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物体的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与老师们:大家好,我是勒流中心小学的伍淑君。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物体的运动,下面我将从六个部分来进行阐述:一、 教材二、 学情三、 教法和学法四、 教学过程五、 板书设计六、 课后反思一、 说教材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吃透教材。首先说说在新课标指导下对教材的理解,其中将从教材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教材内容与地位认识物体的运动是粤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中的第一课,在课程标准中属于物质世界“运动与力”的范畴。主要内容包括有学会利用物体位置的变化判断物体的运动,了解物体常见的几种运动方式。因为本课内容作为“运动与力
2、”部分的第一课,所以教材选择学生身边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然后安排科学探究活动,体现以探究为核心的学习理念,这对进一步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乐趣,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二)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对教材内容和地位的理解与分析,再结合小学新课标和新课改的要求,以及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如下: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怎样判断和描述物体的运动。2、了解物体常见的几种运动方式。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分析的能力。2、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运动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
3、习态度以及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合作交流、学习与探究的乐趣。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三) 教学重、难点在对教材和教学目标做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怎样描述运动和了解常见的运动形式;难点是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合作探究物体常见的运动方式。二、 说学情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所以接下来说说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也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但是他们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和
4、自主探究能力不强,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活动之间的结构联系,促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的问题,以问题推动探究活动的逐步深入。三、 说教法和学法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谈谈: 1、教法: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根据认识物体的运动一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轻松地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确定以下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分组讨论实验法、目标教学法。2、学法: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探究为主线、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思想,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
5、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创造科学探究的机会,教师只作启发式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合作讨论、实验,增强自身的科学素养。四、 说教学过程在以上三个部分内容的基础上,接下来谈一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下面我将从六个环节具体讲解本节课:(一)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所以在上课的一开始播放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对运动并不陌生,那么视频中骑自行车的叔叔运动动了吗?”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从叔叔身体没有动而认为叔叔没有运动。这个时候老师再抛出核心问题“其实我们既可以说叔叔运动了,也可以说叔叔没有运动,为什么呢?”引发学
6、生思考,从而导入新课。设计意图:科学新课标倡导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终身探索的乐趣。因此以学生生活实际常见的现象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再抛出核心问题让学生产生知识冲突,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顺利地导入新课内容。(二) 展示学习目标,明确任务课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学会判断和说明物体的运动;(2)了解物体几种常见的运动方式,请学生朗读目标。设计意图:根据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目标为主线的目标教学方法,向学生出示学习目标,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学有目标,听有方向。(三) 判断、描述物体运动,击破重难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培养
7、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且引导学生自主挖掘知识。所以在该环节中首先让学生观察图片,提问“物体运动时具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运动时,位置会发生变化;在此基础上,出示图片,请学生找出运动的小孩,从而使学生说出通过位置的变化判断物体的运动。然后提出程序性问题“怎样知道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呢?”,促使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得出运动的小孩与灯柱进行比较的方法,教师再向学生介绍参照物的概念,当物体与参照物对比,位置发生变化,那么物体就运动了。这样通过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比较,把抽象的参照物概念具体化为灯柱,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从而轻松重难点。接着分别出示判断女孩的运动图片以及回顾叔叔的运动,通过判断女孩运
8、动和叔叔运动的填空练习,检测学生的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作用。最后出示对比图片,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引导学生说出除了位置变化外,还能通过方向和速度说明物体的运动。整个环节中不仅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也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四) 物体的运动方式,理解重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方式这一重点,首先向学生介绍物体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同时演示乒乓球、饮料罐等物体的运动过程;接着创设探究情景:“你能说出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吗?生活中有与之相似的吗?”然后布置自学任务:独立观察物体的运动,分析和归纳出物体运动的方式,并且按要求填写观察记录表。而在学生对物体的运
9、动方式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知识;最后请小组代表发言归纳出物体的各种运动方式,教师从中补充归纳物体的运动方式:平动、滚动、摆动、转动、振动,使学生认识到物体的运动方式。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是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首先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归纳的能力,其次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不仅让学生体验和树立合作交流的乐趣,也能让学生轻松理解和认识物体的运动方式;最后通过学生代表发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五) 做各种运动方式,学以致用在学生已经理解物体常见的几种运动方式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激发探究兴趣:
10、“你能利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做出各种运动方式吗?”然后布置合作探究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利用粗绳、胶卷和橡皮筋做出几种运动方式。最后,小组代表展示探究结果并且演示说明,接着在小组交流中内化知识。设计意图: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该环节中安排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亲历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态度和科学思维的能力,也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在合作探究和成果展示的过程中,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六) 总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已的机会。因此在本节课前及课程教学完成之后,让学生自
11、已来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因此向大家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让学生总结分享收获,然后我再进行补充,总结性复述,最终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五、 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设计就像一份好的微型教案,我的板书设计力图全面简明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结构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第9课 认识物体的运动 判断:位置的变化(参照物) 一、物体的运动 说明:方向、速度 二、物体的运动方式:平动、转动、摆动、滚动、振动六、 教学反思作为一个从事教育的老师,不仅要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进行教学后的反思。它无论对教师的成长还是对学生的学习以及教育理论的发展
12、都具有重要意义。现让我谈谈这节课的上课感受。本课通过师生互动共同努力下,能够达到预设的目标。在导入环节中,能够很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但是在播放视频前应该先向学生说明要关注视频的焦点,以及所要思考的问题。而在判断物体运动的这一环节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抽象概念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但是也忽略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根据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小学科学课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教学的设计要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为出发点,学生才能切实体会到教学的效果。总之,这一次的说课让我对小学科学课的设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的控制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能变、能通、能久,使科学教育教学工作迈向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