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落实知识要点、拓展学生思维 “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教学片断与反思教学片断一、问题情境,切入要点。 师:铅笔每100根为一盒,现在文具店原有铅笔734根,小明要买198根,你如果是店主,你会怎样拿给他?生1:我一根一根数给他。生2:我先取出2盒,再拿出2个放回,这样就取出198个。师:如果让你来选择,你会用哪种方法?为什么?(生纷纷举手,表示第2种方便)二、主动参与、探索新课。师:文具店原有铅笔734根,小明要买198根,那么还剩下多少根?怎样列式计算?请同学们算一算。(学生独立尝试。大部分是用竖式734-198=536)师:除了用竖式进行计算外,你还有其它的方法吗?(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生
2、1:我是这样列式的:734-200-2=532(根)生2:他这种列式错误,734-200-2就成为734-202,所以错,我列的算式是:734-(200-2)=536(个)生3:我想问“734-(200-2)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按照运算顺序应该先算小括号里,这样又变成了先前的题目“734-198”,没有使计算简便。生4:我认为“734-198”可以这样想,就象刚才取笔那样,先取出200根,这样多取了2根,再把这2根放回去。所以,我列的算式是“734-200+2”,我觉得这样算就能很快地算出结果。生讨论简算过程。 放手让学生自编速算题目。教学反思: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这一环节,学生学得扎实、灵
3、活、有成功感,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找准知识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设计的问题情境,贴进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境中的问题是开放的且能向学生提出智力挑战。如由铅笔每100根为一盒,现在文具店原有铅笔734根,小明要买198根,你如果是店主,你会怎样拿给他?鼓励学生自由地思考“取”的方法,结合不同取法的交流,使学生直观又深刻地体会到,先取2盒(200根),再放还2根的取法最简便,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多角度地进行思考,成功地解决了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隐含着“多减要加”的思想方法,为学生主动探究加、减速算的算理提供了鲜活的生活原型。二、努力营造
4、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教学建议中指出:“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的教学重点则在于学生自己发现速算的算理,掌握速算的方法,获得自主学习成功的体验。由此。在教学中,当学生用巧办法很快地从取出198根铅笔后,我便恰如其分地提问:文具店原有铅笔734根,小明要买198根,那么还剩下多少根?怎样列式计算?这一问,学生的思维激发了,面对“734-198”这个算式,许多学生习惯列竖式计算,有的学生借助头脑中的竖式进行计算,也有学生受前面巧取的思考方法的启发,列式:734-200+2=536。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并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使学生自己发现减法速算“多减几要加几”的算理,与此同时,我并非浅尝辄
5、止,而是紧紧抓住学生思维的有利契机,顺水推周,放手让学生自编速算题目,结合学生编题中出现的“345+99”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与减法速算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加法速算要“多加几要减几”的道理,并层层深入,拾级而上,从整体的高度领悟加、减法速算的方法。又吻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即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又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为这节课划上了圆满的句号。由此可想,这样的教学,不但贴近学生的思维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学生学的轻松、学的主动、学有创造、学有发展。三、练习设计注意拓展学生的思维。注意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上,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自己发现加、减法速算的算理,掌握速算方法的同时在练
6、习设计中不断进行题目变式,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使学生体会到要认真审题,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特点灵活地进行计算。如最后一道深化题,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有的在计算共用去的钱“198+97”时采用速算法,再用“300-295”时直接口算;也有的先分别算出“200-198”和“100-97”,再把2和3相加。学生自觉地将知识运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同时,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得到培养。不言而喻,设计这样的练习,练习量虽少,但其效果远胜于机械重复练习的几十题,因为学生的思维一直伴随着习题的深入而展开,况且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总之,这节课的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在不断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自己发现知识规律,不仅学会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的方法,而且数学思维得到较好地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