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中南大学材交通运输专业本科(3+1)
培养方案系列材料
目 录
1、培养标准
2、培养方案
3、指导性教学进程表
4、培养标准实现矩阵(见Excel)
5、校企联合培养阶段培养方案
培养标准
本着“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培养拥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交通运输专业基础,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素质、创业精神、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交通运输专业高素质人才。
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从事交通运输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开发、企业管理、生产技术管理及企业市场经营等工作。
按照本标准培养的交通运输专业学生,在完成本科四年学业、达到与本培养标准配套的培养方案要求后,可获工学学士学位;在达到见习交通运输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时,可获得见习交通运输工程师技术资格。
一、掌握一般性和专门的交通运输工程技术知识,了解交通运输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具备从事交通运输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对应通用标准1、2)
(1)工程科学:以数学和相关自然科学为基础, 一般应包括数学或数值技术、测试与试验、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的应用。
(2)工程技术:包括工程力学,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等,以及传热学、电工电子学、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侧重于应用工程技术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工程制图:掌握工程制图标准和各种机械工程图样表示方法,熟悉交通运输工程相关标准。
(4)人文和社会科学:具备基本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技术的沟通和交流。
2、 掌握交通运输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对应通用标准4、6、8)
(1)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掌握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机械零、部件计算机辅助设计;了解实用设计方法和现代设计方法。
(2)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性能,以及材料性能的改进方法;能够针对零、部件性能要求合理选材。
(3)熟悉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技术内容、方法和特点,了解特种加工、表面工程技术的基本技术内容、方法和特点;熟悉工艺过程与工艺装备设计;了解生产线和车间平面布置设计的基本知识。了解分析解决现场出现的工艺问题的方法。
(4)熟悉机械制造主要设备的工艺范围、设计原则与程序以及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熟悉工艺装备验证的有关知识。
(5)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3、 具备交通设备系统的传动与控制基本知识及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1)熟悉常用传动与控制技术,能够进行常用传动与控制设备、零部件的选择、调试和维护。
(2)掌握流体传动、电动机、电器、拖动控制等原理,具备初步分析、处理机电液传动与控制系统的能力。
(3)了解机械制造自动化的有关知识。
4、具备交通设备系统检测与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及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技能
(1)熟悉机械产品及零部件的检测技术及机械精度的检测方法,并具备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
(2)了解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
(3)了解过程控制的方法和基本工具。
5、 计算机应用技术
(1)熟悉本岗位计算机应用的相关基本知识;
(2)熟悉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3)掌握计算机常用软件的特点及应用;
(4)熟悉交通运输应用中的常用计算机软件,并能在生产中运用。
6、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对应国家通用标准8)
7、具备解决本专业某领域技术问题的专门知识与能力
二、具有选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经历过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或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系统化训练(对应国家通用标准3、5、6)
1、了解市场、用户的需求变化以及技术发展,能够编制支持交通运输产品形成过程的策划和改进方案;
2、能参与交通运输工程项目方案的设计与开发,在考虑交通运输生产成本、质量、环保性、安全性、可靠性、外形、适应性等前提下,能提出完成交通运输工程任务所需的技术、工艺和方法,能对多种方案作出评估,并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具有参与制定交通运输工程项目实施计划的能力;
4、能实施与交通运输工程项目有关的方案,完成交通运输工程任务,并能参与相关评价;
5、具有针对正在实施的交通运输工程项目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的能力,并能主动从结果反馈中学习;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具有进行交通设备产品开发与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三、具有参与交通运输工程项目及工程管理的能力(对应国家通用标准1、8、9、10)
1、具有一定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法律意识,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畴内,能按相关标准和程序要求开展工作;
2、具有使用合适的管理方法、管理计划和预算来组织人力和物力资源实施交通运输工程项目的初步能力;
3、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能够在交通运输工程项目实施中,采取恰当的措施应对质量标准、项目计划和预算的变化;
4、具有参与工作团队管理的能力,能够协调工作团队按工作进度进行工作;
5、具有参与项目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的能力。
6、具有参与国际交通运输研究项目的能力和对开展的国际交通运输研究项目提出改进建议的能力。
四、具有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对应国家通用标准9、11)
1、能够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与交流:
2、能够编纂交通运输工程文件,如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任务书和投标书等,并可对其进行说明与阐释。
3、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和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
4、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自信地和灵活地处理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
5、能够跟踪本领域技术发展动态,具备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
6、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协调与管理团队的能力。
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承担对职业、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对应国家通用标准1、3、7)
1、掌握一定的关于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标准知识,恪守职业道德规范和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
2、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能自觉承担有关健康、安全和福利等事务的责任;
3、具有认识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并实施自身职业发展计划的能力。
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含盖交通运输和交通设备信息工程两个专业。交通运输专业的前身是1956开始招生的铁道运输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和湖南省重点专业,2008年通过了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交通设备信息工程专业的前身是1960开始招生的铁道车辆专业,拥有轨道交通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两专业有专任教师60多名,其中教授14名,副教授30名。五十年来,以服务轨道交通运输,培养创新人才为特色,获得国家科技奖励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学院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二、培养目标
本着“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培养拥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基础,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素质、创业精神、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交通运输专业高素质人才。
按照本方案培养的学生,可从事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开发、企业管理、生产技术管理及企业市场经营等工作。
按照本标准培养方案的交通运输专业学生,完成本科阶段四年的学业,达到本培养方案的要求,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三、培养要求
学生毕业时应具备以下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以及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技术基础理论,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相近专业基本知识。
3、具有本专业所需的扎实的交通设备、电工与电子技术、信息及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具有现代交通运输企业生产与运营组织和商务管理的基本能力,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5、具有使用计算机解决一般运输生产组织和管理问题的能力;熟悉运输设备,并能根据运营要求进行运输生产的组织与管理;或具备运用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进行交通运输设备设计、制造和运用管理的能力。
6、具有初步的交通运输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
7、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8、掌握一门外国语(英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良好的国际交流意识和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9、具备良好的文化和业务素质外,还应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和身心素质。
10、具有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基本技能,独立获取知识、开拓创新、组织管理、分析解决问题、决策应变、社会实践、社交表达及综合应用能力。
四、主干课程和特色课程
主干课程:计算机工程图学、大学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管理学、运筹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数字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基础、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流体传动与控制
特色课程: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物运输、铁路站场与枢纽、铁路旅客运输、制造与修理工艺、车辆结构强度与动力学、机车车辆工程、城市轨道车辆、动车组技术
特色实践:计算机工程图学应用实践、计算机程序设计应用实践、专业基础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专业学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
专业双语课程:流体力学、计算机图形学、控制工程基础
五、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3 + 1(4- 6年)
学 位:工学学士学位
按照本方案培养的学生,在完成本科四年学业、达到本培养方案要求后,可获工学学士学位。
六、毕业合格标准
达到本培养方案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教学环节的学习,修满规定学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分别准予本科毕业。
七、各类课程学分学时分配表
学分学时分配表
类 别
性质
最低要求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学时
人文、社科课程
必修
35.5
18.4
568+2.5周
选修
13
6.7
208
工科基础课程
必修
58.5
30.3
800+9.5周
选修
22.5
11.6
296+4周
专业基础课程
必修
0
0
0
选修
15
7.8
240
专业课程
必修
26
13.4
80+20周
选修
13
6.7
160+3周
课外研学
选修
10
5.1
10
合 计
193.5
100
2352+49周
学分要求统计表
性质
最低要求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总学分
193.5学分
100.0
必修
120学分
62.01
选修
73.5学分
37.99
实践
49学分(39周+课外研学)
25.3
企业学习
49学分(34周+240课时)
25.3
八、课程设置及学分
(一)人文、社科课程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分数
备注
18040011
基础英语
12
必修
必修37学分,
最低选修13学分。
2102002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必修
2102001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
必修
2104002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必修
210500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必修
2103002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
必修
40000011
形势与政策
1
必修
99160012
行政管理学
2
选修
企业学习
99120022
演讲与口才
1
选修
企业学习
99160072
金融学
2
选修
99430012
公共关系
2
选修
企业学习
99160012
组织管理与领导艺术
3
选修
企业学习
11030012
现代企业管理
2
选修
企业学习
11030019
交通运输工程导论
2
选修
39000011
体育
4
必修
39000021
体育课外测试
1.5
必修
41000013
军训(含军事理论课与入学教育)
2.5
必修
41000023
毕业教育
0.5
必修
全校性选修课程
10
选修
(二)工科基础课程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分数
备注
11090011
计算机工程图学I
4
必修
必修59.5学分,
最低选修22.5学分。
09090011
大学计算机基础
2.5
必修
09090021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模块)
3
必修
13070011
微积分ⅠA
5.5
必修
13070021
微积分 ⅡA
3
必修
13070031
微积分ⅢA
1.5
必修
13070081`
线性代数Ⅰ
2
必修
13070191
概率论B
2
必修
13070111
数理统计Ⅱ
1.5
必修
14030021
大学物理Ⅱ
7.5
必修
14040021
物理实验Ⅱ
1.5
必修
13070162
科学计算与数学建模
4
选修
11080042
科学计算与MATLAB语言
2.5
选修
09090013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
1
必修
分散进行
11020133
计算机程序设计实践
2
必修
11010012
市场营销学*
2
选修
11030042
生产运作管理*
2
选修
11090041
计算机工程图学II
2
必修
08040013
制造工程训练
5
必修
11090043
计算机工程图学II应用实践
1
必修
09080051
电工技术I
4
选修
09080061
模拟电子技术II*
3
选修
09080072
数字电子技术II*
3
选修
09080082
电工电子实验II*
3
选修
09080013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Ⅰ
2
选修
09080023
电工电子实践Ⅰ
2
选修
11030031
运筹学
4
必修
12070011
理论力学I
4.5
必修
12070021
材料力学I
4.5
必修
12070041
力学基础实验
0.5
必修
08030061
机械设计基础I*
4
必修
08030073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2
选修
11020041
数据库应用基础
4
选修
09090052
网络技术与应用
2
选修
11020143
数据库应用基础实践
2
选修
(三)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分数
备注
11080012
控制工程基础*(双语)
3
选修
最低选修8学分。
11060022
流体传动与控制*
2.5
选修
11080022
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
2.5
选修
11080032
专业基础综合性与创新性实践*
1
选修
11020052
机车车辆与列车牵引计算*
3.5
选修
交通运输方向
最低选修7学分。
11020062
铁路通信与信号*
3
选修
12130062
工程测量*
2
选修
12030232
铁道工程概论*
2
选修
11030092
西方经济学*
2
选修
11030112
现代物流学*
2
选修
11020072
电子商务*
2
选修
11020082
城市交通规划
2
选修
11030122
技术经济学
2
选修
11030132
运输经济学
2
选修
11030142
国际贸易与货物运输
2
选修
11030152
交通运输法规
2
选修
16040352
财务管理
2
选修
11090022
CAD/CAM技术
2.5
选修
交通设备信息工程方向
最低选修7学分。
11080052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3
选修
08060032
机械工程材料
2
选修
08060192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2
选修
11070012
流体力学
2.5
选修
10010032
工程热力学
2.5
选修
10010022
传热学
2.5
选修
11090032
计算机图形学(双语)
2
选修
11080062
PLC原理与应用
1.5
选修
11020032
智能交通系统(双语)
1.5
选修
11020022
铁道概论
2
选修
(四)专业课程
1、交通运输专业方向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分数
备注
11010021
铁路行车组织
3
选修
要求必修25学分,
最低选修10学分。
11020091
铁路站场与枢纽
3
选修
11010032
铁路货物运输*
3
选修
企业学习
11010042
铁路旅客运输*
2
选修
企业学习
11010052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
1.5
选修
企业学习
11010062
铁路行车技术管理
1.5
选修
11020102
现代铁路技术与装备
1.5
选修
企业学习
11020112
工业总图
1
选修
1102001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2
选修
11020122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2
选修
11020152
电子商务课程设计
1
选修
11010083
认识实习
2
必修
企业学习
11010093
行车课程设计
1
必修
11010103
货运课程设计
1
必修
企业学习
11020162
站场课程设计
1
必修
企业学习
11010113
生产实习
5
必修
企业学习
11040043
企业生产实践与毕业设计
16
必修
企业学习
2、交通设备信息工程专业方向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分数
备注
11080122
机械故障诊断学
2
选修
要求必修25学分,
最低选修10学分。
11070042
制造与修理工艺*
3
选修
企业学习
11070052
车辆结构强度与动力学*
3
选修
11040012
专业综合性与创新性实践*
1
必修
11070062
机车车辆工程*
2.5
选修
11070092
内燃机原理与结构
2.5
选修
企业学习
11070112
城市轨道车辆*
2.5
选修
11040062
动车组运用工程
2.5
选修
企业学习
11040052
动车组技术*
2.5
选修
11070082
列车牵引与制动
2.5
选修
11080072
电力牵引传动与控制*
2.5
选修
11070102
高速列车概论
1
选修
11040023
认识实习
2
必修
企业学习
11080032
专业综合性与创新性实践
1
选修
11040033
生产实习
5
必修
企业学习
11070133
工艺与装备课程设计
2
必修
企业学习
11040043
企业生产实践与毕业设计
16
必修
企业学习
(五)课外研学
交通运输专业课外研学安排表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要求
学分
1
38000014
社会实践
参加社会调查并提交调查报告
0.5分/篇
提交社会调查报告
获校级一等奖
3分
获校级二等奖
2分
获校级三等奖
1分
被校团委评为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
2分
提交企业实践报告
2分
2
38000024
参加学术报告或人文科技讲座、专题展览
提交读后感
0.5分/篇
读后感院系报刊发表
1分/篇
读后感公开发表
1.5分/篇
3
38000034
竞赛、比赛(含各类学科竞赛、文化、体育比赛)
校级
获一等奖
3分
获二等奖
2分
获三等奖
1分
省级
获一等奖
6分
获二等奖
5分
获三等奖
4分
国家级
获一等奖
8分
获二等奖
7分
获三等奖
6分
4
38000044
英语及计算机等级考试、职业技能考核
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六级合格者
2分
六级优秀者
4分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获二级以上证书者
2分
全国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
获初级证书者
2分
获中级证书者
4分
获高级证书者
6分
职业技能考核
获初级证书
1分
获中级证书
2分
5
38000054
论文
全国性刊物发表论文
每篇论文
3分
省级刊物发表论文
每篇论文
2分
校级刊物发表论文
每篇论文
1分
提交学期、学年论文
导师评定合格者
1分
参加学术性会议、论文被录入论文集者
每篇论文
1分
6
38000064
科研实践或国家创新性实验计划
参加教师科研、教学、研究课题,独立完成一部分工作,并提交报告者;参加国家创新性实验计划、科技创新活动,独立完成部分创新课题或实验工作,提交相应成果、作品或论文报告者
由指导教师确定
1分~6分
7
11000085
专利
申请国家专利
3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6
8
11000084
全国交通科技竞赛
提交作品
获一等奖
6分
获二等奖
5分
获三等奖
4分
获其他奖
3分
说 明:
1、同一奖项多次获奖,均按最高级别记学分,不重复记载学分;
2、学科竞赛以教务处认定为准。
3、至少修满10个学分,时间分散在全学程。
指导性教学计划
建议修读时间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
性质
学
分
学
时
学时分配
备 注
授课
实验
习题
上机
课外
第
一
学
期
41000013
军训
必修
2.5
3周
含军事理论课与入学教育
18040011
基础英语
必修
4
64
64
11090012
专业工程导论
必修
1
16
39000011
体育
必修
1
32
32
13070011
高等数学Ⅰ
必修
5.5
88
88
09090011
大学计算机基础
必修
2.5
40
24
16
11090011
计算机工程图学Ⅰ
必修
2.5
40
26
6
8
09090013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
必修
1
1周
分散进行
40000011
形势与政策
必修
1
16/学期
2102002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必修
3
48
48
必修24学分;建议选修3学分。
第
二
学
期
13070011
高等数学Ⅰ
必修
3
48
48
13070081
线性代数Ⅰ
必修
2
32
32
2104002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必修
2
32
32
2102001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必修
1
16
16
18040011
基础英语
必修
4
64
64
39000011
体育
必修
1
32
32
11090011
计算机工程图学Ⅰ
必修
1.5
24
16
8
14030021
大学物理Ⅱ
必修
4
64
64
09090021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模块)
必修
3
48
32
16
08040013
制造工程训练Ⅰ
必修
5
5
(假期进行)
必修26.5学分;建议选修2学分。
续表
建议修读时间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
性质
学
分
学
时
学时分配
备 注
授课
实验
习题
上机
课外
第
三
学
期
11090041
计算机工程图学II
必修
2
32
32
8
13070091
概率论B
必修
2
32
32
13070101
数理统计Ⅱ
必修
1.5
24
24
39000011
体育
必修
1
32
32
14030021
大学物理Ⅱ
必修
3.5
56
56
14040021
物理实验Ⅱ
必修
1.5
48
48
210500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必修
3
48
48
18040011
基础英语
必修
4
64
64
12070011
理论力学I
必修
4.5
72
72
09080051
电工技术I
选修
4
64
64
09080082
电工电子实验II*
选修
3
48
48
11080042
科学计算与Matlab语言
选修
3
48
28
20
09090052
网络技术与应用
选修
2
32
24
8
12130062
工程测量*
选修
2
32
22
10
11030102
交通运输工程导论
选修
2
32
32
09090023
计算机程序设计实践(C++模块)
必修
2
2周
40
11090013
计算机工程图学Ⅰ应用实践
必修
1
1周
必修26学分; 建议选修6学分。
第
四
学
期
39000011
体育
必修
1
32
32
。
2103002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必修
5
80
64
16
13070162
科学计算与数学建模
选修
4
64
64
12070021
材料力学I
必修
4.5
72
12070041
力学基础实验
必修
1
16
16
09080062
模拟电子技术II*
选修
3
48
09080072
数字电子技术II*
选修
3
48
09080082
电工电子实验II*
选修
3
48
09610133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Ⅰ
选修
2
2
与课程对应选修
09610153
电工电子实践Ⅰ
选修
2
2
12030232
铁道工程概论*
选修
2
32
32
11030092
西方经济学*
选修
2
32
32
11020143
数据库应用基础实践
选修
2
2周
11020042
数据库应用基础
选修
4
64
48
16
必修11.5学分;建议选修18学分
续表
建议修读时间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
性质
学
分
学
时
学时分配
备 注
授课
实验
习题
上机
课外
第
五
学
期
39000021
体育课外测试
必修
0.5
21010572
科技发展与创新
选修
2
32
99120022
演讲与口才
选修
1
16
11080042
科学计算与MATLAB语言
选修
3
48
11020022
铁道概论
选修
2
32
08030061
机械设计基础I*
必修
4
64
交通设备方向课程
11090023
计算机程序设计应用实践
必修
2
2周
32
08060032
机械工程材料
选修
2
32
8
08060192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选修
2
32
6
08030073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选修
2
2
20
11070012
流体力学(双语)
选修
2.5
40
4
10010031
工程热力学
选修
2.5
40
4
11080022
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
选修
2.5
40
6
11030031
运筹学
必修
4
64
交通运输方向课程
11020052
机车车辆与列车牵引计算*
选修
3.5
56
52
4
11020163
专业基础工程实践
必修
2
2周
32
11010012
市场营销学*
选修
2
32
32
11030112
现代物流学
选修
2
32
32
11030132
交通运输经济学
选修
2
32
32
11020082
城市交通规划
选修
2
32
30
2
11030152
交通运输法规
选修
2
32
32
11060092
汽车技术与使用
选修
1.5
24
24
必修4.5学分;建议选修22学分。
第
六
学
期
11020062
铁路通信与信号*
选修
3
48
44
4
交通运输方向课程
11010021
铁路行车组织
选修
3.5
56
56
11010032
铁路货物运输*
选修
3.5
56
52
4
11010093
行车课程设计
必修
1
1周
11010103
货运课程设计
必修
1
1周
11010083
认识实习
必修
2
2周
必修4学分;建议选修10.5 学分。
11080012
控制工程基础*(双语)
选修
3
48
6
4
交通设备方向课程
11060022
流体传动与控制*
选修
2.5
40
6
11080032
专业基础综合性与创新性实践*
选修
1
8
8
11090022
CAD/CAM技术
选修
2.5
40
4
8
11080052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选修
3
48
16
10010021
传热学
选修
2.5
40
4
11070062
机车车辆工程*
选修
2.5
40
11070092
内燃机原理与结构
选修
2.5
40
6
11090052
数字化设计技术*
选修
2.5
40
4
10
11070112
城市轨道车辆*
选修
2.5
40
11040023
认识实习
必修
2
2周
必修2学分;
建议选修12.5学分。
续表
建议修读时间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
性质
学
分
学
时
学时分配
备 注
授课
实验
习题
上机
课外
第六学期
39000021
体育课外测试
必修
0.5
11030012
现代企业管理
选修
2
32
32
11030122
技术经济学
选修
2
32
32
11020072
电子商务*
选修
2
32
32
99160012
行政管理学
选修
2
32
(企业学习)
11030042
生产运作管理*
选修
2
32
必修0.5学分;建议选修6学分。
第
七
学
期
39000021
体育课外测试
必修
0.5
11010072
智能运输系统
选修
1.5
24
24
11070102
高速列车概论
选修
1
16
99430012
公共关系
选修
2
32
企业学习
99160072
金融学
选修
2
32
99160012
组织管理与领导艺术
选修
3
48
企业学习
必修0.5学分;建议选修5学分。
11030142
国际贸易与货物运输
选修
2
32
32
交通运输方向选修
11020091
铁路站场与枢纽
选修
4
64
60
4
11010042
旅客运输*
选修
2
32
32
11010052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
选修
1.5
24
24
11010062
铁路行车技术管理
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