G-6-PD)缺陷性贫血玻片-检查法 2. 血清醛缩酶(ALD) 3. 血清肌酸激酶及同工酶(CK) 4. 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同工酶(LDH) 5. 血肌酐(Cr) 6. 血尿酸(UA)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氨酶(G-6-PD)缺陷性贫血玻片-检查法(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百分比(%) 【正常值】 残影红细胞低于2% 【临床意义】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显著缺乏者残影红细胞超过80%,中度缺乏者为20%~79%。 血清醛缩酶(ALD)(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单位/升(U/L) 【正常值】 1.3~8.2单位/升 【临床意义】 增高:①进行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血清醛缩酶活性最高,可达正常上限的10~50倍。晚期,肌细胞合成此酶的能力受损时,血清醛缩酶活性也可低于正常,故有一定的判断预后的意义。急性肌肉坏死时,血清醛缩酶活性也显著增强。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上肢一肩胛型肌营养不良时,血清醛缩酶仅轻度升高。②心肌梗死时,醛缩酶总活性可达对照值的5~8倍,多在发病后24~50小时出现峰值,4~6天降至正常。③急性肝炎,醛缩酶总活性可达正常的7~20倍,多在发病后15~20天恢复正常。黄疽型病毒性肝炎时,其升高的阳性率为89.7%,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为78.2%。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时,醛缩酶活性略有升高。④使用可的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可促使血清醛缩酶活性显著升高。 血清肌酸激酶及同工酶(CK)(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值】 速率法:CK总活性为24~200单位/升(U/L),CK-BB为0,CK-MM为0.94~0.96,CK-MB为0~0.05。 【临床意义】 增高:①血清肌酸激酶,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指标之一,增高程度与心肌损伤程度基本一致。心肌梗死4~8小时,肌酸激酶开始上升,16~36小时达峰值,2~4天可恢复正常。溶栓治疗出现再灌注时,肌酸激酶达峰值时间提前。②CK-MB升高,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CK-BB升高,为脑部疾病的重要指标;CK-MM升高,为骨骼肌损伤所致。③手术后、心导管、冠状动脉造影、运动试验、反复肌注、剧烈运动等,肌酸激酶可一过性增高。④各种肌肉疾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严重肌肉创伤(如挤压综合征),肌酸激酶可明显增高;惊厥、心肌炎、心包炎,肌酸激酶也可增高。⑤急性脑外伤、癫痫时,肌酸激酶增高;甲状腺功能减退出现黏液性水肿时,肌酸激酶也增高。 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同工酶(LDH)(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值】 LDH-P速率质<400单位/升(U/L),LDH-L速率法114~240单位/升。乳酸脱氢酶同工酶醋酸纤维素膜法:LDH10.24~0.34,LDH20.35~0.44,LDH30.19~0.27,LDH40~0.05,LDH50~0.02。 【临床意义】 在急性心肌梗死后8~18小时乳酸脱氢酶开始升高,24~72小时达高峰,持续4~16天恢复正常,平均10天,峰值可高达正常水平的10倍。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主要存在于心肌中,如LDH1>LDH2,则表示有心肌梗死。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检测,对某些心电图诊断作用不大,而对发病后较迟就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有较大的意义。还有,肝脏疾病、恶性肿瘤等,乳酸脱氢酶也可增高。 血肌酐(Cr)(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微摩/升(μmol/L) 【正常值】 碱性苦味酸法:血清(浆),男性为79.56~132.60微摩/升,女性为70.72~106.88微摩/升。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巨人症、肢端肥大症、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2)降低:见于进行性肌萎缩。 血尿酸(UA)(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毫摩/升(mmol/L) 【正常值】 磷钨酸一碳酸钠法:血清(浆),男性为0.24~0.42毫摩/升,女性为0.09~0.36毫摩/升。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肾功能衰竭、痛风、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降低:偶见于乳糜泻、恶性贫血复发期等。 原文地址: 3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