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三峡》导学案
序号: 26 年级: 八年级 科目: 语 文 _ 制卷人: 鲁萍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 在反复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达到熟读成诵。
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感知三峡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准确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
2.理解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的《三峡》。、
二、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和感情基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略无阙处( ) 夏水襄陵( ) 沿溯阻绝 ( ) 绝巘( )
素湍绿潭 ( )属引凄异 ( )曦月( ) 飞漱( )
2.解释下列加点重点字词的意思:
阙处 自非 曦 襄陵 沿溯 或
虽乘奔御风 飞漱 绝巘 素湍 哀转久绝
良多趣味 属引凄异 略无
3.一词多义
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属:①属引凄异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绝:①沿溯阻绝 ②绝巘多生怪柏
4.翻译: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6、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7、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三、内容理解:
1.作者通过哪几个方面描写了三峡的壮丽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水——水之大、水流急;春冬之景——奇丽秀美;秋——清凉、凄凉。
2.第二段写夏水突出了水的什么特征?哪一句属于侧面描写?
3.三峡春冬之景的总体特征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总体特征:清荣峻茂。表达了作者对三峡景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文章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渲染了三峡秋天凄凉肃杀的气氛。
5.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
6.课文写三峡,为什么先从山写起,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来写?
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
本文重在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迅疾凶险的特征最为突出,故作者先写“夏水”。
四、拓展延伸
1. 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请说出它和本文内容上的联系。
《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为游记散文。文章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2.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导游词: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