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质点的运动 说课稿 英山二程希望中学 刘碧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要说课的题目是二轮专题复习中的质点的运动.下面我从4个方面说明二轮专题复习课的教学设计,1,进行二轮复习的意义,2,新课标对本专题的考查特点,命题趋势,3,学情分析,4教学设计。一、二轮复习的目的通过二轮专题复习,要达到三个目的:从全面、基础的复习转入重点复习,对重难点进行提炼和掌握,二是将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知识转化为实战能力,三是要把握高考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解题方法,初步形成应试技巧。二轮复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同学们将知识能够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灵活运用的关键阶段,也是同学们综合能力发
2、展的关键时期,因而“二轮”复习对于每一位同学的高考成败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二、新课标对本专题考查的特点本专题的内容在每年的高考中均有较大分值体现,或单独命题,或渗透在动力学、电磁场中考查相关概念和规律,尤其是物体运动的x-t图、v-t图和电磁场中的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等为常考的热点内容,要求学生对多过程不同形式的运动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本专题的内容在新课标背景下常以选择题、实验题或计算题的形式展现,强调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新颖性及应用性。【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1真题展示】14.如图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下表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
3、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根据表中的数据,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11324213093298164526255824366119249716006482104 A物体具有惯性B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C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19如图所示,在位移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 A在时刻t1,a车追上b车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小后增大相同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24. 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玩具车A和B,两者用一轻质细橡皮筋相连,存橡皮筋上有一红色标
4、记R。在初始时橡皮筋处于拉直状态,A、B和R分别位于直角坐标系中的(0,2l) (0,-l,)和(0,0)点。已知A从静止开始沿y轴正向做加速度太小为a的匀加速运动:B平行于x轴朝x轴正向匀速运动。在两车此后运动的过程中,标记R在某时刻通过点(l,l)。假定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求B运动速度的大小。【近三年高考试题中本专题的出现情况】题号题型考 点考点出处能力级别分值2013年新课标14题选择题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必修一直线运动的规律II62013年新课标19题选择题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图像必修一直线运动的规律II62013年新课标24题计算题运动学公式的应用必修一直线运动的规律II1
5、32012年新课标15题选择题利用图像考查平抛运动规律必修二曲线运动II62012年新课标25题计算题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磁场中的曲线运动选修3-1电场磁场必修二曲线运动II182011年新课标15题选择题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力和运动的关系)必修一、二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II62011年新课标23题实验题利用光电门测量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必修一质点的直线运动II102011年新课标24题计算题匀变速运动及其公式必修一质点的直线运动II132011年新课标25题计算题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选修3-1磁场II19【高频考点】高频考点突破方法直线运动及公式熟记并理解匀变速
6、直线运动的公式和推论及应用条件运动的图像运动的x-t图像v-t图像的斜率、面积截距等的物理意义追击和相遇问题追击和相遇问题经常出现临届问题,理解关键词刚好追上刚好相碰,多数题目可以时间为变量列位移关系式求解。传送带问题较复杂的传送带问题大多涉及多阶段的运动情况,注意相邻两段运动中相关联的物理量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从运动学和动力学的角度分析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领会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思想,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平抛运动搞清位移关系、速度关系,确定分解位移还是分解速度,画出运动示意图圆周运动弄清什么力提供向心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于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关注两个基本模型,特别是最高点的临界速度。
7、【命题趋势】本专题的考查趋向借助生产生活、体育、航空航海科技对考生分析问题和应用知识及迁移能力的综合考查。从高考试题来看,作为孤立的知识点单独命题的并不多,更多的是与牛顿运动定律、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等结合,作为综合题的一个知识点加以体现,主要题型为选择题、实验题、解答题,其中解答题多为中等或较难题。三、【学情分析】本专题的基本知识通过一轮的复习,大多数学生基本能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能记住运动学的基本公式和典型运动的基本规律。但在具体问题中不会灵活选用合适的公式进行解答。另外,很多学生的理解能力跟不上要求,读不懂题,不会审题,抓不住题目中给出的关键信息,不能建立起物理模型,找不出
8、解题的突破口。还有的学生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不足。四、 专题复习设计方案【时间安排】:1周(8节课)【复习要求】复习时要在扎实掌握本部分内容的基础上,注意与其他知识点的渗透以及在实际生活、科技领域中的应用,经常用物理视角观察自然、社会中的各类问题,善于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尤其是与牛顿定律、电场和磁场相联系的综合问题更要引起重视本部分还多涉及动力学问题,常与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电场磁场中的带电粒子等知识综合进行考查,涉及到公路、铁路、渡河、航海、航空等交通方面的知识【复习的方法】:1、 精编学案:选题注重代表性和学情针对性,强化解题模式程序化(本题考查内容知识点、规律、方法和
9、技巧-解题的切入点关键的文字和过程解题的过程思考依据、书写规范题后反思存在问题、解决方案)。2、 分层教学:基础好的学生要求独立完成例题习题;基础薄弱的学生合作完成例题习题,教师适时加以指导。3、 纠错建模:针对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错误进行剖析,学生剖析教师引导拓展,师生归类建立物理模型。4、以考代练:科学设计训练,通过检测方式进行,借此提高解题速度,唤起学生自我展现的欲望,激发学习的动力。【复习策略】复习本专题时要注意的知识点是: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运动学基本规律。要重视的重要方法是: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复杂运动的方法。要重视的技能是:物理图像和运动示意图的应用以及多个物体运动的
10、时空关系的分析。【重难点突破】1、 通过本专题的知识网络的构建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2、 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把握试题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我设计了8道试题。【导学案的编制】【专题讲解】质点的运动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必须掌握的有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必须掌握的有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知识网络图。【例题讲解】例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的应用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先以加速度a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接着又以大小为a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已知通过全程所经历的时间为t,求该物体的总位移。解析:设物体在匀加速和匀减速两个
11、运动阶段的位移分别为x1、x2,经历时间分别为t1、t2。在匀加速运动阶段,因初速度为0,故有;在匀减速直线运动阶段,因末速度为0,“倒过来”看就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运动,故有。因a1t1=a2t2,故,又t1+ t2=t,可得 ,。从而,该物体的总位移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的应用,理解基本规律,应用基本规律分析解决问题。难度中等。【怎样做好这类题目】 要求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灵活运用物理学的思想方法,理解各个运动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联系,灵活选择公式计算。要注意数学方法的应用。例2、图像问题 例、如图,一汽车沿平直公路运动,某段时间内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A在0t1时
12、间内,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在0t1时间内,汽车的位移等于v1t1C在t1t2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小于D在t1t2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等于解析:选项A中0t1时间内,汽车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所以不是匀减速直线运动,故选项A错误;选项B中,0t1时间内汽车的位移小于v1t1,因为图线所包围的面积表示汽车的位移,而该面积小于v1t1,选项B错误;选项C中,假设t1t2时间内汽车做匀减速运动,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将t1t2时间内匀减速运动的位移与实际位移比较会发现,汽车的实际位移小于匀减速运动的位移,故C正确,D错误答案:C考查运动的图像,理解图像的意义,根据图像获取信息并加工信息的能力,容易题。
13、【图像问题解题要点】物理图象信息容量大,能形象地表述物理规律、能直观描述物理过程、能鲜明表示物理量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趋势,有着广泛的应用,直线运动中的x-t图、V-t图还是常考的热点。利用图象解题时,先要明确横轴与纵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区分图象中相关物理量正负值的物理意义,分析各段不同函数形式的图象所表征的物理过程,充分利用图象所提供的信息,如点、线、面、截距、斜率等的关系找出解题所需要的条件,必要时还要注意起点、终点和拐点,它们往往对应一些特殊的状态。例3、追击相遇问题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5.5 s后警车发
14、动起来,并以一定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行驶的最大速度是25 m/s警车发动后刚好用12 s的时间追上货车,问:(1)警车启动时的加速度多大? (2) 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解:(1)设t0=5.5s内货车位移为s0,则s0= v0t0=105.5m=55m(2分)若12 s内警车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at2= v0t +s0(2分)解得:a=2.43m/s2。(1分)此时警车速度为:vmax=at =29.2m/s25m/s(1分)因此警车的运动应为: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并设其加速时间为t1,则:vmax=at1, at12+ vmax(
15、 t- t1)= v0t +s0 (3分)由以上各式可解得:a=2.5 m/s2(2分)(2) 当警车的速度达到货车的速度时,两者间的距离最大,设所需时间为t2,则: v0= at2 (2分) 即 t2=4 s(1分)两车间的最大距离为:smax=v0t2-at22+s0=75m。(2分)本题考查分析、判断物体运动情况的能力,属于匀加速运动追及匀速运动的问题,当两者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难度中等。【追击相遇问题解题要点】 追及相遇(或避免相碰)问题,其实质就是分析讨论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问题。解决此类问题要注意“两个关系”和“一个条件”。两个关系即时间和位移关系,一个条件即两
16、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追不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例4多体多过程问题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解析一:设时间间隔为t0,甲车第一个t0秒末的速度为V,行驶的路程为x1,加速度为a,在第二个t0内行驶的路程为x2。有 ,成立设乙车在第一个t0秒末的速度为,在第二段时间内行驶的路程分别为、。同样
17、有,成立,联立得。解析二:设两段时间段的时间间隔为T,根据题意得甲、乙两车的v-t图象如图所示。由作图过程可得,四边形OACB为平行四边形。在OT时间段,设甲车加速度为,乙车加速度为,则2在T2T时间段,甲车加速度=2,乙车加速度=由图象得,由、两式得 V22V1,由、两式得V33V1。由图象得:甲车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乙车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所以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 考查读题审题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运用特殊方法解题,难度较大。【“多体、多过程”问题的分析方法与思路】试题往往以生活、生产实际为情景,情景中包含多个物理过程,且各
18、过程间相互作用、相互牵连、相互影响建构成一个物理问题。过程无非是一些运动类型的组合。运动类型为: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目前运动学的计算题主要以匀速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为组合的过程。总结 将物理规律应用于实际问题,单个物体多过程运动或多个物体多过程运动,是近年来突出体现的命题方向。特别是综合考试的试题中,基本是都是将物体的运动形式与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来命题的,这类题目一般都是以中档题或压轴题形成呈现。所以将实际问题模型化,根据题意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找到物理问题中适用规律,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解题时除采用常规的解析法外,图象法、比例法、极值法、逆向转换法(如将一匀减速直线
19、运动视为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等也是解题中常用的方法。对物体作匀减速运动至末速为零,常逆向视为初速为零的同加速度大小的匀加速运动。解题相当方便实用。同时,对刹车类问题要注意不能单纯套用公式。例5、传送带问题、例、参加电视台娱乐节目,选手要从较高的平台上以水平速度跃出后,落在水平传送带上,已知平台与传送带高度差H =1.25m,水池宽度S0=1.5m,传送带AB间的距离L=17m, 由于传送带足够粗糙,假设人落到传送带上后瞬间相对传送带静止,经过一个t=1.0s反应时间后,立刻以恒定向右a=2m/s2加速度跑至传送带最右端。(1)若传送带静止,选手以v0=5m/s水平速度从平台跃出,求从开始跃出
20、到跑至传送带右端经历的时间。(2)若传送带以u=1m/s的恒定速度逆时针运动,选手要能到达传送带右端,他从高台上跃出的水平速度v1至少多大?在此情况下到达传送带右端时速度v大小是多少?解析:(1)设选手落在传送带前的运动时间为t1,水平运动距离为x1;选手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时间为t2,运动距离为x2,由运动学公式可得Hgt12/2, t10.6 s. x1v0t11.8 m,x2L0(x1x0)at22/2, t24.4 s.tt1t2t6.0 s.(2) 设水平跃出速度v1,落到传送带1 s反应时间内向左位移大小为x1,则x1ut1 m.然后设向左减速至速度为零又向左发生位移为x2,则x20.
21、25 m.不从传送带上掉下,平抛水平位移xx0x1x22.45 m,则v14.08 m/s,最小速度为4.08 m/s.设在此情况下到达B点时速度大小为v,则v22aL0,v m/s4 m/s答案:(1)6.0 s(2)4.08 m/s4 m/s 传送带模型,考查平抛运动的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要分析选手的运动情况,考查理解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传送带问题的实用性复杂性】 传送带是应用广泛的一种传动装置,以其为素材的问题以真实物理现象为依据,它既能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又能联系科学、生产和生活实际,是很好的能力考查型
22、试题,这类试题大都具有物理情景模糊、条件隐蔽、过程复杂等特点,是历年高考考查的热点,也是广大考生的难点。可以通过将传送带问题归类赏析,从而阐述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找出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揭示这类问题的实质。例6平抛运动规律的应用 例、如图所示是倾角为45的斜坡,在斜坡底端P点正上方某一位置Q处以速度v0水平向左抛出一个小球A,小球恰好能垂直落在斜坡上,运动时间为t1.若在小球A抛出的同时,小球B从同一点Q处开始自由下落,下落至P点的时间为t2.则A、B两球运动的时间之比t1t2是(不计空气阻力)()A12 B1C13 D1解析:由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可知,垂直落在斜面上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
23、为45,故有:tan45vy/v0gt/v0,由平抛运动规律:ygt2,xv0t可得:tan45gt/v02y/x1解得:yx/2,故Q点高度hxy3y,即A、B下落高度比为13,由hgt2/2可得运动时间比为1,D正确答案:D考查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结合运动学公式和推论的灵活运用容易题。【平抛运动的思想】平抛运动最根本的思想是运动的分解,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有时可以不必分解,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例7、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临界问题) 例、小球A用不可伸长的细绳悬于O点,在O点的正下方有一固定的钉子B,OB=d,初始时小球A与O同水平面
24、无初速度释放,绳长为L,为使小球能绕B点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如图所示。试求d的取值范围。DdLOmBCA解析: 为使小球能绕B点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则小球在D对绳的拉力F1应该大于或等于零,即有: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由以上两式可求得:圆周运动的问题经常与能量守恒定律及电磁场知识结合,综合考查整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临界问题)简析】物体在竖直面上做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时的速度 ,常称为临界速度,其物理意义在不同过程中是不同的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按运动轨道的类型,可分为无支撑(如球与绳连结,沿内轨道的“过山车”)和有支撑(如球与杆连接,车过拱桥)两
25、种前者因无支撑,在最高点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弹力的方向都向下当弹力为零时,物体的向心力最小,仅由重力提供, 由牛顿定律知mg=,得临界速度 当物体运动速度VVs,怎样渡河位移最小?(3)若VcVs时,船才有可能垂直于河岸横渡。(3)如果水流速度大于船上在静水中的航行速度,则不论船的航向如何,总是被水冲向下游。怎样才能使漂下的距离最短呢?如图丙所示,设船头Vc与河岸成角,合速度V与河岸成角。可以看出:角越大,船漂下的距离x越短,那么,在什么条件下角最大呢?以Vs的矢尖为圆心,以Vc为半径画圆,当V与圆相切时,角最大,根据cos=Vc/Vs,船头与河岸的夹角应为:=arccosVc/Vs.船漂的最短距
26、离为:.此时渡河的最短位移为:.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思想解决问题。难度大。【现实生活中的运动合成与分解原则】1、从已知的分运动来求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求一个已知运动的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合成或分解,由于它们都是矢量,所以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变速运动若合初速度方向与合加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则是直线运动;若合初速度方向与合加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则是曲线运动3、合运动一定是物体的实际运动。,合运动的分解一般按运动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4、分运动之间互不相干(独立性)分运动与合运动是同时进行的常见的有 小船渡河问题;物体牵
27、连速度问题;流水线上的切割;跑马射箭;运动打靶 问题。测试题一、选择题1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B20秒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C60秒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D40秒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m2.如图所示,ad、bd、cd是竖直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a、b、c、d位于同一圆周上,a点为圆周的最高点,d点为最低点。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图中未画出),三个滑环分别从a、b、c处释放(初速为0),用t1、t2、t3依次表示各滑环到达d所用的时间,则( )A.t1t2t3 B.t
28、1t2t3C.t3t1t2 D.t1=t2=t33.一杂技演员,用一只手抛球、接球.他每隔0.40s抛出一球,接到球便立即把球抛出.已知除正在抛、接球的时刻外,空中总有4个球.将球的运动近似看作是竖直方向的运动,球到达的最大高度是(高度从抛球点算起,取g10 m/s2)() A.1.6 m B.2.4 mC.3.2 mD.4.0 m44444.沙尘暴天气会严重影响交通有一辆卡车以54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模糊看到正前方十字路口一个老人跌倒(若没有人扶起他),该司机刹车的反应时间为0.6 s,刹车后卡车匀减速前进,最后停在老人前1.5 m处,避免了一场事故已知刹车过程中卡车加速度大小
29、为5 m/s2,则()A司机发现情况后,卡车经过3 s停下B司机发现情况时,卡车与该老人的距离为33 mC从司机发现情况到停下来的过程,卡车的平均速度为11 m/sD若卡车的初速度为72 km/h,其他条件都不变,则卡车将撞到老人5.飞机的起飞过程是从静止出发,在直跑道上加速前进,等达到一定速度时离地。已知飞机加速前进的路程为1600 m,所用的时间为40 s。假设这段运动为匀加速运动,用a表示加速度,v表示离地时的速度,则() A.a=2 m/s2,v=80 m/s B. a=1 m/s2,v=40 m/sC. a=80 m/s2,v=40 m/s D. a=1 m/s2,v=80 m/s6
30、如图所示,一物体自倾角为的固定斜面顶端沿水平方向抛出后落在斜面上。物体与斜面接触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满足A.tan=sinB. tan=cosC. tan=tanD. tan=2tan7.在抗洪抢险中,战士驾驶摩托艇救人。假设江岸是平直的,洪水沿江向下游流去,水流速度为v1,摩托艇在静水中的航速为v2。战士救人的地点A离岸边最近处O的距离为d。如战士想在最短时间内将人送上岸,则摩托艇登陆的地点离O点的距离为() A. B.0C. D.8某物体以3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5s内物体的A、路程为65m B、位移大小为25m,方向向上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m/
31、sD、平均速度大小为13m/s,方向向上9.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图6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t图象,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大B.在0t1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 C.在t1-t-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大D.在t3-t4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速运动10.某同学对着墙壁练习打网球,假定球在墙面上以25m/s 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反弹,落地点到墙面的距离在10m至15m之间,忽略空气阻力,取g=10m/s2,球在墙面上反弹点的高度范围是 A.0.8m至.8mB.0.8m至1.6
32、mC.1.0m至1.6mD.1.0m至1.8m11.有两个光滑固定斜面AB和BC,A和C两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斜面BC比斜面AB长(如图1-1所示).一个滑块自A点以速度vA上滑,到达B点时速度减小为零,紧接着沿BC滑下.设滑块从A点到C点的总时间是tC,那么下列四个图(图1-2)中,正确表示滑块速度的大小v随时间t变化规律的是12.图示为某一皮带传动装置。主动轮的半径为r1,从动轮的半径为r2。已知主动轮做顺时针转动,转速为n,转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动轮做顺时针转动B.从动轮做逆时针转动01234306030甲乙v/(kmh1)t/hC .从动轮的转速为nD.从动轮
33、的转速为n13.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 C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 D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14.如图,在同一竖直面内,小球a、b从高度不同的两点,分别以初速度va和vb沿水平方向抛出,经过时间ta和tb后落到与两抛出点水平距离相等的P点。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tatb,vavb B.tatb,vavb C.tatb,vavb D.tatb,vavb15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固定
34、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7,物体A以初速度V1从斜面顶端水平抛出,物体B在斜面上距顶端L15m处同时以速度V2沿斜面向下匀速运动,经历时间t物体A和物体B在斜面上相遇,则下列各组速度和时间中满足条件的是(sin3706,cos3708,g10 m/s2) (A)V116 m/s,V215 m/s,t3s (B)V116 m/s,V216 m/s,t2s(C)V120 m/s,V220 m/s,t3s (D)V120 m/s,V216 m/s,t2s二 计算16.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速运动,依次经过A、B
35、、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17.要求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走完一段直道,然后驶入一段半圆形的弯道,但在弯道上行驶时车速不能太快,以免因离心作用而偏出车道求摩托车在直道上行驶所用的最短时间有关数据见表格 18.汽车的加速性能用车的速度从0到100 km/h(按30 m/s估算)的加速时间来表示,这个时间越短,汽车启动时的加速性能就越好下表列出两种汽车的性能指标.启动的快慢(s) (030 m/s 的加速时间)最大速度(m/s)甲车1240乙车650现让甲、乙两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乙车在前,甲车在后,两车相距85 m甲车先启动,经过一段时间t0乙车启动若两车从静止启动后均以各自的最大加速度匀加速运动,在乙车开出8 s时两车相遇,则(1)t0应该满足的条件是什么?在此条件下,两车相遇时甲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2)以乙车刚好启动时为t0时刻,在同一个坐标系内画出甲、乙两车从乙车启动到两车相遇过程中的vt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