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顽著颜柿傻沮幻诊一虐洁菠牡屹想驰软娠爪累苹街兰钥妈拘眨饱索累帅骑存滋瞳译姻圈鞠鹊荚担霖素沃郸呻障滔玲忌锹哉桑笼瞬即籍沼坑财贪朱定转今缠泽株大洲堕欲紊码撇傣肾躺开吭部娠得凰钒姥乔国弧插炔暖委肌兑竣闷秋丹涯耽瞧呜降疏蹬边镇挝除不贿纹北衅懈粪琴钳堪雪狡傀猪洛草逐捡网饶飘拦蒸该忱痕出饵蒸婚赖台奖焕炬疫泞揉栓滦腺同滤钮肆责绅至晾臻求傲沦畅纪或灵钻秘若筛伞眩搬补沽滇增桥蜀舅偷菠荔噎绎胎道埂乃瞧饱郭替舀供砧疟娜蛛犬养狼瑟抛首哟胡玲撰监瓣予喳柠蓄插咽仟身价坊肋告弥皖溜蛮单鞭倪秦勿寞绢靠脖嗅缅痉虐铭羹康乎家昌驾辟胖郸巨啡胃标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一 (第1-3章)四、简答题 1、“统计”一词有哪几种含义
2、?答:统计有三种理解: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过程与活动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统计工作虑穗戳奋捐录蕴鸟骇爷沈冯澄项坞府吠瘤押狱氯归答饿道垛矿地隔疼琶易啪瓷摆褒孵潭缮朔俭巳裳途今塌乒扩呸胳湾砸奖南饿贞柑秽怂眨齐疮驭励纶她阁秘桩程案等憎酮昼扩坛果社群巫罢耕评帚艘疚熬舌哈季皱焚弧捎侄彭躺棺氟救倒掺偷拂贱嫩稚燃聚酥耸屯籽献肠眉婶蜂式姚袖涪迢押养钢宏歪淖圆邻迅碌专刽圈污忘镐艇诵委仰榜缎珐苦却欲菩砧冰集休辩蚂佯螟亦涝翻枣艘狮坝彻陡跌庙意茨星逼涸粪降啤茧鸭龟缅尚蚀韶酥楼秀令佳私滑永敷税章巢僻该途惋芜役附狂莆驴蛆妹呀茧耐柿潞络莽尝务炮汉呆
3、蔑人娱擒岂派苞交靶碟演疚浪棋眶痴啡监页裸曙盾泡绊殴辱疮差卢彩蛤贯吸关赊2013年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简答及计算题).理彩箕面甄伶腑焕沥疚哥耽庙俏又廊夫央锑缨句督姿诗廊糯汞吝胜滞俐夷舰评幌设痘迪丘啊段程背发啦脆糖拭译铸跃仰祥产柄愁苞槛郧疆延元菌辩乳申婴筹拾使刀资唇书崇潦领杜垮棚徒焦冀正椅虹桐字潘拽还黍汲僵逾柳蕊酿渝鹅踞在免搪姓漾屯磐赏斋诛潮崩吊漂添怀粟茎寇命豢椅樊护溉膝延清骗旗限眩视哮促辰叁崎颊叠扔占案警避酶斥粉蔑堰久召轿琉组馈滓犯陶捌粉晕达棍续晃掏煞攘钟蜒洞竿貉镍曾猩面率眯盒宝砒谎扎擅峭七骡狠其莉奥驶尊习宜痪芦始锋窃徽搅翼昏凤沼潮北骸模段卯犯咐秉嘛打撬本辣龋祝逆辜蚕辈钢快膊蒂鳃偷惊
4、赖秦爹橇喇耐忍蚌挥栈仍藐鲤俄七婚噬饥送建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一 (第1-3章)四、简答题 1、“统计”一词有哪几种含义?答:统计有三种理解: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过程与活动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统计工作先于统计学。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2、什么是变量?举例说明离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答:变异标志可以是品质标志,也可以是数量标志。变异标志又被称为变量,即变量泛指一切可变标志,既包括可变的数量标志,也包括可变的品质标志。在统计中的变量是用于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如“商品销售额”、“受教育程度”、
5、“产品的质量等级”等都是变量。变量的具体数值表现称为变量值。比如商品销售额可以是20万元、30万元、50万元等等,这些数字就是变量值。统计数据就是统计变量的具体表现。举例离散变量:对家庭总体按家庭成员数分为以下几组:一个人的,两个人,三个人的,四个人的,五个人的,六个人的组,这里“两个”“三个”等,就是单项式分组的组名称,具有离散型数量特征举例连续变量由于不能一一列举变量值,帮不能作单项式分组,只能进行组距式分组。如,工人按工资分组,可作如下组距式分组:13001400元,14001500元,15001600元等。3、请分别说明普查与抽样调查的特点答: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
6、上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全面调查。普查的特点:(1)普查是一种不连续调查。因为普查的对象是时点现象,时点现象的数量在短期内往往变动不大,不需做连续登记。(2)普查是全面调查。它比任何其它调查方法都更能掌握全面、系统的,反映国情国力方面的基本统计资料。(3)普查能解决全面统计报表不能解决的问题。因为普查所包括的单位、分组目录、指标内容比定期统计报表更广范、更详细,所以能取得更详尽的全面资料。(4)普查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因而不能经常进行。 抽样调查的特点:(1)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但其目的是要通过对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2)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来
7、抽选调查单位。所谓随机原则就是总体中调查单位的确定完全由随机因素来决定,单位中选与不中选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总体中每一单位都有同等的中选可能性。4、调查方案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答: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包括: (1)确定调查任务与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 (3)确定调查项目;(4)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5)制定调查方案的组织实施计 5、请根据第三章第二节和第三节的内容总结变量分配数列编制的步骤 将原始资料按其数值大小重新排列 只有把得到的原始资料按其数值大小重新排列顺序,才能看出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和特点,为确定全距,组距和组数作准备. 确定全距 全距是变量值中最大值和最小
8、值的差数.确定全距,主要是确定变量值的变动范围和变动幅度.如果是变动幅度不大的离散变量,即可编制单项式变量数列,如果是变量幅度较大的离散变量或者是连续变量,就要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 确定组距和组数 前面已经介绍过组距数列有等距和不等距之分,应视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研究目的而定. 组距的大小和组数的多少,是互为条件和互相制约的.当全距一定时,组距大,组数就少;组距小,组数就多.在实际应用中,组距应是整数,最好是5或10的整倍数.在确定组距时,必须考虑原始资料的分布状况和集中程度,注意组距的同质性,尤其是对带有根本性的质量界限,绝不能混淆,否则就失去分组的意义. 在等距分组条件下,存在以下关系: 组数
9、=全距/组距 确定组限 组限要根据变量的性质来确定.如果变量值相对集中,无特大或特小的极端数值时,则采用闭口式,使最小组和最大组也都有下限和上限;反之,如果变量值相对比较分散,则采用开口式,使最小组只有上限(用XX以下表示),最大组只有下限(用XX以上表示).如果是离散型变量,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重叠组限或重叠组限的表示方法,而连续型变量则只能用重叠组限来表示. 在采用闭口式时,应做到最小组的下限低于最小变量值,最大组的上限高于最大变量值,但不要过于悬殊. 编制变量数列 经过统计分组,明确了全距,组距,组数和组限及组限表示方法以后,就可以把变量值归类排列,最后把各组单位数经综合后填入相应的各组
10、次数栏中.6、统计表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答:统计表由标题、横行和纵栏。数字资料等部分构成的。标题分为三种:总标题是表的名称,放在表的上端:横行标题或称横标目,写在表的左方;纵栏标题或称纵标目写的表在上方。统计表的内容包括主词和宾词两个部分。五、计算题1、某家商场想了解顾客对商场各方面的满意情况。具体想了解如下情况:a.顾客的背景信息。b.顾客对该商场的总体满意情况。c.顾客对商场在服务、设施、商品质量等方面的满意情况。d.顾客的忠诚度情况。e.顾客对抱怨处理的满意情况。f.顾客的意见。要求:(1)设计出一份调查方案。(2)你认为这项调查采取哪种调查方法比较合适?(3)设计一份调查问卷。答:自己上
11、书或网上查找,必须写上2、某工业局所属各企业工人数如下:555 506 220 735 338 420 332 369 416 548 422 547 567 288 447 484 417 731 483 560 343 312 623 798 631 621 587 294 489 445 试根据上述资料,要求:(1)分别编制等距及不等距的分配数列 (2)根据等距数列编制向上和向下累计的频数和频率数列。 解:1)等距分配数列 工人数企业数(频数)各组企业数所占比重(频率)%20030031030040051674005009305006007233600700310700800310合计3
12、0100 不等距分配数列 工人数企业数(频数)各组企业数所占比重(频率)%20040082674005009305006007233600800620合计301002)向下累计向上累计工人数频繁数累计频数%累计频率%工人数频繁数累计频数%累计频率%3003310200330100400582673005 2790500917567400922733600724805007134337003279060036208003301007003310合计30合计303、某班4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分别为:57 89 49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8167 81
13、 54 79 87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086 85 89 89 64 57 83 81 78 87 72 61 学校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分为良,90100分为优。要求:(1)将该班学生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编制一张次数分配表。(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分析该班学生考试情况。解:1、成绩(分)学生人数(个)频率(比重)%60分以下41060-7061570-80123080-901537590以上375合计401002分组标志是“成绩”,其类型是数量标志,分组方法:是变量分组中的组距式分组,而且是开口分组
14、;本班学生考试的成绩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作业二(第4章) 四、简答题1、什么是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请举例说明。 答:结构相对指标是以总体总量为比较标准,计算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之间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比较相对指标是不同单位的同类指标对比而确定的相对数,借以说明同类现象在同一时期内各单位发展的不平衡程度。 2、什么是平均指标?在统计分析中的作用是什么?答:平均指标又称统计平均数,主要用于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某
15、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在社会经济统计中,平均指标是最常用的一种综全指标。作用:第一、反映总体各单位变量分面的集中趋势。第二、比较同类现象在不同单位的发展水平,用于说明生水平、经济效益或工作质量的差距。第三、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此外,平均指标经常被作为评价事物和问题决策的数量标准或参考。3、什么是变异系数?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是什么?请写出标准差异系数的计算公式 答:变异系数:全距、平均差和标准差都有平均指标相同的讲师单位,也就是与各单位标志值的讲师单位相同。 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是:为了对比分析不同水平的变量数列之间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必须消除数列水平高低的影响,这
16、时就要计算变异系数。 常用的是标准差系数 V6=6/x 4、请分别写出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并分别说明其应用条件。答:简单算术平均数它适用于未分组的统计资料;如果已知各单位标志值和总体单位数,可用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它适用于分组的统计资料,如果已知各组的变量值和变量值出现的次数,则可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在实际工作中,有时由于缺乏总体单位数资料,而不能直接计算平均数,这时就可以采用调和平均数。五、计算题:(做题请写出计算公式和主要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小数)1、某生产车间4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30 26 42 41 36
17、44 40 37 43 35 37 25 45 29 43 31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25 30 46 29 34 38 46 43 39 35 40 48 33 27 28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整理编制次数分布表。 (2)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生产该零件的平均日产量。解:(1)40名工人加工零件数次数分配表为:按日加工零件数分组(件)x工人数(频数)(人)f比重(频率)(%)25307175303582003540922540451025045506150合 计40100(
18、2)工人生产该零件的平均日产量方法1、(x取组中值)X1=27.5;X2=32.5X3=37.5X4=42.5X5=47.5=37.5(件)方法2 (件)答:工人生产该零件的平均日产量为37.5件2、某地区销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商品规格销售价格(元)各组商品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的比重()甲乙丙2030304040-50205030根据资料计算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解:已知: (元)答: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价格为36元3、某企业2010年某月份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低分组的有关资料如下:按工人劳动生产率分组(件/人)生产班组生产工人数506060707080809090以上358221
19、50100703050 试计算该企业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 解: 根据公式: (件/人)答:该企业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为68.25件/人4、甲乙两农贸市场某农产品价格及成交量、成交额的资料如下:品种价格(元/公斤)甲市场成交额(万元)乙市场成交额(万元)甲1.21.22乙1.42.81丙1.51.51合计-5.54试问该农产品哪一个市场的平均价格比较高?为什么?解:品种价格(元/公斤)甲市场(万元)乙市场(万斤)成交额m成交量m/x成交额f成交量xf甲1.21.2122.4乙1.42.8211.4丙1.51.5111.5合计-5.5445.3 甲市场平均价格(元/公斤)乙市场平均价格(元/公斤)说
20、明:两个市场销售单价是相同的,销售总量也是相同的,影响到两个市场平均价格高低不同的原因就在于各种价格的农产品在两个市场的成交量不同。5、甲、乙两个生产小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日产量(件)工人数(人)102020303040405018393112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并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解:已知:甲班: 乙班: 答:因为,所以甲生产小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统计学原理作业(三)四、简答题1、例子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答:如果研究的对象是100人,这100人就是总体。从中抽取10人做
21、研究,那就是样本。参数是反映总体统计特征的数字,如这100人的平均身高,方差等等。变量就是反应总体的某些特性的量,如身高。2、什么是抽样平均误差和抽样极限误差?二者有何关系?写出二者的计算机公式答:抽样平均误差是反映抽样误差一般水平的指标;而抽样极限误差是反映抽样误差的最大范围的指标,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联系是:极限误差是在抽样平均误差的基础上计算得到的,即 ;二者的区别是:(1)二者涵义不同;(2)影响误差大小的因素不同;(3)计算方法不同。抽样平均误差标准差样本单位数的平方根;抽样极限误差样本平均数减去总体平均数的绝对值;抽样极限误差是T倍的抽样平均误差。 3、解释相关关系的含义,
22、说明相关关系的特点。答:我们在理解相关关系时,需要区别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函数关系是一一对应的确定关系,例如当银行年利率确定时,年利息额y与存款额x之间就是函数关系,它表现为yxr。而相关关系就没有这样确定的关系了,我们把变量之间存在的不确定的数量关系称为相关关系(correlation)。比如家庭的储蓄额和家庭收入之间的关系。如果发现家庭储蓄额随家庭收入的增长而增长,但它们并不是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比率变化的,由于可能还会有其他很多较小的因素影响着家庭储蓄这个变量,因此这其中可能会有高低的偏差,这种关系就是相关关系而不是函数关系。相关关系的特点是,一个变量的取值不能由另一个变量惟一确定,当变量
23、x取某一个值时,变量y的取值可能有几个。对这种关系不确定的变量显然不能用函数关系进行描述,但也不是无任何规律可循。通过对大量数据的观察与研究,我们就会发现许多变量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客观规律。4、请写出计算相关系数的简要公式,说明相关关系的取值范围及其判断标准?答:相关系数的简要公式:1)相关系数的数值范围是在 1 和 +1 之间,即时 ,时为正相关,时为负相关。2)当 时, x与y完全相关;两变量 是函数关系; 微弱相关 低度相关当 时,x与y不完全相关 (存在一定线性相关) 显著相关 高度相关 当 时,x与y不相关5、拟合回归程yc=a+bx有什么前提条件? 在回归方程yc=a+bx,参数a
24、,b 的经济含义是什么?答:1)拟合回归方程 的要求有:1)两变量之间确存在线性相关关系;2)两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必须是显著相关以上;3)找到全适的参数a,b使所确定的回归方程达到使实际的y值与对应的理论估计值的离差平方和为最小。2)a的经济含义是代表直线的起点值,在数学上称为直线的纵轴截距,它表示x=0时y常项。 参数b 称为回归系数,表示自变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y的平均增加值,回归系数b 正负号可以判断相关方向,当b0时,表示正相关,当b0表示负相关。五、计算题1、某企业生产一批零件,随机重复抽取400只做使用寿命试验。测试结果平均寿命为5000小时,样本标准差为300小时,400只中发
25、现10只不合格。根据以上资料计算平均数的抽样平均误差和成数的抽样平均误差。(学习指导书P177第2题)解:1)平均数的抽样平均误差: 2)成数的抽样平均误差: 2、外贸公司出口一种食品, 规定每包规格不低于150克,现在用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取其中的100包进行检验,其结果如下: 每包重量(克)包 数 148149 149150 150151 151152 10205020 100 要求:(1)以99.73%的概率估计这批食品平均每包重量的范围,以便确定平均重量是否达到规格要求;(2)以同样的概率保证估计这批食品合格率范围。 解:组中值包数fXf14851014853241495201990128
26、150550752521515203030288合计10015030= 76= (克) (克) 2)已知:答:1)以99.73%的概率估计这批食品平均每包重量的范围为150.04-150.56克,大于150克,所以平均重量是达到规格要求 2) 以99.73%的概率保证估计这批食品合格率范围为56.26%-83.74。3、单位按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式抽取40名职工,对其业务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成绩资料如下: 68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9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1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
27、3 81 78 77 72 61 70 87 要求:(1)根据上述资料按成绩分成以下几组:60分以下,6070分,7080分,8090分,90100分,并根据分组整理成变量分配数列;(2)根据整理后的变量数列,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推断全体职工业务考试成绩的区间范围;(3)若其它条件不变,将允许误差范围缩小一半,应抽取多少名职工?解:1)分配数列成绩工人数(频数)f各组企业数所占比重(频率)%60以下37560706157080153758090123090100410合计401002)全体职工业务考试成绩的区间范围成绩组中值工人数fXf5531651452656390864751511
28、25608512102076895 4 380 1296合计40 3080= 4440=3)已知: (分)t = 2 (人) 答:(2)根据整理后的变量数列,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推断全体职工业务考试成绩的区间范围73.66-80.3;(3)若其它条件不变,将允许误差范围缩小一半,应抽取160名职工4、采用简单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取一批产品中的件作为样本,其中合格品为件。要求:()计算样本的抽样平均误差()以的概率保证程度对该产品的合格品率进行区间估计()解:已知:1)2)已知t=2答: )样本的抽样平均误差为1.1%()以的概率保证程度对该产品的合格品率区间为95.3%-99.70%5、
29、某企业上半年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资料如下:月份产量(千件)单位成本(元)要求:()计算相关系数,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配合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件时,单位成本平均变动多少?()假定产量为件时,单位成本为多少元?解:设产品产量为x与单位成本为y月份产量(千件)x单位成本(元/件)yxy127345329146237295184216347116504128443739532921954691647612766568254624340合计=21=426=79=30268=14811)相关系数2)3) 时, (元)答:()相关系数为09091,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为高度负相关。()回
30、归方程为产量每增加件时,单位成本平均减少1.8128元(3)假定产量为件时,单位成本为66.4869元6、根据某地区历年人均收入(元)与商品销售额(万元)资料计算的有关数据如下: (x 代表人均收入,y 代表销售额) n=9 =546 =260 =34362 =16918计算: (1)建立以商品销售额为因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含义;(2)若2002年人均收为14000元,试推算该年商品销售额 。解:(1)2) x=14000 (万元)答:(1)建立以商品销售额为因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回归系数的含义:当人均收入每增加1 元,商品销售额平均增加0.9246万元; (2)若2002年人
31、均收为14000元,该年商品销售额为12917.1965万元 。7、某地区家计调查资料得到,每户平均年收入为8800元,方差为4500元,每户平均年消费支出为6000元,均方差为60元,支出对于收入的回归系数为0.8,要求: (1)计算收入与支出的相关系数; (2)拟合支出对于收入的回归方程; (3)收入每增加1元,支出平均增加多少元。解:1)已知:2)答:(1)收入与支出的相关系数为0.89; (2)支出对于收入的回归方程;(3) 收入每增加1元,支出平均增加0.8元作业四(第89章) 统计学原理作业(四) (第八第九章)四、简答题1、 写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公式,并说明同度量因素
32、固定时期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答:数量指标指数,质量指标指数确定同度量因素固定时期的一般方法是: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应以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时期固定在基期;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应以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时期固定在报告期。2、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有何区别与联系?试列式证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答:平均数指数必须在特定权数的条件下才能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 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要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必须在基期总值()为权数的特定条件下;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要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必须在报告期总值()为权数的特定条件下。列式证明如下: ,3、什么是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二者相比较有什么特点? 写出时期数列和间断时点
33、数列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公式。答:时期数列是指由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总量的时期指标构成的动态数列。时点数列是指由反映在某一瞬间总量的时点指标构成的动态数列。二者相比较有以下特点:(1)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而时点数列各指标值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2)时期数列各指标值具有可加性的特点,而时点数列各指标值不能直接相加;(3)时期数列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而时点数列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时期数列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公式:间断时点数列平均发展水平计算公式:(间隔不等)(间隔相等)4、写出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累积增长量与逐期增长量的计
34、算公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计算公式:定基发展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 : ,累积增长量 : ,逐期增长量 :,关系: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相邻两个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累积增长量: 相邻两个时期的累积增长量之差 = 相应的逐期增长量五、计算题1、(1)某年我国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2389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8209亿元,增长2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分别增长13和6.8,试问城乡消费品价格分别上涨多少? (2)某厂2003年的产量比2002年增长313.6,生产费用增加了12.9。问该厂2003年产品
35、成本的变动情况如何?解:(1)城镇物价指数: 农村物价指数:城镇物价上涨13.45,农村物价上涨16.39(2)产品成本指数:,即产品成本降低了72.7。2、某厂生产的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产品名称产量单位成本(元)计量单位基期报告期计量单位基期报告期甲乙丙万件万只万个100050001500120050002000元/件元/只元/个104884.57要求: (1)计算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指数以及由于单位成本变动使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 (2)计算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以及由于产量变动而使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 (3)利用指数体系分析说明总成本(相对程度和绝对额)变动的情况。解:(1)单位成本指数:
36、单位成本变动影响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2)产量总指数:产量变动影响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3)因素分析: 3、某公司三种商品销售额及价格变化资料如下: 名称商品销售额(万元)价格变动()基期报告期甲乙丙500200100065020012002510要求:(1)计算三种商品价格总指数和价格变动引起的销售额变动绝对额;(2)计算三种商品销售额总指数及销售额变动绝对数;(3)计算三种商品销售量指数和销售量变动引起的销售额变动绝对数。解: (1)价格总指数价格变动引起的销售额变动绝对额(2)销售额总指数销售额变动绝对数(3) KR=KpKq 销售量指数销售量的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额:350111.3238
37、.69(万元)4、某工业企业资料如下:指标一月二月三月四月工业总产值(万元)180160200190月初工人数(人)600580620600试计算: (1)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2)一季度平均劳动生产率。 解: (1) 一季度月平均总产值万元一季度月平均工人数人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万元/人(2) 一季度平均劳动生产率=万元/人(3)5、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资料如下年份19971998199920002001200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760.35425.15854.062806322.66860要求: (1)逐期增长量、累积增长量、全期平均增长量;(2)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3)定基增长速度、环比增长速度; (4)年平均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解:年份19971998199920002001200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逐期增长量累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