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导入:1950年6月27日,成立还不到1年的新中国还是贫穷落后,美帝国主义就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这段让人难忘的历史。(播放视频)在抗美援朝的八年中,中国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同甘苦、共患难,今天,志愿军就要回国了,他们会对朝鲜人民说什么呢? 生:(读)“再见了,亲人”。 (屏显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再见了,亲人二、朗读课题, 师:(板书课题)咱们一起来把课题读一下。(生齐读) 师:,就要分别了,以后再也见不到了,会是怎样的感情呢?带着感情,再读课题。(生齐读) 师:现在亲人就在眼前,一边握手, “再见了,亲人”。(示范读)(学生模仿 齐读。)师:好,
2、有点感觉了。现在已经上车了,站在车窗里面往外看,朝鲜人民站在站台上,望着车上的战士,怎么读? 师;列车已经走远了,望着逐渐远去的亲人,我们再来一次深情地呼唤(生齐读)三、回顾、设疑师:同学们表现得可真不错!你还记得在这篇散文中,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吗? 生: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时,在车站与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告别时的情景。(板书:大娘 小金花 大嫂)师:是的,这篇文章中有对朝鲜亲人的劝慰,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感。课文以“再见了,亲人”为题,谁能说说什么人是亲人? 生: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我的亲人。 生:亲人就是有血缘关系的。 师:没错,亲人是有血缘关系的,是亲属
3、,是一个家族的。那么志愿军是中国人,朝鲜人民是朝鲜人,他们是亲属吗?(不是。) 师:有血缘关系吗?(没有。) 师:那么从这一点上来说,他们是亲人吗?(不是)。师:(板书“不是亲人”)。既然不是亲人,为何又说“再见了,亲人”呢?四:第一段 师:我知道,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但要想让你的观点有理有据,就要用事实说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现在,就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找出事例,谈谈你的感受,再有感情的诵读。要感动大家,就要读得有声有色,有感染力。开始吧。 师:谁来说一说你读到了什么事例?生:老师,我来读一读。(读课文)“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这一段课文写了朝鲜
4、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一件事。志愿军战士在阵地上饿了三天三夜,老大娘冒着炮火,给他们送打糕。可以看出她对志愿军战士的关怀。(板书:送打糕) 师:嗯,他读出了自己的感受,读了这段文字,你们有自己的感受吗?再读一读。 生:(读)“记得五次战役给我们吃。” 师:这一句再读一下(屏幕显示)“是您带着”。 生:(读)“是您带着全村妇女来给我们吃。” 师:读得不错,在志愿军战士最需要粮食的时候,大娘送来了打糕,所以志愿军才会充满感激地说(生齐读: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师:但是我又有点不明白了:大娘明明送去的是打糕,书上为什么却说是“送炭”?生:“雪中送炭”是一个成语,是说下雪天给别人送去炭烤火,帮助人,也比喻在
5、别人最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师:志愿军三天三夜空肚子打仗,最需要什么?(食物)师: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别人以帮助,这就是雪中送炭。大娘为了志愿军不怕累,不怕危险。所以志愿军(生齐读: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师:在大娘的帮助下 (生: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师:但大娘却 (生齐读:累得昏倒在路旁。)(板书:累昏)师:从这一部分当中,你能体会到什么?生:我感觉,朝鲜人民非常关心志愿军战士。 朝鲜人民把志愿军战士当作了亲人。 师:这一段说得不错,还有哪一段让你觉得感动? 生:我来读 “八年来,你给了” 师:这是志愿军战士深情地回忆,应该这样读。(示范读)再试试。(生再读) 师:对,读得不错,大家再读
6、读这两句。(生齐读) 师:要有一种怀念的心情,再读一遍,开始。(生再读) 师:读过之后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觉志愿军把大娘当作了妈妈。师:是啊!八年多这样慈母般的关怀,他们实际上已经变成什么了?(亲人。)你还读到了什么? 生:我来读一读“我们还记得唯一的亲人。” 师:(屏幕显示):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示范读。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次。(学生齐读)“唯一”是什么意思?生:大娘的亲人都已经不在世上了,只有这么一个小孙孙。师:大娘只剩下这一个亲人了,但是为了抢救伤员,她又失去了这个小孙孙。(板书:救伤员,失去亲人)大家再读这句话(学生齐读“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师:还不够沉痛。(做一次示
7、范)再读。(学生沉痛地读)师:是啊!这样的深情厚谊我们能忘怀吗?(不能)谁能用用一个反问句来表达志愿军战士当时的情感?生: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屏显)师:这句话什么意思?你能用陈述句讲出来吗?(屏显)哪一句表达的情感更强烈?对比读一读。师:就是这样一位大娘,八年的时间,像慈母一般地照顾、爱护志愿军的一位老大娘,一直爬着山坡,走啊,送啊,一直和志愿军依依不舍。所以一开头志愿军就说生:齐读:“大娘,不,永远不会。” 师:这是志愿军对大娘深情地劝慰,谁能帮助志愿军劝慰一下大娘?(生朗读)师:是啊!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志愿军战士是永远不会忘记的!通过这一段的诵读和学
8、习,我们感受到了大娘对志愿军那慈母般的关爱。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学习这一部分的吗?生:先找事例、谈感受,再有感情的朗读,深情地劝慰。五、第二段, 师:课文的第二段在写法和结构上与第一段基本相同,请同学们尝试着运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来学习第二段。为了帮助同学们学习,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这一段回忆了小金花什么往事?你有什么感受?哪些句子表达了志愿军战士深情地劝慰?反复诵读。(屏显) 师:请大家谈谈学习收获。生:这一段回忆了小金花一件往事,为救老王,妈妈牺牲。(板书:救老王牺牲妈妈)师:概括得很准确,谁还想说?生:我来读一读:(读事例部分)这里可以看出小金花很刚强,连妈妈牺牲了都没有哭。师:你们从哪里知道
9、小金花的妈妈牺牲了?(读第二天)师:什么是噩耗?什么是同归于尽?师:怎么理解“刚强”? 怎么能让大家感受到这份刚强?(指名读)师:怎么是“狠狠的”?(再读)(妈妈,这个愁我一定要报。) 师:当得知妈妈的死讯,小金花想不想哭? 生:我觉得小金花想哭。她嘴角抽动了两下,说明她要哭了。但是她心里充满了对敌人的仇恨,超过了自己悲痛的心情,所以忍住了眼泪。 师:那她今天为什么要哭?岂不是不刚强了? 生:不是。我认为她是把志愿军当成自己的亲人了,或者说比自己的亲人还亲。师:你说得真好。这么刚强的孩子哭了,快让我们去劝劝她。生:(读第二段开头部分)六、第三段 师:同学们已经能在老师帮助下运用这节课学习的方法
10、学习第二段,下面要求你们独立运用这种方法来学习第三段。(生自学,师巡视) 请你们交流自学结果。生:我读懂了“事例”部分,(读事例)这里回忆了一件事: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战士挖野菜炸伤了双腿。(板书:挖野菜炸伤双腿)师:还想说吗?生:(读)“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到前沿阵地上去挖”这些话说明了前沿阵地上有生命危险,大嫂明知有危险,还要冒险,可以看出大嫂一心想着志愿军,而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师:说得太好了!谁还想说?生:我读了最后一句话。()这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您为我们付出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生反复读反问句)生:这一段使我明白了志愿军和大嫂之间的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生
11、:老师,我还想读一下令我感动的句子。(读)“大嫂,请回去吧永远不会忘怀您对我们的深情厚谊。” 师:读得很有感情,再慢一点就更好了。读快了,不利于表情达意。你听,(教师范读)大家一起来读。(生齐读)生:我还想读一下开头这两句,这两句太感人了。师:好,你读吧!(学生很有感情地读)你读得太好了。这几句话首先感动了你自己,对不对?(生答:对)然后又感动了我,也感动了同学们。前面我说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现在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吗?生:我觉得,志愿军与朝鲜人民虽然不是亲人,但是他们却像亲人一样亲!生:我认为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师:没错,他们之间的这份情谊,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板书)七、加
12、深理解 师:现在你能说说:志愿军为什么称她们为亲人吗?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生:因为志愿军为了保卫朝鲜,不怕牺牲,朝鲜人民为了志愿军也付出了血的代价,所以说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是亲人。生:因为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之间的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所以称她们为亲人。师:你们理解得很深刻。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了血的代价,志愿军为朝鲜人民流血牺牲。在朝鲜三千里江山的土地上,长眠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屏显)有飞身堵枪眼的黄继光,有舍生忘死的邱少云,有勇救落水儿童的罗盛教,还有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了牢不可破的友谊,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如今就要分别了,怎不叫人依依难舍,怎不叫人泪如
13、泉涌?让我们与志愿军一起,再一次满怀深情地道别吧:再见了,亲人! 生:(齐读最后一段)师:只能再看一眼,停留片刻,这“一眼”和“片刻”珍贵吗?(生:珍贵)那么读的时候就要把珍惜这一眼、这一片刻的情感读出来。试一试,大家一齐来读。(学生读) 师:强调得还不够,听我读,(范读)谁来读一读?生:(读)“列车呀,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板书)师:让我们伴着音乐,看着图片,与朝鲜人民道别吧!(再见了)课件师:正是这份血浓于水的亲情,让中朝人民团结一心,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下课的铃声即将响起了,让我们最后一次深情地说(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师:这节课让老师收获了感动,也收获了喜悦。如果现在你就是前来送行的无数朝鲜人民中的一位,你会对志愿军战士说些什么呢?课后,以朝鲜人民的身份,同样以“再见了,亲人”为题,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篇文章,下次上课我们再一起交流。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