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太原店头古村聚落特征的现象学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5487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原店头古村聚落特征的现象学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太原店头古村聚落特征的现象学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太原店头古村聚落特征的现象学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Planning Design规划设计78陈嘉男1王崇恩2*(1 天津大学 博士研究生)(2 太原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基金项目:山西省软科学“城镇化下山西省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2017041023-2)摘要 文章借助建筑现象学中本质直观的研究方法对店头古村的传统聚落现象进行描述与分析,以居住、栖居、存在三个层面从物质表象到精神内核逐步递进,分别针对其历史沿革、总体布局、空间形态、居民意识、场所精神进行论证,得出店头村传统聚落具有适应性和延续性、离散性和向心性、意识性和归属感三类特性。并以此思考在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中如何顺应客观规律,使针对聚落特征的分析能够切实有效地促进历史

2、村落的传承与再生。ABSTRACT:With.the.aid.of.the.phenomenological.research.method.in.architecture,.this.paper.describes.and.analyzes.the.traditional.settlement.phenomenon.of.Dian.Tou.Ancient.Village.The.analysis.progresses.from.the.material.representation.to.the.spiritual.core.on.three.levels:.residence,.habit

3、ation,.and.existence.The.paper.argues.about.the.historical.evolution,.overall.layout,.spatial.form,.resident.consciousness,.and.spiritual.place.of.the.settlement.The.traditional.settlement.of.Dian.Tou.Village.has.three.characteristics:.adaptability.and.continuity,.discreteness.and.centripetal.force,

4、.and.consciousness.and.sense.of.belonging.Based.on.this,.the.paper.considers.how.to.conform.to.the.objective.laws.in.the.protection.and.renovation.of.traditional.villages,.and.how.to.effectively.promote.the.inheritance.and.regeneration.of.historical.villages.by.analyzing.the.characteristics.of.the.s

5、ettlement.关键词 传统聚落;栖居;存在;现象学;本质直观KEY WORDS:Traditional.Settlements;Habitat;Existence;Phenomenology;Essence.VisionA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cient Village of Dian Tou in Taiyu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enomenology 引言诗人的天职是还乡,还乡使故土成为亲近本源之处海德格尔1。传统聚落是中国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部分,它们在特定的区位环境中形成秩序化的聚集,又在时间更

6、迭中完善区域化的空间布局,经过积累和生长承载了一片土地的自然环境、建筑构造、生产生活、价值文化等。一方面,在传统聚落中,外部的生活空间与内在的民生民俗彼此交融,一脉相承,环境与文化的多样性使得不同的聚落有着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传统聚落又作为建筑集群中的一种,具有自相似性2,它们都是由单体、小组群、大组群的嵌套集合而成,并且它们自身也是组成整个地区乃至国家大太原店头古村聚落特征的现象学分析#范围“聚落”的子集。在丰富多变的表现形式下,传统聚落所具有的本质性特点就显得尤为重要。揭示其内在的场所精神,进行更深层次地认知,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当下传统聚落发展的需求,揭示保护与更新的根本问题。只有

7、当我们深刻了解到传统聚落为何而成,才能进一步探索其如何再生。1 传统聚落与现象学的联系为了探求传统聚落的本质特点,我们需要揭开形式的外纱,这与现象学观点中本质直观的方法是一致的。现象学的本质直观,是集中在表象、判断等认知性的意识行为(客体化行为)方面的分析3,是通过直观的感知和想法来理解非直观的符号化、规律化的意识。衍生至对传统聚落本质特点的考察,则是在本质直观的基础上,首先客观描述具体案例的平面布局、空间形态等外在现象,进行具有反思的观察和考证,其次对表象背后相应的意识行为进一步分解、归纳,以达到无限接近传统聚落本质与构成特点的目的。2 现象学视角下的传统聚落研究方法建筑现象学所从事的工作,

8、本身是对人类建筑活动(它包括与建筑相关的行为、语言和愈识)的现象学描述和分析4。在此,本文要通过这种本质直观的方法对传统聚落进行递进分析,分别从居住、栖居与存在三个层面Planning Design规划设计79对其本质特点展开讨论。传统聚落首先提供的是给人肉体以容身之所,这是物理层面的“居住”,是人类在族群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与自然环境不断适应的结果。其次,这种居所的空间形态经过生长和变化,创造出来舒适的“栖居”空间,用以承载人们的日常活动、节日庆典以及信仰祭祀等等,这一层面上传统聚落的建筑空间(内部与外部)是人们与生活环境逐步协调的结果。最后,聚落在满足人们栖居生活各种功能需求的同时,还会形成

9、特异的生活方式、精神归属、文化认同。此时,寄托人们自我意识的空间场代表了生活、精神、文化、历史等抽象元素的存在,更是人和聚落本身的“存在”。以下从描述传统聚落的客观表象开始,再对客体行为与空间形态结合分析,以探索其内在意识和感知上的存在与意义,最终这些由表及里揭示的特征都将作用于聚落的传承与新生(图 1)。3 店头古村的聚落现象分析3.1 历史沿革与总体布局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的店头古村,地处风峪沟之内,距离古晋阳城约五公里左右。唐代之前,店头是晋阳古都的军事隘口之一。唐代时期,风峪沟是晋阳古都与西边古交县、娄烦县连通的唯一要道,于是形成了重要的驿路,而店头村则是驿路沿途“风峪八村”的起始之

10、村5,承担交通驿站的作用,村内也主要经营驿店与商铺。经历了盛唐时交通要道带来的繁荣商业,店头村的规模曾一度扩大,最盛时期达到了五百户人家,共计三千多人。之后,北宋赵光义水淹晋阳城,古驿道随之衰落,而店头村的商贸功能也日益消退,休生养息之下慢慢演化成开山种地的传统村落。店头村北面坐靠蒙山,南向面对龙山,处在两山裹夹的特殊地理位置。整个村子顺应着两侧山势和风峪河道的走向,朝东西向的线性展开,呈现出带状的总体布局(图 2)。村子的主要道路则或与驿道平行,或与山体等高线垂直,形成了一种单侧鱼骨状的道路主干形态,加上内部的次级连通街道,共同形成清晰且秩序化的平面肌理(图 3)。根据地形与负载功能的区别,

11、店头村总体平面被分为上街、下街、赛马坡和南坡四个部分:上街和下街主要为围合院落和商铺、寺庙,前者地势整体较高,且南北纵向高差明显,后者地势较低,且地形情况相对比较平整开阔;赛马坡和南坡则是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活动和种植区域,充分利用了在北方地区较为难得的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3.2 栖居的空间店头村在比较规整有序的总体布局之内,又在一些特定的位置形成了明显的空间节点(图 4)。几条主要干道的交汇处都有比较开阔的缓冲空间,与道路本身狭长状的甬道形成收放对比。开阔之处一方面是道路的端头与节点,为村内高低落差带来的步行攀登提供休憩缓和的空图 1:文章现象学方法分析示意图 2:店头村总体布局图 3:历史建筑

12、及平面肌理图 4:公共节点空间Planning Design规划设计80间,另一方面为四周的院落大门退让出场地,是行径与停留之间间歇交谈的场所。店头村依托山势的布局方式,使得建筑的相互高差极大,许多建筑的屋顶与临侧院落的地平相持平。在此条件下,许多面向周围自然山光的视角得以充分利用,这些天然的“取景地”也都会形成较为开阔而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另外,村子中轴道路偏西的位置有一处古戏台,一直以来是人们重要的娱乐活动场所。戏台除了舞台、后台房间之外,还有大面积平整空旷的观演区域,能够举行村子的各式演出以及节日庆典和传统祭祀,是相对比较正式且大规模的公共活动场所。店头村因为在历史上曾发挥过重要的驿站作

13、用,所以在平面内部形成了极具规模的商业街道。其商业街位于上街区域,呈“L”型,以中心的紫竹林寺为拐点,向西途经戏台至坟上,向南至沿河主路,总长度可达一公里。在这一条颇具规模的商业街道上,一方面形成了便捷高效的临街商铺,并利用当地常用的石块与灰土筑造了干净整齐的街道风貌;另一方面,它串联起了村子内部的几个重要公共节点,完善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要流线(图5)。前者是发挥了聚落核心区域空间的商业职能,后者是优化了当地人的生活所需和交互环境。精神场所是传统村落社会组织和日常生活重要纽带6,它既是居民社会活动场所,也是重要信仰祭祀空间,自然而然成为了传统聚落在平面布局上的核心。店头村总体平面呈带状展开,平

14、行于山体走势的同时也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聚集性。居民的居住院落主要是围绕着紫竹林寺这一中心点向东西两侧延伸,同时也向南北两侧扩张。除了紫竹林寺,店头村还有三个重要的村庙:主路西侧端头的真武庙,垂直风峪河对岸的河神庙、山神庙。紫竹林寺与真武庙同处一条东西沿线,河神庙与山神庙同在一条南北沿线,两者汇集的“T”字交叉口则是上文提及的戏台广场。这样一种以公共活动场所为中点,同时以宗教崇拜场所为端头的排列方式,可以明显看出两者早已模糊了界限彼此交融。它们作为村落的重要公建,既是世俗化的宗教活动场所,也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活动中心7,戏台可能会承载祭祀活动的展演,而寺庙也会聚集节日庆典的庙会(图 6)。传统聚落中

15、人们的精神崇拜、世俗生活是紧密结合的,这种生活方式推动了以上特殊精神信仰空间的形成,也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社会交流空间。3.3 存在的场所不论群体还是个体的规划意识,都共同起源于人的自我意识8,而这种自我是无法被直接感知的。但是,规划意识会逐步形成特定的符号化、图像化、意识化的建筑与空间表现,这种具象的表现就是人们自我意识与自我存在的反馈与证明。店头村的建筑非常具有当地特色,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层楼式住房和石碹窑洞。层楼式住房顺应地形高差、依山而建,一层多为石碹窑洞,二层是窑洞或者砖木结构的房屋,个别大户宅院还有三到四层。而石碹窑洞顾名思义是用石头搭造的窑洞,根据其空间之间的联系组织形式可分为纵窑并

16、联式、纵横串联式、上下窑房互联式和窑中套洞的套联式四种9,窑洞的内部还存在着垂直与水平的暗道可以彼此联通,甚至直通户外隐蔽之所。此外,村子内的院落形态在前两者的基础上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院落形式从基本的构成方面可以分为二合院(主房院)、三合院、四合院,但具体来看主屋朝向、入口定位皆不相同,内院形态各异,组织方式十分自由多变(图 7)。如此通过类型上的典型特征,店头村形成了自己符号化的建筑特色,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建造方式和组织形式都是当地居民智慧与意识的体现。除了符号化的特征,店头村在室内空间和外部场所都形成了独有的空间氛围。石碹窑洞的内部,住人空间用大面积门窗结合开洞带来充足的自然光线,光明敞

17、亮便于居住,存储空间与连接巷道则是由石材带来结实牢固的质感,昏暗狭窄的氛围带来足够的隐蔽性与安全感。外部的院落空间、屋顶平台,则与周围自然风光紧密结合,青山绿水为聚落的生活空间注入生机与灵气。街道的转折与交汇处,更是体现了公共场所的开放性,空间边界的放大,古树、石阶等元素的引入,与交通空间、私有空间等形成强烈对比,凸显出停留与交互的空间性格。这些场所或私密,或活跃的空间氛围,都是根据居民不同的意识需求而产生的,反之这些空间表象也反映了居民的自我意识与真实的生活存在(图 8)。图 5:商业街及重要空间节点位置图 6:节点关系示意图 7:院落形态分析Planning Design规划设计81图表来

18、源文中图片均由陈嘉男拍摄、绘制参考文献1.马丁海德格尔.人,诗意地安居 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8-69.2.李宁,李林.传统聚落构成与特征分析J.建筑学报,2008(11):52-55.3.倪梁康.现象学的方法特征关于现象学与人类学、心理学之间关系的思考 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03):1-7.4.倪梁康.“建筑现象学”与“现象学的建筑术”关于现象学与建筑(学)之关系的思考 J.时代建筑,2008(06):6-9.5.荣盼盼,王崇恩.山西店头石碹窑洞聚落价值分析与保护策略研究 J.南方建筑,2011(02):73-76.6.王鑫,薛林平.晋中地

19、区传统村落的民居形态及其演化模式浅析 J.新建筑,2017(03):140-144.7.王金平,徐强,韩卫成.山西民居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89-97.8.何兴华.空间秩序中的利益格局和权力结构 J.城市规划,2003(10):.6-12.9.王崇恩,朱向东.特定历史环境下的居住建筑空间形态分析以山西店头古村为例 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0,41(4):376-380.10.张浩龙,陈静,周春山.中国传统村落研究评述与展望 J.城市规划,2017,41(04):74-80.11.霍建起,那人那山那狗(电影)OL.北京:1999.12.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M.北京:

20、三联书店出版社,1987.13.汪芳,孙瑞敏.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研究对纪录片记住乡愁进行内容分析为例 J.地理研究,2015,34(12):2368-2380.4 店头古村传统聚落的特征4.1 适应性和延续性传统聚落从物理与科学上看是通过筑造活动产生的居住空间,其最初是单纯的以居住为目的而产生的。此时为了满足容身之所的要求,聚落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生态等相互协调适应,并且对这些外部环境因素充分加以利用。另外,在不同时期不同历史背景的推动下,聚落在社会环境下的职能定位往往也在变化,而这些不同的定位对其居住形态产生的影响则会保留下来,如同底片的不断叠加,层层交叠之下对聚落产生延续性的长久影响

21、,直至发展到现代社会。4.2 离散性和向心性在满足居住的基本目的后,聚落以居民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特定地域单元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文化水平、民族特色10为基础,进一步分化出不同的功能区域,分散于村落的不同位置,以满足相对应的日常生活中的行为需求。这些不同的功能区域中又以公共性的空间最为重要,它们承载着社会行为的需求,而行为背后的社会组织又是居住聚集的必要条件。于是,这些开放性场所在散布在不同的节点,但又以各种方式(道路、轴线等)向心聚集起来,共同营造整个聚落人际交流、公共活动的场所。4.3 意识性和归属感“山里人住在山里,就像把脚放进鞋里一样”11,传统聚落作为长久以来积累成形的聚居地既有舒适的

22、包容性又有强大而活跃的张力。不同的聚落包容着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风俗形式,形成了千变万化的生活场所,更是推动了各异的符号性、意识性的空间组合形态。这些特异性在本质上都是人们自我意识的展现,代表了人们本源上的存在,也带来了强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正如此在(人)需要从它本质上不断切近地与之有所交涉的世界方面领会本己的存在12,聚落在精神层面上就是居民们领会本己的外部“世界”。反之,人们通过行为和意识共同构建的聚居空间,此时成为了外在的客观存在,通过对客观表象的观察得以窥见人们对本土的热爱,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对自我的感知。正是如此,传统聚落才能在居民一代又一代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再生的活力。5

23、 结语近些年对于传统聚落保护与更新的关注重点逐渐从物质表象转移到精神内核,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人们已经意识到相较于历史建筑与场所的复原修缮,聚落的文化、历史等抽象内涵的继承和发展明显更具难度。基于以上关于店头古村的聚落特征分析,对传统聚落的保护更新带来些许启发。其客观现象上具有的适应性、延续性特征,运用在具体实践中,应当在整体策略上杜绝破坏性改造,将人为保护落实在村落的自然演变过程中的恰当助力与引导。针对聚落组织结构上的离散性、向心性特征,则可以推及更广泛的聚落更新具体规划。应该充分考虑传统聚落空间组织的形态特性,同时思考空间形态所代表的居民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以便切实有效地提高空间实用性和舒适度,避免进行新兴商业开发时产生毫无逻辑的形式主义建造,使“新旧行为”彼此融合才能实现传统的更新再生。最后,其在精神层面的意识性、归属感特征更是表明传统聚落除了外在的物质更新,更重要的是人们自我意识的继承与体现。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13、居民的意识观念都体现了乡村本土的文化与历史价值,只有在不断变化的生活行为模式下保持不变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才能使传统村落的生命得以长久地延续,摆脱千篇一律没有“乡愁”的物质聚落遗产。图 8:意向性元素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