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考地理必修二环境与发展总结(重点)超详细.pdf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080076 上传时间:2024-05-1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4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必修二环境与发展总结(重点)超详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必修二环境与发展总结(重点)超详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必修二环境与发展总结(重点)超详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必修二环境与发展总结(重点)超详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必修二环境与发展总结(重点)超详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高考地理必修二环境与发展总结高考地理必修二环境与发展总结(重点重点)超详细超详细 选择题 1、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读“我国某地区地理要素关联图”,回答下面小题。(1)下列叙述符合图中所示地区景观的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D.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2)该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人口多,增长快 B.不合理利用资源 C.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D.工业化快速发展 答案:B 2 A【提示】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环境问题突出的原因。【解答】(1)图示内容主要反映的是我国南方地区,只有选项 B 符合。故选 B。(2)四个选项均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环境问题突出的原因,但其根本原因是人口数量多,增长速度快。故选 A。2、我国古代道教就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齐物论的“天人合一”思想。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类中心论思想 C.人本主义思想 D.人地伙伴论思想 (2)下列符合该思想的做法是()A.跨流域调水 B.过度抽取地下水 C.毁林开荒

3、 D.在耕地中大量使用化肥 答案:D 3 A【提示】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人地关系。(2)本题主要考查人地关系。【解答】(1)“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人与环境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是人地伙伴论思想,D 对。故选 D。(2)该思想体现了人地伙伴论思想,符合该理论的做法是跨流域调水,合理利用资源,A 对。过度抽取地下水、毁林开荒、在耕地中大量使用化肥都是强调人对环境的决定作用,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求发展,不符合人地伙伴论思想,B、C、D 错。故选 A。3、为尽快使山西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下列整治措施错误的是()A.增

4、加原煤的生产总量,提高经济效益 B.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次产业的发展 C.增加农业投入,提高第一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例 D.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 答案:A【提示】4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则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延长煤炭的生产链,积极发展煤炭气化、液化技术及深加工是山西省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增加原煤的生产数量,短时间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但不能使山西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会使山西的发展深受资源制约,随着资源的枯竭其经济会衰退。4、我国粮食主产区每年都会产生

5、大量秸秆,以往秸秆的处理方法主要是焚烧。黑龙江省是我国秸秆产量最多的省份。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秸秆“还田肥料化”和“离田燃料化”的方法,引导农民减少秸秆焚烧。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大面积农田焚烧秸秆的影响是()A.影响交通安全 B.降低夜间地温 C.增加土壤有机质 D.改变农作物熟制 (2)与焚烧秸秆相比,“还田肥料化”的优点是()补充土壤矿物养分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作物健康生长 A.B.C.D.(3)下列秸秆“离田燃料化”利用方式,最利于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是()A.直燃发电,降低电价 B.发展沼气,沼渣还田 5 C.制作压块燃料,替代煤炭 D.多元化利用,增加农民收入 答

6、案:A D D【提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1)考查了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考查可持续发展的途径。(3)考查了可持续发展。【解答】(1)农田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烟尘,影响附近道路的交通安全;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地温;秸秆中含有大量有机质,焚烧会使得土壤有机质得不到补充导致肥力下降;秸秆焚烧与农作物熟制无关。故选 A。(2)“还田肥料化”一般需要先将秸秆粉碎,与焚烧秸秆相比,农民劳动强度增大;“还田肥料化”不用焚烧秸秆,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秸秆中含有大量有机质,“还田肥料化”能够补充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

7、健康生长。故选 D。(3)直燃发电和制作压块燃料,会产生大气污染,不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沼气的制取需要较高的气温,东6 北地区纬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长,沼气应用难度大;秸秆饲料、原料多元化利用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故选 D。5、环境问题按产生的原因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下列环境问题主要由自然原因引起的是()A.地方病 B.土壤次生盐碱化 C.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D.公害病 (2)下列各组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中,可能主要由人为原因诱发的是()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地面塌陷环境污染、森林火灾火山爆发、台风 A.B.C.D.答案:A

8、B【提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解析:(1)本题考查环境问题的原因。(2)本题主要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解答】(1)某些地区水土中缺少人体需要的某种化学元素,或含有某种不适合人体需要的化学元素。人们长期饮用这种水,或食用这类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农产品会导致地方病的产生,因此地方病是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公害病是工业排放的有害物质(如汞、镉等)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的,属于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黄7 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如破坏地表植被)以后者为主。土壤次生盐碱化主要是由人类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措施而引起的。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2)滑坡,泥石

9、流发生于山地地区,山地岩石本身的不稳定性,山地地区洪水的多发性是该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人类不恰当的活动可能加剧滑坡泥石流的发生,错误;火山爆发,台风完全是自然原因导致的自然异变现象,与人类活动无关,错;所以可能是由人为原因诱发。故选 B。综合题 6、裸地指自然界没有土壤、没有植被的裸露地面。图甲是某森林植被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图乙是新西兰南岛西海岸著名景点煎饼岩及侵蚀裂缝中生长的绿色先锋植物。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在新形成的裸地上,很快会生长出一些植物,即先锋植物。根据图文信息中先锋植物的环境适应性,推测先锋植物的特点。(2)天然植被的形成过程是()形成与环境相适应的稳定植被 先锋植物生

10、长,改造土壤、水分条件 裸地被侵蚀等形成裂缝 更多植物生长 A B C D(3)天然植被的形成经历不同的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8 A植被形成各个阶段的顺序是可以随意改变的 B后期阶段的植被不可能有早期阶段的植物种类 C每个阶段占据优势地位的植物种类是相同的 D随着时间推移,植被中植物的种类愈发复杂多样(4)植被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达到稳定的状态往往需要百年以上的漫长时光。说明该特点对人类活动的启发。答案:(1)为了适应裸地、没有土壤等条件以及当地的地理环境,先锋植物的植株多矮小,耐贫瘠、繁殖力强。(合理即可)(2)C(3)D(4)天然植被一旦被破坏,恢复起来难度大,时间长;保护天然植被很重要

11、。(合理即可)解析:本题以新西兰煎饼岩为情境,涉及植被形成过程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相关必备知识,突出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素养。(1)根据图文信息,推测先锋植物的环境适应性特点。地衣、苔藓是植物界的先锋植物,但在不同的环境下,先锋植物的环境适应性特点有所差异,图文中呈现的是在裸岩中生长的先锋植物,具有在没有土壤的环境中生长的能力,所以植物植株矮小、耐贫瘠、繁殖力强。(2)考查从裸地到稳定植被的形成过程。结合某森林植被形成过程示意图和新西兰的岩石裂缝图,可以分析出形成的过程:裸地被侵蚀等形成裂缝先锋植物生长,改造土壤、水分条件更多植物生长形成与环境相适应的稳定植被。故选 C。(3)从裸地到稳定的森

12、林的形成过程,是有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此各个阶段形成的顺序是不能随意改变的,A 错。从早期阶段到中期、后期稳定阶段,土壤等环境条件越来越适合植物的生长,植被中植物的种类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D 正确。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植物种类,而占据优势地位的植物种类是不同的,形成稳定的森林后,乔木就占据了优势,取代了之前草本、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9 阶段仍可以看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因此后期阶段的植被中是可能有早期阶段的植物种类的,B、C错。故选 D。(4)基于前面的思考,进一步设问天然植被形成的漫长过程对人类活动的启发,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天然植被一

13、旦被破坏,恢复起来难度大,时间长,所以保护天然植被很重要。小提示: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南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鱼、虾、蟹、贝等种类丰富。南海海底资源也十分丰富,尤其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巨大,其次是各种金属矿产资源。南海诸岛岛礁上环境优美、景色迷人。材料二下图为南海位置图。(1)说出南海可以开发的海洋资源。(2)分析南海海洋资源的开发对我国资源安全的影响。10 (3)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南海的执法力度,维护了我国的海洋权益。试阐述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大意义。答案:(1)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2)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为不断增长的人口提供一定量的食物;海洋矿产

14、资源的开发,可以缓解资源紧缺的局面,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可以为易燃、有毒、有放射性的资源提供储藏空间,还可提供旅游资源等。(3)有利于缓解陆地环境的压力,有利于增加我国资源的保有量;有利于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有利于强化全民海洋意识,树立海洋国土观念。解析:本题以南海为背景考查了海洋资源的开发及其对我国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1)据材料一可知,“南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鱼、虾、蟹、贝等种类丰富”可知,南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及各种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可知,说明南海可开发的资源有海底矿产资源;“南海诸岛岛礁上环境优美、景色

15、迷人”可知,说明南海可开发的资源还有海洋空间资源和旅游资源。(2)由材料分析可知,南海有鱼、虾、蟹、贝等丰富的生物资源,可以为人类提供一定的海洋食物;海底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可以增加我国的能源储量,缓解资源紧缺的局面,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海岛可以开发自然风光等旅游资源,海洋还可以开发海洋空间,如海底还可以为一些易燃、有毒、有放射性的资源提供储藏空间。(3)由所学知识可可知,本题从资源、国防、全民海洋意识等方面说明。资源方面:开发海岛,可以增加海洋空间资源,有利于缓解陆地环境的压力;开发海洋矿产资源,可以增加我国各种矿产资源的保有量。国防:开发建设海岛,有利于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全民

16、海洋意识:通过开发海洋空间资源和海洋资源,有利于全民树立海洋国土观念,强化海洋权益的意识。11 小提示: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黑色农业是指以厨余垃圾、农作物废料(如杂草、秸秆等)为物质基础,利用腐食性昆虫和微生物独特的消化系统,产出包括有机肥料、昆虫高蛋白饲料、虫砂(昆虫粪便、幼虫等组成的干燥颗粒物质)等产品。说明黑色农业的兴起对我国中西部乡村环境改善的意义。答案:对生产环境:(虫砂、有机肥料等)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对生活居住环境:减少生活废弃物的排放,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对经济环境:产品多样且生态绿色,经济效益高,有利于增加收入,改善农村经济环境,吸引人口回流

17、。降低农村废弃物处理成本,减少农村污染处理难度和设施设备投入。对生态环境:变废为宝,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对文化环境:转变村民思想观念,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发展方向及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对生产环境的影响表现在黑色农业产出有机肥料虫砂、有机肥料等,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对生活居住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利用了厨余垃圾、农作物废料,可以减少生活废弃物的排放,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对经济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可以产生肥料和饲料提供给农业,生产出多样产品且生态绿色,经济效益高,有利于增加收入,改善农村经济环境,吸引人口回流。由材料“利用腐食性昆虫和微生物独特的消化系统,产出包括有机肥料、昆虫高蛋白饲料、虫砂(昆虫粪便、幼虫等组成的干燥颗粒物质)等产品。”可知,可以降低农村废弃物处理成本,减少农村污染处理难度和设施设备投入。对生态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变废为宝,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对文化环境的影响表现为转变村民思想观念,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