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诵读散文,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篇目。
二、引导学生学习文本内容,发挥想像,品味散文中形象,注意诗歌和散文间的联系和区别 。
三、引导学生根据散文中抒写的意象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欣赏方法,体会散文的形象。
第一课时 单元学习指导
【学习目标】
一、把握古典散文中的形象,注意区分诗歌和散文间形象的异同。
二、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散文中特有的形象美或优美的文辞。
【自学引导】
一、学习方法
1、诵读散文,体味散文的形象和文辞,注意其中创造的形象,诗文有别。
2、深刻理解文本要借助联想和想象 。
3、学会从文本出发赏析散文形象和优美文辞。
二、学习指导
1、与诗歌相比,散文的特点。
与诗歌相比,散文的实用性较强,有鲜明的意旨,叙述、说明乃至议论性成分较多,理性较强。但优秀的散文常为避免枯燥的说理,而以生动鲜明的形象吸引读者。如传记文通过语言形象表现人物思想性格,记叙文通过对事件的生动描写揭示事理,语言借故事喻意,山水游记通过描写景观抒写游兴和感受。甚至在阐述哲理和议论文章中也有很多形象化的成分,包括语言的形象性、举例的形象性、情感的形象性,等等。
2、散文和诗歌间形象性的差异。
散文和诗歌虽然都具有形象性,但各有特点。清代学者吴乔曾以做饭和酿酒分别比喻作文和写诗,说:“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这个比喻对我们认识诗与文的差异具有启发性。诗歌常用比兴,展现的形象跟具体事物之间距离较大。即使是直接描写,诗歌的语言、意象也更注意提炼和升华。上下前后之间的联系一般不象散文交代得那样着实具体,有许多跳跃和省略。
如苏轼《赤壁赋》写月夜之中泛舟长江的情景,它是具体展开的,跟实际生活很贴近。而下面的歌:“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较之现实生活就升华得近于酿米为酒了。对之之下,差异显而易见了。诗歌,让我们的想象飞得更高更远一些,而散文则给我们更为具体逼真的感受。
3、从形象性入手欣赏散文,可以因文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有的并无深意而形象和文辞很美,可以把重点放在形象和文辞上;有的则可以通过对作品中的景物、环境、或人物事件的描写,探究作品意旨;
通过形象探究意旨,一般能与作者的用心大致契合,但也有与作者原意不合或超出了作者原来所想的。
如传记作者对人物的理解和评价,与他栩栩如生的写出人物可能并不吻合。对照《史记•项羽本纪》对项羽一生事迹的描写,与篇末“太史公曰”的评价,可以看出两者间存在的差距。某些寓言故事,作者用来说明一种道理,但读者却从中可能得到另外一些认识和启示。如《庄子》中的寓言故事《庖丁解牛》,本是用以说明养生,而后世读者却从中引申出另外一些道理。这里用得上陶潜的两句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形象是理解作品的重要依据,要注意把握形象,对形象作出正确的理解和阐释。
形象生动能使作品具有感染力,我们从形象的角度欣赏作品,在获得美感和认识上提高的同时,从写作方面还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
《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3、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学习课时】二课时
【知识链接】
一、走进作者
陆游简介:(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南 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 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 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匪浅,从此确定 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
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几年,他才赐进士出身。因为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所以他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仕途不是很顺利。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9300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一百三
十首词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诗风清丽平淡。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而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
二、写作背景:
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至1169年,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 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途中作者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 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
三、解题:
1、小孤山:
位于安徽宿松县复兴镇境内,与江西省彭泽县城隔江相望。山高约一百米,方圆一里,被誉为“长江绝岛”,素有“海门天柱”、“海门第一关”之称。相传大禹治水在此刻石记功,秦始皇刻“中流砥柱”于石上。
由于山形像一位云髻高绾的美女,人们又将此山称为小姑山。小孤山山体独特,无处不景,无景不奇,“东看一支笔,西望太师椅,南观似悬钟,北看啸天龙”。千百年来,以其秀、奇、险、独而著称。主要胜景有:“龙耳洞”“先月楼”“弥陀阁”“天妃殿”“半边塔”“界潮祠”“梳妆亭”“御诗碑”等。
关于小姑山和彭浪矶名称的由来,还有另一种比较浪漫的说法:民间传说中一位纯情美丽的少女,她与彭郎相爱,但终难成眷属,于是投江殉情,死后化作秀资超然的“小孤山”,又名“小姑山”。彭郎因悲于小姑之死,遂化成石矶,立于江边,即“澎浪矶”,亦名“彭郎矶”。
2、大孤山:
在鄱阳湖上,其状如鞋,俗称鞋山。民间传说此名为玉女大姑在云中落下的绣鞋变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
【自主学习指导】
1.知人论世,有利于解读课文
2.认真阅读课文,参考课下注释和《古汉语字典》完成基础知识落实
3.扎实落实课文中的文言知识,特别注意课下注释中的重点字词解释。结合课下注释及自己文言知识储备,细读课文,梳理各段中的重点、难点。
4.翻译句子要注意重点实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尽量不要遗漏要点。
5.自主学习,自我检测,自我评价,自我管理
6.将自学过程中发现的困惑写在下面,提供给老师。
【预习案】
一、给下列字注音
烽火矶( ) 烽燧( ) 窦( ) 潦缩( ) 巉然( ) 上干( )云霄 楼观亭榭( )抟( ) 赪( ) 汲( ) 葭苇( )栖鹘 ( ) 以杏仁澄之 ( )
二、 解释下列实词
1、 突兀而已:
2、 及抛江过其下:
3、 嵌岩窦穴:
4、 杰然特起:
5、 秋深潦缩:
6、 碧峰巉然孤起:
7、 已非它山可拟:
8、 信造化之尤物也:
9、 鸥鹭灭没:
10、 徙倚久之而归:
三、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及课本注释疏通文意。
【学习过程】
【探究案】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文言知识积累
(学生分组分段朗读课文并翻译,积累重要文言知识讨论并展示。)
一、 写出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 凡江中独山:
2、 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3、 实不然也:
4、 杰然特起碧峰巉然孤起
5、 信造化之尤物也:
6、 盖以此得名:
7、 俄复开霁:
8、 始见庐山及大孤:
9、 盖江西路也:
10、 皆以杏仁澄之:
11、 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12、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
13、 信造化之尤物:
14、 自数十里外望之:
15、 徙倚久之而归:
16、 突兀而已:”
17、 徙倚久之而归:
18、 岸土赤而壁立:
二、 指出词类活用用法及意义
1、 宝装屏风:
2、 皆名天下:
3、 上干云霄:
4、 南望彭泽、都昌诸山:
5、 掠江东南去:
6、 岸土赤而壁立:
三、 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义
1、 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
2、 与江山相发挥:
3、 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起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2、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
3、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4、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5、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6、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7、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展示•点拨】
1.理清作者行舟的线索
2.烽火矶是一座不引人注目的小石矶,作者是如何描写烽火矶的?另一方面,陆游花了不少笔墨描绘它,请探究其中的原因。
3、勾画二段景色描写的语句,说说本段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一水段之景?描写的重点对象是什么?突出了各自什么特点?
4、文章是怎样表现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
5、三段写景是写哪一路段的景致?重点落在哪里?其景色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现它这一特点的?
6、烽火矶、小孤山、澎浪矶和大孤山是四个独立的景点,各有各的特点,但它们在陆游笔下,又钩成了一个整体。陆游是如何把它们组成整体的?
第三课时
7、 对比阅读: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苏 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训练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读音有错的一项( )
A、有俊鹘抟水禽(tuán )
B、沙洲葭苇(jiā )
C、潦缩(liáo )
D、岸如赪(chēng )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依乎天理,批大郤 ②今司马受戮,天理昭彰
B.①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②江西省人杰地灵。
C.①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 ②在和太阳队比赛中,姚明发挥不佳。
D.①二山东西相望。 ②两军东西对峙。
3.下列选项“胜”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
A.喜不自胜
B.驴不胜怒,蹄之
C.登山览胜,岂不快哉
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4.下列 选项“顾”的意义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A.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B.顾视无可置者
C.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D.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5.下列选项 “微”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
A.动刀甚微,謋然已解
B.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C.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D.其辞微,其志洁
二、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类型并翻译
1、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2、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3、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4、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三、积累陆游名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