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受血脉亲情 唤起学生爱心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人教新课标版 四年级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翟村小学 董翠萍一、说教材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桥非普通桥,它是以生命点燃生命,以大爱坚守生命的生命桥;这桥是情,是海峡两岸同胞相互守护,血浓于水的血脉亲情。本组教材以“人间真情”为专题,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学着关心、帮助他人”。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台湾人民
2、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结合资料的方法理解词语。()、读懂课文,理解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二、说教法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
3、以读代讲法、品析词句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交流。此外,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还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媒体直观法等。三、说学法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圈划批注、朗读品味、资料理解、讨论交流的方法,学习文本。四、说手段感人的事例借助语言文字向我们传递着感动。本课教学我将以情为入手,以读为强音,以情促读,读中悟情,适时评价激励,同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五、说流程(一)、揭题质疑,引发爱的思考上课伊始,我直接导入课题:
4、“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请看老师板书课题。”“读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此刻学生纷纷举手质疑:“生命桥指的是什么?”“海峡指什么?”“生命桥怎么跨越海峡?”我适时评价激励。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本文课题高度概括了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课题,提出疑问,有利于把握课文的整体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从而尽快地走进文本。(二)、初读课文,感知爱的故事这一环节我首先出示自学提示: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语句,理解词语二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我出示地图帮助学生了解“海峡”;引导学生交流资料理解“白血病”、“骨髓”、“
5、骨髓移植”;通过联系上下文与想象文章空白的方法理解“辗转”“寻找骨髓的过程中,小钱的家人可能去过哪些地方?”是呀,这么一个艰难的寻找过程就叫做辗转。从而体会到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为后文更好的理解李博士与台湾青年的高尚品质做好铺垫。(完成教学目标1)理解词语后我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并相机板书(小钱、台湾青年、李博士)因为中年级是概括能力训练的关键年段,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认识,然后概括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三)、细读品味,感悟血脉亲情1、自主探究,寻找爱 同学们,读课文,边读边想,划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或段落,然后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课标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
6、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给学生留下充足的读书时间,引导他们边读边想、边读边批注,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读中交流,体会爱我以 “地震灾难”为激情点,引导学生在读中交流感动,注重相机而导,顺学而教。首先播放地震图片,在凄婉的乐声中我深情述说:1999年9月21日早凌晨1时40分,台湾省集集镇发生了一场里氏7.3级强烈地震,震源距地面只有1公里,短短几十秒中,造成40845栋房屋全倒,41373栋房屋半倒, 2000多人死亡,1万多人受伤,10万多人无家可归,顿时哭嚎遍地,年轻的妻子永远失去了心爱的丈夫,年幼的孩子失去了亲爱的父母,年迈的母亲在家园的废墟上老泪纵横,整个城
7、市变成了一座废墟。每小时的余震次数达60至70多次,有些余震甚至不亚于主震。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这场地震后的幸存者,在这危险的时刻,你会怎样做?可是李博士和那位台湾青年却要做抽取骨髓的手术,难道不令人感动吗?带着这种感动读一读这段话。(出示第3自然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四年级同学对地震没有直接生活体验,缺乏直观感受。因此,我有意识补充地震房倒屋塌,人员伤亡的课外资源,引导学生在大语文背景下学习语文。那一幅幅悲惨的画面,一个个具体可感的数据,激荡着学生的心灵,学生对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小钱的美好品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当学生还沉浸在地震带来的感动之时
8、我巧用文本激情引读 :在这场灾难中,台湾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生读)“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地震还未结束,但是台湾青年没有选择空旷安全的地方,因为他知道(生读)“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险情随时都会发生,但是台湾青年没有顾及自己的安危,因为他知道(生读)“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在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生答)要拯救这个白血病者小钱。同学们,在你的心目中这位台湾青年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板书:爱心)因为有一颗爱心,为了救和自己非亲非故的杭州的小钱,在最
9、危险的时刻,他没有寻找自己最亲近的人,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啊!让我们再用心读读这段话吧!(第4自然段)当我们还在感动于台湾青年内心的坚定沉着时,课文中“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了又一次强烈的震撼。此时,我引导学生抓住“突如其来”、“沉着”、“静静”、“一次又一次”悉心推敲、比较、品味文本表情达意的精妙,并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朗读。(出示第5自然段)师导:正当医生在聚精会神、用力抽拉着针筒时,突然手术台一阵大摇晃,推车上的手术包稀里哗啦掉了满地。但是,李博士(生接读)医护人员不退缩,不放弃,是因为他们知道,白血病患者在进行骨髓移植前,要服用大量的药物,杀死体内的全部骨髓,如果骨髓不能如
10、期送到,钱畅必死无疑。移植骨髓就是和时间赛跑,和时间争夺生命。所以,李博士(生接读)通过读学生再次感受到他们竟能表现得如此从容镇定,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救杭州的小钱!谁能怀着对他们的敬佩之情把这段话读一读?”“老师也被他们这种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也想读一读?”“还有谁想读?”另外,在涉及到这部分内容时,我会利用文本的空白,引导学生想像: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他的内心会平静吗?此时此刻,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让学生写一写,小组内议一议,以加深学生对台湾青年高尚品质的认识。通过引读、品读、对比读、入情入境地朗读,李博士与台湾青年的形象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灵世界中,激发了学习
11、兴趣,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得到了深化。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当谈到李博士的奔波劳累时,我相机出示地图补充李博士的奔波路线图,当天的工作时间表,将抽象的语言化为一连串具体的数据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于李博士和医护人员不辞辛劳有了更直接的感受,面对李博士的照片,敬佩之情油然而升。(完成教学目标3)3、总结全文,畅谈爱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配乐朗读课文第7自然段。然后引导学生谈一谈对课题的理解:“这真是一座用 架设的生命桥啊!”让学生发散填空,预设孩子们会说:亲情架设的生命桥、爱心架设的生命桥、骨髓架设的生命桥等。最后怀着感恩之心去赞颂这座(读课题) 通过前面环
12、节的充分阅读感悟,教学难点自然得以突破。 (师指课题说)长长的海峡阻隔不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滔滔的江水流淌不尽炎黄子孙的血脉亲情。这岂止是一座桥,岂止是一个故事,这简直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一首爱的诗篇。在爱的奉献旋律中学生读诗歌,升华了情感。(四)、真情告白,抒颂血脉亲情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这就是说,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学生既要对语言材料有所感悟,产生感情的共鸣,受到情感的熏陶,也要加强语言的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所以我设计了说话练习:根据国际上捐助骨髓的规定,捐赠者和受捐人一年内不能见面,如果一年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台湾青年相遇了,会是怎样的场景?小钱会对那位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呢?六、说板书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李博士爱 小 钱 台湾青年 这一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点明了主题,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突破教学重难点。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