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语文导学案
主课人: 学校审核:
课题
25、伯牙绝弦
课型
自学探究课+巩固展示课
课时
2
时间
12.6-12.7
目标我明确: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重点:难点:凭借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学习流程: 自学探究课: 自主预习--小组合作-尝试练习-达标检测
巩固展示课: 明确目标-自主合作-展示提升-达标检测
复习提升课: 明确目标-知识梳理-拓展提升-达标检测
师生随笔
【温故知新我热身】
一. 课前预习
1、初读课文,我能扫清文字障碍。
(1)、读题目,“伯牙绝弦”中的“绝”的意思是( ),“伯牙绝弦”的意思是( )。
(2)、读3—5遍课文,我能把带有拼音的字读正确,记在心里,然后给下列字注音:
弦( ) 哉( ) 兮( ) 峨( )
(3)、我能把文中难写的字写得既正确又美观:
2、对照注释,查字典、读课文,我能理解课文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的意思,并能把句子中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
⑴、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
⑵、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⑶、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
3、对比阅读,加点字的意思分别是:
善鼓琴 钟子期善听 善哉
4、我能根据文中句子的意思,把文章读得正确流利,并能用“|”把读法在文中标注出来。
【自主学习我能行】
二. 1、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找出文中原句,说说你的感受。
2、再读课文,想一想:伯牙和钟子期为什么互称知音?找出文中原句,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3、伯牙为何破琴绝弦?对此你有何感受?
4、自我挑战:我能根据“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句话,想象出伯牙“志在明月、志在春雨、志在秋风、志在冬雪……时,钟子期是怎样赞叹伯牙的琴声的?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春雨。钟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秋风 钟子期曰 ;
伯牙鼓琴,志在冬雪。钟子期曰:
5、我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还能有感情的背诵课文。
6、我能把这篇古文改写成小故事,生动地讲给别人听。
【合作探究我快乐】
三1.小组内合作探究上面的内容.
2.小组准备展示.
【精彩展示我最棒】
四.根据展示任务,在班级内展示上述内容.
【智勇冲关我必胜】
五. 根据括号里的注释,读懂下面文言文小故事,再完成练习。
楚人有涉(渡)江者,其剑自(从)舟中坠于水(掉到水中),遽(急忙)契(刻)其舟,曰:“是(这)吾剑之所从坠(掉下去的地方)。”舟止,从其所契者(刻着记号的地方)入水求之(寻找剑 )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这样),不亦惑乎?
1、这是个成语故事,题目叫 。
2、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里的“若”的意思是: 。
这句话的意思是:
【整理学案我反思】
学法提示:
1、查字典或对照文中注视,解释词语,说出句子的完整意思。
2、根据句子的意思来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后,读文、背诵课文。再读中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谊,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