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功的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823326 上传时间:2024-11-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5.51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功的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功的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功》的教学案例 老河口高级中学 姜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初步认识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2. 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要素。 3. 掌握功的公式W=Flcosα:明确公式中各个字母所代表的物理量含义,知道W=FScosα的适用范围,会用此公式进行计算,知道功的单位。 4. 知道功是标量,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含义,会根据公式求解多个力的功。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例认识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领会做功的两个因素。 2. 从功的公式W=FL到W=FLcosα,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思路、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从实例引出功的概念,探究揭示了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品质和从实际出发的作风。 2. 从α=900时,W=0的事例,让学生体会物理概念和生活概念的区别。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功的计算公式及应用是重点。 教学难点:正负功的含义,功是标量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过程实录 新课导入 师:从上一节的学习,我们感受了能量及其守恒思想的重要性。能的转化和守恒是自然科学的核心规律之一。 能量的概念和物理学的另一个概念—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因为在一个过程中如果既存在做功的现象,也存在能量变化的现象,功的计算常常能够为能量的定量表达及能量的转化提供分析的基础。 初中我们学习过功的一些初步知识,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学习功的有关知识。 进行新课 (一)、功的概念  师:功的概念起源于早期的工业发展。你对"功"这个词有怎样的理解? 生: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作用下发生了一段位移,那么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师:起重机吊起木头,木头的哪种能量发生了变化?什么力对木头的向上移动作出了贡献? 生:木头的重力势能增加了,拉力作了贡献。 师:列出在机车的牵引下运动,列车的哪种能量发生了变化?什么力对列车的运动作出了贡献? 生:列车的动能增加了,牵引力作了贡献。 师:握力器在手的挤压下发生了形变,握力器的哪种能量发生了变化?什么力对握力器的形变作出了贡献? 生:弹性势能增加了,压力作了贡献。   师:如果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量发生了变化,这个力一定对物体做了功。 物理学中"功",主要有"贡献"、"成效"的意思,指一个力作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的移动作出了贡献,取得成效,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归纳总结: 1功: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作用下发生了一段位移,那么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因素:①力;②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二)、功的公式 师:如课本53页图7.2-2提出:力F使滑块发生位移L 这个过程中,F对滑块做了多少功如何计算? 生:W= FL 师:如课本53页图7.2-3所示,力F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成 α角,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了位移L。这种情况下力对滑块做的功如何计算? 启发思考:把力F分解为跟位移方向一致的分力F1和跟位移方向垂直的分力F2,力F做的功等于F1 、F2做功的和。 师生:F1=Fcosα,W1= F1L= FLcosα F2= Fsinα, W2= F2×0=0 ∴W=W1+W2= FLcosα 师:在问题2中,如果分解位移L,应该怎么做,结果怎么样? 生:把位移分解为跟力方向一致的分位移L1和跟力的方向垂直的分位移L2, L1=Lcosα,W1= FL1= FLcosα L2= Lsinα, W2= 0×L2=0 ∴W=W1+W2= FLcosα 归纳总结:计算一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与力F的大 小、物体位移L的大小及F和L二者方向之间的夹角α有关。 1、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即W= FLcosα 2、功的单位:焦耳(J) 1J=1N·m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1J等于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1m的位移时所做的功。所以 1J=1N·m 在用功的公式计算时,各量要求统一采用国际单位制。 3、理解:① 力F要求是恒力。 ②位移L一般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的。 (三)、正功和负功 (1)正功、负功 师:从功的计算公式W=Flcosα,讨论W的可能值。 生: ①当0°≤α<90°时,cosα为正值,W为正值,称为力对物体做正功,或称为力对物体做功。如图7.2-5情况。 ②当α=90°时, cosα=0,W=0,力对物体做零功,即力对物体不做功。如图7.2-4情况。 师:此种情况物体受了力的作用,但是力做功为0,可见,日 常生活中的“做工”概念和物理学习中的“做功”概念不同。 ③当90°<α≤180°时,cosα为负值,W为负值,称为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如图7.2-6情况。 师:竖直向上抛出的球,在上升过程中,重力做功的情况。 生:重力做负功。 师:汽车关闭发动机以后,在阻力的作用下逐渐停下来,阻力做功的情况。 生:阻力做负功。 (2)正功、负功的含义 进一步分析图7.2-5和图7.2-6中实例的做功效果,体会正功、负功的含义。 功的正负表示是动力对物体做功还是阻力对物体做功。 (3)功是标量 功是标量,没有方向。(由功的定义来说明) 功的正、负并不表示功的方向,而且也不是数量上的正与负。我们既不能说“正功与负功的方向相反”,也不能说“正功大于负功”。 (四)多个力做功的计算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一个力对物体所做功的求解方法,那么如何求解这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呢? 例题:如图示,一个质量m=150kg的雪橇,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的斜向上方的拉力F=500N,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为5m,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100N。(cos37o=0.8) 求: 1、各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各个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 2、物体所受的合力,合力对物体做的功。 学生分组按两种方法求解总功。 启发体会:W合= W和=W1+W2=1500J,这告诉我们功的运算遵循代数法则而不是平行四边形法则,说明功是标量而不是矢量。 归纳求总功的方法:1、求出各个力所做的功,则总功等于各个力所做功的代数和; 2、求出各个力的合力,则总功等于合力所做的功。 案例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功的概念,功的计算公式及应用。教学过程从学生常见的起重机搬运货物、机车牵引列车前行、手握握力器的事例入手,便于学生人数的逐步加深。最后以学生参与计算总结的方式,探讨了合力功的求解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力求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