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灵宝市第一小学 二 年级 数学 学科教案设计
课题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主备人
范社萍
复备人
教学
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教学设计
复备
一、创设情景,揭题示标
师:用同样的小木块测量两张长短不同纸条的长度,在日常生活中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这是米尺的一部分。
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能用尺子正确地测量物体。
二、引导自学、探究新知
1、介绍认识尺子。
自学导航一
(1) 独立思考你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
(2)仔细观察自己的尺子,同桌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哪些知识。
交流释疑一
(1)我见过的尺子有米尺、卷尺、三角尺等。
(2)尺子上有数字、有竖线(短的和长的)
师小结:尺子上的这些线叫刻度线。0刻度线也表示尺子的起点。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厘米可以写成1cm。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自学导航二
(1)1厘米有多长?请你在直尺上表示出来。
(2)结合课本3页,自己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3)借助米尺认识几厘米。(5厘米 10厘米)
(4)说说生活中的1厘米。
交流释疑二
(1)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课件演示)
师:请同学们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看看还有哪段是1厘米。
小结:每标有相邻数字的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cm。
(2)食指宽约1厘米、田字格宽约1厘米、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
(3)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3、用厘米量
(1)出示课本3页例4先自学后汇报
纸条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再看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2)课堂练习:4页做一做
三、巩固拓展
1、辨一辨,这样测量铅笔的长度对不对?为什么?
2、选一选,哪种测量是正确的?
四、 当堂检测
1、找一找、量一量
2、量一量
五、课外小知识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