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跳绳教学案例与反思东塔学校 郑旭香一 教学内容分析跳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页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是学习“”的加法,同时,结合学生一些日常的活动,将解决问题的思想也渗透在计算的学习中。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加法计算的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加法计算的动机和兴趣。二 学情分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并掌握了以内的加减法,已具备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这个班的学生大部分上过学前班,数的组成也基本上知道;大部分的学生会看图说算式。所以这节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提出相关的加法问题的能力及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组织学生交流
2、加法算式。三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正确计算“”的加法。()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列出不同的算式。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经历看到一幅图写出两个不同算式的过程,体验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逐步养成观察、思考、动手操作、主动提出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四、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8的加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五、教学难点对加法算理的理解及根据所给信息提相关的数学问题。六、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操场上现在可热闹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同学们在做什么?(想)那么我们就一起去操场上看一看吧。(课件演示8人跳绳
3、情境图)二、探究新知1、读信息,提问并解答师:仔细观察图说说你都发现了什么?根据你的发现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我发现了树、学校、红旗还有操场上有8个同学在跳绳。师:根据8个同学跳绳情景图你都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呢?(先独立提问,然后与同桌交流你提的问题并尝试解答。)汇报交流结果:生1:左边有7个同学,右边有一个同学,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师:怎么写算式呢?生1:可以写1+7=8,也可以写7+1=8师: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呢?生:因为想把左边和右边往一块放就用加法计算。师:你是怎么算出得数的。生1:我一个一个数了,共数了8个。生2:我一看算式就知道是8个。生3:我看小手算出来的。生4:我先
4、记了7个又接着数了1个,就知道是8个。师:为什么可以写两个算式呢?生1:因为前面学过交换加号前面和后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师:说的真清楚,谁还有不同的问题要说?生2:我发现有4个男孩,有4女孩,我想知道一共有几个?4+4=8生3:2个同学在甩绳,6个在跳绳,一共有几个同学?2+6=8 6+2=8生4:有3个穿裙子的,5个没穿裙子的,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3+5=8 5+3=82、按规律整理关于“8”的加法算式师:你们表现的太棒了,不但会提问题,而且能自己解决所提的问题。那么你们能不能把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帮老师整理整理呢?(按学生说的顺序板书算式。) (1) 同桌思考并交流整理方法。 (2
5、) 汇报交流结果。师:谁现在想把你的整理方法和结果说给大家听呢?生1:我一对一对整理的。师:说说你整理的结果。(教师按学生说的一组一组板书)生1:1+7=8 2+6=8 3+5=8 4+4=8 7+1=8 6+2=8 5+3=8生2:我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整理的。师:说说你整理的结果。生2:1+7=8 2+6=8 3+5=8 4+4=8 5+3=8 6+2=8 7+1=8师:你们的方法真多,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各种方法,然后评评谁的方法好,为什么?生3:我认为生2的方法好,因为这样写即不遗漏也不重复。生4:我认为生1的方法也不错。师:大多数学生都认为生1和生2的方法好,老师也认为生1和生2的方法好,
6、因为这样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的,省去了许多没必要的麻烦。3、动手操作,掌握新知师:大家都非常聪明,自己发现并整理出了所有关于8的加法算式。那么,下面我们把8根小棒分成两堆,使得分得的两堆合起来是“8”。下面请你边分边说说关于8的组成和相关的算式。生:1和7组成8,1+7=8 7+1=8。师:下面请做出数游戏,请用小手指代替数子使你出的数和你的同桌出的数合起来是8,并说出相关的算式。(轮流先出)生1:我出1。 生2:我出7。生1生2:1+7=8 7+1=8。4、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师:我们学会了“8的加法”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只要你做个有心的孩子,留心观察都能找到关于“8的加法
7、”问题。请同桌互相说一说,找一找,提一个关于“8的加法”的数学问题。生1:我本来有5枝铅笔,妈妈又给我买了3枝,我现在一共有8枝铅笔。生2:我家有2只鸡,我爷爷家有6只鸡,合起来是8只鸡。生3:教室里有1个同学,又跑来了7个同学,现在教室一共有8个同学。三、课堂小结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学会了什么?生:我学会了8的加法。生:我知道了想把物体合到一块就用加法计算。生:我知道生活中有很多关于8的加法问题。四、应用与实践师:同学们表现很棒,请你们回到家里找一找我们学过的加法问题并与爸爸妈妈交流好不好?反思:一、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
8、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学生对学习会产生冷漠的态度。基于此,本节课我创设了跳绳活动场景、动手摆小棒、出数游戏等教学情境,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兴趣昂然,跃跃欲试,促使他们主动投入到了探究8的加法算式中去了。并使他们在自主探究的方式下解决了新知。二、动手实践,促使学生亲身经历、感受、体验新知。动手实践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之一,它使学生亲身经历、感受、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内化。如本节课我让学生把8根小棒分成两堆使得分得的两堆合起来是“8”,用小手指代替数字使一人出的数和另一人出的数合起来是8,通过这样的两次操作,我发
9、现学生对8的加法有了深刻的认识。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并使人人参与到活动中来,促使学生理解、掌握新知。我们不能把某一知识或某一观点强加给学生,就象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别人一样。所以在教学中,我在学生合作前总给他们充分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先让他们拿出自己的方案,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这样一融合,即避免了学生偷袭他人 成果的恶习,又增强了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又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如我在让学生提问解答时先让他们自己独立进行,然后再与同桌交流。这样有利于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掌握新知。四、从学生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运用新知。兴趣是 最好的老师。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0、呢?我想: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是方法之一。本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它能使学生乐学数学,而且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的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联的题材。如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句关于数学的话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把新知运用于生活中的习惯。五、使每个学生都学有价值的数学。没有价值的数学,即使人人能够接受也不应进入课堂。数学教育首要的是使学生学习那些既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又是个体发展所必须的;既对学生走向社会适应未来生活有帮助,又对学生的智力训练有价值的数学。如本节课不仅仅让学生探究出了关于8的加法算式,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理解了算理并将所学知识用来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每个学生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并伴随他们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