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生态环境监测设施向公众开放的实践与探索_张普及.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1881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环境监测设施向公众开放的实践与探索_张普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态环境监测设施向公众开放的实践与探索_张普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态环境监测设施向公众开放的实践与探索_张普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ZONGS HU综述环境与发展HUANJINGYUFAZHAN生态环境监测设施向公众开放的实践与探索张普及,辛瑞瑞,巨博(甘肃省平凉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甘肃 平凉 744000)摘要:本文阐释了环境监测设施向公众开放的意义,全面系统描述了目前的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构建了向公众开放的目标,结合实际提出了落实开放经费、创新开放方式、提升人员能力、延伸开放触角、提升活动实效等5个方面的建议。关键词:环保设施;环境监测设施;向公众开放中图分类号:X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72X(2023)02-0104-05DOI.10.16647/15-1369/X.2023.02.017Prac

2、tice and explo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facilities open to the public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facilities open to the publicZhang Puji,Xin Ruirui,Ju Bo(PingliangEcologicalEnvironmentMonitoringCenterofGansuProvince,PingliangGansu 744000,China)Abst

3、ract:The opening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acilities to the public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lement theconstruction of a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system with the government as the leading role,enterprises as the mainbody,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Among the four types of envir

4、onmental protection facilities open tothe public,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faciliti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It directly affects the effectiveness ofthe whol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acilities open to the public.Key word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acility;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facilitie

5、s;Open to the public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是落实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方式,而生态环境监测设施是四类向公众开放的环保设施中最重要的一种类型,直接影响着整个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的成效。按照原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的 关于推进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指导意见 的要求,2020年底前,各省(区、市)四类设施开放城市的比例要达到 100%。三年多来,各地开展了积极有益有效的探索,开放活动日趋深入、开放工作日趋常态、开放形式不断优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向公众开放工作整体局面向好发展1,设区地级以上城市生态

6、104ZONGS HU综述HUANJINGYUFAZHAN环境主管部门所属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基本全部向社会开放。1环境监测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的意义和现状1.1环境监测设施向公众开放的意义推进生态环境监测设施向公众开放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创新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的有力行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支撑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培训生态文化,构建美丽中国全民共同行动体系的重要载体,有助于让群众了解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性质和环境、学习生态环境监测知识、掌握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生产”、“加工”的过程、知晓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意义,进而提升生态环境监测人的尊严和自信;是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7、,让老百姓了解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生态状况及变化趋势,提高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生态环境监测能力现代化,进而带动更多的人积极投入到生态环境保护实践的有效举措。1.2环境监测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的开展现状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计3500多个监测管理与技术机构中有2102家完成向公众开放,覆盖了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累计接待公众1.1亿人次2。同时,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地表水自动监测站点、应急监测车等不同程度的向公众进行了开放,开放的内容覆盖实验室及现场监测过程、方法原理、数据处理及质量保证以及其它按规定需公开的内容。2环境监测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存在的困难和

8、问题2.1向公众开放活动经费严重不足国家住建部、生态环境部两部委公布全国第一批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名录后,省级主管部门以合同形式分配了适量的引导资金、配发了一些宣传资料和宣传品,但是后续无专门经费用于开展此项活动,开放单位只能从本就捉襟见肘的公用经费中挤占,无法购置或制作宣传彩页、有意义的宣传纪念品,开放所需的统一着装、安全警示装置、危险源标识等其它辅助设施设备和应急急救包等更是无法保障。2.2开放的能力明显不足由于大部分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办公场所简陋、面积严重不足,没有多余的地方建设专门的开放展厅,在开放过程中对正常监测业务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人员编制少、监测业务繁重,导致讲解人员不固定,

9、现场登记、引导等工作人员均为未经过专业培训的临时抽调人员充当,对开放的流程等不是完全了解和掌握,参观人员的信息收集、整理、反馈等工作跟不上开放的要求。开放的形式基本上为看看现场、听听讲解,利用新媒体、信息化手段开放的比较少。2.3开放的成效不是很显著开放活动受经费、人员能力等限制,活动组织、实施能力跟不上开放步伐和参观群众的期盼,活动的组织方式和形式比较单一;接待能力跟不上开放的要求,实验室等场所无法确保参观人员的安全;同时,存在应付式开放或突击式开放等现象,开放活动从策划、宣传、接待等方面都达不到应有的要求,没有形成相应的社会影响力,没有与公众形成共鸣。基于对参观人员人身安全等考虑,参与开放

10、人员很少有机会真正参与生态环境监测过程当中。2.4开放活动参与的群体不够广泛105ZONGS HU综述环境与发展HUANJINGYUFAZHAN从目前接待的群体来看,主要集中在中小学生以及与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而其它社会中坚力量如党政领导干部、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大中专院校非生态环境保护专业相关人员等明显较少;从参与的形式看,被动邀请参观的多,主动自愿参与的人员比较少;从参与的时间看,开放单位统一安排的多,参观受众主动预约的时间少。3环境监测设施向公众开放的目标3.1对外宣传系列化、立体化生态环境监测设施向公众开放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不断创新开放活动形式,

11、丰富活动载体。比如:邀请干部职工家属代表走进单位,“零距离”感受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情况和干部职工精神风貌,积极营造了职工家属关心和支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良好氛围;借助“六 五”世界环境日、生物多样性保护日、世界水日等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重大节日节庆组织中小学生参观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设施、邀请企业代表现场参观采样及水质样品分析过程、社会检测机构从业人员参观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控制管理等;引入新媒体技术,采取“公益宣传+监测仪器设备现场展示+媒体直播”的方式,通过社会公众亲身感受、亲眼所见,近距离认识了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支撑手段,既宣传了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倡导了绿色生活方式,又向公众介绍了生

12、态环境监测数据产生的过程。3.2宣传产品个性化、多元化将环境监测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经费列入年度业务经费预算予以保障,年初对开放活动所需的宣传资料、横幅、展板、纪念品等提前谋划,与“六 五”世界环境日等重点宣传活动统筹制作。结合普通公众生活所需和日常习惯,避免因宣传内容过于专业造成受众不易理解的问题,制作印有“环保卡通形象”“单位名称”和“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LOGO”的高品质的环保袋、纸杯、毛巾、雨伞和环保吉祥物等宣传纪念品,向来访参观人员进行免费发放,让公众通过眼见、手触的方式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转变为思想和行动自觉,真正将生态环境监测业务“记得住、用得上、忘不了”,积极营造浓厚的对外开放和宣

13、传工作氛围,赢得了驻地群众的参与热情。3.3宣传活动规范化、趣味化组织规范、领导重视是完成好一项工作的基本保障,生态环境监测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也不例外。开放单位应当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明确专门的办事机构和负责人员;每年应当按照国家部委和省直厅局的统一部署制定实施方案;每次开放活动前,责任单位、责任人应当根据具体开放内容和参观群体制定活动方案,规划参观路线,设计讲解脚本。同时,为确保开放实效,事前组织专(兼)职人员进行模拟讲解演练,确保所讲内容公众能够听得懂、能够记得住;对参观路线进行提前规划,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详细解说,争取最大限度与生活中的环保问题进行联系,确保活动生动活泼、公众喜闻乐见

14、。同时,定期与驻地学校、社区街道、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检测机构联系,接纳不同的社会群体进行现场参观,有效拓展了向公众开放活动的受众面,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和舆论效应。4提升环境监测设施向公众开放水平的措施4.1落实开放经费106ZONGS HU综述HUANJINGYUFAZHAN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通过项目或通过宣教渠道等方式将生态环境监测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同时应当建立有效的奖补等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开放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放单位可以联合环保社团、生态环境监测协会等社会机构参与其中,减少行政成本的负担。4.2创新开放方式对于不同的参观人员要开放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讲

15、解方式,比如对幼儿园和小学生低年级学生可以采用动漫、影像资料播放等形式展示;对于中学生和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可以介绍颗粒物、雾霾等生态环境监测基础知识、环境监测“数据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和简单的仪器操作等;对于社会化监测机构和运维机构等特别专业的人群,讲解和展示的内容应更加趋于专业和深入,可以采取召开座谈会、现场实践操作和技术研讨等方式进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云开放、网络直播,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开放形式、同时在今后必将成为常态化的开放形式。4.3提升人员能力建议国家、省级生态环境、住建部门定期组织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行政管理人员、开放单位负责人和讲解员集中进行培训,提升相关

16、人员组织、领导的能力和水平;开放单位每次组织开放活动前,应当对讲解员、引导员、宣传报道人员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切实提高向公众开放工作人员的能力。4.4延伸开放触角要联合当地大中专院校、科普协会及中、小学校等,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课外科普活动、亲子活动和研学活动等,共同策划开展一些主题突出、成效显著的开放活动。可联合当组织人事部门和党校等培训机构,将生态文明理论列入教育培训内容,将环境监测设施列入课外研学基地。将参与公众扩大至中小学生、科普工作者、环保公益人士、党政干部等不同群体,进一步扩大参与面。4.5提升开放实效开放单位和工作人员应认真学习原环境保护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的 环境监

17、测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指南(试行),了解借鉴先进省、市监测设施开放的好做法,细化开放工作实施方案;规范开放工作程序,科学确定工作人员分工安排、场地布置和参观路线,对参加活动人员信息应如实登记并签订安全承诺书;排查开放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详细可行的突发事件安全应急预案;开放单位应定期对开放工作进行总结评估,查找开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整理开放工作的相关资料,针对公众提出或反馈的意见建议,及时研究提出改进办法和解决措施,进一步提升开放工作成效和实效。开展生态环境监测设施向公众开放是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重要方式,是落实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

18、理体系的有效载体,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措施。通过开放活动的开展,切实把“闲人免进”的监测实验室变成向群众开放的“城市客厅”4,同时引导参观者成为义务宣传员,把自己的所看、看听、所想传播给身边的家人、朋友和邻里,将全社会的力量凝聚起来5,进一步构建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大环保格局。107ZONGS HU综述环境与发展HUANJINGYUFAZHAN参考文献1刘敬奇,丁威.环保设施“云开放”带来的启示J.环境教育,2020,(4):38-39.2张黎,杨玉玲.敞开大门,开放的路越走越宽广 全国环保设施开放工作带动影响1.1亿人次参与EB/OL.20

19、21-02-24.https:/ 2013 1号)Z.2013-05-10.6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S.2009:6.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445 号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Z.2005,8.8常生华,朱万合,张程,等.加强高校实验室化学药品的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12):287-292.9胡彪.浅析实验室化学试剂的流程管理J.化工管理,2019(36):20-21.10周莉.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7,20(3):216-218.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 院 令 第 591 号 危 险 化 学 品 安 全 管 理 条 例Z.2011,3.12 谢思芸,钟瑞敏,廖彩虎,等.“五双”管理制度结合自建危险化学品管理系统在高等院校实验课程危化品管理中的实践J.轻工科技,2020,36(8):111-112,121.收稿日期:2022-06-30基金项目:陕西省2022年教育厅自然科学计划项目。作者简介:薛璐(1989),女(汉族),陕西榆林人,高级实验师,博士,主要从事环境影响评价与生态规划。通信作者:王富刚(1980),男(汉族),陕西府谷人,副教授,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实验室管理与植物生理学教学。1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