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精准思政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79319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准思政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精准思政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精准思政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精准思政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7-2023 年 6 月第 26 期Jun.2023No.26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精准思政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李 新a,高仕宁b,王 莹c(哈尔滨工业大学 威海 a.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b.学生工作处;c.语言文学学院,山东 威海 264209)摘 要 充分调研、分析和论证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对网络舆情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分析,以精准思政为切入点,在更精准有效地引导好网络舆情的发展和处置的同时,又能通过网络舆情事件丰富和补充思想政治教育案例与元素,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提升及正确掌握网络舆情引导

2、的方式方法都是极为有利的,为培养时代新人营造和谐的校园舆论环境。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网络舆情;精准思维基金项目 2022年度山东省青少年研究规划课题“精准思政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22AJY123)作者简介 李 新(1978),女,山东济南人,硕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高仕宁(1978),女,山东德州人,硕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学生工作处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王 莹(1978),女,重庆人,硕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

3、74-9324(2023)26-0027-04 收稿日期 2022-12-27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思维要求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对事物进行全面分析和准确研判,从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看到本质,从千头万绪中切中问题的要害,精准有效地快速解决问题,推动重点工作。精准思政就是精准思维引领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是坚持精准思维、实现精准育人的新方法,是满足学生精神需求的新途径。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网领域的投射,是社会舆情的直接体现1。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络舆情以网络为中间介质,聚焦正在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成为网民的感受、态度、观点、互动及后续影响传播的综合体

4、。高校网络舆情事件频发,给大学生安全稳定的工作和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诸多挑战,因此,网络舆情引导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高校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然而,如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优势精确掌握舆论引导规律,精准提升舆情引导的处置能力,精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从而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却没有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充分重视。在舆情处置方面,一些高校仍然存在理论研究不深、方式方法不得当、实战操作不擅长等问题,这是现在高校在应对网络舆情时的短板和不足。笔者在充分调研、分析和论证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精准思维,从舆情引导和思想政

5、治教育的双重角度,尽快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尽快建立完善的舆情引导与处置机制,为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营造良好的校园舆论环境。一、对高校网络舆情事件的共性分析根据周琴等3对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141个高校舆情案例进行的文本分析,高校网络舆情呈现以下特征:(1)网络舆情突发性强、涉及面广、影响大。涉及高校教育管理类的舆情事件占比最大,为48.93%。高校教育管理涉及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是容易引发舆情的重点领域,要通过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舆情事件少发生甚至不发生。(2)社交媒体平台加速了网络舆情的生成与传播。90%以上舆情事件的首发信

6、息曝光于新浪微博,少部分舆情事件经私人社交平台(如微信朋友圈、QQ空间等)发布后,再经由他人转发到新浪微博等社交平台。自媒28-教育教学论坛2023 年 6 月体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领域,也是难点领域。为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和学生的网络素养,引导其运用网络优势,通过持续设计和推出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作品,强化网上价值观引领,弘扬积极向上的青春正能量,是有效应对负面舆情的重要课题。(3)高校网络舆情处置不当极易催生二次舆情。经过分析发现,传播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舆情事件多数被二次传播,甚至多次传播。二、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原则从精准思政角度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应遵循如下四个原则

7、。(一)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4。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和方法论指导,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最佳选择路径5。因此,实事求是原则更应成为网络舆情引导的首要原则。有关高校的网络舆情之所以被网民如此关注,与现在社会对年轻人关注程度的提高和对教育领域的重视离不开。因此,高校必须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处置和引导舆情。例如,高校可以迅速成立专班,调查清楚舆情事件的来龙去脉、事实真相,并对各个风险点进行详细分析,根据舆情发展规律适时公开真相,使关注该事件的网民清楚全面地了解舆情事件的全部情况。

8、(二)坚持第一时间处置原则从多起高校舆情的发生规律来看,事件进入爆发阶段前往往存在较长时间的萌芽期,学生起初仅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表达自己对相关问题的看法,当事件的相关矛盾越来越大且侵犯其切身利益时,才会演化为“舆论声讨”的显舆论。部分高校对舆情的监测和研判重视不足,错过了黄金处置期,最终演变为重大舆情。因此,舆情引导要重视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发声、第一时间引导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正面回应和引导,牢牢掌握网上舆论工作的主动权,抓住舆情引导的黄金期。(三)坚持一致协调原则坚持对外发布信息时保持一致。高校一旦爆发负面舆情,往往不是某一部门出问题,而是多部门相互关联,较为复杂烦琐

9、。比如新冠病毒感染时期,随时调整变化的校园管控措施是否能够做到学校、学院、班级统一协调、信息一致,避免因信息传递不一致而产生次生舆情。学校可启动联动机制,坚持上下协调统一,遏制舆情的进一步扩大,避免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四)坚持平等尊重原则平等尊重原则主要是指作为高校网络舆情监控者及整体协调者的教师,应该随时保持与青年网民之间的联络,通过青年大学生喜欢的具备民主、平等特点的沟通方式,实时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关注点与敏感点,取得他们的理解、认可与尊重。在重大舆情发生初期,可以听取部分在网上有一定影响力的青年学生的意见或建议,在舆情引导方面尽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解答困惑、阐述政策,及时收集学生提出的有效或

10、具有可行性的建议,确保舆情处置与引导有效果。三、网络舆情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的关系分析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角度而言,网络舆情有以下三个重要作用:(1)网络舆情作为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引人关注的方式,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元素的传递。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持续用心设计或推送学生喜闻乐见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的网络舆情事件,吸引青年学生持续关注。(2)网络舆情作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参与形式6。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将网络舆情事件整理成典型案例,通过舆论的不同走势,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问题所在,突破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式”的局

11、限性。(3)网络是一种能够加强对公共权力监督的民主参与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如果能够做到选择好、利用好一些公共舆情事件,并通过合适妥善的渠道或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积极建言献策,进行反馈,可以提高学生监督社会、政府、学校等机构的积极性,提升公民意识,维护公民权益,发展和完善对学校乃至政府的监督机制。网络舆情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正面的网络舆情能够起到积极的宣传和引导作用,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负面的网络舆情容易造成负面信29-第 26 期息的传播,甚至放大、加重青年学生的负面情绪,引发群体性问题。因此,要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

12、观点和看法,客观、全面、正确地看待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民生问题等,使其学会揭示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增强学生的网络政治鉴别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从网络舆情角度而言,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高校网络舆情可以发挥三个功能:(1)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加强文化自信,坚持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加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工具媒介,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中进行正确、全面、深刻的解读和宣传,从而提升青年学生在网络思潮中的政治领悟力和政治辨别力,自觉抵制负面舆情对个人健康成长的干扰。(2)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提升其法治和道德意识。通过运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3、中多种成熟有效的教育方法,加强学生对网络舆情事件的系统分析和解读,对互联网法律法规进行宣传教育,尤其对信谣传谣、恶意诽谤、个人信息泄露等不端行为进行重点强调,提升学生的法治思维,共同维护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环境。(3)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及时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优势,通过谈心谈话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解决学生的困惑,形成良好的群体舆论生态。通过及时发现和了解学生在负面舆情事件中的看法或情绪,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主渠道或谈心谈话的方式,点面结合,对学生受网络舆情影响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探讨和引导,疏导学生的负面情绪,引导网络舆论走向正轨。四、精准思政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策略分析党的二十

14、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然而,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7。这就迫切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尽快掌握精准思维这一科学的思维方式,不断提高科学处理问题的能力,坚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迅速找到问题的根源并提出全面完善的解决方案。面对频频发生的高校网络舆情,要做到及时、精准、迅速地引导和处置,只有精准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宣传规律和舆情应对规律,才能真正快速地抓住事件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迅速发挥效用,转危为安。因此,运用精准思政引导高校网络舆情可以通过建立健全以下三个体系予以实现。(一)形

15、成立体式网络舆情监控体系随着近年来高校网络舆情事件的频发,绝大多数高校都高度重视舆情危机处置的前置性工作,即加强网络舆情监控体系的建设。一是引进高水平舆情公司协助开展舆情监控工作。很多高校借助一些社会资源广、搜索技术高、处置经验丰富的舆情公司,协助高校开展舆情信息收集工作,切实提升了高校网络舆情监控体系的质量和水平。二是发挥本校的资源优势,开发符合本校实际的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引进校外公司虽然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出于对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和监控系统个人信息保护的考虑,很多情况或数据不适合由校外人员掌握。因此,部分高校可结合本校实际,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技术优势,通过项目化开发设计网络安全监控体系,

16、实现更加有效的舆情监控覆盖。三是要做好新媒体和互联网群组的审批与备案工作。要常态化地抓好新媒体和互联网群组的审批工作,从源头做好是否应该建设、谁来进行建设、谁来建设内容的把关审核。关于日常监管,要通过每年或每个学期的备案审核工作,常态化地梳理和掌握博主或群主是否有变化,是否进行了相关培训,是否能够履职尽责、传递正能量。四是要充分发挥线下舆情监测队伍的作用。例如,建立完善宣传部门牵头、各职能部门守责的领导管理队伍;建立完善学工系统和教师系统的纵向监管队伍,培养一支师生兼职的网络舆情监测队伍,全天候值班制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在支部、班级、社团组织中都安排落实好专人培训教

17、育、日常监督。(二)完善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培训体系无论多完善和立体的舆情监控体系,也只是实现对事件发生后的处理,如何避免发生、如何防患于未然才是真正应对网络舆情的关键。因此,高校应该做好三点:(1)充分运用精准思政的理念和方法,及时发现舆情事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精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2)充分运用李 新,等 精准思政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30-教育教学论坛2023 年 6 月思想政治课堂主渠道,通过整理案例集,精准分析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让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枯燥,而是有事实、有依据、有道理、有启发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充分发挥宣传组织部门队伍、专职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和专职辅

18、导员工作队伍的力量,既要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自身本领,又要加强三支队伍的协同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将网络舆情信息、案例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相融,开创同步推进、同步提升、同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三)重视师生网络意见领袖培养体系一是建立完善的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通过官方发布的信息,消除因信息不对称或不符合事实而造成的各种不必要的冲突与矛盾。这就需要高校党委针对不同的网络舆情事件,进行具体分析后,选出最合适的新闻发言人发布通稿,解答各种质疑或问题。二是要建立完善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机制。平时要精准发现并吸收一些网络文字表达能力强,善于深层次、多角度、全面客观分

19、析问题的思想成熟、品质优秀的青年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网络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使他们成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力量。参考文献1李静怡.中国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与应对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21.2 吴素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127-132.3 周琴,夏友福.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探析:基于20182021年141个高校舆情事件的分析 J.传媒论坛,2022,5(16):82-84.4 付馨瑶.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21.5 杨波,袁俊辉.再论“实事求是

20、”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 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6):24-26.6丁黎军,任艳君.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探究 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2(2):107-112.7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EB/OL.(2022-10-25)2022-11-25.http:/ on the Guidance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 in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rgeted Ideologi

21、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I Xina,GAO Shi-ningb,WANG Yingc(a.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Student Affairs Office,c.School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eihai),Weihai,Shandong 264209,China)Abstract:Through full research,analysis and demonstration of t

22、he influence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nline public opinion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of college students is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Taking targe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23、the entry point,this can guide the development and disposal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 more precisely and effectively while enriching and supplemen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ses and elements through online public opinion.It is extremely beneficial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ve

24、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o correctly grasp the correct ways and methods of guiding online public opinion,so as to create a harmonious campus public opinion environment for cultivating the new generation of the times.Key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public opin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recise thinki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