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案例与反思湖州市龙泉小学 高菲一、 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口算,请每个小朋友先写一个两位数,一个一位数,再组成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学生写算式,教师巡视。反馈师:谁愿意说一说你写的算式?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形成以下板书:44-1=43 88-8=80 34-6=28 33-1=3225-3=22 66-9=57 70-1=69 34-8=26师:你们能把这些算式分类吗?就其中按退位和不退位减法分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调整板书,把退位的分为一类,不退位的分一类。师:回忆一下,不退位减法是怎样想的?(指名回答)那么退位减法该怎样想,怎样算呢?二、 教学新课1、讨论算
2、法。师:他们都算对了吗?(指34-8)这题你是怎么想的?生1:4减8不够减,就用8减4等于4,再用30减去4等于26。生2:先从34里减去4等于30,因为要减去8,所以再减去4,30减去4等于26。生3:先从3这里借1,14减去8等于6,20加6等于26。生4:先从30里取出10,10减8等于2,2加24等于26。师:这些方法可以吗?生:可以。师:你喜欢哪些方法呢?(生3和生4的方法)2、理解算理。师:你们明白他们的意思吗?(1)师:(指生3的方法)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一种,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这是什么意思呢?可以用小棒帮帮忙。(教师边说边操作)这里有3捆和4根,一共是34根,现在拿掉8根,
3、散的4根不够,怎么办?就要拆开1捆,这样散的就有14根,从14根中拿走8根,还剩6根。这6根和原来的2捆合起来就是26根。把刚才摆小棒的过程在下面的算式中写下来。板书:34 8 = 26 20 14 6师:这里的14是怎么来的?如果没有小棒帮忙,看到这些算式该怎样想呢?教师边讲算理边板书:14-8=6 20+6=26师:(指生4的算法):他的方法你们理解吗?如果用小棒帮忙,该怎样来表示呢?指名学生上台操作,其他同学看他操作。学生回答板书:34 8 = 2624 10 2师:如果没有小棒,该怎样想?同桌互相说一说。根据学生的回答形成板书:10-8=2 24+2=263、尝试练习。(1) 要求同桌
4、学生互相说说退位减法式题的算理。(2) 完成书本“试一试”习题。4、新课小结。师:比较一下这四题有什么共同特点?怎样口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像这样的口算我们往往把被减数分成几十和十几,先用十几减去减数,然后再和整十数合起来。三、 巩固练习1、完成书本习题2、同桌互相出题口算四、 拓开延伸1、出示:34( )=( )2、用1、2、3、4中的三个数组成退位减法式题。=师:老师也出了一些题目,你能填上合适的数,使它成为今天我们学过的减法算式吗?自己填一填。课后反思: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系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这既是前面已学加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进
5、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好这部分的知识,教师全面深入研究学生和钻研教材,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法,在学生自主探索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的基础,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退1作十”的方法,较好地处理了算法多样化和一般方法的关系,以下两点的体会更为深刻。1、 给学生提供参与和组织的机会,创设了民主气氛,能使课充满活力。以往绝大多数课“教什么练什么”大多是由教师先确定,学生很少参与选择教学内容的机会,而这节课放手让学生参与教材的提供,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写算式并算出得数,再要求把这些算式进行分类,教师选择退位减法中的一道作为例题进行教学。在学生理解算理,初步掌握算法,进行
6、了一定的尝试练习后,让学生给自己,给同桌出一些题目加以练习。一方面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基础,找准教学起点。另一方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得学生学得十分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轻松活泼。2、重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承认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348该怎样计算?”,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实践操作去发现方法。在汇报方法中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达到互相启发,共同进步的目的。整个过程都突出了学生经历、参与、探讨算法的过程,有效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情感体验。3、 适当设计和引进开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的一道练习题,看上去很普通,只是让学生填填数,没有算得数。其实,学生每出一题,就需要判断是否满足“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这一条件,就必须用计算进行验证。这题设计的真巧妙,几乎把整节课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都浓缩到了这一道习题之中,用1、2、3、4中的三个数组成退位减法式题。这些习题,不但对原有的教材内容作补充,渗透了极限,函数等思想方法,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且由于这些习题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