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数字化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探索_郭绍青.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0767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75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化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探索_郭绍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数字化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探索_郭绍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数字化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探索_郭绍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电化教育研究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教育数字化”作出重要战略部署,教育数字化大力推进,对教师队伍数字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总结凝练数字化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信息化素养的实践探索,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指导支持下,本期电化教育研究推出数字化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探索,围绕国家、地方以及高校层面在信息化支撑教师服务、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等方面的实践探索、现实应用进行讨论,以期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数字化转型,助力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关键词教育数字化;教师专业发展;数字素养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志码 A数字化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探索郭绍

2、青1,林丰民2,于青青2,张治3,张云峰3,段元丽4,管延端5(1.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2.北京大学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北京100871;3.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上海201999;4.蚌埠市教育局,安徽 蚌埠233000;5.青岛西海岸新区教育和体育局,山东 青岛266000)从数字技术变革教学视角理解教师数字素养(郭绍青)数字技术持续创新使数字经济成为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形态,正在重构世界格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数据的价值体现及其对教育的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是通过数字技术融入教育全要素,重构要素关系,推动教育系统数字化改造与智能化升级1-2。教育数字化转型的

3、效果体现在数字技术融入的教学模式创新与学习方式变革上。教师教学数字化转型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教师专业发展必须面对的时代问题。教育部行业标准教师数字素养的发布,规定了教师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专业发展的具体指标,本文从数字技术促进教学创新变革的视角引导教师理解教师数字素养标准。一、数字技术推动核心素养教育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升,颠覆性科学技术引发社会形态变迁,数字技术与其他科技的创新共同推动了社会转型发展,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使机械性、重复性的简单劳动与程序化劳动岗位被数字化、智能化产品替代,以知识为核心的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社会转型发展向

4、教育提出了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人才的新要求。20世纪末,围绕21世纪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成为普遍共识。1997年12月,OECD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项目,确定了三个维度九项素养。2006年12月,EU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2013年2月,UNESCO发布报告走向终身学习每位儿童应该学什么。我国充分意识到数字时代,社会转型发展对于人才培养需求的重要性,于2016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及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

5、版)中得到充分体现,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新课标的根本任务。传统讲授教学已经无法承载新课程实施的需要,推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在真实情境之中,培养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推动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教师理解数字素养,需要建立数字技术促进教育变革,间接推动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认识到DOI:10.13811/ki.eer.2023.07.013学 科 建 设 与 教 师 发 展962023年第7期(总第363期)数字技术促进教育体制、机制、学校功能等方向性变革间接作用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在宏观层面认识到这样一

6、个逻辑,如图1所示。在中观层面教师需要认识到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国家及地方智慧教育云平台上线服务,数字教育资源的多类型借给服务、数字化、智能化终端成为学习工具,数字化、智能化的教育服务新生态正在快速构建,对教师的数字教学创新提供强力支撑。教师需要主动拥抱教育数字化,从教育变革、人才培养方式变革的维度树立数字化意识,具备主动提升数字技术能力与数字化教学能力愿望与行动。图1数字技术推动教学变革的逻辑二、数字技术重构教学关系与流程教育数字化转型直接推动了数字教育资源的多类态演进与虚实融合教学空间的建设,特别是智能教师、智能学伴等智能代理的出现,使建立在工业社会班级授课制基础上的教师、学生、教学

7、内容与教学空间(教学环境)等教学构成要素发生重大变化。从系统论的角度,一个系统中要素性质或功能的变化或者要素数量的变化都会引发系统功能重构,使系统演化为新的形态。教师需要认识,并具备适应这种变化的能力。(一)数字技术推动多类型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数字教育资源是支撑教学活动开展的数字化表征的各类资源集合。数字教育资源从支撑教学作用的维度可划分为知识类、工具类、虚拟交互类、智能虚拟类。数字教育资源起始于视音频资源、动画、图像、教学案例等以传递知识为主要功能的知识类数字教育资源;随着数字技术进步,思维导图、调查分析、协作写作、学科工具软件等支撑交互体验、教学评价、协作学习等通用型与学科专用型工具类数字教

8、育资源得到发展;大数据与虚拟现实技术使支撑交互操作、体验学习、探究性学习,并具备伴随性学习行为、学习质量数据采集分析服务的虚拟实验室、虚拟科技馆、AR教材等虚拟交互类数字教育资源成为新的资源类型3;以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学习场景,融合知识类与工具类资源为一体,嵌入智能教师、智能学伴,诊断学习者发展水平,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的智能虚拟类数字教育资源得到快速发展。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不同类型数字教育资源的教学支持功能,主动获取与课程教学相关的各类数字资源,认识到其教学功能与作用,提升工具类、虚拟交互类、智能虚拟类数字教育资源的操作使用能力是教师发展数字素养的重要内容。(二)数字技术推动虚实融合教学空间建设与

9、应用教学空间是教学活动得以发生的场所,广义的教学空间是整个社会环境,在视听教育、电化教育、教育信息化初期发展过程中,我国标准化排排坐式的教室结构没有受到冲击,信息化设备仅仅是简单的叠加在教室之中。教育数字化的转型发展正在改变这一现象,智慧教育云平台最核心的模块是数字教学空间,在数字教学空间中教师能够根据需要调用各类数字教育资源,设计教学流程,组织教学活动,数字教学空间与物理教学空间教学活动一体设计正在成为常态,物理教学空间与数字教学空间无缝衔接的虚实融合教学空间正在成为教学活动的普遍环境,改变排排坐式的教室结构,有效支撑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空间逐步普及。智能化终端设备是链接物理教学空间与数字

10、教学空间的桥梁,教师熟练操作触控一体机、平板教室、智能教室、增强现实、混合现实、录播教室、虚拟现实终端设备、数字采集设备等各类终端设备的能力是实施数字化教学的基础技术能力。熟悉智慧教育云平台,同时掌握平台功能,特别是数字教学空间具备的教学设计、实施与过程管理功能是教师数字素养的基本构成4。(三)数字技术推动教学关系多样化在核心素养教育与教育数字化的双重作用下,动态学习组织将替代行政班级授课制,虚拟班级、虚拟学校的建立,跨班级、跨学校学习共同体表现出因材施教的优势,区域化虚拟学校满足学生个性与差异化学习需求,虚拟学校与物理学校打破传统学校边界。虚实融合教学环境以及正在发展的智能教学环境,为学习者

11、多样化学习组织提供良好支撑。传统教学论指导下的课程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构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的相互作用关系。随着数字技术发展,智能教师、智能学伴、虚实融合教学环境与人类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共同成为构建数字化教学的核心要素,根据具体教学过程,会出现智能教师与学生的二要素关系,如学生利用ChatGPT的学习。智能教师、人类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虚实融合教学环境的五要素关系,则会引发人机协同教学、虚实融合教学环境探究学生活动等结构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互动关系类型等的重构,这种变化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将引发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97电化教育研究教师在实施数字化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具体学科与教学目标

12、需要,充分发挥智能教师、智能学伴、多类型数字教育资源与虚实融合教学环境的功能,研究教学过程中的要素作用关系,设计教学结构、推动教学模式优化或创新,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是教师数字素养的结果性目标,是教师数字素养的行为体现。(四)数字技术赋能教学流程的活动序列化单元教学是新课改推动的主要教学方式,对教师来讲最大的挑战是抛弃课时教学观,树立单元教学观。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课时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体现出课前、课中、课后结构特征。而单元教学需要针对教材的一个单元(或主题)进行体系化的教学设计,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需要贯穿几周时间,这就需要教师进行一组学习活动的组合设计,形成学习活动序列,并把学习活动

13、合理分配到面对面课时教学、课时之间家庭、学校开放空间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彻底打破课时的边界,也是双减追求的目标。单元教学表现出结构性、连续性、递进性与系统性的特征,单元教学是对传统课时教学观的颠覆。数字技术提供的智慧教育平台、多类型数字教育资源、数字教学空间等,保证了教师能够持续跟踪学生学习情况、分享学习材料、进行学习过程干预等教学质量保障与干预活动,特别是对课时之间非面对面的学生自主与小组协作学习进行有效调控。同时,在阅读理解、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设计制作等学习活动设计过程中,合理使用数字教育资源与虚实融合教学环境,技术支持的学习活动设计能力是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关键。三、数字技术改变教学评价

14、方式可穿戴设备、移动终端、教学工具等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数据采集终端的应用,推动了数据采集的范围从学校课堂走向社区、家庭、场馆,实现学生多场域活动数据的非介入、伴随式采集与存储,使得采集表征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协作行为、抽象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数据成为可能。大样本、长周期、多模态教学数据队列的建设,为评价从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实现增值性评价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体系以及学生素养模型的构建,学生评价的内容从传统的以知识为主走向以核心素养为主,通过智能化分析处理多模态数据,实现对学生素养的多维度追踪和长周期动态分析,形成学生数字画像,表征学生发展状态,刻画学生

15、成长轨迹,挖掘学生成长规律,人工智能的发展使人机互动评价成为现实,教师作为教学评价主体的地位被打破,学生、家长、同伴、社区、机器等将形成教学的综合评价主体。数字化评价能力是教师数字素养指向教学评价方式变革的关键,教师要认识到数字化评价对过程性、结果性、增值性等评价改革的功能作用,了解数字获取的场景、能够使用各类评价工具和评价结果,在学情诊断、学生发展水平分析、教学过程调控、学科核心素养达成等方面选择与应用数字化、智能化评价工具,提升教学质量。教师数字素养是推进智慧教育、构建教育新形态的必然选择,在制定教师数字素养课程标准中,要充分考虑场景化的教师知识与能力发展的构成,考虑区域、城乡教育数字化发

16、展水平的差距,引导培训机构建设多层次的数字素养模块化课程,针对教师可获得的数字教育资源与可使用的数字化设备条件进行靶向培训,解决教师数字化教学中的真问题。抓住数字转型机遇 迎接智能时代挑战(林丰民,于青青)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深刻改变着人才需求和高等教育形态,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迎来重大历史机遇。在新的战略定位中,教师的地位愈发重要,也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项目可谓恰逢其时,对促进中国教育的改革居功甚伟,北京大学作为第二批试点项目单位,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相关工作,这些工作是新时代北京大学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助力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

17、为“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高质量教师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考虑、共同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对当今时代变革和科技发展的深刻洞察,具有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项目无疑将为践行二十大报告的精神落到实处。2021年9月,北京大学被遴选为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试点高校。在过去两年的工作中,北京大学始终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落脚点,培养面向未来的领军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人工智能时代提供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教师队伍保障。北京大学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试点工作的校内牵头单位,联合校内相关院系和职能部门

18、,包括人工智能研究院、大数据研究院、未来学院、信科学院、工学院、交叉学院、社科部、教务长办公室、教务部、人事部、数字人文研究中心、计算中心和研究生院等,通982023年第7期(总第363期)过部门联动、专家指导、校企合作等机制,积极部署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发展应用,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一、推进校园教学环境的智慧升级在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北京大学在全校范围不断加快推动智能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校园5G网络部署,促进校园光纤宽带网络的优化升级,构建多网(光纤+WLAN+5G)融合、专网补充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

19、础设施。推进建设面向人工智能的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平台、人工智能系统软件应用开发及算法服务平台、重大示范应用演示平台等,为推进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任务提供支撑与服务。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教学服务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校务管理能力和服务师生能力。现已初步建设完成智慧教室、网络教学平台为一体的智能教育环境。二、提升教师数字时代的教学能力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科技发展的先导,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提升教育水平的关键。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北京大学结合试点工作开展了一系列人工智能主题的培训交流活动,旨在培养教师的数字素养,提升新时代的育人能力。2022年是北京大学的数字与人文年,教

20、师教学发展中心配合社科部、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等部门举办了一系列的数智人文培训和沙龙活动,培训主题涉及“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教育创新与应用”“数智化时代的人文学术创新”“数字人文工具”“构建人工智能与人文社科交流的桥梁”等,倍受受训教师的欢迎。培训体系注重学科交叉、理论实践结合,为不同领域的教师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北京大学在坚持国际合作和开放办学的前提下,也积极引入世界一流大学的专家学者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一线教师的国际化水平。近年来,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持续开展人工智能与教师发展的联合培训,并进行教师教学能力的合作研究,努力以此为基础形成中国本土化的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引领中国教师

21、队伍建设的专业化和科学性。三、培育人工智能应用于实践的教学案例为了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北京大学在全校范围内持续培育人工智能改进教学的应用案例,设立了“人工智能助推课程建设”专项基金,多批次发布了以此为主题的专题教改项目,第一批项目中就有来自27个院系的63门课程进行了申报,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教学应用案例,例如,建筑学中的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加持的机器人技术在化学材料基础学科实验中的应用,体育教学中的动作捕捉与运动技巧技能的改善等。北京大学将2022年设为数字与人文年,以“科技为人文赋能,人文为科技赋值”为宗旨,深化学科交叉,协同创新。特别是数字人文作品展的举办,起到了良好的带动效应

22、,该展览以数字媒体、VR体验、装置艺术等多种形式,展现了来自校内20多个单位的近60项作品,主题涵盖古籍智能、人文可视化、网络文学、智慧法治、颗粒艺术、历史地理、文化遗产、社科计算、社会舆情等,深受校内教师的欢迎,甚至有的党支部把参观数字人文展作为当年度的党支部重要活动之一。四、布局整合全校数据的公共服务平台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服务于高校,北京大学各个职能部门先后开发了各种各样的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和管理的系统,也开发了为教职工和学生服务的各种系统,但是原先的各个系统各自为政,使用起来,给教师带来一些不便之处。学校充分认识到这种局面的局限性,大力进行整合,布局建设新一代全校数据中心公共服务平台,

23、整合学校分散的数据库资源,实现学校各领域数字信息资源的关联应用,消除数据孤岛,提升优质数据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完善教师教学档案袋、学生信息库、人事信息库、校务信息库、档案馆藏信息库等基础信息资源,注重对现有数据中心及服务器资源的改造和利用,统筹发挥已建数据中心的作用,推动多校区信息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协同发展,形成覆盖全校、链接畅通的一体化服务支撑。目前,还在推进医学部与校本部教学网和在线教学平台的统合。五、辐射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教学改革北京大学多年来坚持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对口支援西藏大学、石河子大学,定点帮扶云南大理弥渡县。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也推动了北京大学的教育帮扶工作。202

24、2年,北京大学建设了教学培训平台,在支持开展校内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培训的基础上,也支撑了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主办、北京大学承办的中西部高校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项目。该项目将至少持续五年,对中西部新入职99电化教育研究的近1万名教师进行系统的教学培训,助力中西部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建设,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性人工智能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终将对高等教育变革产生深远的影响。面向未来,北京大学应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形势、新挑战,凝聚共识,调动全校参与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积极性,从如下四个方面进一步推进试点工作:第一,

25、加强前沿基础研究。以人工智能研究院、国际机器学习研究中心为抓手,促进基础研究取得原始创新突破。推动人工智能与神经科学、认知科学、量子科学、心理学、数学、经济学、社会学、哲学、分子生物学、精准医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充分应用于人文语料、社科数据集、医学数据等的分析和处理,促进信息技术赋能、提升传统学科。第二,推进教师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和学生在数字化时代教和学的能力,探索数字技术与教学方法的融合机制,积极应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对教学的影响和对高等教育的变革。第三,强化数据治理和安全。建立健全具有大数

26、据时代特征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加强对基础网络、数据中心、云平台、数据和应用的一体化安全保障,提高大数据安全可靠水平。注重对个人隐私等敏感信息的保护,确保基础设施和数据的安全。第四,深化国际交流合作。2023年是北京大学的“国际战略”年,北京大学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坚持教育对外开放战略,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共创高等教育全球开放合作与融合的新局面,为北京大学储备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能够引领世界科技创新和思想文化潮流的世界级师资队伍。数字化赋能宝山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张治,张云峰)上海市宝山区自获批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区”以来,坚持系统规划、问题导向、创新驱动、一体化发展原

27、则,统筹推进基础环境优化、教学范式重塑、教师画像构建,深入实践智慧同侪课堂、教师智能助手、课堂分析循证、学科知识图谱等常态化应用,完善优质教育数字资源体系,着力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全区教育走向公平均衡、优质高效、个性灵活和智慧绿色。一、基础环境优化,支撑教师业务高效协同(一)夯实数字基建,为教师队伍建设智能化奠基宝山区云网边端一体化的基础环境基本建成,实现了万兆主干、千兆接入的城域网,全区334所各级各类教育单位实现网络覆盖,且每所学校都实现了WIFI全覆盖。学习终端广配备,基本每校均配置有50至150台移动学习终端,助力过程性学习数据的有效伴随式采集。(二)打造教育数字基

28、座,提供底层支撑能力和服务宝山区“未来宝”教育数字基座是为教育治理和课堂教学提供的“操作系统”,以“11N52”为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搭建多元生态应用系统,汇聚多维度数据,聚焦教、学、管、考、评、研、资源等应用场景,通过重点建设“组织中心”“应用中心”“数据中心”“消息中心”“物联中心”“资源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应用统一接入和分发、组织在线协同、数据互通共享、消息汇聚和服务开放能力,逐步构建统一高效的组织管理、优质全面的资源共享和生动丰富的教学应用。目前,“未来宝”已覆盖全区各级各类教育单位334所,认证教师1.27万人,注册学生15.38万人,激活家长21.93万人。当前已经对接应用服务

29、商53家,上架生态应用100多个,为生态应用提供创建上架和分发能力,初步构建宝山区应用生态雏形。图1“未来宝”数字基座“11N52”整体架构二、教学范式重塑,推进教育模式新变革(一)构建智慧同侪课堂,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宝山区面对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全面落地的迫切要求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需要,以及优质师资不足、结构性缺编、课堂教学水平差距大等问题,积极探索智慧同侪课堂建设。智慧同侪课堂改变教师教学“单兵作战”为“团队协作”,让能者发挥所长,让新手快速成长(如图2所示)。设计师负责和同侪的教师同研共备一堂课,牵头承担每一单元的课程教学整体设计。主讲师可以是设计师本人,也可以是那些口才好、语言幽

30、默、有亲和力1002023年第7期(总第363期)或颜值高的教师来实施,确保每一堂都精彩,引人入胜。助学师要在课堂活动、个别辅导和学习组织等环节科学操作。他们成为学习的组织者、陪伴者和服务者。技术支持师对同侪班级的反馈情况、作业情况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或者设计精美的动画、游戏等提供技术支持,可以作为后台存在。图2智慧同侪课堂重构教师团队发展模式一年半以来,宝山实施了多学段、多学科的100多场区级展示活动,其中,跨省同侪10余场,集团校同侪50余场,参与学校近百所、教师近万人,部分学校已将同侪课堂排入日常课表。在合理的机制保障下,越来越多的陪伴型教师愿意放弃课堂上的专业“权威”,教学设计师也愿意

31、分享自己的杰作,共同致力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教师师资填谷不削峰的优质均衡和教育扶智的效益最大化,是宝山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优质均衡的重要举措。(二)打造教师智能助手,助力教学优质高效针对学生负担重、效率低,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宝山区以“两减一增”(即教师低智慧重复劳动减少,学生学习负担减少,教学效益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教师智能助手,聚焦课前、课中、课后,为师生减负增效。一是教师备课一帮一,智能备课助手链接线上教学资源和备课工具,实现从“教师找资源”转向“资源找教师”。二是课堂教学一加一,智能教学助手以数据分析支持精准教学,以互动工具深化探究体验,助力教学方式变革。三是课外辅

32、导一对一,智能作业助手基于班级学情和个人学情进行知识薄弱点分析,个性化作业推送,并通过AI智能批阅大幅提升教师批阅效率,从而助力双减政策落地。(三)落地课堂分析循证系统,助力区域大规模课堂改进系统常态化伴随式无感知轻量级地采集课堂教与学过程中的多模态异构数据,建立起以问题为贯穿线索的课堂分析循证系统,其中,数据计算融合了弗兰德斯、五何分类法、问题化学习15问等经国内外实践验证的课堂量化分析方法。目前,平台对全区59所学校的1914节课,共计86130分钟的课堂视频进行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获得全区各学科课堂质量基础数据。一方面,帮助教师考察班级学生课堂参与状态、思维发展水平、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特征

33、等情况;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大量教师课堂实证数据,精准定位自身教学风格,促进自我教学能力提升完善。(四)构建多维动态资源体系,探索智适应学习路径宝山启动了教学资源智慧化改造工程,动员966名核心骨干教师,形成58个项目团队,开展知识图谱以及教学资源建设,同时探索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元数据标准,通过构建知识图谱和教学资源库,沉淀优秀教师的经验与智慧。目前,已经完成初中生物、小学数学、初中数学、高中物理等学科段的知识图谱资源建设。高中生物学科作为试点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智适应学习资源推送等服务,研究表明:实验组学业成绩比对照组高10%左右。三、构建教师发展画像,精准助力教师成长(一)汇聚

34、分析教师动态数据,赋能教师精准评价聚焦区级教师梯队人才管理,实现全区12366名在编中小学教师,共计41个字段的教师发展全生命周期数据的融通,为全区教师提供数字画像与智能应用服务。宝山已在教师画像平台搭建、发展规律算法两个方面展开深入探索。一是制画像搭平台。已经完成教师基础信息的采集、教师专业经历采集与管理平台和教师个人数字货架系统的开发,正在进行各类数据接口的接入打通,从而支撑各类业务场景的数字化赋能。宝山区基于数字画像的智能教师管理平台总体架构如图3所示。二是定算法研导航。实现多维异构数据梳理、建模,结构化重塑教师专业能力和应用能力评测模型,形成多维、实时助推教师队伍成长机制。已经收集区骨

35、干教师不同梯队的发展数据,模型建构正在进行,见习教师、青年教师等群体的模型建构在规划中。图3基于数字画像的宝山区智能教师平台总体架构设计101电化教育研究(二)智能研修,探索教师云工作坊协同机制宝山区建立了云工作坊协同研修机制(如图4所示),以工作坊坊主为课程专家,以品牌教师为云工作坊备课组长。目前,已建成83个云工作坊,涉及全学段的14类课程,来自11个省市自治区136所学校的450名教师参与其中,形成自组织运作、跨区域合作、数字化同侪、集智慧共享为一体的新型研修方式。图4云工作坊协同研修机制(三)善用数字技术,提升教师智能素养设立“数字化贡献度”考核加分项,促进教师年度数字化贡献度考核,形

36、成履职考核新样态。(四)“学陶”体系指引,建构教师培养框架宝山区基于区域顶层架构的教师培养课程框架体系,多路径建设区域共享课程资源,为实现智能培训、优质成果评比、研训平台资源库、教师档案袋和培训数据看板五大应用场景的一体化平台奠基。宝山区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以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聚焦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已初步形成了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支持体系。下一步,宝山将继续深化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探索构建宝山区教育大脑,创新机制体制,优化教育治理体系,建立教师群智发展协同体系、教师数字化贡献评价与激励机制等,实现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双向驱动,助推更大规

37、模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数字化助推蚌埠市教师队伍建设(段元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强调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安徽省蚌埠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把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当作教师队伍建设的“牛鼻子”工程来抓,以数字化为牵引,加快培养面向智能时代的卓越教师,2021年9月,蚌埠市入选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地区名单,同时,也是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和“

38、智慧教育示范区”。一、数字化管理助力教师成长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蚌埠市聚焦教师智能评价,有效提升教师评价的科学性和精准性,通过构建教师数字档案,探索教师积分制度,助力教师成长。(一)构建三级教师数字档案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围绕教师群体结构优化和教师个人发展两大主题,蚌埠市建立了“市区校”三级相衔接的教师数字档案,初步构建“教师大脑”,实现对教师基础信息、教学、教研、培训、课题等数据的全过程记录,构建教师能力画像,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通过对教师群体分析,科学诊断教师队伍状况,为教师引进和流动提供决策支撑,夯实数字化管理基石。(二)探索五环教师积分制度基于教

39、师数字化档案建设成果,出台蚌埠市中小学教师综合评价指导意见,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积分制平台,对基础工作量、教学业务、教学能力、教学业绩、特别嘉奖等五个环节进行赋分,教育管理者可实时掌握学校教师的发展动态,据此调整考评管理制度。教师通过了解自身优势与不足,激发内在活力,提升工作效能。通过建设教师数字档案,推行教师积分制度,能够实现对教师发展的全景式分析,让教师队伍的建设、管理等工作有数可看、有据可依(如图1所示)。图1教师专业化成长管理系统二、智能化教学服务师能提升(一)凝练数据驱动新型教学模式,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蚌埠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以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鼓励各学

40、校积极1022023年第7期(总第363期)探索人工智能助教应用,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和教学观摩活动,凝练总结小、初、高3个学段20多个学科教学模式,并在教学中实现常态化应用。通过对蚌埠市1894名中小学教师的有效问卷分析,随着智慧教育工具的持续使用,2022年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在学情掌握全面性、资源收集便捷性、作业布置针对性等11个指标上,认为达到“符合”及以上等级的教师比例超过91%,教师教学的精准性显著增强。(二)打造智慧课堂评价标准规范,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蚌埠市结合智慧课堂的应用实践,总结制定了中小学智慧课堂教学评价规范,以评促教、以评促用、以评促建。中小学智慧课堂教学评价规范的主要内容

41、包括四个方面,即两个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一个评价结果分析框架和一套数据处理工具。其中,教学设计方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用于评价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全流程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对教师的教学实施和教学成效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分析框架和数据处理工具实现了智慧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的数字化分析。评价规范已在蚌埠市“数据驱动因材施教”优质课比赛、智慧课堂抽样赛等比赛中应用,通过智慧课堂评价规范的推广普及和广大教师的积极实践,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得到切实提升。(三)打造专递课堂智能帮扶模式,促进城乡师资均衡发展聚焦乡村教师数量、能力不足等问题,搭建“专递课堂”,打造城乡结对帮扶模式,实现城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有效提升乡村

42、学校教学质量。为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蚌埠市与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签订教育质量提升结对帮扶协议,立足“云端帮扶”,蚌埠市13所优质中小学校及幼儿园与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开展结对帮扶,聚焦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2022年开展各类帮扶活动515场,实现了教师智力资源的跨区域流转。(四)探索教师教研联盟新模式,融入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资源优势,落实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蚌埠市与上海市徐汇区建立教育信息化联盟,共建研修共同体,共享优质资源,与宁波市教育局联合组织开展教师线上研修,与山东青岛西海岸区联合开展“智慧课堂背景下的同课异构”教学交流研讨活动。在人工智

43、能技术加持下,开展“名师进珠城”活动,邀请来自省内外的知名教授、名师、金牌教练开展讲座辅导,当场测试,巩固效果。先后与陕西省教育厅、重庆市永川区等50多家单位深入交流建设经验,实现跨区域协同发展。三、“1344”模式赋能教师发展蚌埠市积极联动高校和人工智能企业,构建教师队伍建设发展“1344”模式,全面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如图2所示。图2蚌埠市教师发展“1344”模式框架图(一)研发一个研修平台通过构建智慧研修平台,初步实现一体化、分层式培训。目前,已建设线上名师工作室近50个,工作室成员近千名,开设线上课程400多门,其中,专题课程在线学习超过32万人次。平台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师培训中研修过程难

44、记录、实践反思不深刻、优质资源难分享、教师能力难评价等问题,切实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二)实施三维助推计划持续开展百名教师“首席”播种计划、千名教师“骨干”孵化计划以及“全员”提升计划,通过专家引领、课题研究等形式,实现分层分类精准培训,推进城乡教师交流提升,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其中,“全员”提升计划参训教师已超过39000人次,同时响应了规模化、精准化和高质量的教师培训要求。(三)开展四大助力行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数据驱动精准教学优质课比赛”“智慧课堂达人培训”“示范校建设”“全员四赛岗位研修”四项助力行动,选拔培养具有较高素养的新时代教师,让培育成果在实验校、基地校、样板校落地生根。

45、特别是在教师“四赛”(赛上课、赛命题、赛解题、赛成绩)研修活动中,蚌埠市创造性地将人工智能口语评测系统引入英语教师口语能力测试,采用人机对话,机器智能评分的方式实现对全市参赛英语教师的测评考核。自2019年开展“四赛”活动以来,每年覆盖1100余所中小学、3万余名教师。103电化教育研究(四)夯实四项工作机制蚌埠市在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积极探索“UGBS”协同推进模式,凝聚高校(U)、教育管理部门(G)、企业(B)、中小学(S)等多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夯实四项工作机制:一是把智慧教育、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试点工作纳入蚌埠教育“十四五”规划,做好顶层设计,优化基础环境;二是成立“一组

46、一院”,创新管理机制,成立领导小组,建设江淮智慧教育研究院,统筹协同推进;三是实施一把手工程,压实工作责任,每季度一推进,每年一总结;四是实行预算与奖励并行,制定经费保障方案和奖励办法,对于先进单位,进行专项奖补。教育部在关于实施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各试点单位要以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为抓手,积极推进新技术与教师队伍建设的融合,形成新技术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当前,新一代数字技术正在重塑教育形态,蚌埠市将继续以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为契机,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和能力,助推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塑造新区未来之师(管延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教育

47、数字化、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教育强国,时代呼唤我们要加快推进教师队伍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步伐。得益于雄厚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基础,2021年,青岛西海岸新区被评为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单位。一年来,新区主动应对教师队伍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开辟了高水平、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赛道,开创了人工智能助推教师研训、教育教学、队伍治理、资源均衡四位一体发展的良好局面,并在国家级、省级平台进行经验交流展示。一、人工智能助推教师研训高水平实施(一)升级教师发展硬环境为满足信息化建设长足发展需要,加快构建智慧教育环境,基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因材施教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应用行动项

48、目,目前,建成158所智慧学校、4888个智慧教室,为初、高中学校配备英语听说教考系统、数理化学科个性化学习系统,为65所学校配备虚拟实验室。教师培训、教研等活动不再受疫情、地域、时空限制,实现了全场景过程性数据采集分享,足不出校,一键互联。新区衡山路小学、井冈山路小学获评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优秀学校。(二)研发智能研修平台当前教师研训存在着自主选择空间较小、个性化研训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等问题,为打破这一局面,“课程、教学、研修、评价”一体化的教师智能研修平台应运而生。研修平台直播听评课、集体备课、专题研讨多种功能,并灵活设计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线上培训方案,在课程中心建成学科教学、专业发

49、展、班级管理等专题分类课程400余节,组织教师在线学习400万余次。配套网上集体备课制度,组建网上城乡教研共同体,形成了菜单式服务的网络研修学习格局,促进了教师专业化、个性化发展。(三)建立教师信息素养发展体系为建成教师信息素养培、测、评全链条,新区智慧教育指导中心与华中师范大学专家团队、科大讯飞公司合作,开发线上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课程,包括人工智能通识、信息素养专家讲座、教学模式应用等14个模块,组织全区教师进行线上学习,主动将人工智能与个人教育教学融合。制定全区教师信息素养评测方案,制作考核任务单45套,开发信息素养测评题库试题1000余道,采取信息技术融合教学的方式,连续三年暑期对全区教师

50、开展评测,实现教师全员从理论到实操逐一达标过关。组建区域智慧教育专家团队,评选智慧教育首席教师100人,组织开展首席教师论坛、课例展示等活动,发挥首席教师榜样示范带动作用。二、人工智能助推教师教学高质量运转(一)实施智慧课堂教学人工智能、大数据支持下的课堂,改变了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的传统授课模式,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走向更深处。新区推广使用智能助手,利用智能语音评测、作文智能批改、智能阅卷等人工智能手段,帮助教师快速诊断学情,为教师因材施教、以学定教提供最大便利,实现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双提升”,让教师在AI上教学,让学生在AI上学习。青岛西海岸新区为高三学生建立数、理、化学科“一生一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