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她们是宁夏园艺科技“女能人”_杨晓彤_.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5952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她们是宁夏园艺科技“女能人”_杨晓彤_.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她们是宁夏园艺科技“女能人”_杨晓彤_.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她们是宁夏园艺科技“女能人”撰文/杨晓彤 摄影/辛怡丽 杨晓彤她们以科技为笔,用田野作纸,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百姓家。她们爱岗敬业、求真务实,她们脚沾泥土,书写着“科技人”的担当。她们是助农帮困的参与者,是科技兴农的传播者,也是乡村振兴的实践者。她们是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的“娘子军”。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承担着全区特色产业果树、蔬菜、西甜瓜、食用菌、花卉等园艺作物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创新利用及栽培、园艺产品贮藏加工等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工作。“我们所现有在职人员 43 人,其中女同志 27 人,占总人数的 62.8%,已经是大半边天了!”所长杜慧莹笑着介绍道。“科

2、研工作既枯燥又辛苦,不是在实验室里埋头做实验,就是在田间地头风吹日晒,但是我们的女同志们干起活来一点不马虎!”说起所里的女将们,杜慧莹满脸的骄傲。科研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只有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益,科研才算是成功了。以于蓉、田梅副研究员为骨干的西甜瓜团队,自主培养西瓜和甜瓜新品种 13 个,全部获得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在压砂地、露地、设施等不同栽培模式下配套轻简化、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开展示范,累计示范面积超过 40万亩,实现新增利润 8000 多万元,显著提高了农民收益。杨冬艳副研究员牵头的蔬菜设施栽培团队,针对农业“用工难、用工贵”问题,长期开展攻关研究,改造设施蔬菜耕作机械,研发多种

3、省力化作业装备,构建的设施蔬菜“标准农艺+适宜农机装备+宜机化设施”机械化生产模式,示范区每亩减少人工投入 1800 元,机械化水平从29%提高至 67.8%。以牛锐敏副研究员为骨干的酿酒葡萄选育和栽培技术团队,建立核心示范园 1000 亩,辐射 3.3 万亩,示范幼树安全越冬、水肥一体化等配套栽培技术,实现了化肥和农药减少施用量 30%以上、灌水量减少 50%。像这样的成果,在园艺研究所比比皆是。她们还深入基层和科研实际,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办讲座、入户走访。每年下基层授课50多场次,培训人员3500人次以上,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国家乡村振兴特派团原州区和西吉县派出单位

4、,她们与大宗蔬菜体系岗站专家多次赴固原市开展产业调研、技术培训,针对连作障碍严重、芹菜死苗、白菜干烧心等问题制定多项防控措施,为宁南山区冷凉蔬菜产业发展培养多名“土专家”“乡秀才”。看到基地和农户从最初的茫然无措,逐渐变成园艺能手,甚至自主开展创新研究,杜慧莹总会感到无比欣慰,“我们的使命就是成为一条纽带,一端连接农业科技,一端连接乡村,不遗余力送技术下乡,真正为基层群众送去急需的技术和服务。”近年来,园艺研究所围绕自治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及“六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需求,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及自治区各类科研项目 170 多项,取得科研成果 53 项,获得专利 118 件,发

5、布标准56项,发表科技论文231篇,出版专著5部,培育新品种13个,推广实用新技术、新产品 30 多项,累计推广 50 多万亩,增收节支 2 亿元以上,为助力宁夏农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她们当中涌现出一批学科带头人和岗位专家,分别获自治区“三八红旗手”、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青年科技托举人才、拔尖人才及农科院“四个带头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常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园艺研究所的女将们却撑起了宁夏园艺科技的一片天。她们耕耘于本职工作,用行动诠释了女性职业人的责任与担当。(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关注关注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的“娘子军”接种

6、食用菌菌种检查葡萄酒酿造中的葡萄破碎工艺察看辣椒生长情况2120她们是宁夏园艺科技“女能人”撰文/杨晓彤 摄影/辛怡丽 杨晓彤她们以科技为笔,用田野作纸,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百姓家。她们爱岗敬业、求真务实,她们脚沾泥土,书写着“科技人”的担当。她们是助农帮困的参与者,是科技兴农的传播者,也是乡村振兴的实践者。她们是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的“娘子军”。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承担着全区特色产业果树、蔬菜、西甜瓜、食用菌、花卉等园艺作物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创新利用及栽培、园艺产品贮藏加工等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工作。“我们所现有在职人员 43 人,其中女同志 27 人,占总人

7、数的 62.8%,已经是大半边天了!”所长杜慧莹笑着介绍道。“科研工作既枯燥又辛苦,不是在实验室里埋头做实验,就是在田间地头风吹日晒,但是我们的女同志们干起活来一点不马虎!”说起所里的女将们,杜慧莹满脸的骄傲。科研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只有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益,科研才算是成功了。以于蓉、田梅副研究员为骨干的西甜瓜团队,自主培养西瓜和甜瓜新品种 13 个,全部获得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在压砂地、露地、设施等不同栽培模式下配套轻简化、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开展示范,累计示范面积超过 40万亩,实现新增利润 8000 多万元,显著提高了农民收益。杨冬艳副研究员牵头的蔬菜设施栽培团队,针对农业“用工难

8、、用工贵”问题,长期开展攻关研究,改造设施蔬菜耕作机械,研发多种省力化作业装备,构建的设施蔬菜“标准农艺+适宜农机装备+宜机化设施”机械化生产模式,示范区每亩减少人工投入 1800 元,机械化水平从29%提高至 67.8%。以牛锐敏副研究员为骨干的酿酒葡萄选育和栽培技术团队,建立核心示范园 1000 亩,辐射 3.3 万亩,示范幼树安全越冬、水肥一体化等配套栽培技术,实现了化肥和农药减少施用量 30%以上、灌水量减少 50%。像这样的成果,在园艺研究所比比皆是。她们还深入基层和科研实际,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办讲座、入户走访。每年下基层授课50多场次,培训人员3500人次以上,帮

9、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国家乡村振兴特派团原州区和西吉县派出单位,她们与大宗蔬菜体系岗站专家多次赴固原市开展产业调研、技术培训,针对连作障碍严重、芹菜死苗、白菜干烧心等问题制定多项防控措施,为宁南山区冷凉蔬菜产业发展培养多名“土专家”“乡秀才”。看到基地和农户从最初的茫然无措,逐渐变成园艺能手,甚至自主开展创新研究,杜慧莹总会感到无比欣慰,“我们的使命就是成为一条纽带,一端连接农业科技,一端连接乡村,不遗余力送技术下乡,真正为基层群众送去急需的技术和服务。”近年来,园艺研究所围绕自治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及“六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需求,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及自治区各类科研项目

10、 170 多项,取得科研成果 53 项,获得专利 118 件,发布标准56项,发表科技论文231篇,出版专著5部,培育新品种13个,推广实用新技术、新产品 30 多项,累计推广 50 多万亩,增收节支 2 亿元以上,为助力宁夏农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她们当中涌现出一批学科带头人和岗位专家,分别获自治区“三八红旗手”、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青年科技托举人才、拔尖人才及农科院“四个带头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常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园艺研究所的女将们却撑起了宁夏园艺科技的一片天。她们耕耘于本职工作,用行动诠释了女性职业人的责任与担当。(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关注关注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的“娘子军”接种食用菌菌种检查葡萄酒酿造中的葡萄破碎工艺察看辣椒生长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