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科大附中高中学生自主学习陈情表教学案编者:王毅 编审: 时间 年 月 日第 节班级组别第 组姓名课题陈情表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李密生平及本文创作背景2、了解说文这一文体的特征3、筛选确定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筛选与辨识能力4、知人论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环节及探究的问题探究或交流结果记录探究中的困惑与问题一、激趣。二、阅读诗文,拿取目标。1、读完诗歌你会获得哪些信息或产生哪些问题?2、快速浏览课文并交流,确定本文及本节课学习目标。(点拨:去除用自已的主观感受及阅读、生活经验体验等可以单独解决的问题;确定本节课可以解决的学习任务;确定课后探究学习的任务。)三、知人论世1、知人2、创作背景古
2、语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把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为中华民族忠义孝亲的美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李密用拳拳之心抒写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故事,用执著的“孝”打动晋武帝,用纯真的“情”感染了千千万万读者,以质朴的“爱”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歌1. 解说文体 : 陈,陈述。表,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本文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上的表文。 2、李密(234287),一名虔,字令伯,晋武阳(今四川彭山)人,父早亡,母何氏改嫁,祖母刘氏抚养长大,甚孝谨,勤学。青年时仕蜀汉,数使吴,有才辩,敬慕诸葛亮。蜀汉亡后,泰始三年(267年),晋
3、武帝司马炎下诏征他为太子洗马,他因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不肯应命,上表陈述自己的情况,晋武帝看了他的表,很受感动,说他在当时的名望不是虚传的,就不再勉强他。背景资料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明贤到朝中做官。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课堂环节及探究的问题探究或交流结果记录探究中的困惑与问题1、给下列
4、划横线的词语注音:臣以险衅( ) 悯( )臣孤弱 夙遭闵( )凶终鲜( )兄弟常在床蓐( ) 猥( )以微贱责臣逋( )慢犹蒙衿( )育宠命优渥( ) 岂敢盘桓( ) 有所希冀( ) 日薄( )西山除臣洗( )马 逮( )奉圣朝过蒙拔擢( ) 门衰祚( )薄 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 1.通假字(1)夙遭闵凶同 同 (2)零丁孤苦同 同 (3)常在床蓐同 同 (4)四十有四同 同 2.古今异义(1)至于成立古义: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2)九岁不行古义: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3)则告诉不许古义: 今义:说给人,使人知道(4)臣之辛苦古义: 今义:身心劳苦答案:(1)到 (2)不会走路 (3
5、)报告申诉 (4)辛酸苦楚3.词类活用(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 (2)则刘病日笃( ) (3)谨拜表以闻( ) (4)保卒余年( ) (5)夙遭闵凶( ) (6)猥以微贱( ) (7)愿陛下矜愍愚诚( ) (8)凡在故老( ) (9)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 2:(1)“闵”同“悯”,忧伤。(2)“零丁”同“伶仃”,孤独的样子。(3)“蓐”同“褥”,草垫子,草席。(4)“有”同“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2.古今异义(1)至于成立古义: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2)九岁不行古义: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3)则告诉不许古义: 今义:说给人,使人知道(4)臣之辛苦古义: 今义:身心劳苦答案:(
6、1)到 (2)不会走路 (3)报告申诉 (4)辛酸苦楚答案:(1)名词作状语 向上 (2)名词作状语 一天天地 (3)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知道 (4)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终了 (5)形容词用作名词 忧伤不幸的事 (6)形容词用作名词 卑微低贱的身份 (7)形容词用作名词 诚心 (8)形容词用作名词 年老的人 (9)形容词用作动词 远离学以致用合作探究1、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既定学习任务。2、小组展演交流探究结论(小组互评)。3、老师点评1归纳小结作业(课堂生成问题)收获与反思陕科大附中高中学生自主学习陈情表教学案编者:王毅 编审:时间 年 月 日第 节班级组别第 组组长小组成员课题陈情表第
7、2课时学习目标1、梳理文思,以意逆志,揣摩主题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借景抒情、对比、衬托等的表现手法。2、积累美词名句。 课堂环节及探究的问题探究或交流结果记录探究中的困惑与问题一、激趣。二、合作交流,小组展演1、本文主要陈的是什么情.对于朝廷的征召,李密打算“辞不赴命”,但是要让晋武帝接受,十分困难。李密是怎么说的?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2、文中的“孝”表现在哪里?你如何看待李密的“孝”?就当时处境看,如果李密开始就向晋武帝提出请求,不但达不到目的,甚至可能性命不保。因此,李密上来不谈上表的目的,而是从自己的遭遇和家庭的困境谈起,回忆了幼时的悲惨遭遇和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困境,营造出一种情
8、感氛围,使下文提出辞不赴命的请求有了必要的感情依据。要说服晋武帝,只有“情”还不够,还得晓之以理。作者历数“察臣”“举臣”“拜臣”“除臣”的“国恩”,极写“刘病日笃”“告诉不许”的狼狈处境,把尽忠与尽孝不能两全的苦衷揭示出来,再把晋朝“以孝治天下”作为理论根据,说明“辞不赴命”的原因,把握武帝心理,化解武帝疑虑,为提出要求铺平道路。提出要求之前,又合理地提出先尽孝后尽忠的解决办法,既做到忠孝两全,又区分轻重缓急让晋武帝无法拒绝。最后提出要求,也就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文中“孝”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臣侍汤药,未曾废离;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不能废远;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9、李密反复强调“孝”,绝不仅仅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以应诏的。李密比较真实地写出了自己的境遇和终养祖母的愿望,这种在长期艰难生活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骨肉之情,在利欲熏心、尔虞我诈的封建统治阶级中,应该说是少有的,因而是可贵的。也可从反面来说,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统治集团内部勾心斗角,矛盾错综复杂,李密作为亡国遗臣,对卷入当时的政治漩涡不免有所顾虑、警戒,供奉祖母虽是实况,却也是推托借口。但妙在不露痕迹,利用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旗号,恳诉臣必须尽孝祖母不能应诏之情。课堂环节及探究的问题探究或交流结果记录探究中的困惑与问题1 .假设晋
10、武帝与李密面谈,晋武帝问李密:“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作为李密的你会说什么呢?“2.联系当今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李密陈情表中所反映的“孝”的思想。这是一道创新想象题,应扣住课文内容来理解。既要叙之以事,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帝明白自己的忠心。将以孝治天下的理与祖母病笃须尽孝的情作对照,再以一幅祖母病笃图深深打动晋武帝,让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祖母病重,从而满足自己不废远的要求。思路提示一 “孝”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之一,在封建社会“尽孝”
11、是衡量人们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又是维系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观念之一。思路提示二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一直崇尚正直、诚实、勤劳、敬老、爱幼等美德,至今还是人们崇尚的道德风尚。并且我国婚姻法规定,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因此对于陈情表中的“尽孝”是值得肯定的。思路提示三 陈情表中的李密对扶养过自己的祖母竭尽孝顺之心,担负起赡养服侍的责任,这是完全值得肯定的。当前社会中,出现的对年老父母不敬、虐待,甚至遗弃的行径,应给予批判,甚至给予法学以致用合作探究有人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召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归纳小结探究作业1有关孝的名句2,仿写句子谁
12、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心是汉文帝侍母的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亲尝汤药;多少动人的孝子故事像一朵朵美丽的浪花,激荡着人类情感的长河。 (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2)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3)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6)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王永彬)(7)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8)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 孝心是季路的自食野菜、百里负米、侍奉双亲;孝心是闵子蹇“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的宽容;孝心是黄香夏扇枕席、冬暖被褥的体贴;孝心是田世国舍身救母、捐献肾脏的壮举收获与反思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