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职工科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0348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工科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职工科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职工科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6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3年第3期高职工科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彭瑜邝卫华(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1483)【摘 要】本研究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例,重点分析了高职教育中工科专业课程设置问题,对工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执行方式、教学成效进行了深度解析,并对工科课程设置提出可行性建议。最后,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强化技能考核,实现模具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关键词】高职教育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践学时课程设置教学方式高职教育不仅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次,更

2、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而存在的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新体系1。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呈现了两极分化现象,一端是职业技术教育,另一端是学历教育,二者没有同向并行、相互促进,出现了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实践学时设置不同步、培养目标与实际执行悖行、培养目标与教学方式不一致等问题2。深入分析高职教育工科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有助于提升高职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职业性,凸显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及实践性。1高职院校工科专业课程设置问题分析1.1培养目标与专业实践学时设置不同步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21年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了创新创业教育权重,同时还增加了公共课程的课程门数和课程学时数。在专业总学时

3、不变的前提下,增加公共课学时势必造成专业课程学时的压缩。如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三年制,总学时不超过2 600学时,由于公共课程增加到900多学时,专业课程不到1 700学时,去除顶岗实习的448学时和毕业设计的112学时,专业课程仅为1 100学时左右。在高职三年共六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除去最后一个学期的外出实习,平均每个学期约有220学时的专业课程。随着专业课程总学时的减少,专业课程实践学时进一步压缩,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学生技术技能难以达到企业要求的水平。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第一学期的课程设置安排中,五门公共课程约为130学时,专业基础课“机械工程基础”48学时(实践8学时)、“工程图样识

4、别与绘制”64学时(实践32学时),这两门专业课程共计112学时。第一学期教学周数为18周,除去两周的“军事技能”教学,学生第一学期上课周数是16周,总学时约为300学时,即学生第一学期的平均周学时大约为18.75学时,专业课程周学时是7学时,其中实践周学时仅有2.5学时。第二学期到第五学期,专业课程约为1 000学时,在此学习阶段,专业课程学时占三年总学时的比例约为38.5%,占比偏低。此外,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专业课程学时又细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其中专业基础课理论与实践的学时比例大概是73;专业核心课理论与实践的学时比例大概是37;专业拓展课的理论与实践的学时比例大概

5、是82。总体上来看,理论与实践的学时比例约为32,实践教学比例有待提高。对于工科学生来说,仅靠40%左右的实践学时,想成为技术技能型人才有一定难度。以“数控技术基础与应用”课程为例,此门课程为56学基金项目: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现代职教体系视域下职教本科试点专业的建设策略与行动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WTSCX205)。47 高职教育研究时,均为实践学时,要求在两周内完成。一台数控车床可同时供2个学生操作,每次上机时间为4学时,人均2学时,即每个学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实际动手的时长为28学时。“数控技术基础与应用”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已是实践动手时长最长、实践比例最高

6、的课程,上承“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共72学时,实践28学时)、“模具CAD/CAM/CAE”课程(共84学时,实践56学时),下接“模具制造工艺与综合实训”课程(共80学时,实践54学时)和“毕业设计”课程(共112学时,实践112学时)。从这门课程的安排来看,学生的实践操作时长不足,长此以往,学生的实操能力得不到提升,就业竞争优势也将不足。1.2培养目标与实际执行悖行2021年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到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复合型人才是指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能力,在某一方面特别出类拔萃的人才3。对于高职学生可以理解为一专多能,知晓多方面知识、掌握多

7、项操作技术,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为例,要求学生掌握电脑基本操作、编程软件操作、数控车床操作、铣床操作、电工基本操作等。创新型是指能正确理解当前问题的本质,利用最新的、相对全面的科学技术知识,调动可利用的资源,反复优化和改造解决方案,最终能以更低成本、更有价值或更高效的方式解决问题。创新型人才就是能综合运用已掌握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对某一项目进行深加工,使其使用价值和市场价值相统一的人才。无论是复合型人才还是创新型人才都要求学生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和多种操作技能,而在现有的教学过程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成效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第一,课程设置与学时数不够合理。这点前文已有表述,在此不再详

8、述。第二,课程结构设计不够完善,学生专业实践操作和专业技能练习有待提高。对于通识课程等其他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或者线上课程完成,课程内容设置未凸显专业应用性及实践性。第三,人才目标太宽太广、面面俱到,不够聚焦。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目标,可以看成两种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复合型人才是集大成于一身或是某一领域的顶尖人才,如科研人才、艺术类人才;而创新型人才更像综合运用型人才,就一个共同的目标,能够协调多方面的关系、调动多方面的资源、集合多领域的顶尖人才,合作完成任务,更像是金融界、IT界的从事人员。从2021年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来看,更多的是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专业设置的初衷是

9、为制造业和其他需要对机械进行深加工的项目提供技术支持或技术改造,更多的是辅助功能,可以是工程师、机械设计师,也可以是机械制造师。2021年,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设置方向逐步转向机械设计,加大了工程设计、机械制造软件操作的学习和实践操作,比如CAD中望软件、SolidWorks、Creo和UG等软件的学习;增加了与企业的培训合作,以CAD中望软件为例,推出“1+X”证书的考试,代替了2015年之前国家认证的CAD中级考证。以“计算机绘图”“CAD软件综合应用”“三维CAD造型与3D打印”和“三轴加工CAD/CAM软件应用”等课程为载体,学习专业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技能运用。在“冲压模具设计”“塑

10、料模具设计”和“模具CAD/CAM/CAE”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中进一步加大了对专业软件的运用。而在“模具制造工艺与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这两门综合实践课程中,检验了学生在实际操作和生产过程中对专业软件的应用能力,是对自我知识储备认知和专业技能的自检,也是对两年半专业课程学习的一次大考。因此,2021年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设置可认定是为机械制造类行业提供复合型专业人才,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起点辐射华南地区,提供制造行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但从课程设置上来看,难以培养出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1.3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式不协调2021年模具设计及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

11、人才,而目前施行的教学方式却不能与之相协调。教学方式是指教学方法的活动细节、教学过程的活动状态、教学活动的实际呈现,简而言之,就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教学活动,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传授知识和专业技能4。但在实际教学操作过程中,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教学方式并不能如预期所想完全实现培养目标。参考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48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3年第3期造专业,工科院校的设备及相关操作软件无法与市场同步。在设备方面,以多轴数控加工中心操作为例,近年来,多项学生职业技能竞赛项目主要考核的是五轴加工技术,而现有的加工中心五轴机床与竞赛使用的机床不符,使学生在参赛时没有统一的标准进行练习

12、和考核。如按最新的行业标准和竞赛标准购置设备,学校难以负担此费用。即使采用时下推行的虚拟仿真技术(VR),也只能解决加工过程中操作流程的演练,不能真正生产出产品,更不能直接运用到后期的精加工或装配过程中。在软件操作方面,近年来,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大,学生需要使用正版软件进行学习和练习,高职院校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采购正版软件,同时国家正大力扶持国产工业软件产业及软件生态环境,因此,不仅学生要学习相关国产软件,教师也需要同步学习,以更新知识储备、增加知识面。另外,学习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行业现状的差异较大。在高校的象牙塔里,学生面对的只是同学、教师,三年的学习生涯,只有最后一个学期要求学生外

13、出实习,而这半年,学生才真正接触到专业所对应的企业环境和行业现状,这对于初出茅庐的学生来说,可以说是巨变,以致在短期内能适应良好并有所作为的学生并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会选择不从事本专业的相关工作而选择相对熟悉和轻松的工作。因此,高职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不应以固定框架式模板限定专业课程设置,而是更多地根据专业差异性和特殊性,制订适应专业发展和市场需要、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2高职院校工科专业课程设置策略研究2.1增大实践教学学时,保障技能培训时长针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应用技能的培养,应着力增加专业的总学时数,突破2 600学时的总学时限制,进一步加大实践课程的学时比例,实行现场教

14、学。职业教育首先是要培养技术型高素质人才,在课程设置方面,除要求开设的公共课程外,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强能力”“重应用”为原则,要保证专业技术、技能课程占总课时的60%以上,将课堂搬到模拟实验室、车间、工厂等岗位工作环境中,实行现场教学,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岗位工作环境中得到锤炼,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的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提早对真实的工作有深入认识,做好将来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心理准备。2.2线上线下结合,多渠道多路径培养目前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主要是通过开设相关创新创业课程,将创新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分为“创新创业基础课专创融合课程项目化课程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四个阶段。这样的课程安排不仅占用了

15、专业课程的授课时间,而且专业课程的进程和考核的成效也不明显。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将创新创业课程调整为课外实践项目课程,学校以成立工作室、学生社团等组织形式,吸纳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为他们提供相关的学习平台、学习资源和技术支持。工作室等组织形式,可以集中优势、激发灵感,以高校中有创新创业经验的教师为导师,聘请有企业、行业一线经验的企业兼职教师作为项目化导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同时可以为学生提供时间较长的企业现场实践机会。2.3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学习市场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作为考核标准。在高职院校的日常教学中,可开设多门由企业人员授课的专业

16、拓展课程,供学生选择5。在企业教师上课时,不以专任教师的教学标准和课程要求去考核企业人员,也不强求以统一的考核标准来考核学生。由企业人员上课,目的是让学生亲身接触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前熟悉校外环境和人员,进一步为其未来的实习做好心理准备和技能学习。学生在有准备的情况下去企业实习,不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也能更好地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否实现。另外,将职业技能证书与企业标准统一起来,以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去考核学生,例如,“1+X”证书制度的实行:2021年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与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学生参与“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等级证书(中级)”考证,以“CAD综合软件应用”课程为载体,

17、以证书成绩为课程成绩考核学生。学生在完成此门课程学习的同时,也取得了职业技能中级证书。(下转第56页)56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3年第3期3.3善用新技术扩展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路径实效性网络空间信息技术瞬息万变,作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高职院校应有主动意识,及时掌握新的信息传播技术手段,在舆论阵地中抢占先机,把握主动权。在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上,要掌握最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运用机理,运用大数据思维及相应方法提升自身引领能力,如有的高职院校借用“易班”校本化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通识拓展类课程,在学生内化主流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素

18、质。此外,高职院校网络中心可开展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相关技术课题研究,及时引进并善用新技术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参考文献1 徐喜春高校辅导员网络意识形态传播能力提升策略J高校辅导员,2021(4):53-57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363 廖丽金大学生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挑战及其提升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38(3):61-654 许佃兵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生成机理与改进机制J高校教育管理,2015,9(6):110-1145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982.4改变考核方式,强化技

19、能考核专业考核标准应以“社会化”“市场化”为评价标准,改变当前校内评价占比太大的特点,适当强化实践技能考核比重,并增加毕业生从事岗位工作的社会认可度等考核指标6。高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专业课程时,应更多考虑社会参与度、社会需求。将市场需求、社会需要与高校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有机地统一起来,承认培养目标的多样性、多层次性,以及教学模式的多元性,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多样性、多元化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添砖加瓦。3结语高职院校在进行工科专业课程设置时,应根据培养目标、专业需求、学生就业等方面,多角度、多维度思考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课程体系设置,以专业特点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为导向,慎重考

20、虑专业课程的设置,做到尊重专业、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以专业带动学生学习,以学生促进专业发展,相辅相成,彼此成就。参考文献1 陈超波,薛艳平,李继超,等面向工程创新的机器人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8):298-3002 李文双以构建校网“X”证书平台助推学校高职特色专业建设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2(1):59-613 王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2):119-1214 陈涛,刘丽丽,寇山林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职业技能竞赛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150-1515 高立营,肖光春,许崇海,等机械类专业协同育人研究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1,7(31):97-100,1046 郭凌敏高职院校如何从自身出发提升社会认可度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2):1-2(上接第4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