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昆虫》教学过程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821868 上传时间:2024-11-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虫》教学过程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昆虫》教学过程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昆虫》教学过程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昆虫》教学过程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昆虫》教学过程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昆虫教学过程设计(一)、 从猜谜入手,引起昆虫的话题。 身穿彩色衣,翅膀扑扑飞,飞得真美丽,也把花蜜采。 猜一昆虫【蝴蝶】师:昆虫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动物,已知种类超过100万种。在地球上,只要动物能存活的地方,就能找到昆虫的踪影。昆虫与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多媒体展示)昆虫多样性图片(多媒体展示)蝗灾图片。有些昆虫也会让我们闻之色变。比如:几千年来,危害农作物的头号害虫蝗虫。 (二)、播放新闻片内蒙古蝗灾 (三)、让我们以蝗虫为例来了解昆虫。(多媒体展示)蝗虫图片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观察课本90页的蝗虫结构图。出示:问题 蝗虫的身体分为几部分? 蝗虫的头部有哪些结构?胸部有哪些

2、结构? 单眼和复眼的数目各是多少? 蝗虫有几对足,哪对足较发达,适于跳跃? 蝗虫有几对翅? 蝗虫用什么器官啃食植物的叶片? 下面我们就以“蝗虫”为例,让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昆虫。为什么要选取蝗虫呢? 一是因为它的个体较大,其外形具有昆虫的典型特征,便于观察;二是因为蝗虫是较常见的农业害虫,在我国历史上曾造成严重的蝗灾。 1、学生自主观察:学生2人一组,将准备好的材料拿出来:蝗虫浸制标本、放大镜、镊子、小蜡盘等。填写观察记录表: 头部 胸部 腹部器官作用器官作用器官作用触角前、中足气门单眼后足复眼前翅口器后翅 学生交流观察,讨论身体各部分的作用,2、教师总结指正: 头部:感觉和取食中心。 触角1对

3、,有触觉和嗅觉功能 单眼3个,只能感受到光线 复眼1对,真正的视觉器官 口器 1个,取食器官 胸部:运动和支持中心。 前胸:前足1对,适于行走 中胸:中足1对,适于行走 前翅1对,坚韧狭长革质,覆盖在后翅上,起到保护作用 后胸:后足1对,适于跳跃 后翅1对,很薄,适于飞行 腹部:生殖和呼吸中心。 气门是气管的开口用于呼吸,蝗虫的呼吸器官 想一想:如果给你一个不知名的小动物,你能快速准确的判断它是不是昆虫吗?说出你的依据。3、你还熟悉其他昆虫吗?请你跟大家介绍你熟悉的一种昆虫 家蚕、蜜蜂、蝴蝶、苍蝇、蚊子、马蜂等 给学生以肯定的评价,师生总结 昆虫的特征:两对翅膀三对足,身体分为头胸腹,触角复眼

4、各一对,口器一个4、思考:蜘蛛和蝎子不是昆虫,那么,它们是哪类动物呢?(四)、有人认为昆虫对人类是有利的,有人认为昆虫对人类是有害。那你的观点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昆虫对人类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这个问题进行一次辩论。正方认为昆虫对人类是有利的,反方认为昆虫对人类是有害教师组织辩论进行评价。阐述观点。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创造和控制辩论气氛。有益蜜蜂酿蜜,家蚕吐丝,蜂和蝶能传粉,紫胶虫和白蜡虫的分泌物可以做工业原料,地鳖虫等可以做药材。此外,从虫体获取的蛋白质已成为动物饲料和人类食品蛋白质的丰富来源。 有害很多昆虫是农林害虫,有些昆虫不但吸人的血还家畜的血,还能传播疾病。 教师总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有些昆虫对人类有利,有些对人类有害的。很多时候,害虫之所以有害,也与人类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有关。举例:昆虫一般都有很强的繁殖力和极强的适应性,只是由于它的天敌的存在,才限制了其种群数量。如果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任何昆虫都可能成为“害虫”。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