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探索异质文化场域——193.官方电影出访之各界批评管窥_冷文玥.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6210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5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索异质文化场域——193.官方电影出访之各界批评管窥_冷文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探索异质文化场域——193.官方电影出访之各界批评管窥_冷文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探索异质文化场域——193.官方电影出访之各界批评管窥_冷文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933 至 1936 年,在中国电影教育协会与联华、明星等公司的推动与保障下,我国电影以参加国际影展、影人访问团的形式官方出访欧洲,在海内外引发广泛批评讨论。通过布迪厄场域理论对本阶段探索异质文化场域实践之批评进行读解,分析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历史渊源与未来方向。关键词:场域电影出访官方观众明星中图分类号:J9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 9853(2023)02 148 071933 年中华民国政府第一次参加世界电影比赛的结果是令人遗憾的,远渡重洋参加米兰国际影展的影片公司却错过会期,与大赛失之交臂。1935 年中国电影团访俄,影片渔光曲获得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会荣誉奖,其他参展影片在

2、苏俄的放映也引起较为热烈的反响,苏俄、中国大陆、香港、东南亚的报纸都对此次行程有较为细致的跟踪报道,出访者的见闻屡见报端。随后,来自明星公司的访问团成员周剑云、胡蝶等人在公司和民国政府的支持下赴德国、法国、英国、瑞士、意大利考察,在海外游历近四个月。法国学者皮埃尔布迪厄提出“场域”概念,他认为从分析的角度看来,“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1933 至 1936 年我国电影官方层面的出访行为在海内外引发广泛的社会影响,与政治、资本、社会习俗、文化传统等权力结构的内涵与外延密不可分,它们所代表的势力占据我国与异国、官方主流与左翼进步阵营文化空间的各个位

3、置,形成多种文化场域,包括影人、观众在内的电影行动者通过跨越国界、超越意识形态对立的方式以探索异质文化场域,寻找文化场域作用边界。一、国内评价 掌声与审视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各种立场的中国社会场域行动者都意识到自身不足,试图以改变资本结构、掌握更多资本的形式占据场域的支配地位。占据政治与经8412023 年 6 月第 2 期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Journal of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Jun,2023No 2济资本的官方行动者以海外政宣、发展教育、发展电影工业进而促

4、进经济增长为目标,积极响应国际电影节展,扩大官方文化场域影响力。暂时处于弱势地位的民间行动者占据一定的文化资本,通过官方影片出访活动吸收更多资本形式,产生新的文化场域。(一)官方反应1933 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内政部电影监察委员向各大公司审查征集了 6 部影片代表中国参加意大利米兰国际电影展,分别为联华公司卜万苍导演的 三个摩登女性、孙瑜导演的野玫瑰、蔡楚生导演的 都会的早晨、费穆导演的城市之夜、纪录片北平大观、明星公司郑正秋导演的有声片 姊妹花,中国电影第一次以参加艺术影展的方式进入西方文化场域。虽然中国代表团未能赶上会期,但影片在罗马当地放映且获得了经济收益,这为中国作为文化他者出现于欧洲

5、的跨场域实践作了开端。国民党当局吸取此次仓促出访的教训,1935 年收到苏方拟办国际电影展览会电报时,立即着手选择各大公司优质影片参展,组建影人访问团。中央宣传委员会致电明星公司称:“兹事有关国际体面”,明星公司出发前郑正秋在欢送会上致辞称:“此次出席苏联国际影展,不特关系明星公司一己荣誉,亦且有关整个电影界,甚至整个中国之荣誉,极值得吾人注意。苏联为新兴国家,于电影戏剧,年来尤有突飞猛进之势,周胡二君,将来考察归国,于我国剧界,必大有裨益云云。”可见此时官方对电影出访的重视与我国电影场域人员产生共鸣。我国社会政治场域与文化场域作用边界产生重合。联华公司陶伯逊归国汇报称苏联电影十五周年建设,达

6、到了“今举凡电影之一切用品,均能自给,而不仰求于外人”的成就,并讲述了苏俄影院的情形。明星公司周剑云同样盛赞苏联的电影工业成就以及电影放映系统建设,苏联相关官员及影人对中国访问团的态度超越了“普通外交辞令”,“惟对种族国家,则绝无歧视”,他亦感慨于欧洲国家电影事业的资金雄厚,认为比起导演,我国电影技术人才“如摄影师布景师以及配音灯光等、均有出国考察学习之必要”。渔光曲 获得莫斯科国际影展第九名荣誉奖,其他参展影片在苏俄的放映引起较为热烈的反响。同年中央电影摄影厂拍摄农人之春 应邀参加国际教育电影协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的国际农村题材电影比赛,荣获特等奖第三名。意大利、法国、荷兰、瑞士以本国农业

7、题材影片交换本片回国考察。“本会以此不仅宣扬我国农业情形,且可以交换所得之片,一睹各国对农业之建设。”各国政治与文化场域将 农人之春 为作用边界的交汇处,形成了有机的异质文化场域互动。1936 年国民政府选派影片参加巴西电影节、罗马国际教育电影协会主办的运动电影国际比赛会。国民政府重视国片赴海外参展以及明星公司欧游之行的艺术效应与政治影响,于政策方面亦有所反应。1935 年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第四届年会上,陆铭之提案“我国应举行国际教育电影展览会”。1936 年国民政府成立了对外电影事业指导委员会,影片海外宣传有了详细的规章制度指导,持续积极推动国产电影参加外国电影节。(二)民间评价布迪厄认为,广

8、义上的符号生产者即知识分子,构成了“支配阶级中被支配的集团”,因为他们“拥有文化资本,甚至对于他们之中的某些人来说,这种文化资本的数量足以使他们能够941关于苏联国际影展会N 申报,1935 01 27(27)。苏联国际影展代表周剑云胡蝶今日出国 偕颜梅二氏同行 N 申报,1935 02 21(14)。我国代表报告出席苏俄影展情形 N 申报,1935 04 01(12)。周剑云胡蝶归沪 胡经四月旅途生活妩媚依旧 周谈俄影业进步德民族可佩 N 申报,1935 07 09(11)。戈公振 从东北到庶联 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第 205 页。教育新闻 N 申报,1935 05 06(1

9、3)。对文化资本行使权力,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成为权力和某些特权的占有者。在这一点上,他们是支配者”。但是,考虑到他们“与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占有者的关系,他们又是被支配者”。民间知识分子如左翼人士、娱乐行业从业者一方面在官方政治决策、经济管理下,支配各自拥有的文化资本;另一方面,“在历史、信仰、价值观的影响下,同一国家、民族或区域的文化场域下会存在多个子文化场域,各子场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呈现出多元复合嵌套的特征。”知识分子的行动聚合了新的政治、经济等层级的资本分配,形成各自的文化场域,与国民政府支配的官方文化场域共同成为中国文化场域的子场域。被国民党当局视作政绩来抬高的电影出访交流在以共

10、产党为代表的左翼人士笔下有更加客观冷静的反思性表达。1933 年左翼文艺批评人士得知中国被邀参加意大利电影比赛时,对影片选拔、中日影片在意大利可能存在政治方面的冲突于申报 发表匿名评论。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国产片“质既薄弱,量又极少”,与其宣扬“闲情逸致”的现代中国形象,不如借此机会选拔“关于中日事件的影片如国难 东弱义勇军 上海战史 等片”以暴露日本侵略者兽行,反驳日本以满洲或上海事件为背景的 中村少尉 三勇士 等参赛影片,建议政府一旦发现意大利接受日本以战事影片参赛,应提出抗议。申报 当年还刊登一篇刻画当铺门口的贫富差距,关注底层民众疾苦的记叙散文,文中作者提到自己“走过电影院,恰巧碰着在映甚

11、嚣尘上,还参加过意大利万国电影展览会的国产杰作!都会的早晨,脚跟儿再不向前移动了,于是乎就停驻在那儿。”都会的早晨 批判奢侈腐朽的上层社会,歌颂底层人民穷且益坚,追求光明的美好品质,取材于现实又完美照应现实,见证艺术场域与政治场域产生互动。明星公司欧游团回国召开汇报会后,周瘦鹃发表时评文章称周剑云伉俪与胡蝶身为“有志之士,不满于现实,于是远迢迢地跑到国外去,想去瞧瞧人家的模样儿,好回来将自已的改善一番”,归国后被各界关心的只有“风花雪月”问题,此外“料知一问之下,定他们一肚子牢骚来的,那还是以不问为妙”。周剑云 1936 年在 明星 发表 “革新”感言 称自己爽约 明星半月刊,未作完详细的欧洲

12、考察报告,“现在我是用了一颗对于电影文化的信心,正在做 一片不着墨痕的文章。”可见左翼影人将欧游收获随着对艺术追求与爱国情怀,落实到电影创作实践中。莫斯科影展还引起国人对叫好叫座苏联电影的关注,影展开幕后安格在申报本埠增刊电影专刊 发表文章 六七年前看过的一张苏联名片的回忆,叙述六七年前在拉脱维亚与父亲观赏苏联影片的往事。彼时苏联先进的文化艺术更加广泛地进入中国观众的视野。官方影片出访活动引发娱乐效应与经济效应。各大影院把参加影展作为影片宣传卖点。金城大戏院、南京大戏院等刊登 渔光曲 广告,称本片为“获得苏俄国际电影展览会荣誉奖状之联华公司伟大倢构”。金城大戏院连映 84 天 渔光曲,在本片获

13、奖消息传来后发文盛赞,称“金城大戏院,素以提倡国片为主旨,兹为庆祝国产影片的光荣”,再将渔光曲 接档蛇蝎美人 公映数天。新光大戏院、中央大戏院、恩派亚大戏院刊登广告称空谷兰 乃“中央党051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 实践与反思 反思社会学导引M 李猛,李康译,邓正来校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第 326 页。李奕,刘军平 基于文化场域的跨文化传播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 学习与实践,2021(3),第 126 页。国内要闻 N 申报,1933 03 04(27)。文炳 赎当 N 申报,1933 05 17(18)。周瘦鹃春秋 点滴 专栏 N 申报,1935 07 16(14)。周剑云“革新”感言

14、 J 明星(上海 1933),1936(6),第 1 页。安格 六七年前看过的一张苏联名片的回忆 N 申报本埠增刊电影专刊,1935 03 30(27)。分类广告 N 申报,1935 04 12(22)/1935 04 13(31)。芳 庆祝国片的光荣金城再映渔光曲 N 申报,1935 03 12(25)。政当局选派本片为参加苏俄国际电影展鉴会中国代表 有此钜制不衹是一家公司的神气实是整个国产电影界的光荣”“有口皆碑的名作 是盖世无双的佳片 当选参加苏俄国际影展”。大路 重婚 被中央大戏院、华德大戏院、蓬莱大戏院等宣传称“当选参加苏俄国际电影展览会中国代表作”。百老汇戏院等宣传 再生花 不忘称

15、之为“姐妹花续集 当选参加苏俄国际电影展览会中国代表作”南京大戏院登报广告以“同时加映吾国艺术代表胡蝶梅兰芳等抵俄盛况以及苏俄国际电影展览会之热闹情形?”为宣传语,山西大戏院宣传苏联大使馆介绍来华有声片 北极探险遇难记 称届时“加映新闻周胡参加苏俄国际影展 梅兰芳在莫斯科情形”胡蝶宣传影片夜来香 时发表文章称其拍摄过程因欧游搁置,她自信“用我的生活经验,用我游历所得的知识,再加以诚恳的努力,使自己的演技能有一个新的进境。”国内娱乐新闻对胡蝶的关注报道超过了同公司的周剑云,鲁意在娱乐周刊 发文称“当省港澳电影界及华商总会主席等设茶会欢迎是,周剑云在席上有长篇出国考察报告,但第二天,各报竟谓周氏之

16、演辞太长,不能全数登出。然对于胡蝶之一举一动记载特详。甚至出外买衣料及用去款子多少,也列得清清楚楚。几乎连胡蝶咳嗽了几声(可惜那天她没有咳嗽过)也得记上。此种轻重倒置之举,实为报界一件罕见事实。”针对影片出访,民间新闻场域的娱乐资本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政治资本,成为更高层级的存在。二、海外评价 认识现代中国1933 至 1936 年中国内地官方电影通过参与电影节展、以大使馆为媒介组织海外放映、参观影厂影院、影人互动等方式进行跨国界交流。中国出访者从电影技术、艺术创作、社会生活等方面,与苏方文化艺术专家、政界要员进行互动,苏俄作为一个新的政治体以及电影大国,为中国早期电影进入西方白人社会的文化场域提

17、供了缓冲,形成鲜活有机的交流模式。明星公司访问团结束苏联行程后继续访问欧洲,陆续访问德国柏林、法国巴黎、英国伦敦、瑞士日内瓦,会见使馆人员、观影观戏、参观电影制片厂、电台、报社等文化机构,组织电影放映。除海外媒体报道外,周剑云、胡蝶、梅兰芳,戈公振等外交工作者公开发表、出版的对此次出访的总结报告记录了我国电影艺术、电影业等收获的海外评价,涵盖了除艺术本身以外包括社会建设、民族身份认同、跨文化现象反思等诸多层面。(一)“明星”行动者访问团欣赏欧洲风物的同时也成为西方白人、海外散居华人华侨凝视的对象。梅兰芳与胡蝶成为访问团的文化名片,是海外评价所围绕的重点。我国电影场域与欧洲电影场域因明星行动者产

18、生交集,他们携自己占据的文化、艺术资本探索异国场域,成功与该场域产生共鸣,不仅在新场域收获一席之地,而且在原场域拥有的资本在类型与规模方面都有所提升。梅兰芳海外表演所到之处必然引起轰动,莫斯科民众与苏联当局对戏剧的重视使梅兰芳备受尊崇,苏联导演爱森斯坦盛赞梅兰芳为“伟大之艺术家、且为一学者及其民族文化之台柱、彼令演员151分类广告 N 申报,1935 02 25/1935 03 06/1935 04 02。分类广告 N 申报,1935 03 08(28)/1935 03 09(29)/1935 03 10(29)。分类广告 N 申报,1935 03 14(28)。分类广告 N 申报,1935

19、08 13(22)。胡蝶 一个欧游的纪念 N 申报,1935 09 25(21)。鲁意 香港影迷们之“胡蝶迷周剑云考察报告无人注意”J 娱乐周报,1935(3),第 93 页。艺术重归其前此综合艺术之真面目、令其有声有色、完成行动音乐与古代戏装之结合”,他认为梅兰芳的作品兼备古典美学与进步革命观念与女性主义关怀,对他的创作大有启发。胡蝶身为中国女星代表,其欧游之行不仅在国内报刊热度不断,欧洲各国对明星公司访问团行程的报道也以胡蝶本人为主。英国卫报 观察家报 伦敦每日新闻 桑德兰每日回声和航运公报 等多家媒体报道胡蝶的造访,称呼她为 Miss Butterfly Wu,简单介绍了她的欧洲行程,重

20、点描绘了她的美貌与优雅举止。当年 11 月她早已离开伦敦,英国 观察家报 还报道了她的婚礼盛况,英国观众对她的关注可见一斑。相比外国媒体的凝视与符号化,胡蝶对外国女性的观察则富有进步的女权主义色彩。胡蝶女士欧游杂记 多处提到她对以苏联为最的欧洲女性参与社会工作情况的观察与反思。胡蝶对亲眼所见的高大健壮的苏联女摄影师羡慕不已,感慨道:“苏联是一个新兴的国家,在工作上男女的界限几乎是没有的。因此我想起女子要获得真正的自由平等,必须在社会国家服务上能够有同样的贡献和效能才可以达到,否则女子永远是男子眼中的弱者,还谈什么平等呢!”胡蝶朴素的发声蕴含破除施加于妇女的符号暴力的向往:强健体魄、投身公共事业

21、。胡蝶访伦敦期间,受到剧作家熊式一先生邀请,观看其成功改编创作自中国京戏红鬃烈马 的英文话剧 王宝钏 第二百次公演。胡蝶指出其中存在问题有:外国检场服务人员装扮举止作晚清“东亚病夫”形象;英文对白搭配唱片播放的中国音乐,不见京戏本来魅力;演员服装仓促拼凑,不能切合人物剧情。尽管服装问题或许是外国演员的认识局限,本剧的排演过程及广受欢迎的结果折射出西方社会对作为文化他者的东方主义解读。周剑云归国报告称“我国影片在欧陆有发展可能、惟彼邦均不甚爱观“摩登”装置之影片、而爱含有丰富东方色彩者”,可见行动者们时常面临各文化场域和场域内部的跨文化交锋。电影出访团出访时随时向国内传达动向与心得体会,归国后随

22、着良友公司出版附赠“在欧洲各地所摄之私生活照片数百幅”与“胡蝶女士亲笔签名八吋布纹纸照相一幅”的胡蝶女士欧游杂记 热卖,未加“文化折扣”的电影明星效应裹挟着先进的思考在国内广泛传播,早期影坛轶事、电影评论同样拥有早期电影的现代性特征,推动了人们的现代化思想启蒙。(二)场域的边缘人与边缘的活动者:海外华人海外华人是西方文化场域的弱势方、被支配者,布迪厄认为:“抵抗可能是走向异化,而屈服也许是通往解放。这就是被支配者的两难困境,他们也无从摆脱这一困境。”来自祖国的电影和影人将复杂的传统与现代、过去与未来、传承与进步,以及这些对立面互相碰撞所带来的微妙反映寄寓在充满现代性的影像化中国。新加坡南洋商报

23、 全程跟踪报道中国电影访欧团的行程轨迹,更刊登了在德华人士林发表的观影感受:留学生们充满紧张与期待,“胡蝶的近况,中国的情形,中国的希望,电影的内容,艺术,一切都成了人们谈论的中心。有时候是声振国产,不顾一切,有时候是摩拳擦掌,怒目四射,有时候是哭笑具备,默声与叹息共鸣,在这251梅兰芳偕胡蝶抵莫斯科盛况 N 申报,1935 03 14(9)。Meet Miss Butterfly Wu N Daily News(London)Friday,May31,1935The Observer Sunday,November24,1935,p14胡蝶 胡蝶女士欧游杂记 M 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5

24、,第 12 页。胡蝶 胡蝶女士欧游杂记 M 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5,第 108 110 页。周剑云胡蝶归沪 胡经四月旅途生活妩媚依旧 周谈俄影业进步德民族可佩 N 申报,1935 07 09(11)。分类广告 N 申报,1935 08 24(4)。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 实践与反思 反思社会学导引M 李猛、李康译,邓正来校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第 25 页。一切都尽景地表现了!”学者马兰清指出“经历了流离失所、迁移、移民、文化混血儿、流亡和游牧的中国人被统称为 散居海外的中国人。”上世纪 30 年代的海外华人移居时间尚短,东西方文化差距大以至于无法融入西方社会,因此他们极少

25、产生离散研究学者关注的疏离状态或文化身份挣扎,内心对祖国充满认同感。胡蝶等人的造访以及空谷兰 的公映引发他们强烈的乡愁。放映当天吸引在德华人、德国观众近五百人,影片开头是一段新闻纪录片,国旗、南京新建设等影像使作者热泪盈眶,尽管摄影技术不佳。“国旗,啊!飘飘的国旗,那是代表了整个的国家,美丽的国旗呵!”影片放映完毕时“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舒适,为从来看影戏所没有得到的情绪,因为,我看了我祖国的人物和一切了!”不可否认的是,此时的海外华人一定程度上被异国文化影响与同化。据胡蝶回忆录,苏方华人华侨高度评价更具左翼先锋特质的 渔光曲 姊妹花,认为空谷兰 过于欧化,追求现代而无中国特色,立意不高。但访问

26、团与德国领馆工作人员及留学生商议,认为空谷兰 更适合在柏林公映,旨在易于西人理解,更可展示现代中国风貌。身份焦虑是海外华人研究绕不开的话题,此时他们的焦虑在于祖国能否与日本侵略者打赢舆论战,以及深知祖国积贫积弱,在海外推广影片时“第一要自身健全,其次要明白外国人对中国的感情,不要弄巧成拙,反增外人之轻视”。三、批评反馈 中国电影“走出去”布迪厄在 国家精英 中以经验方法验证场域具有持久不变性。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推进改变了我国社会环境,中国近代社会不同文化场域之间及场域内部时刻产生互动,与异国文化场域的合作或角力从未平息,1933 至 1936 年中国内地官方电影出访各界批评的伴随探索而生,随

27、时反馈于新的探索行动。尽管选派电影参加海外电影节的事业因战争搁置,左翼文化场域与国民政府文化场域的规模与作用边界已发生改变,但场域内部“游戏规则”驱动着行动者继续发起对异质文化场域的探索,这一探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场域仍在推进。(一)影片官方出访之延续:内地战时电影外宣从经济性主导到民族性崛起的发展,内地各政权、政党对电影事业的管理日益成体系,行政能力增强,电影有力的政教宣传功能在战争时期进一步被重视与发扬。在抗战初期紧迫的国际形势尤其体现出国际宣传的重要性,1937 年 11 月,国民政府成立“国际宣传处”,并于上海、香港、伦敦、纽约、日内瓦、柏林、莫斯科设立支部。1937 年 8 月,

28、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出台了战时电影事业统制办法,提出中央统筹下抗战电影在海外的运营方式,在 办法 指引下,中国电影制片厂出品众多优秀的新闻纪录片及抗战故事片发行海外。30 年代末,夏衍的文章中国电影到海外去 初步阐释了左翼电影人的电影输出思想框架。七七事变后不久,广大电影工作者在文艺、电影界抗日统一战线组织的领导下,以“电影下乡、电影出国”为口号,迅速351士林 胡蝶在柏林 N 南洋商报,1935 06 02。Gina Marchetti,Chinese and Chinese Diaspora Cinema:Introduction:Plural and TransnationalJ Jump

29、Cut,1997(42),p 70士林 胡蝶在柏林 N 南洋商报,1935 06 02。同上李一军 烽火年代的中国形象 中国抗战电影的海外传播与国际银幕上的中国抗战(1937 1945)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第 125 页。拍摄了大量表现中华民族抗战斗争的电影作品。1938 年“国防电影运动”明确要求中国电影向海外输出,进行广泛的抗战宣传。共产党中央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应对来华访问的电影人,通过埃德加斯诺、加利邓汉姆、罗曼卡尔曼、尤里斯伊文思等纪录片导演来华拍摄活动,展现出我国人民全面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真实面貌,建立了自身良好的国际形象,向世界介绍了优秀的文艺作品。

30、(二)凭古观今国民党方面关于电影的出访与受访体现出其阶级局限性,但他们也不可否认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进行国家与民族身份主体性建构。以共产党为代表的左翼电影人在与海外交流中走向艺术理念和政治实践的新高度。尽管海外电影节参展影片由当局官方选派,发达国家举办的影响力较强的艺术类电影节中我国参展影片多见左翼电影,民族性、革命性、现代性具备的影片在外宣中构成整体,满足国人及华人华侨的祖国想象与身份认同。经过战前较为多样的不同形式的对外交流,内地官方与相应政党人士持续完善电影政教、外宣相应政策,并反馈于后续创作。放眼当下,我国文化强国建设要求电影“走出去”,电影工作者应具备场域观,关注世界不同电影

31、场域,尊重各场域的逻辑系统,分析场域内部行动者的资本层级与力量关系。作为中国电影场域中探索异质文化场域的行动者,应当一面把握自身文化资本,树立文化自信,精进优秀传统文化及中国电影美学;一面推进文化资本适应世界电影场域,选择或构建兼具个性与普适性的文化符号,塑造明星、文化 IP 等传播力强的文化资本形式。结语从各界批评以及后续影响可见,上世纪 30 年代较为活跃的中国内地官方电影欧洲之行折射出中国电影场域早期政治、经济、艺术、观众等各个层级之间由个体驱动的角力。20 世纪 30年代的中国电影更具时代特征,本阶段电影创作思想在日益突出的民族性身份认同中走向明晰,意识形态的差异与电影功能取向在不同阵

32、营的影人对外交流中呈现不同路向。官方层面对电影的传播速度与政教功能的认识强化,迅速出台相应政策,学习国外先进的电影制作与发行产业、电影技术、电影艺术成就,通过使领馆等驻外机构,在积极参加世界艺术影展、以开放的姿态欢迎外籍影人来华交流、推进国片海外发行等行为中,探索影片表达力、传播力、跨文化传播策略,建构了中国电影创作、电影批评的早期图景。或许人们当以宏观、灵活、逻辑性的场域视角,探索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更多可能性。责任编辑:步兵Exploring the Heterogeneous Cultural Field:An Investigation on the Commentsabout the

33、Chinese Mainland Official Film Visit from 1933 to 1936Leng WenyueAbstract:From 1933 to 1936,with the promotion and support of China Film Education Associ-ation,Lianhua,Star and other companies,Chinese films officially visited Europe in the form of par-ticipating 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s and v

34、isiting groups of filmmakers,which aroused widespreadcriticism and discussio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Based on Bourdieus field theory,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criticism of exploring the field practice of heterogeneous culture in this stage,and analyzesthe historical origin and future direction of Chinese filmsoverseas disseminationKey words:field;film diplomacy;authority;audience;celebrity4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