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八课 走进国际社会
第二框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
授课人:平凉一中 任雅民
一、教学设计思想
1.“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学生的需要和状况为主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也从学生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第一部分通过自学、探究等形式完成基本知识的学习,第二部分首先让学生在体验各种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分析身边材料入手,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中突破难点,提高认识。 最后,由教师补充、归纳,进一步加深、提高认识。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想、多说、多做,在想、说、做中学知识、提高认识、培养能力。教师起好引导作用。
3.引导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和谐发展。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也是高中新课改的一大亮点,突出人性养育,突出爱国主义教育这条主线。
4.谋求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三个教学内容之间过渡流畅,形成一个整体。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识记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和基本形式。②理解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③了解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引导学生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框的教学重难点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四.学生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于一些国际热点问题既熟悉又陌生,但他们对整个世界充满了求知欲,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认识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政治现象,也了解了一些的基本知识,但是对重要的政治理论的认识还只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需要通过教学得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 展示目标
1.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名言“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引入本课的学习,引起学生探究性思考。
2.展示本课学习目标:
环节二:自学准备 获取信息
织织学生自学课文,并结合画面反映的问题探讨国际关系的定义、内容和基本形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构建开放的、包容的学习氛围,
环节三:材料展示 师生互动
展示中美关系由冰冻状态——破冰之旅——中国威胁论——中美战略再评估的图片,引出合作探究问题:请你以时事评论员的身份,点评中美关系。
1. 请分析上述材料展现了中美之间哪方面的关系,并感受其不同时期关系状态的差异?
2.影响中美关系的变化发展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其次,以美国和伊拉克战争为例,分析战争的深层原因,启发学生思考:国家之间为什么会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在国际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引出国家利益的决定因素及表现,要求。
归纳:国家之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这里面有很多因素,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历史的、地理的等各个方面。在各种因素中,国家利益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由于国家具有阶级性,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国家利益首先体现了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利益。
各国间既存在某些共同的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别和对立。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可能使国家间发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冲突。
3.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原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
(2)内容: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利益,如国家的统一、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政治利益,如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巩固;经济利益,如我国资源利用的效益、经济活动的利益和国家物质基础的增强等。
(3)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此环节为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体现人文性,把学生分成小组在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并讨论的基础上,相互交流,拓展延伸,此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像“研究者”一样,在学习中主动去发现和探索,从而获得了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四:归纳总结 突破难点
1.引导学生组织课文内容,把课文涉及到的散乱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2.在对中美关系纵向比较的基础上通过美伊关系来论证观点,并结合教材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此环节目的是强化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判断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主动地、有目的去体验学习,探究问题,为将来成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环节五:训练巩固 提升能力(幻灯片展示)
环节六: 布置作业
环节七:预习下节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