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堂实践案例分析KETANG SHIJIAN将“比较”方法用于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上海民办华曜嘉定初级中学张苗摘要:单元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策略。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是备课的核心和关键,教学过程中要时刻瞄准并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依据单元教学目标可评价教学效果。统编版语文教材以“双线组元”的方式建构单元,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教材实际出发,在深入了解和分析学情的前提下,通过“比较”的方式研读教材:比较单元导语;比较不同篇目同一板块学习活动;比较分析不同篇目的文本特点,来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关键词:单元教学目标;比较方法;统编版语文教材以人文
2、主题、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统编版语文教材全面推广使用以来,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更加聚焦。单元教学“有效避免了单篇教学篇篇精讲、轻重不分的弊端,让教学目标更清晰,教学重点更突出。单元中的各个文本既是独立的个体,又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整体。因此,单篇教学目标需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来确定实施,而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单元教学设计时的第一要务。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的方式研读教材,通过单元导语的比较、不同篇目同一板块学习活动的比较、不同篇目文本分析的比较来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本文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来进行分析。一、单元导语的比较郑桂华教授在其文章中这样评价单元导语的作用:“单元导语相当于整
3、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提要是整个单元学习的纲领。”叫所以,首先要对单元导语进行研究。18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 0 2 3.9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都收录了多篇散文,第一单元散文多描写四时景物,第二单元散文多写挚爱亲情。两个单元的单元导语都对本单元教材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括说明,有共性要求的同时,也各有侧重。第一单元明确学习本单元的三个要求:(1)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2)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3)注意瑞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第二单元的单元导语明确了学习本单元的二个要求:(1)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
4、变化;(2)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案例分析课堂实践KETANG SHIJIAN通过比较两个单元的单元导语得出结论:七年级学段其次,“思考探究”第2 题以后的学习活动,开始多指的散文学习都需重视朗读,在朗读中感知文本内容,体会向文本某部分或某方面的分析。比如春的第2 题、第3作者的情感。所以朗读一定是第一单元的主要单元教学题是品味某些段落的语言,理解最后三段的比喻,并学习目标。写写比喻句。济南的冬天的第2 题是让学生从“理想的第一单元单元导语传达的学习要求,更强调对于写景境界”这个角度去理解体悟作者的情感。古代诗歌四首散文的语言品析,重视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分析,尤其是第
5、2、3、4 题,则更是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使用某些意象的比喻、拟人这两个修辞手法。所以品味写景词句,体会比用意,或是推敲某对偶句的精妙,或是分析诗歌中景物的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之美,也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组合关系。二、不同篇目同一板块学习活动的比较(三)“积累拓展 部分(一)“预习 部分春的“积累拓展”第一项活动即第4 题,“想象下列本单元的三篇讲读课文分别为春济南的冬天和各句描绘的情景,说说加点语句的表达效果”,所选四句均古代诗歌四首,三课的预习活动分别有二或三项。运用了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而加点词都是拟人化的动春的预习活动,是让学生先回想并交流自已知道的词或是喻体。济南的冬天的第一项活动
6、是“品味下列语有关春天的诗歌与文章,再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想象作句,体会句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明确指出要分析拟人者绘制的春景;济南的冬天的预习活动,也是希望学生这一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且本单元的自读课即第3 课调动自己的回忆,回想看过或者经历过的冬景,再朗读课雨的四季的课后“阅读提示”也给出了一个美妙的比喻文,将自己曾经的体验和课文中的济南的冬天相比较,品句,并强调“课文中这样的精彩语句还有很多,再找出一些读课文中丰富多姿又细腻人微的景物描写;古代诗歌四来,朗读并细细体味”。所以从教读到自读,“品味写景词首预习活动是使学生先了解古代诗歌的价值,之后依旧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之美,感知
7、这些文字在写景是朗读为先,再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并体会诗人寄寓在传情方面的表现力”都是本单元各个篇目教学的重要目诗中的情感。本篇的预习活动还提出了朗读的明确要求。标,故作为单元的主目标之二。比较三个教读课的预习活动,我们发现均是从与课文另外,“积累拓展”部分中春的第5 题和济南的冬本身关系不大的生活类或学习经验类活动走向对课文本天的第4 题,均在题干中强调要“标出”文中的“重音和停身的感受理解,而“朗读”成为了其中重要的桥梁,无论学连”,这是具体的朗读方法和要求。我们也将其补充在之前生先唤醒的是阅读经验,还是生活经验,都必须通过朗读确定的主目标之一中,即“把握好朗读的重音和停连,想象走进文本。
8、作者描绘的不同景色,体悟作者寄托在景中独特的感受和所以我们更加确定“朗读”是本单元的教学主目标之情思”。一,且要在朗读中想象作者描绘的不同景色,体悟作者寄最后,“积累拓展”部分还对背诵提出了具体要求,托在景中独特的感受和情思。春的第5 题要求“朗读并背诵全文”,古代诗歌四首的(二)“思考探究”部分第6 题要求“背诵和默写这四首诗歌”,这便是在要求学生首先,春和济南的冬天的“思考探究 第1 题,都“积累情景交融、表现力强的语言材料”,所以将其作为次指向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或是要整体把握文中描绘的不同要目标之一。景色,或是要整体把握文中所描写景物的各自特点,或是三、不同篇目文本分析的比较要体会某首诗
9、歌的整体风格,把握诗歌描绘的某种情景本单元的第1、2、3 课是现代散文作品,第4 课的选文(且春的第1 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次呼应了“预是四首古代诗歌。习”中“朗读”这一学习任务),虽然都强调对文本的整体把春中作者描写了春天到来之时,那些最富有特点握,但每个选文“思考探究”部分的要求各有侧重,所以将也最能体现春之新鲜美好、生机益然的场面,展现出春回整体把握作者在文中所描绘的图景、所写景物的特点,即大地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和赞颂。语言“概括文中画面,把握景物特征”作为本单元教学目标的次生动形象,综合杂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来要目标之一。写景物。2023.9|黑龙江教育
10、教育与教学丨1 9课堂实践案例分析KETANG SHIJIAN济南的冬天中作者描写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抒发了对济南由衷的热爱和赞美。言语灵动,多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神兼备,生动贴切。雨的四季中作者展现了雨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中的不同形象和特点,揭示了雨的精神内涵,表达了赞叹自然、热爱生活的浓郁深情。多次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充满诗意,抒情意味浓厚。古代诗歌四首中,观沧海作者借景抒情,描写了沧海宏观景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择“杨花”“子规”等意象,烘托凄?悲婉的氛围,表达对被贬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怀,以期慰籍友人。次北固山下中诗人借景抒发了自已
11、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旅之感。天净沙秋思中诗人借景表达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凄苦之情。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基本要求,在教读篇目春和济南的冬天二文的教学中,是作为共同的新授知识点和能力点出现的,通过问题链或有阶梯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掌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思维路径。而在自读篇目雨的四季教学中,分析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也是教学重点。本单元的三篇散文,呈现出由教师新授到学生巩固,由指导学习到自主训练的关系。本单元的写景抒情散文也有各自的特点,有其独特的教学价值:同样是分析体会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春和济南的冬天中的比喻、拟人各具特色。春中的喻体更具多样性,如写野花,“散在草丛里
12、,像眼睛,像星星”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赞美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都是用多个喻体来形象比喻同一个对象,生动展现一个对象的多个特点,有的喻体强化动感,有的喻体重在绘形,有的喻体之间有关联和变化。写物附意,扬言切事,抒发了对春天的无比热爱和热情赞美之情。济南的冬天中喻体之间则有着强烈的逻辑性,把“小山”比作“小摇篮”,济南城即是小婴儿;又把山上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着雪的山坡“一道儿白,一道儿黄”,山便成了穿着“带水纹的花衣”的姑娘;城外的远山和村庄像一张“唐代的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水天相接的整体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一组喻体合起来形象地展现
13、出作者眼中冬天济南的景象,济南城宛如一个新生的婴儿,沉睡在安全、舒适的摇篮里,一群温柔的女性,在摇篮边体贴地看护着他,再向外围看,老城处在一个诗情画意、令人心旷神怡的空间的中心,而这个空间又包裹在如空灵的蓝水晶的天地之间。景物不断外延,喻体层层包裹。再看拟人:春一文中,几乎所有的景物都是有灵性、有情感的,春天里的各种景物都极具生气,充满生机,各具情态。小草会“偷偷钻出来”,颇有机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争奇斗艳,呈现出万物复苏之感;鸟儿“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中“卖弄”一词,贬词褒用,写出鸟儿在春风中兴致勃勃尽情欢叫的情态,尽展春天的生机、美好与灵动。这些
14、文字富有诗意,有强烈的画面感和音乐美。同时诉诸读者的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等。而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常将拟人和比喻结合在一起,将景物暗中拟成某一种特定的人,感情色彩因而表现得特别浓烈:“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小山”会“放”、会“说”,是拟人。但它拟的不是一般的人,而是特定的人一一慈善的母亲,表现出小山带来的温暖依靠的感觉,老舍对济南的默默深情蕴含其中。雪给“山”“穿上”花衣,“山”有了美丽的“肌肤”,也是把“山”拟成特定的人一一秀美的少女。这些女性化的形象让老舍笔下的济南更具柔美和温情。其他的拟人句,如小村庄“卧”在山坡上,水“不忍得
15、冻上”,其中的修饰词和动词,都带着温柔、亲切、爱的意味,传达出老舍作为一个外乡人,对济南的欢喜和留恋。以上两篇教读散文都是用比、拟人两种修辞手法去描绘一个季节或者一个地方的各种景物。而在雨的四季中,作者在细致观察四季的雨之后,用这两种修辞手法,对“雨”及雨中事物极尽描绘,并融合了奇妙的想象,写出春雨的清新怡人、夏雨的热烈奔放、秋雨的沉静端正、冬雨的平静与纯洁。同时赋予了雨灵性和情感,让四季之雨“容貌”有别,“性情”各异。这一单元的四课中:三篇现代文侧重落实瑞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写景的表达效果,感知这些文字在写景传情方面的表现力;第四课的四首古诗侧重于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综合
16、以上分析,我们确定单元教学中多篇课文不同课时的教学目标(见表1):20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 0 2 3.9案例分析课堂实践KETANG SHIJIAN表1 各篇目教学目标表落实单元教学目标课题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第21.品读词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课时课时1.把握好朗读的重音和停连,想象作者描绘的一幅第1幅美丽春景,体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课时进取的人生态度。2.概括文中多幅春景,把握不同景物的特征。1.瑞摩品味有表现力的写景词句,理解比喻、拟人第2等修辞手法的妙处,感知其中的浓烈情感。课时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顺序、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一特定时令的景物。1.朗
17、读写景的修辞句,体悟作者对济南冬景的情感。第12.学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课时3.通过改文和原文的比较,品析课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独特和精妙。1.恰当地把握朗读中的停与连,感受雨景之美。第12.想象作者描绘的不同雨景,理解四季的雨不同的课时人格化形象,体会作者对雨的情感。3.品味文中的修辞句对写景传情起到的作用。1.熟读成诵,并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第12.结合朗读对诗中之景展开想象,感悟诗人在诗歌课时中寄寓的情感。课时教学目标学习水平(写单元教学目标的序号)B1B4C2D5B1C2C2B1B1C2A3B1C2写作部分的主题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让学生到生活中细心观察与体验,
18、并能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描写。这与本单元阅读教材中写景的教学内容相对应。学生在学习完前面几篇写景抒情散文后,学会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来写景,并在写景之时融人自己的主观感情。阅读材料重输入,写作训练重输出。故我们的单元教学目标最后一条为“学写有品质的比喻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格表现景物特点,抒发真实感受”作为次要目标之一(见表2)。学习水平1.把握好朗读的重音和停连,想象作者描绘的不同景色,体B悟作者寄托在景中独特的感受和情思。主要目标2.品味写景词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之美,感知这些文字在写景传情方面的表现力。3.积累情景交融、表现力强的语言材料。4.概括文中画面,把握景物特征。次
19、要目标5.学写有品质的比喻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格表现景物特点,抒发真实感受。“比较”既可见高下,又可见异同。我们将“比较”用于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在充分研读统编教材的基础上,合理地制定单元教学目标,力求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过程,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达成单元教学目标。表2 主要目标与次要目标表参考文献:1】郑桂华.部编本语文教材单元学习单元教学目标活动的特点及教学建议: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部分为例天津师范C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 0 1 9(3).A2韦海荣.对单元教学的再思考:兼谈B单篇课文教学目标的确定.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 0 2 0(4).D编辑/李莉2023.9|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