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论民国广西省立柳州高级农业职业学校的创办与建设.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78658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民国广西省立柳州高级农业职业学校的创办与建设.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民国广西省立柳州高级农业职业学校的创办与建设.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民国广西省立柳州高级农业职业学校的创办与建设.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92023年第2 期(总第2 3 9 期)史海纵横魔西地方志论民国广西省立柳州高级农业职业学校的创办与建设赖晨(江西工程学院天工文化研究院,江西新余338029)【摘要】抗战爆发后,广西成为稳固的大后方,社会环境比较安定,沿海富庶之地尽失,大批近代工矿业迁入,导致相关技术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大批知识分子的迁入也为广西的职业教育提供了宝贵的人力资源。抗战需要高效的农业提供大批的军粮,高效的农业需要由农业职校培养大批的农技人员。伍廷飚在柳州沙塘进行了多年的乡村建设,在马保之等人的协助下,逐步把沙塘打造成为战时“农业之都”。“柳州高农”由此而诞生,并进行了建设和发展,取得一定的办学效果。【关键词】

2、新桂系;抗日战争;广西省立柳州高级农业职业学校;伍廷;马保之【中图分类号】K291/2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 0 0 3-4 3 4 X(2023)02-0059-06职业教育和国计民生密切相关,它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对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推进、就业与再就业的促进、乡村振兴的推动、国民教育体系的完善等方面,均具有深远的意义。学术界对广西近代职业教育史有所涉及,并获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它们是本文的写作起点与资料来源。然而,就广西省立柳州高级农业职业学校(以下简称“柳州高农”)的创办与建设等问题而言,目前学术界尚无专文进行研究。在条件艰苦的抗战时期,“

3、柳州高农”等职业学校得以创办和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历史经验值得总结。博古才能通今,本文拟就此问题,在整理相关史料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探讨,为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一、企业与人才入桂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1937年1 0 月,南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广西逐渐成为稳固的抗战大后方。早在抗战前夕的1 9 3 1年,新桂系为巩固其统治地位和发展本集团势力,D新桂系统治时期中等职业教育的繁荣参见蒙荫昭、梁全进编:广西教育史,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 9 9 9,第4 5 0-4 5 8 页。广西新桂系时期职业教育的状况、特征和局限,参见邓树生:浅析广西新桂系时期的职业教育,兰台世界2

4、0 1 5 年第1 3 期,第3 8-3 9 页。抗战时期广西的职业教育,参见吴文华:抗战时期广西的职业教育,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 0 5 年第3 期,第8-1 3,1 9 页。广西清末民初职业教育参见黎瑛、王丽基:清末民初广西的职业教育,史志学刊,2 0 1 7 年第4 期,第4 3-4 7 页。关于抗战时期的中国“农都 广西柳州沙塘的介绍,参见唐凌:柳州沙塘一一抗战时期的中国“农都,古今农业,2 0 1 5 年第3 期,第7 2-8 2 页;唐凌,潘济华,唐咸明,李晓幸著:战时农都外来旱地粮食作物的引进、改良与传播,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2 0 2 2;范柏樟,黄

5、启文: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农都”一沙塘,中国科技史杂志,1 9 9 2 年第1 期,第2 1-3 2 页。602023年第2 期(总第2 3 9 期)史海纵横魔西地方志李宗仁、黄旭初等人便“决心从根本上整理广西省政”1 ,即实行政治上自治、军事上自卫和经济上自给的“三自政策”。经过若干年的改良和建设,广西经济和社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广西省的综合实力有所加强。但是,在抗战爆发前,被人轻视的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缓慢,档次低下,而且多与生产实践脱节。例如,农村的中小学教育和农业生产是两张皮,学校不是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而是在为城市培养商人、官员,课本上的内容多脱离农村实际,毫无实用价值,就算有农业、

6、工业、商业等技术课程,也纯粹是一种消遣而非实用的技术。受观念落后、经济落后等主客观因素制约,广西缺乏发展职业教育的大环境,至1 9 3 0 年,广西只有两所职业学校,教员十七人,在校生为一百六十八人,当年毕业生为三十二人。2 动荡的时局一定程度上为广西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抗战爆发之后,东南沿海富庶之地基本上沦陷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开始由东往西内迁。其中,成百上千家的近代工矿企业从沿海搬迁到大西南。据统计,从1 9 3 7 年至1 9 4 0 年底,有二十三家近代化企业迁人广西。【3 当时,普通教育无法适应抗战对技术工人的紧急需要,灰领和蓝领工人缺口大,大西南后方的近代工业、矿业、商业和服

7、务业等行业需要大批的技术工人。而大批文化精英西迁人广西,为广西教育的大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迁人广西的人口中,知识分子占比很高,甚至出现了“高级知识分子十分之九以上内迁;中级知识分子十分之五内迁;低级知识分子十分之三以上内迁 的形势。【4 1 1 9 3 6 年,广西有中学六十七所,学生一万三千七百九十八人,至1 9 3 8年,广西有中学一百零九所,学生两万六千六百九十一人。5 1 9 3 7 年,广西有职业学校1 0 所,至1 9 4 4 年发展到2 2 所。总之,抗战前后广西经济社会环境的变迁,一方面为广西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另一方面,也对广西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现代工业

8、、矿业、商业的发展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倒逼广西发展职业教育;而大批文化精英的西迁,又为广西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人力资源。二、发展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是抗战的需要在解放前,和其他地区相比,广西地民贫,农业相当落后,历来是中国最穷的省份之一。就荒地而言,广西荒芜的土地很多。1 9 3 3 年,新桂系主持的广西省政府公布了一个调查数据,抛荒的水田、平地、坡地、山地,合计一千四百一十四万三千六百九十八亩(九千四百二十九平方公里)。【6)就粮食来说,抗战爆发的前一年,即1 9 3 6 年,“全国平均每人可得粮食为6 1 3.4 市斤(包括米、小麦及杂粮),广西为5 9 2.2 市斤。”7 处于全国的低水

9、平上,维持自身的生存都比较困难,湟论拿出盈余的粮食支持抗战。广西的农业之所以如此落后,原因有二。一是广西自然地理条件恶劣。广西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说法。8 广西山区多喀斯特岩溶地貌,山中奇形怪状的石灰岩溶洞特别多。陡峭的石山,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少,也不易于保存,这就导致土地贫。桂西南、桂西北的山区尤其如此,所以粮食单产量一直在广西垫底。二是广西的农业生产技术大大落后于其他省份,尤其落后于沿海省份。因此,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是广西地方政府十分迫切的任务。抗战需要高效的农业提供大批军粮,提高粮食单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这些离不开农技的使用和普及,良种的培育与推广,水利设施的

10、兴建和维护,这就需要农技人员的参与和指导。农技人员的乏制约了广西农业的发展,所以建立农业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农技人员成为发展广西农业的关键。三、抗战时期的柳州沙塘成为中国的“农业之都”抗战时期,广西柳州沙塘是战时“农业之都”和“农业实验中心”,是广西农业科技的滥筋与农业教育的摇篮。612023年第2 期(总第2 3 9 期)史海纵横魔西地方志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广西柳州市北郊十七公里处的沙塘十分荒?,老虎野兽出没,土匪多如牛毛,人称“龙城北大荒”。据说,就是由于此地“刮风满天沙,下雨便是塘”,因此才得名“沙塘”。1927年3 月,广西省建设厅在柳州沙塘成立了柳庆垦荒局(柳江林垦区),局址设在沙

11、塘。它是广西省政府设立较早的农林机构,业务范围包括柳州地区、庆远地区所辖的十六个县。设省政府委任的局长、副局长各一人,局长委任的文员一人、事务员一人、技术员四到十人、委员两到五人。该局局长由省建设厅厅长伍廷飚兼任。副局长为广西容县人陈大宁,他先后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农业部。该局下辖三个股:调查股、策垦股和总务股。该局的主要工作是:调查和开发荒地,创办模范农村与集市,移民开垦,开办林场育苗造林。当时的沙塘私营垦殖公司有:六合、裕成、厚生、共和、茂森、永吉、志成、柳和、利农、德寿等家,领垦了三门江、铜鼓冲、小村等处的荒地四万八千亩。1927年9 月,柳庆垦荒局成立了沙塘林场(柳城农场

12、),聘请金陵大学农学院毕业的叶培忠任场长,管理二十多位员工。在叶培忠的领导下,林场新建了五十多亩苗圃,垦荒种植了四百一十亩马尾松,营造了柳州到沙塘公路两边的行道树(多为桉树),此外还栽种了大批的杉树、柳杉和油桐等二十多个品种。柳庆垦荒局还设立了马厂牧场,它是当时广西两家畜牧研究推广机构之一。1929年,蒋桂战争爆发,湘军进攻柳州,农林垦殖工作不得不停顿。1932年3 月,新桂系重新稳定了广西的局势,决定在柳州沙塘成立广西垦殖水利试办区,后改名为“广西农村建设试办区”,当地人称之为“垦村”。该试办区总面积达到六百二十五平方公里,东、西、南、北的界点分别为洛埠、洛满、黄村和沙埔。试办区的区长由广西

13、省建设厅厅长伍廷担任,伍廷飚有“农村建设者之领袖”的美誉。他主张进行乡村建设,一要建设新农村,二要改造旧农村。从1 9 3 3 年开始,伍廷飚从桂南的北流、岑溪、容县等地招募了二千五百多位贫苦垦民,在试办区的沙塘、无忧、石碑坪等地建立垦村,从事垦殖业务。当年1 0 月,在伍廷的申请下,广西省政府为垦区配备了步枪、驳壳枪和一定数量的子弹,赶走了多如牛毛的强盗和猛虎。起初,地域广阔的试办区内野草、荆棘、灌木漫山遍野,伍廷从柳州机械厂借来六台拖拉机,先后开垦了上万亩荒地,种植陆稻、水稻、木薯、花生和芋头等农作物。伍廷主持建筑了沙塘古丹水塘、郭村第一水塘、郭村第二水塘和垦村第三水塘,同时配套挖掘了许多

14、沟渠,“可以灌溉稻田三千七百一十亩”。9 水利设施的兴建,满足了试办区大片旱地的灌溉问题试办区公务处成立了农民借贷处,实行农贷制度,解决了垦民资金短缺的困扰,兴建了公共仓库、公店,建设了医院、邮局、制糖厂、榨油厂、淀粉加工厂和瓦窑等。垦区的粮食开始连年丰收,试办区内的垦民丰衣足食。大批无地可耕、无家可归,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垦民从桂南等地蜂拥而来,一排排两层瓦房拔地而起,道路四通八达。1 9 3 5 年,试办区约有一万户,人口五万多人。沙塘从荒?走向繁华,焕发出蓬勃生机,试办区成为广西最大的国营农场。伍廷的沙塘农村改革和北方梁漱溟的农村改革,成为中国乡村建设的标杆,名声鹊起。一时间有了“北有梁漱溟

15、,南有伍廷飚”的美誉。该试办区成为新桂系新政的一块品牌,省内外几十个考察团、采访团纷至脊来,李宗仁、白崇禧、黄绍、黄旭初、李济深、蔡廷错、马君武等多位军政人物均对它给予好评,认为沙塘是“广西新农村的温床、为广西省农村经济改造的先锋,也是我国复兴的一线曙光。1 0 1935年,原来位于柳州市南郊羊角山的广西农事试验场,北迁到沙塘和试办区合并在一起。该场是一个农业科研和推广单位,它是今广西农科院的前身,1 9 2 6 年成立时名为柳江农林试验场。两个单位合并之后,建筑物与各种设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大批图书仪器被购人,农艺馆、棉作室、化验室、实验室、养虫室、种子仓库、温室、糖厂、622023年第2

16、 期(总第2 3 9 期)史海纵横魔西地方志大礼堂和职工宿舍等纷纷兴建起来抗战爆发前后,留美农学博士马保之兼任多个职务:广西农事试验场场长、农林部西南各省推广繁殖站及推广训练班主任、中央农业实验所广西工作站主任、广西大学农学院教授。1937年夏,日军大举侵略华南,广州危急,国民党政府把设在梧州的广西大学搬迁到了桂林,在马保之的建议下,把该大学的农学院单独迁往柳州沙塘。广西大学农学院搬迁至沙塘,极大地方便了教学与实践。该院设有三个系:农学系、森林系和畜牧兽医系。农学系下辖:作物专业、园艺专业。该院有多个教研室,如食用作物教研室、特用作物教研室、农具教研室、昆虫教研室、畜牧兽医教研室、动力动物教研

17、室、植树教研室和园艺教研室等。此外,广西西江水土保持实验区、柳州沙塘兽医防治站和国民党行政院华南善后救济分署机耕队(广西机耕队)也搬迁到了沙塘上述农林科研教学机构,在农业科研、良种培育、气象观测、农技推广、农技教育、农业机械的应用、农业普查和调查等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例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广西农事试验场培育出四十多个水稻良种,并分发试种。新糖蔗品种替代了低产量的竹蔗。开始使用化肥(肥田粉)和“六六六”等农药。引进了温州柑、新会橙、沙田柚等水果良种。广西农事试验场主任孙仲逸培育了优良牧草一一牧豆科链夹豆、狗牙根草。广西大学农学院对马、猪和牛进行了品种杂交改良的研究。这些

18、努力及其所取得的成就,逐渐让柳州沙塘在广西乃至全国农业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由此,国内外各地的农业科技精英们聚集沙塘。农艺专家有:马保之、张国材、骆君啸、徐天锡、张仲逸、彭绍光等人;植保专家有:黄亮、陆大京等人;园艺专家有:吴耕民、程世抚等人。其他国内外农学专家和学者,也纷纷来到柳州沙塘主持科研工作或讲学。他们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论文纷纷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农技推广工作遍及广西省,还和外省以及国外专家进行交流正因为沙塘的农业科研、农村和农业事业的成就斐然,在全国农业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近代农科发展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沙塘被称为我国战时“农业之都”和“农业实验中心”。综上所述,从

19、1 9 2 7 年开始,广西省建设厅厅长伍廷等人在柳州沙塘进行农林垦殖、乡村建设,创办了广西农村建设试办区,取得一定成效,大批农业科研教学机构和农业人才聚集在这里,并取得一定成就,一时间,沙塘成为中国的“农都”。这就为“柳州高农”的兴办奠定了基础四、“柳州高农”的创办与建设在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驱动下,1 9 4 0 年4 月1 0 日,具有中等农牧业职业技术学校性质的“柳州高农”在沙塘镇正式诞生了,校址设在广西农事实验场内。创办人和第一任校长为著名的农学家马保之博士,他同时兼任了广西农事实验场场长等职。其一,学校的创办。农学家马保之博士认为:沙塘有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西江水土保持实验区、广西机耕

20、队、广西农事试验场、柳州沙塘兽医防治站等农业教科单位,农业教学和科研的氛围很好,完全有条件创办一所农业职业学校,为广西农业的发展和抗战的胜利培养一批农技人才。新桂系精英人物也有感于广西农业的发展缺少职业技术人才,便接受了马保之博士的建议,于1 9 4 0 年4 月1 0 日,正式在广西省柳州市沙塘镇创建了该省历史上第一所近代化高级农牧业技术学校,即“柳州高农”,并由马保之博士担任第一任校长。8 月,学校开始招生,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1 马保之(1 9 0 7 一2 0 0 4),广西桂林人,农学家。其父亲马君武曾任广西省省长、广西大学第一任校长。1 9 2 9 年,马保之毕业于金陵大学(今南

21、京大学前身之一)农学院。毕业后,他在广西大学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专攻遗传育种学、土壤学和蔬菜学,1 9 3 3 年,他获得了博士学位。1 9 3 3 年至1 9 3 4 年,他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632023年第2 期(总第2 3 9 期)史海纵横魔西地方志田间实验技术。1 9 3 4 年,他回到祖国。1 9 4 0 年4 月1 0日,他正式创办了“柳州高农”,并任校长。1 9 4 8 年8月,马保之到南京国民政府农林部任职,校长职务由广西平乐农校校长周琪接任。【1 2】1940年8 月,学校第一届招收了两个专科,第一为农林科,第二为畜牧兽医科,学制均为三年。每个科只有一个

22、班,两个科共七十位学生。其二,学校的管理。管理机构。据原“柳州高农”教师廖锋回忆:“建校之初,设教务处、训导处、事务处、实习处、职业指导委员会、经费稽核委员会等机构。各机构设主任一人,均由专职教师兼任。”1 3 马保之校长在学校的时间比较少。校务主任实际上是代理校长,起初由余桂甫担任该职务,1 9 4 5年8 月日本投降后,继任者是阮家骏。1 9 4 8 年以后,因为有了专职校长周琪,所以校务主任(代校长)一职被撤销了。教务处负责教学业务;训导处负责学生的思想、纪律和生活等工作;事务处负责学校的后勤工作;实习处负责学生的实习、实训和农牧场的工作。抗战胜利后,鉴于职业指导委员会、经费稽核委员会两

23、个部门的职能作用很小,便被撤销了。学生管理。所有的学生均是公费生,不用缴纳学杂费,而且每人每月可以领取四十斤大米和一斤山茶油。在抗战期间,实行导师(班主任)指导下的学生自治村管理制度。每班学生住在一个“村”(即一栋学生宿舍)内,导师也住在村内。学生村内有学生宿舍、厨房、储藏室、猪栏、厕所,学生村配有菜地,学生村犹如一个大家庭。每个村实行自治,有学生推选出村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生产委员、出纳、会计、保管等村干部。在导师指导下,村长管理学生的学习、纪律、生活、生产等各方面。全村学生的伙食、清洁卫生,均安排学生轮值。学生在生产委员的带领下,实习、种菜、养猪、砍柴,做饭、打扫卫生由生活委员负责。村

24、会计出纳,负责财务和伙食的账目。村内的生产工具,由保管员负责。上课、实习、晚自习、班刊、学术研究和学术研讨会则由学习委员负责。这种学生管理制度效果良好。大部分学生学习努力,生活俭朴,团结友爱,节省了许多管理成本,学生的能力均得到很大提高。成本,学生的能力均得到很大提高。其三,学校的人才培养。师资力量。1 9 4 3 年,“柳州高农”的师资力量最为强大。当时广西是抗战大后方,日伪统治区的人才纷至脊来,所以人才荟萃。全校只有两百多位学生,却共有四十多位教职员工,其中专职教师有十人,都是大学本科毕业生。此外,该校的许多科目还聘请了一些专家任外聘教师。这些专家,或在广西农事实验场工作,或在广西农学院工

25、作。如,病虫害专家有柳支英,甘蔗专家有彭绍光,水稻专家有张国材,林业专家有刘成训,育种专家有贺汉儒。专业和课程建设。“柳州高农”只有两个科农林科、畜牧兽医科。1 9 4 1 年,广西省政府教育厅颁发文件说:“核准省立柳州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本年秋季招收农林畜牧兽医二科新生各一班。”1 4 每一科设科主任一位,由专职教师担任。农林科、畜牧兽医科的学生在一年级期间,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等基础课,为学习专业打下基础,也为继续深造奠定了基础。农林科专业课有:作物学、作物育种学、植物学、树木学等;畜牧兽医科的专业课有:家畜解剖学、家禽学、家畜鉴别等。此外,畜牧兽医科三年级每星期还有两节临时选修课,除了

26、专业课,还有体育课、军训课。教材建设。当时广西农业职校的教材比较缺乏,大多数教材是由学校专职教师参考广西大学农学院的教材修改、编纂而成。由于该校是三年制,课程比较多,实习时间也比较长,因此教材的内容和大学教材相比,比较简单。基础课教材,如国文、数学、外语等,则多使用当时高中的教材。教学方式。该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一般每天上午是学习理论,下午是到农场、牧场进行实习。农场有农作物四十多种,十三种果树,七十多种花卉,十四种森林苗木。牧场有水牛、黄牛、马、羊、鸡、鸭、鹅等畜禽,并开设了兽医诊所,为周边农民的家畜、家禽看病。学生毕业前,必须到其他单位实习若干月。农林科的学生多到广西农事实验

27、场、广西农学院实习,畜牧兽医科的学生多到桂642023年第2 期(总第2 3 9 期)史海纵横魔西地方志林良丰广西家畜保育所、良丰种牛繁殖场、广西农学院畜牧兽医系等单位实习。其四,学校在沦陷期间的曲折发展。新诞生的“柳州高农”一边上课,一边进行建设,经过一年多时间,校舍基本建成了。共有:一栋平房教室,一栋小礼堂,一栋办公室,一栋教职工宿舍,六栋学生宿舍。学生宿舍为泥砖墙瓦面结构,其余建筑物是竹篱批灰墙瓦面结构。六栋宿舍共住宿了六个班的学生,每个班的学生住一栋,并分别被命名为:柳江村、桂林村、苍梧村、宁村、西林村和平乐村。全校的建筑面积为二千五百二十四平方米。1 9 4 2 年1 2 月,沙塘开

28、明绅士陈祁昌,热心助学,向学校捐赠了三百四十多亩旱地,这些土地位于校本部东面对河。学校在此建造了实习农场、实习牧场、猪舍、牛舍和职工宿舍。至此,学校已经初具规模1944年1 1 月至翌年8 月,柳州沦陷于日伪之手。“柳州高农”由校务主任余桂甫带领,先是疏散到融县(今融水苗族自治县)达东村,继续办学。1 9 4 4 年11月中,由于融县也沦陷了,该校又被迫搬迁到该县的大苗山区浦令村。这时候,社会秩序混乱,遍地土匪,交通堵塞,“柳州高农”师生被困于深山之中,缺少经费,十分困难,政府又无法提供财政支持,学校无法开课。部分学生前往柳城,加入民团政工队,与日伪作战。为了生存,1 9 4 5 年4 月,学

29、校被迫再次迁到了三江县良口乡。之所以搬迁到三江县,那是因为,由“柳州高农”校长马保之兼任场长的广西农事试验场也在该县,学校师生获得了该场的大力资助,得以生存下来。到了1 9 4 5 年8 月,抗战胜利,学校从三江县迁回柳州沙塘原先的校址。经过九个月的战乱,学校损失巨大,小礼堂、办公室、四栋学生宿舍被毁,沦为废墟。其余校舍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经过整修,到了同年9 月中旬,学校才基本恢复正常秩序。其五,学校的办学效果“柳州高农”的人才培养思路是重质量而非数量宁缺泄要求比业生均须德才兼备学校规“柳州高农”的人才培养思路是重质量而非数量,宁缺毋滥。要求毕业生均须德才兼备。学校规定:各科成绩全部及格

30、者才可以升级,如有不及格的,准予补考一次,如补考仍然不及格,则必须留级;留级两次者,必须退学。各科成绩均及格,且品行优良者,才准予毕业。所以,该校的淘汰率比较高。毕业率通常只有六成左右。柳州沦陷期间,毕业率更低,平均只有三成多。该校的毕业生素质较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学校的声誉一直比较好,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柳州高农”的成立,为广西培养了一批紧缺的农技人才,为改进农户种养技术和促进农业的发展,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一定贡献,在柳州职业教育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1940年至1 9 4 9 年,“柳州高农”师生团结一致,克服各种困难,共培养了毕(结)业生五百多人,据原“柳州高农”教师廖锋回忆:“在那

31、1 0 年中,除1 9 4 5 年因柳州沦陷,及1 9 4 9 年因迁校和解放前夕,局势动乱没有招生外。其他各年每年也只招收农林及畜牧兽医科学生各1 班,1 至8 班共招生5 3 6 名。1 5 该校的毕业生遍布广西各地的教学科研单位和政府机关。截至1 9 9 2 年,据廖锋先生不完全统计,这五百多位毕业生中,获得教授、研究员等高级职称者有2 0 人,获得中级职称的有2 1 人。他们均获得较显著的成就。如柑桔专家陈世生、油茶和马尾松专家张有成、松毛虫天敌专家刘政、育种专家庞业生等。有副县级以上的领导干部1 3 人。解放后,多位“柳州高农”的校友担任了领导职务,如原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局局长陈海云

32、、原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局副局长李贵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原财经委员会主任委员梁国乐、原广西壮族自治区柑桔研究所所长陈世生、原广西壮族自治区种子公司经理潘家盛、原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种子站副站长来家学、原柳州地区科委主任黎敦良等。五、余论“柳州高农”在桂东北沙塘的创办背景看似复杂,其实主要由当时的主客观条件决定的。就主观条件而言,抗战爆发后,新桂系精英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下转第7 2 页)2023年第2 期(总第2 3 9 期)72上接第6 4 页)AEAEAAAEAEAEAAAEE史海纵横魔西地方志性,语言研究集刊2 0 1 8 年第2 期.15刘显钊:合浦拉丁化新文字运动,北海社会科学2021

33、年第2 期。16中共北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北海历史(第1 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 0 0 5 年.【1 7 】六万山烽火编委会编:六万山烽火(上册),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 0 0 2 年.18刘显钊:宋家东与他的“廉州话”,载于北海日报2022年7 月2 7 日第7 版.就客观条件而言,抗战爆发后,广西成为大后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东南沿海富庶之地尽陷敌手,大批政治、经济、文化等资源开始纷纷迁入,大批工业、矿业、商业的企业在广西兴办起来,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日益上升。抗战对军粮和田赋的需求上升,农技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上升。以马保之为代表的大批知识分子的内迁,为职业学校的兴办提供了

34、宝贵的人力资源。广西省建设厅厅长伍廷飚在柳州沙塘进行了多年的乡村建设运动,大批国家级、省级农业科研教学单位搬迁到这里,导致沙塘逐渐成为战时“农业之都”和“农业实验中心”,成为广西农业科技的滥与农业教育的摇篮。“柳州高农”的诞生,为广西培养了一批农业科技人才和建设骨干,为抗战胜利和广西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且在实践中成为推动广西走向现代化的积极因素之一,为广西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一定贡献。据前身为“柳州高农”的广西农牧工程学校官网介绍,1 9 4 0 年至今,学校已经为社会培养了七万六千多名技术人才。【1 6 参考文献1柳州金融志编纂委员会编.柳州金融志 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 9

35、9 0.0 9:2 0.2教育部编.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丁篇:教育统计 M,开明书店:1 9 3 4 年5 月初:1 1 0-1 1 4.3 李李济琛著.民营经济与中国现代化(增订本)M.北京:华文出版社,2 0 2 0:2 0 0.19合浦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合浦县志(1 9 9 1-2 0 0 5),北京:方志出版社,2 0 1 9 年。20浦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浦北县志(1 9 9 1-2005),北京:线装书局,2 0 1 8 年。21刘显钊:贺州学院语言博物馆建设的再思考/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编:广西博物馆文集(第1 5 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2 1 年.22詹伯慧

36、、张振兴主编:汉语方言学大词典,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 0 1 7 年。4陈达.现代中国人口 M.中华书局,1 9 8 1:4 6.5蒙荫昭,梁全进编.广西教育史 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 9 9 9:3 6 8,4 3 9.6黄黄旭初.广西施政纪录建设 M.桂林:广西省政府,1933:9.7蒋洁之.农民与抗战建国 M.重庆:独立出版社,1 9 4 2:30-31.8广西壮族自治区计划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委员会编.广西区情,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 9 8 5.1 2:8.9】罗方贵编著.龙城春秋 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02:42.10】梁文威.广西观察记 J,广西印

37、象记第二辑,1 9 3 5.1 2:51.11】刘丽虹.柳州抗战时期的教育A,政协柳州市委员会学习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柳州文史资料柳州抗战史录 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1 5:1 3 5 1 3 8.12】王云五(三)善后事业委员会训令:善(卅七)字第八一号(卅七年二月四日收到):令本会机械农垦复员物资管理处处长马保之:查善俊救济总署暨农林部合办J.机垦通讯,1 9 4 8,(创刊号).6.13廖锋:广西第一所中等农技校在柳州创办的回忆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委员会学习文史资料委员会.柳州文史资料第9 辑 M.1992:145.14教育文化消息:省内方面:一、省府教厅最近消息:(已)职业教育:核准省立柳州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本年秋季招收农林畜牧兽医二科新生各一班 J.广西教育通讯,1 9 4 1,(第7-8 期):5 1-5 2.15】廖锋:广西第一所中等农技校在柳州创办的回忆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委员会学习文史资料委员会.柳州文史资料第9 辑 M.1992:149.16广西农牧工程学校学校概况-学校简介EB/OL.(2022-03-02)2023-03-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