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克和克”设计与反思刘慧玲“千克和克”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2013)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是属于“数与代数”部分,是学生在掌握“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时间单位”时、分、秒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质量单位”。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迫使我们老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重点关注知识链的形成和时间点之间的迁移,另外还要注重新知识的切入点,因此,我用“介绍自己”作为新课的导入,学生从中获取数学信息:身高165厘米、体重64千克。将“长度单位”中厘米的字母表示法(cm),测量工具(尺)进行整理,同时又自然迁移到所要学习的内容“千克”。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过程,同时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来进行确立的,所以正
2、确定位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关键。由于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较差,操作能力较弱,我依托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将知识与技能目标定为:在具体情景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学生在“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中建立1千克和1克的表象,了解天平和常用的用“千克”作单位的秤,在认知过程中充分理解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掌握1千克=1000克。在落实目标时,针对学生在超市、菜市场、药店里经常所见的磅秤、盘秤、电子秤、弹簧秤的经验和学生不会读、容易读错或不会使用的情况,借用课件能形象展示的特点,引导学生在“猜一猜”、“认一认”、“说一
3、说”、“想一想”、“称一称”、“找一找”中建立“千克”和“克”的概念,同时充分感知身边的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本着“以本为本”的原则,挖掘教材内含,先呈现“千克”,在学生了解了“千克”后,让学生左手掂1千克的物品、右手掂1克的硬市,明显感知两只手轻重不同的情况下,通过猜、称、验证去建立1克的概念,接着引导学生10个1克是10克、100个1克是100克、1000个1克是1000克,循序渐进、顺理成章掌握了“1千克=1000克”。由于二年级学生好动、持久性较差,避免练习枯燥,我将练习浸入到新知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学生刚接触新知的兴奋和自信中完成练习,达到完成练习和新知巩固的双重任务。最后通过两道
4、“实践题”,将从生活动中获得的数学知识用回到生活动中去,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服务。我充分发挥“板书”的作用,简单、明了重现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形成知识链,便于学生记忆,主板体现的是知识的迁移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副板的辅助作用是书写格式,给学生以示范作用。“天平”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很陌生,也没有经验,而且在学生当前的生活动中应用范围也小,在教学中是否可以让学生了解 “天平”的原理(左、右平衡),淡化“天平”的用法,很多教师花大把时间用于“天平”的用法上,而轻视了“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和新知的巩固,有的甚至于没时间练习和应用。教学时,前面常见秤的呈现时间安排有点松,导致后面“克的认识”时间过紧,最后的练习时间和练习题量可以再作调整。板书也没达到预设的效果。整个教学流程也不流畅,可能学困生还是没掌握好,必须加一个练习课时进行梳理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