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湖北省第六届体育教学评优活动综述
一、基本情况
湖北省第六届体育教学评优活动在湖北省教育厅的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潜江市承办单位和各地市的参与下,历时五天于2004年10月24日胜利闭幕。参与本次活动的代表队总共十六个,除神农架外,全省首次到齐,其中优质课选手96人,男教师45人,女教师51人,参加基本功“三个一”竞赛的选手311人,其中有两个市没报齐,其它都报到,共收到教案407篇,论文351篇,包括案例18篇。参与本次活动的高校专家教师十人,各市参加的评委、调研人员、仲裁人员总共45人分别来自武汉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江汉大学的专家和教授分别担任评审组的组长和科学调研工作,综上所述,本次活动具有如下特点:
(一)筹备的很早,于2002年开始筹划,2003年向全省发文,历时三年,也是全国课程改革最关键的三年。
(二)规格最高,是全省体育教学评优活动,也是全省六届以来体育教学评优活动规格最高的一届。
(三)规模最大:是历届活动参赛选手人数最多的一次
(四)规则最细:除了文集上规定的三个章节,七个面作为对全省教学研究工作依据外,另外还制定了一个条文简明恪要,操作性很强简要的评分要则。
(五)规定最严,是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思路,紧扣课程改革实施的评优活动过程,其功能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思索着对课程改革的导向功能
2、思索着对全省体育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激励功能
3、构建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的交流功能
4、提供一个课程改革和实验成果的展示舞台的功能
5、通过这次活动提供课程改革研究素材的教研和科研功能。
二、湖北省第六届体育教学评优活动的审视角度
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的评价和实施,有一个共同的框架体系及评价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比较清晰勾画出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作为课程改革的实验者及优秀教师都应学习和贯彻这一框架的基本理念,而这一次评优活动,我们总共观察了95节课,孝感一个课因故没参加,用什么一个视角观察体育学科的框架体系,从中国建国50年来体育教学发展史以及三年多新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与学习的思考结果,我们把体育教学评优活动的审视角度与框架定位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教育与体育的双重价值,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有足够的比例和效果,尤其是教育的效果和价值应引起广大教育的研究者和实施者的高度重视,就是教育因素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和体现多少的问题。
第二个方面:人的健康发展是围绕着身心健康这条主线以及社会适应的三维健康的目标体系,我们在实施课程目标体系时,应根据这两个主线多元的体现课程目标,即我们通常注重体现的身体发展的目标,忽视心理健康的目标体系的研究和完成心理健康目标体系的内容,本次活动中再次证实,体育教师在心理活动研究领域有所久缺。
第三个方面:人本;文本。是新课程实施理论实践和研究的两个领域,人本即以人为本的思想如何在新课程中如何体现,在教学中如何实施,如何实施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学生共性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新课程改革前十年的一个老口号,现在依然要提倡,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一个社会的共性的问题,也是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学科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文本:我们通常为纲本、课本、案本。纲本为课程标准,课本为教材,案本是教案,教学计划。文本的研究,文本的学习,文本的贯彻和实施是实施新课程成败的关键,也就是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文本的实施关键又在于教师的素质,从资料和展示的情况分析,教师自我素质、自我研究能力的程度决定的教案、教学效果的程度,因此,本次活动给教师最大的启示是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等待和抓住机遇,谋求教师发展,学科发展。
三、本次评优活动审视的理论基础
构成本次教学评优活动的工作方案,研制本次教学评优活动的教学细则和评分细则,是为了引导教师对新课程实施的一种方案,因此方案中应折射出一些新的教学思想和观念,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注重课程改革、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对教学评优活动的导向性,尤其是体育教育的针对性的教学思想对本次活动的导向性。
2、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在课例中的科学运用
3、注重体育教学思想的主体性,在具体课例中的体现
4、运用体育教育的规律在具体教学设计中的体现(如层次性)
5、掌握体育教学学科理论,学会教学计划和方案的研制
通过上述五个方面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学习和提高,以达到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四、本次教学活动的案例分析
从前面三个方面的基本概况,然后我们再分析具体的案例就比较容易分析案例中的优点与不足,我们主要从三个不同的文化审视角度来分析这次体育教学评优活动的发展趋势和教学风格。
第一个方面,是以武汉市为代表的城市校园体育文化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他们常常是以精巧的设计,豪华的阵容,丰厚的文化底蕴,一定的经济实力,并背靠高校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
第二个方面,以荆州市为代表的,他们是以江汉平原以及大多数地区,他们常常是以传统的文化,特有的资源,求实的态度,体现湖北学校体育的成就。
第三个代表,以恩施州为代表的巴蜀文化和独特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影响着校园体育文化,他们多数以朴素的体育资源,艰苦的办学条件,分散而是单薄的研究力量,艰难的走着每一步。
因此我们分析这三个层面的96节课和围绕着这96节课的人所做的大量的前期工作,试图给每一个到会者一个研究的氛围和学习的舞台。分析本次体育教学活动,如用模式二字,共有十多种学习方式,我们列举中课中的十种课例供大家参考。
1、情境式教学
此种方法常见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在小学尤为常见,低年级学段效果甚佳,情境设计常用的素材是童话故事、战斗故事、比赛情节、交往情节、神话故事等。
2、主题教学
设计一个教学的主要内容,突出一个教学主要环节,发现一个教学问题,运用一种教学方法,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等等都是主题教学的方法。教学中无主题等于教学中无内容,近几年来,广大体育教师对教学中的主题设计意识增强,能力提高,但方法仍然不足。
3、传授教学
本次教学评优活动要则中把传授性学习放在所的学习方法的第一位,它是课程改革三年来不易被注意的一个变化,我们希望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实验中,处理好知识体系与探究学习的关系,处理好知识教材的逻辑体系和传授学习的关系,体育教学中常常有些知识老师一讲学生就明白,无须大量运用一些形而上学的方式。
4、集体教学
学校体育教学过程的核心是集体性,若每一位教师坐下来认真思考一下,每节课都是集体性很强的。集体性较强的除集体项目外,我们还须将个体性运动项目集体化,例如多种方式的接力跑,各种方式的集结跳,都是个体项目集体化的表现,具体事例可以举出很多。
5、成功式教学
给学生以舞台、给学生以机会,给学生以条件,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一种习惯,一种行为是从兴趣的体验中养成的,体育教学的成功是教学方法常常是通过教师预先设计而达到预期目标的一个活动过程。
6、技能式教学
体育教学的技能是通过运动项目为载体,而运动项目的核心又在于技术,没有技术的运动项目,是没有生命力的项目。课程改革的框架体系的第一位就是知识与技能,它足以可以解答人们对运动项目技术存在的疑惑。因此,教师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特长,幽雅而标准的示范动作,而且还要善于将运动技术传授给学生,教师的威信不仅是从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亲合力,丰厚的文化知识底蕴,同时,一名体育教师还必须要有娴熟的运动技术和传授能力。
7、探究式学习
中小学应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问题的习惯,教师还应提供一些探究问题的机会和素材,培养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教学中,我们应正确处理好探究式学习和传授学习的关系。
8、合作式教学
人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社会完整体的一员,不可能孤立在社会之上。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应通过体育教学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培养学生与人交住的合作能力,合作意识。合作式教学通常是两人之间、多人之间的合作;个体与集体的合作;集体与集体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组织者与参与者之间的合作。合作的具体形式有很多,如运动时的合作,学习时的合作等。
9、发现式教学
教师通过预设的伏笔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条件。发现学习的形式通常是在操场上、校外体育活动室。如近年来 。
10、综合式教学
它是用东西文文化的综合,课程资源的综合,教学形式内容的综合以达到课堂效果的整合。
教学观念的转变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提高、教学手段的提高、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学效果的提高通常是在教学思想的支配、教学条件的制约,教学能力的局限,同时也是受着教学观念的影响,一定的教学观念支配一定的教学行为。因此,从96节课的课例分析,三年来课程改革的教学观念影响着体育教师的观念,他们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设计教学方案,使80%的课基本成功,有20%的课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引领价值。例如,教师在教案的设计,音乐的选择,器材的设计,场地的布局,手段的运用,方法的改进,这些因素都是使教学成功和胜利的因素。由于教学观念的转变,我们可以分析教学效果和教学现状的过程。
第一,教师对教材传授过程中把握重点、难点和特点的确定、解决有了一个新的层面的认识。教材除了对本身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的确立以外,教师还把参与的态度、参与的方法、参与的条件作为重难点。
第二,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无情境、无主题、无意境、无激情和单一重复式的教学环节有了明显的改进,教师不再就是单一在体育教学中解决生物学问题的情况。
第三,体育课教具不再是为了单一研制教具而解决教具,在原的教具上又有了新的发展,一物新用,一物实用,一物巧用,一物多用,我们还加上一个一物常用,充分发挥器材的使用效率。
第四,教师在教学中不但是自己要神情兼备,同时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激情,师生之间没有感情,教学之中没有激情是很难上好课的(某一小组24节课仅只有一个具有神形兼备的体育教师)
第五、教学目标体系的确定已经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一个多元目标理论逐渐呈现在课的展示之中。但是,教师在制定和选择研制目标体系和教学关系的时候,认识的程度和水平的体现存在一定差距,目标不一定要面面具到,教材不以难取胜,目标定得不科学,方案的难易程度不合理,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境界的。(关于目标教学体系的设立见文集参考)
第六,教学中集体的活动、团队的活动、主体的活动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提高,一个人做、少数人做、多数人看的现象少了,如课例中的接力跑,游戏练习都较以前有很大进步。
第七,主题情境的选择、音乐的
五、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如何克服教学展示过程的假大空现象
1、本次活动为了充分展示课程改革的实验成果,评比方案允许将教学设计方案完善,因此,在教学展示过程中少数排练痕迹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真正具有示范价值的课还是教师应具有驾驭课堂能力,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对教材教学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体育教师。
2、本次教学活动过程中一个引起广大教师重视的问题是基本功不够扎实,方位感、语言能力、专业术语、指挥能力、调度能力常常出现一些不应有的失误。
3、教师对教材、对学生钻研不够,调研不够,常常对教材不够熟悉,对学生不够熟悉。如舞龙、舞狮、龙舟、皮艇、滑艇、击剑、毽子、毽球等。其概念不清,理解不透,表述不准,运用不当,将低年段的教材放在高年段教学和将高年段的教材放在低年段教学都是对教材的使用不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