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京口区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共同体 八年级 主备学校:十中 集备主讲人:仲慧
课型:新授 授课时间: 月 日 授课班级:
蓝蓝的威尼斯
备注
【学习目标】
1、领略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2、学习本文以作者漫游路线为径,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纬,抓住特点,
有详有略的描写景物,掌握移步换景的写法。
3、体会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
4、感受文章歌颂了中国和意大利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学习重点】
1、领略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感受文章歌颂了中国和意大利两国人民的
深厚友谊。
2、体会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
【学习难点】
学习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妙处。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扫除阅读障碍,掌握重点词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找出文中表现作者行踪的语句,学习移步换景的手法。
3、感受威尼斯“蓝蓝”的特点。
【课堂助学】
一、新课导入:
威尼斯:既有世上独一无二的温柔,又不乏历史上地中海最强的高雅风景,
东西方的桥梁。这座建于公元5世纪的世界著名城市位于意大利东北部,座落
在威尼斯湖约118个大大小小的岛屿上。150多条运河和400座桥梁纵横交错,
把这些岛屿联成一个城市整体。威尼斯无可比拟的独特外貌和丰富的艺术宝藏,
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城市。威尼斯的美离不开蓝蓝的水和摇晃
的小船,更离不开富丽堂皇的古典建筑物。站在圣马可广场向四周眺望,纵横
的街道在这里化身成蜿蜒的运河;在普通城市街上通行无阻的车辆,在这里变
成了小船。这里的每一条小水道、小街、小教堂和小广场都是风景,也记录着
水城灿烂的文化和历史。
那么马信德笔下的威尼斯又是怎样的呢?
二、预习检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 眺 )tiào望 蔚( wèi )蓝 一cù( 簇 )cù( 簇 )
瑰( guī )宝 串联zhuì( 缀 )接 日趋( qū )shuāi( 衰 )亡
军jiàn( 舰 ) 威zhèng( 震 ) lín( 鳞 )次zhì( 栉 )比
造xíng( 型 ) gē( 搁 )浅 翘( qiào )着头尾 船艇( tǐng )
祈(qí)dǎo(祷) 城huī( 徽 ) 器皿( mǐn ) xuàn( 绚 )丽多姿
2、词语解释:
(1)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
(2)瑰丽:异常美丽。
(3)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形容房屋
等密集。
(4)别具一格:别有一种风格。
备注
(5)搁浅:船只进入水浅的地方,不能行使。
3、小组交流:向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美丽风光?你最喜欢哪一处?为什么?
三、感知课文,掌握文章结构内容:
(1)阅读每一自然段,概括内容。
①写机窗俯视眺望。 ②概括介绍威尼斯的绮丽风光。
③简介威尼斯的悠久历史。 ④写威尼斯是个水城。
⑤写由看排球赛引出圣马可广场的来历。 ⑥重点介绍圣马可广场。
⑦赞颂威尼斯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2)在此基础上掌握文章的三个部分。
①概括介绍威尼斯的面貌和历史。
②介绍威尼斯是一个“奇特的城市”,展现威尼斯“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
③赞颂威尼斯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四、讲读课文,漫游威尼斯
1、这是一篇游记,划一划体现作者的行踪的词语
学生讨论找出这些句子,先小组交流然生班级交流。
“一到罗马”
“我们登上汽艇”
“泛舟在大运河上”
“穿过一座座桥梁”
“到威尼斯市体育馆去看球赛”
小结:这种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
来的写作手法叫做“移步换景”,这是游记常用的一种写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
写作中学习运用这种方法。运用这种写法时,要注意两点:
(1)要把立足点的变换交代清楚。
(2)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不能写成流水帐。
2、本文作者在写威尼斯时抓住了什么特点去写的?
学生讨论回答。
作者抓住“蓝蓝的”的特征写的。同学们“蓝蓝”二字会让你们联想到什么?
(生:蓝蓝的天、蓝蓝的海……)蓝色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生:静谧、舒适、安详、平和、浪漫……)。
3、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蓝蓝的”特征?
小组讨论,交流
总结:“蓝蓝”不仅仅是一种景观颜色,它还是宁静、安详、和平、美满、
幸福的威尼斯的象征,是威尼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4、文章五六两段落主要写圣马克广场的来历、建筑、特产、游客等,似乎与蓝没
有多大关系,你如何理解?
学生讨论回答。
蓝色不仅是指一种自然色彩,而且是一种人文景观,它是美丽和谐和幸福的象
征,圣马可广场的来历、建筑、游客等,是一种人文景观,这种人文景观构成了一
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这正是蓝蓝威尼斯的内在特征。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领略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感受文章歌颂了中意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备注
2、体会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
【课堂助学】
一、复习巩固:
运用“移步换景“手法时要注意哪两点?
二、讲读课文,漫游威尼斯
1、文题目“蓝蓝的威尼斯”如果改为“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或者“奇
特的威尼斯”好不好,为什么?(结合上节课教学内容)
2、作者在机窗看到的威尼斯是怎样的?联系上下文想象出这一幅明丽的画面。
明确:背景:水天相接的蓝色;标志:高楼和尖顶教堂。
空姐告诉我,现在已到了威尼斯上空。我怀着迫切的心情从舷窗向外眺望。只
见天是蓝的,地是蓝的,水也是蓝的。那宽宽的蓝色的带子,想是威尼斯大运河吧,
它与蓝色的天空几乎融为一体。远处,隐隐绰绰的高楼是古代的宫殿和贵族的院落
吧,那尖顶教堂是圣马可教堂吧。它们坐落在大运河蓝色的怀抱里,仿佛是在蓝色
的盆景里点缀着的一簇簇的村落……多么迷人啊!
3、第二自然段是如何介绍威尼斯的绮丽风光的?
4、4-6小节具体突出了威尼斯什么样的特点?体现在那些地方?
明确:瑰丽、奇特。奇特在它的交通工具,瑰丽在“圣马可广场”、“教堂”、
“叹息桥”等建筑及两岸的风光上。
5、介绍圣马可广场的来历时用了神奇传说,有何作用?
明确:给文章抹上了一层神秘的浪漫主义色彩。
6、为什么说是美丽的、和谐的、幸福的画卷?
明确:这样的画卷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
色彩,引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即使犯人,也萌发了热爱生活、留恋人生的感情。
7、最后一段是如何表现中意两国人民的友谊的?
明确:先用一句中心句,以“海水”和“怒潮”相通,类比中意人民的友谊。
然后回顾两国人民在历史上的友谊。最后深化,表现两国人民的友谊的进一步发展。
三、品位威尼斯
美的威尼斯需要美的语言来描绘。文章除了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游踪之外,
在语言的描写上也颇下功夫,看看你最喜欢文章哪几段的语言描写? 你知道怎样
分析么?
教给大家一种分析文章段落的方法,层层追问法。出示幻灯片。
(一)总体把握:这段真好,我喜欢
(二)具体分析:为什么会让我喜欢?它优美的语言吸引了我 。
为什么优美,表现在哪里? 1、修辞方法。2、优美的修饰词。
学生具体分析,老师小结。
备注
举例: 第一段:
1、天蓝、地蓝 、城市蓝 ,突出蓝蓝的特征,起着点题的作用。
2、联想、比喻“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描绘了眺望威尼斯所
见到的美丽画面。这个新鲜贴切的比喻,不仅扣紧了题目,描绘出了威尼斯给人的
整体印象,而且有着深邃的意境,使平凡的事物变得瑰丽美妙起来。
三、小结:
1、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介绍了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
艺术,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赞颂了中意两国人民悠久而深厚的
友谊。
2、写作特点:
(1)以作者漫游路线为径,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纬,抓住特点,有详有略描写
景物。
(2)文色绚丽,多用比喻。
【板书设计】
自然景观 手法
水都美 移步换景
蓝蓝的威尼斯 建筑美 奇特、瑰丽 比喻的修辞
秋色美 形象的语言
人文景观
【教学反思】
【课后作业】
阅读(一)
①威尼斯是一个奇特的城市,这里不是“开门见山”,而是“ ”。②听说,原先这里像太湖水乡,也有说类乎苏州城,其实,威尼斯,她有独特的瑰丽的形象。③这里没有汽车,大小船挤在大运河里,穿梭般的来往不绝。④我们登上汽船(等于城市公共汽车),观赏两岸风光,十四五世纪的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时代的宫殿和贵族院落,鳞次栉比。⑤泛舟在大运河上,就像在参观欧洲建筑艺术博览会。⑥汽船穿过一座座桥梁,其中有一座全由大理石建成的“李亚度桥”,特别引人注目,就是1592年建成的独孔拱桥,雕刻精细,造型优美,桥上两侧开设商店,别具一格。⑦汽船向前驶去,河道逐渐开阔,现代化的摩托艇、汽艇和古老的“公朵拉”并行。⑧“公朵拉”是一种小游船,翘着头尾,由船夫摇橹,供游客饱览两岸风光。⑨据说历史上盛时有一万多艘,现在只保留四百艘了。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开门见水)
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在原文处用横线划出)
3.用“‖”给文段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第一层:“水都”威尼斯的形象独特而瑰丽。第二层:威尼斯的建筑美。第三层:叙述“公朵拉”。
4.本段是抓住了威尼斯建筑的什么特征来写的?又是怎样写的?
历史悠久,别具一格。先总写威尼斯的建筑,再聚焦于“李亚度桥”,从面到点。
5.作者说,威尼斯“有独特的瑰丽的形象”,请你说说她的独特之处有哪些?
没有汽车,大小船只挤在大运河里。登上汽船,就等于登上城市公共汽车。观赏两岸的建筑风格各异,像在参观欧洲建筑博览会。
6.作者将威尼斯与太湖水乡和苏州城作比,作用是什么?
比较出威尼斯既是像太湖水乡和苏州一样的水城,但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7.为什么作者说“泛舟在大运河,就像在参观欧洲建筑艺术博览会”?
两岸有十四五世纪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时代的宫殿和贵族院落,还有造型各异的桥梁。
阅读(二)
我们是到威尼斯市体育馆去看排球赛的,这里是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的一个赛区。体育馆正好坐落在威尼斯市中心里阿托岛上圣马可广场的附近,于是就到圣马可广场去散步。据说,许多年代以前,威尼斯还是一片荒芜的海滩,马可到意大利各地传教,乘船经过里阿托岛海岸,当时风暴骤起,把船刮到荒凉的沼泽地带搁浅了。马可以为到了绝境,向天祈祷,似乎听到天使在召唤:“愿你平安,马可!你和威尼斯共存。”这样,这位《马可福音》的作者成了威尼斯的护城神,其标志为狮子。现在的威尼斯城徽还是一头狮子拿着一本《马可福音》。
圣马可广场和圣马可教堂是威尼斯最著名的名胜古迹,拿破仑把圣马可广场称之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广场两侧是旧宫殿,底层是各式店铺、餐厅和咖啡馆,出售各色食品和威尼斯名产玻璃器皿、花皮革制品等。深秋的威尼斯,绚丽多姿,游客如云,广场上千百只灰鸽争相啄食,供人拍照、逗乐;穿梭般来往的船艇,迎着飞翔的海鸥,构成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在广场的一侧,有一座“叹息桥”。据说,这是被判处死刑的囚犯从监狱走向刑场的“必经之路”,犯人每过这里看到圣马可广场的一角美景,无不感叹不已,所以叫“叹息桥”。
1.第一段文字中介绍有关马可的传说故事,有什么作用?
有关马可的传说,给“水都”威尼斯披上一层神秘面纱。
2.威尼斯人民用“马可”给广场命名,把马可作为威尼斯的护城神,都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威尼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3.第二段文字的第一句话中连用两个“最”有什么作用?
连用两个“最”高度概括了圣马可广场的影响和美丽迷人程度。
4.你觉得加横线的句子描绘的这幅画卷最动人之处是什么?
这幅画卷中的最动人之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5.课文中写到了两座桥,一座是“李亚度桥”,还有一座是“叹息桥”,请问作者写这两座桥的着眼点一样吗?作者写这两座桥的目的是否有所不同呢?
不一样,对“李亚度桥”作者主要从它的造型上着笔,而对“叹息桥”则从它的名字由来着笔。作者写前者主要为了突出威尼斯的建筑美,而写后者则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丰富威尼斯的人文景观。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