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全国通用高考地理必修二环境与发展重点易错题全国通用高考地理必修二环境与发展重点易错题 选择题 1、读某农业生态园生态链循环模式图(如图),完成(1)(2)题。该农业生态园的主要生态效益有()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 使用有机肥料,发展绿色生产 果草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 促进餐饮、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A.B.C.D.答案:C【提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 2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此题暂无解答 2、2019 年下半年以来,巴西亚马孙雨林区、澳大利亚东部和东南部山区等多地森林大火肆虐,造成了严重环境灾难。下图中是热带雨林的主要分布区(黑
2、色部分)和澳大利亚火灾场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来自美国宇航局的卫星数据表明,巴西的火点普遍分布在森林砍伐严重的地区。从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发生机制上分析,巴西森林大火属于()A.环境污染 B.生态破坏 C.原生环境问题 D.次生环境问题(2)澳大利亚丛林大火每年均有发生,2019 年尤为严重,其自然原因最可能是()A.东南信风势力偏强 B.气候异常干旱炎热 C.原住居民清理植被开辟土地 D.多低温无风天气 答案:D B【提示】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生物灾害 3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2)本题主要考查森林大火的自然原因。【解答】(1)火灾多发系干燥天气、强风及高温引
3、起。亚马逊雨林今年并未出现持续严重干燥天气,火灾多因人为活动导致。为了扩大用于放牧或耕种的土地面积,人们不断采伐雨林,并通过燃烧树枝、树叶等清理现场,这些活动导致了火灾的蔓延。因此巴西大火主要是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为次生环境问题。故选 D。(2)澳大利亚丛林大火每年均有发生,2019 年尤为严重,其自然原因最有可能是气候异常干旱炎热,B 正确;澳大利亚东部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如果东南信风强劲,降水增多会使大火减轻,A 错误;原住居民清理植被开辟土地是人为原因,C 错误;澳大利亚纬度低,气温高,D 错误。综上所述,故选 B。3、据报道,我国 2019 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 2005 年下降
4、 48.1%,提前完成二氧化碳减排目标。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二氧化碳减排的是()增加林草种植面积 增加风力发电装机容量 增加光伏发电投资 减少河流水力资源开发 A.B.C.D.答案:B【提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 4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利于二氧化碳减排的措施。【解答】增加林草种植能够增强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但是无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错误;增加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和光伏发电投资能够增加清洁能源的供应,减少对化石能源的需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故正确;减少对河流水力资源开发不利于发展清洁水电,会增加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增加二氧化碳排放。故错误。故选 B。综合题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作为农
5、业大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具有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的特点。19912017 年,我国秸秆资源量从 55 亿吨增长到 79 亿吨,增长 431%。长久以来,秸秆资源一直是我国农村居民主要生产生活燃料、牲畜饲料或有机肥料,少部分作为工业原料和菌类基料等其他用途。在经过一定投入后,秸秆利用价值可提高,但是我国粮食主产区违规焚烧秸秆现象时有发生。(1)从农民的角度分析农村秸秆焚烧现象时有发生的原因。(2)应对秸秆焚烧问题,政府应采取哪些经济措施?答案:(1)环保意识淡薄,违规燃烧秸秆;农业技术落后,秸秆利用成本高,处理难度大;长期堆放秸秆影响来年耕种。(2)应对秸秆焚烧问题,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
6、,提高秸秆利用技术;加大农业补贴,减轻农民压力;研究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提高秸秆的经济价值。解析:本题考查了焚烧秸秆的原因和措施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5 (1)农民大部分的受教育水平低,环保意识淡薄;农村地区农业技术落后,缺少秸秆处理机械,人工秸秆还田或者其他处理方式成本太高;土中长期堆放秸秆会滋生蚊虫、细菌,以及占用土地,影响来年耕作。(2)政府可以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处理技术,降低处理成本;加大农业补贴,甚至出资为农民购买秸秆处理机械,减轻农民经济压力;研究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开发多种用途,提高秸秆经济价值,提高农民科学处理秸秆的积极性。小提示:焚烧秸秆的
7、危害:(一)污染空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二)引发火灾,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三)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四)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质量下降。(五)焚烧秸秆所形成的滚滚烟雾、片片焦土,对一个地区的环境形象是最大的破坏。5、水库消落带是指大型水库周期性蓄洪或泄洪导致水位升降,使水陆衔接地带的土地被周期性淹没和出露而形成的干湿交替地带。我国三峡工程建成后,由于夏季防洪和冬季蓄水,库区形成面积约 400 平方千米、落差达 30 米高的消落带。库区两岸消落带内一般坡度较大、植被稀少、土壤侵蚀严重,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经过科研人员十多年的筛选和培育堪称“树坚强”的中山杉(耐湿耐旱耐瘠
8、薄且根系发达、生长快)得以在消落带内进行全面推广和应用。未来三峡库区长江两岸的消落带有望再披绿衣形成“绿色长廊”。下图为三峡库区消落带示意图。分析中山杉对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答案: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侵蚀(保持水土);稳固库区两岸地貌;(提供动物栖息地,)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库区水质。解析:6 本题以水库消落带为载体,考查生物对生态环境的作用,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中山杉耐湿耐旱耐瘠薄且根系发达、生长快,消落带上种植中山杉对水库岸坡的作用主要:提高植被覆盖率;中山杉根系发达,能固定土壤,保持水土;中山杉能减弱流水侵蚀,稳固库区
9、两岸地貌;种植中山杉还能增加生物多样性;对水域的作用,通过保护岸坡,保持水土,能改善库区水质。小提示:6、读下列有关赤潮的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材料二:2007 年温州近岸海域发生的赤潮 起止时间 地点 面积(平方公里)赤潮生物优势种类 5 月 5 日-10 日 南麂海域 35 中肋骨条藻 5 月 26 日-28 日 南麂海域 2 东海原甲藻 5 月 30 日-6 月 6日 南麂海域 5 东海原甲藻 6 月 17 日-21 日 南麂海
10、域 120 米氏凯伦藻(1)据材料二,总结赤潮发生的时间分布规律。(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赤潮形成的主要因素。(3)简述赤潮的危害。答案:(1)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2)海洋污染导致的海水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较高的海水温度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因素;风力较小、海水流动缓慢的较封闭海城也是形成赤潮的重要自然因素;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亦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3)赤潮生物(海藻类)的爆发性增殖,会影响其他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甚至死亡,从而破坏海洋生态平衡;赤潮引起鱼、虾、贝大量死亡,使海洋渔业减产;大量赤潮生物及鱼、虾、贝等海洋生物的死亡腐烂,会使赤潮发生的海城水质恶化、发臭,影响海
11、上旅游业;含有毒素的赤潮生物被海洋生物摄食后在体7 内积累,人类食用含有毒素的海产品会引起人体中毒,危害人类健康。解析:本题组主要结合温州近岸海域赤潮发生面积的时间变化,考查赤潮的时间分布规律、赤潮的成因、危害等问题,体现了对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的考查。(1)结合表格中数据可知,赤潮发生面积较大的时间是 5 月-6 月,我国春季为 3-5 月,夏季为 6-8 月,因此对应季节应为春末夏初。(2)赤潮的成因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气候原因:春夏温暖季节,水温较高,加上风力较小,海流缓慢,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导致赤潮的发生;(2)生物原因:引起赤潮的生物主要是甲藻、硅藻,也包
12、括一些原生动物、细菌等。这些生物的暴发性繁殖或大量聚集产生赤潮;(3)化学原因:赤潮的发生与海域的富营养化密切相关,海水中的营养盐(主要 1 是 N、P)以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存在,直接影响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这些化学因素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4)环境原因:由于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农业生产大量施用化肥,生活中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使排放出来的各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以及养殖污水中都含有 N和 P。这些污水未经处理源源不断地流入江河,最后汇入大海,便使海洋中 N 和 P 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赤潮生物大量繁殖。(3)赤潮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一是大量赤潮生物集聚于鱼类的鳃部,使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渔业资源减少;二是赤潮生物死亡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及其它海洋生物因缺氧死亡,使海洋的正常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三是鱼类吞食大量有毒藻类,可致鱼类死亡,之后腐烂可破坏海洋水质,进而影响海洋旅游业的发展;四是有些藻类可分泌毒素,毒素通过食物链严重威胁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