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稿
百里中心小学 于立群
一、说教材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二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为我们再现了童年生活的多彩与纯真,在学习中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是单元教学的重点。本文作为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独特的文章。在文章中,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回忆了骆驼队,写了怎样看骆驼咀嚼,怎样和爸爸谈关于骆驼脖子上挂铃铛的事,怎样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怎样好奇地问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这些看似小小的却很有童趣的事,让人感到作者充满了童真的童年生活是那样的美好。
二、说学情
我们知道文中所描述的这些生活片段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较大的距离,但文本本身对五年级的学生仍有较大的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平时对生活的感知和童趣。另外,在文中有不少孩童特有的语言材质,可以让学生反复品赏咀嚼诵读,并展开想象,体会林海音的感情,达到和谐共鸣。
三、学习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五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重点词、句、段的理解,读懂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3、激发孩子对童年的热爱,感悟作者语言表达的方式,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生动的描写。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教学难点是领悟作者围绕关于“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
五、说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采用情境教学法,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自主反复阅读中,让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画面浮现于脑海中,从而让学生享受到作者给我们带来的别具风味的童年乐趣。而教师则在学生理解的关键处适时点拨、引导,让学生体会乐趣的同时,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六、说教学流程
为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我将安排两课时来组织本课的教学:第一课时让学生读通课文,初步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说说课文回忆了童年时的哪些往事,落实本课的生字词。第二课时通过读几个主要的描写骆驼的镜头,体会骆驼给童年生活带来的乐趣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同时领悟围绕骆驼队来回忆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下面,我着重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为了达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从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分别是再现童年事;体味童年趣;感怀童年情。
(一)再现童年事
1、谈话引入,齐读课题
2、请回忆“冬阳 ·童年·骆驼队”这幅组图包含了哪几幅小画面?
(二)体味童年趣
(一)自由朗读4-5段,划出印象深刻的词句,用简洁语言写下感受。
1、闭上眼睛,边听师的朗读边想象。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2、感受小英子观察仔细。
3、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怀念。
(二)总结学法,学习后三个场景。
1、总结学法。
2、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片段自由交流,
(1)交流“问驼铃用处”。
(2)交流“想替骆驼剪毛”。
(3)交流“追问骆驼的去处”。
(三)感怀童年情
1、齐读第15自然段。你有怎样的感受?这段中,哪一句话直接抒发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2、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作者会想什么?写什么?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很简单地显示了作者童年的怀念,但怀念的不仅仅是童年,而是生活了30多年的故乡。这样的板书设计学生一目了然,而且也能理解作者当时心境。
八、说教后反思
教学时我紧紧抓住冬阳、童年、骆驼队这三个词导入,直奔重点,抓住有趣,让孩子笑谈童年趣事,学生在读读、谈谈、悟悟的过程中,感受到作者的童年,到课末我又以板书进行画面再现的精美总结,学生以不同的理解纷纷感怀逝去的有趣童年,其理解的深度、情感的厚度、心灵的广度, 似乎就是在不知不觉间、在读读说说间那么自然而然地发生了,我要说,其课如茶,但品起有味。但学生的朗读不到位,有个别组的学生朗读融不进自己的感情,以致与导致对课文理解不够深刻。如读骆驼咀嚼的那句学生不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学生心中无画面,学生心中的情和境,也就无法在语言中表达出来。指导学生的朗读要求教师必须有极深的功底。学生的朗读不到位,有个别组的学生朗读融不进自己的感情,以致与导致对课文理解不够深刻。如读骆驼咀嚼的那句学生不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学生心中无画面,学生心中的情和境,也就无法在语言中表达出来。
总之,本课时的教学,我与学生通过怀想童年趣事,并一起反复品赏,咀嚼诵读,使我们在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那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