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悟历史教学中的细节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说大礼不辞小让,在当今这个精细化的时代,细节影响品质,细节显示差异,须知细节往往决定着一个人一件事的成败。在历史教育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细节同样重要,教师只有心思细腻,扎扎实实的从每一个细节做起,才会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更加精彩,使我们的学生更坚信自我,健康成长。一、 细节创设情境,感悟真实细节往往是不引人注目的,然而,也正因为如此,才更真实、更本质。细节可以造就强烈的现场感,营造氛围,使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体验成败兴衰的历史沧桑,感受历史人物的酸甜苦辣,激发学生求知、求真的欲望。 例如学习“重庆谈判”一课时,我用多媒体
2、呈现给学生方纪的散文挥手之间中的一段,引入毛泽东同志应蒋介石之邀赴重庆谈判时在机场上向送行的群众告别的一个细节:“人群又一次像疾风卷过水面,向着飞机涌了过去。主席站在飞机舱口,取下头上的帽子,注视着送行的人们,像是安慰,像是鼓励。人们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只是拚命地一齐挥手,像是机场上蓦地刮来一阵狂风,千百条手臂挥舞着,从下面,从远处,伸向主席。主席也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但是举得很慢很慢,像是在举起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的,一点一点的,举起来,举起来;等到举过了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止在空中,一动不动了。”我请一位同学模拟这一过程,并让同学们体会主席此时此刻的心情和
3、主席动作的象征意义。以“挥手”这个“细节”,这个特定的、历史性的动作,使毛泽东在重庆谈判这个历史转折关头表现出来的雄才大略、顾全大局给学生留下的深刻印象,一代伟人的人格魅力得以充分展示。 教师在使用细节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让细节成为开放的有效的课程资源,创设情境,给学生以亲历感,打开思路,发挥想象力,激发走近历史的兴趣。只要我们在历史的夹缝中去寻找、发现那些有意无意留下的细节,历史的大门就会向我们敞开。二、细节使学习个性化当教师把细节教学引入历史课堂,学生可以通过和历史事件相关的不同的细节来认知这一事件的不同方面,并通过在课堂上对细节的整合,让大家共享个人的体验,使每个同学对历史的认识更立体、更饱
4、满。 例如:“宋代社会风貌”一课是以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琐事来解读宋代历史,这些看似无意义的细节其实正是社会文化生活形态的重要表征。我在教学中首先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方面收集资料,可以利用古诗词、绘画作品,照片等资料进行探究。结果,有些同学在宋词中找到描绘当时服装和饮食的诗句,如苏轼的:“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读宋词仍然是停留在较抽象的层面,有些同学则用两幅不同朝代的捣练图,更直观地比较了唐宋服饰色彩、款式的不同之处,并讨论了政治、经济、文化诸多因素对服饰演变和发展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还有一些女同学展示了她们用纸制作的宋代女服。仅仅一个宋代服饰的教学环节就用了听、看、谈、
5、做等各种手段,不但了解了宋人的日常生活,更看到了“小历史”背后的“大历史”。在这些和百姓大众的生存状态息息相关的历史细节的学习中,更凸现了以人为本,让学生可以用极具个性的学习方式和渠道来形成自己的历史观。 三、细节点燃思想的火把 古希腊散文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要想让历史课堂闪烁着思想的火花,首先我们自己要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才能对学生心灵的丰满、精神的充实起到一种引领作用,才能让所选的细节背后蕴含着思想的底蕴。 在近现代史教学中痛感一些学生对我们民族苦难史、抗争史的冷漠。其实,这不全是孩子的错,因为我们教给的不是活生生的历史,而是对知识点科学的
6、、冰冷的解析。历史是活在细节中的,没有细节的历史便失去了生命,是无法让人铭记在心,引发思考的。 例如: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壮举,长征给我们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时,学生侃侃而谈:长征精神是坚定无畏、百折不挠、革命的乐观主义、自强不息、团结合作,但这些大多并非来自于同学们自身的体味、感受,没有真正的心灵震撼,是照本宣科。为此我找到一首描写长征细节的歌词飞越大渡河: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明。过雪山草地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
7、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是无数真实的长征细节之一,他展示的是长征中难以想象的艰苦历程和残酷磨难,通过学生的阅读、比较和咀嚼,验证了对于长征的评价:“这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不仅体现了长征的精神,更体现了民族的精神以及真正的人的精神,这个具有震荡灵魂力量的细节,使学生无语,我觉得此时无声胜有声,因为它使学生有了属于自己的亲身感悟和思考,他们所领略的长征精神绝非仅仅停留在字面上的大话、套话,而是经过残酷的真实冲击后思想的净化和升华,是独属于个人的思考。通过细节教学的过程,学生从文本语言中倾听着心灵的搏动,点燃精神火把照亮狭窄的精神隧道,这才是历史教学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