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扬中市外国语学校教学案 校风:求真 向善 明德 务实
学科
政治
课题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 2课时
教案序号:28
主备人
陈慧琴
年级
九
备课时间
12.15
上课时间
审核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能了解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正确理解、掌握现阶段我国分配制度的基本内容以及实行这一分配制度的原因及意义,理解按劳分配的深刻内涵,学会正确看待人们的非劳动收入。
2.能力:能够联系实际认识、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透过改革开放以来自己家庭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变化,去感受党的富民政策,从而能激发起爱国、爱党的热情,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非按劳分配方式以及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意义。
三、课前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谈谈自己的家庭收入(学生调查自己家庭成员的收入情况)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布置了调查自己家庭收入情况的作业,下面就
请几位同学来谈谈自己的家庭收入情况。(学生交流时播放背景音
乐《好日子》以渲染气氛)
师:通过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我国现阶段,公民个人收入的来源有多种。为什么呢?(学生看书讨论)
生:这是因为:现阶段,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007年12月5日温家宝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三)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投影),学生阅读教材自主探究:
1.结合课文中材料,谈谈李明一家的收入是通过哪些分配方式获得的?
2.什么是按劳分配?
3.其他非按劳分配方式是怎样分配收入的?
4.结合课文中材料,谈谈李明家的收入中有哪些是非劳动收入?如何看待人们的非劳动收入?
5.深入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发配制度?实行这一分配制度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李明本人 按劳分配
李明的妻子 我在马路边开了个小店,收入比老李还高哩!
李明的儿子: 工资、奖金和津贴属按劳分配,炒股属于按生产要素(资本)分配。
李明的女儿 工资属按劳分配,当技术顾问的报酬属于按生产要素(技术、信息)分配。
李明的母亲按生产要素(房屋出租)分配。
(四)教师讲授新课:
投影分析李明一家的收入后接着解决问题: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的重要原则。
师:什么是按劳分配呢?
生:在公有制经济内部,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个人收入分配。
师:对于按劳分配的理解,我们要着重把握两点:一是“范围”——公有制经济内部,二是“尺度”——既要看劳动的数量,也要看劳动的质量,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者不劳动不得。
那么,其他非按劳分配方式是怎样分配个人收入的呢?
生:按人们投入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
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分配方式存在于各种所有制经济和 社会各个领域。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的重要原则。那么,李明一家的收入中哪些收入是属于按劳分配方式取得的? 哪些收入是属于非按劳分配方式取得的呢?
生:(发言略)
师:对。除了这些收入,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个人收入属于非按劳分配方式取得的呢?
生:个体劳动者从事个体劳动纳税后获得的收入
私营企业主合法的收入
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银行存款利息
购买各种国债、债券、股票所获得的利息、股息、红利
中奖收入等。
师:我们再来联系课文中的材料,分析一下李明一家的收入中有哪些是非劳动收入?(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李明儿子炒股赚的钱
李明母亲的房租收入
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人们的非劳动收入呢?(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非劳动收入虽然不是自己劳动所得,但只要是通过合法途径取得,就应该受法律保护。允许非劳动收入存在,可以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师(总结):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人们的收入可分为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受到法律的保护。
师设问:你知道哪些凭借自己的劳动、资本、技术等,自主创业富起来的典型实例?(学生讨论后回答)
师:为什么他们能够自主创业富起来?
生:因为有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
师:党和国家富民政策的重要内容是什么?
如果没有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他们能富起来吗?
生: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党和国家富民政策的重要内容。
如果没有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他们是不可能富起来的。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对。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有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只要我们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富裕起来的!那么,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呢?
(学生讨论后发言略)
师(归纳):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党和国家富民政策的重要内容,是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那么,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学生讨论发言略)
师(总结归纳):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利于激发人们开拓进取、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促使一切劳动、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有利于激励人们通过多种合法渠道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那么,什么是共同富裕?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呢?
(投影讲授问题、解决问题)
共同富裕,一是要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二是要共同富裕,少数人富裕,多数人贫穷,也不是社会主义。—邓小平
共同富裕是特指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生活水平在总体上达到比较富裕的程度(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0-4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共同富裕;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原因: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共同富裕。
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自主创业、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逐步引领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中西部地区根据自己的条件发挥资源优势的同时,在各个方面支持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
当改革和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党和政府又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先富裕起来的东部沿海地区积极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经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西部大开发”战略:1999年,江泽民第一次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2000年全面实施。
华西村—全国农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人利欲熏心,使尽种种非法手段“致富”,干出了严重危害公众人身安全、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伤天害理之事。
(学生观看投影,讨论谈感想略)
师(总结):我国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自主创业、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逐步引领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同时,依法打击各种不法经营活动和各种经济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人民利益。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共同感受了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懂得了实行这一分配制度的原因及重要意义,懂得了只有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所获得的收入才受我国法律保护。
在歌声中结束新课(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五、教后感
六、课后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