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视频课教案杨倩.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777219 上传时间:2024-11-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视频课教案杨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视频课教案杨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姓名:杨倩 益阳市安化县奎溪平完小 电话:15869759437 QQ:646285586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P46-47页。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乘法学习的起始课,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比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应用的重要基础。因此本单元对小学阶段的运算部分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乘号“x”,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及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重点为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及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乘法算式的读写。而教学难点是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的改写。 为突破教学难点,达成教学目的,我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来设计了这节课,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初步认识乘法,了解乘法的意义。通过指导学生小组内摆相同的图形,并写出计算的算式,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同时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共同合作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激发探索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属于初级阶段,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因此,要给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展示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的主题图,通过这一学生熟悉而又特别喜爱的场景,暗示出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这样设计使数学贴近了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教师还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进一步理 解乘法的意义,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和动手操作的环节,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意义。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尝试指导法,自主探究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乘号“x”,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及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2、 创设情境,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体会乘法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扩大学生参与讨论与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法与学法: 尝试指导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玩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游乐园去玩一玩.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朋友爱玩是天性,于是我选用了去游乐园玩这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 引导探究,探究乘法 1. 认识“几个几” 结合情境图,呈现生活情境中有每份数量相同的情况。 师:看,游乐园的大门打开了。孩子们,这些小朋友们都在玩些什么? 你最喜欢的游乐项目是什么?看来同学们喜欢的项目各不相同(你能从你喜欢的项目里,寻找出数学信息 ,并提出数学问题吗?) 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给你喜欢的项目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 交流时一定要把提供的信息与问题说完整)(分别有几个人在玩?你是怎样计算的?)学生汇报得出4个加法算式 , 再进行比较 。 学生小组交流,列式计算。 3+3+3+3=12 4+4+4+4+4=20 2+2+2+2+2+2=12 2.从主题图中逐步抽象出一幅图。 (1)摩天轮 师:我们先去小摩天轮那儿看看。仔细观察,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生:每排做了四个人。 生:有5排学生。 师:谁能根据这两个信息提一个问题? 师:要解答小摩天轮里共有多少人,你能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吗? 列式:4+4+4+4+4=20  读一读这个算式 师:观察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特点?(加数相同,都是4)有几个4? 小结: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随机呈现解题步骤:观察信息  提出问题  列出算式 (2).下面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研究一下其他项目。请你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项目进行研究,然后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3).出示木马图。 师:孩子们,除了这些项目,游乐园里还有一些小朋友在玩小木马。看,玩小木马的一共有多少人呢?怎么计算? 3+3+3+2=11 师:你们真厉害,解决了这么多困难的问题。现在请仔细观察,这个算式与上面三个算式比,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生:不一样。上面三个的加数都是一样的。这个不一样。 师:如果老师让你把这四个算式分类,你想分几类?把哪些分到一起? 生:分两类。加数相同的加法,加数不同的加法。 板书:加数相同的加法 加数不相同的加法 3+3+3+3=12 3+3+3+2=11 4+4+4+4+4=20 2+2+2+2+2+2=12 这个算式的每个加数都是3,有4个3,我们就可以说是4个3相加。 齐读加数相同的算式,问:读完这个算式,你感觉怎样? 问题预设: 生:1、一个比一个长。 2、太长了。 3、太麻烦了。 4、他们的加数都是一样的。 师:你们说得太对了。这么长的一个加法算式写出来真的是太麻烦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运算方法,可以让这个麻烦的算式变得简单。----乘法。 揭示主题:认识乘法。板书课题。 小结:孩子们观察得很仔细,表达的也非常的清楚。我们把像3+3+3+3=12这样的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写成:4x3=12. 3.学习各部分的名称。 师:孩子们在观察一下,看到这个算式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中间这个符号是什么? 3表示的什么? 4表示的是什么? 师:中间的这个符号我们就叫它乘号。区分乘号与加号。 3表示的是每个加数都是3. 4表示的是有4个这样的加数。 师: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这个算式。 板书:读作:4乘3等于12. 学生齐读。 师:孩子们,你们能把黑板上这些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写在自己的本子上,并读一读。 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多叫几个学生反复陈述这句话,那么后面的小火车、过山车,学生就会完整的表达了,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把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 三、 动手操作,巩固新知。 1.比一比。 出示花片图: 师:一共有多少个花片?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生:横着看,5+5+5=15(个)。 生:我是竖着看的,3+3+3+3+3=15(个)。 师:你能把这两道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生:第一个加法算式可以写成5×3 =15(个)或3×5=15(个)。 师:第二个加法算式呢? 生:第二个加法算式可以写成3×5 =15(个)或5×3=15(个)。 师:仔细观察上面列出的乘法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两道加法算式列出的乘法算式是一样的,都是3×5或是5×3。 师:这两个加法算式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 生:5+5+5表示3个5相加; 3+3+3+3+3表示5个3相加。 师:它们的结果怎样? 生:一样的,都等于15。 师:这说明什么呢? 生:这说明3个5相加和5个3相加的结果是相同的,都可以用3×5或5×3表示。 2.摆一摆,说一说。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现在我们玩一个拼图形的游戏吧。请你们用小棒摆出几个相同的图形, 比一比谁摆得又快又漂亮。 学生操作完毕,找三名学生分别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请你(生1)介绍一下你的作品好吗? 生:介绍。 师:他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你能根据他摆的图形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吗? 指名读算式。 让生2、生3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其他学生根据他们的图形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师:你能根据自己摆的图形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吗? 学生做完后,小组交流答案。 3、 算一算 出示座位图 师:这个班一共有多少学 生:你会算吗? 生:我数过了,48人。 生:数太麻烦了,我用加法算的,一组是6人,用6+6+6+6+6+6+6+6=48(人)。 生:我列的是乘法算式,每组都是6人,8个组就是8个6,用8×6或6×8。 师:你认为哪个更简便? 师:从这个座位图中,你还能写出几道乘法算式吗?(学生在本子上写,然后交流) 生:2×6=12(人)因为每桌2人,一组有6桌,就有6个2。 师:和他想的一样的举手,其他同学是怎么想的? 生:6×2=12(人)因为每竖行6人,有2竖行,就有2个6。 生:横着看,第一排人数用2×4=8(人)或4×2=8(人)。 生:横着看,每排有8人,有这样的6排,全班人数6×8=48(人)。 生:竖着看,每竖行有6人,有这样的8竖行,全班人数也是8×6=48(人)。 生:竖着看,有6人,就是6个1,写成乘法算式就是l×6=6(人)。 设计意图:数学模型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桥梁,计算班级人数,这是一个现实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分析座位排列的特点,根据乘法的意义,构建起解决问题的乘法模型。在此过程中,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的碰撞,凸显乘法的实际使用价值。 四、 总结归纳。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在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乘法吗? 学生交流。 小结:数学知识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精灵,躲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只要你们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你会发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 板书设计: 认识乘法 相同加数 3×4=12 不同加数 3+3+3+3=12 4 × 3 = 12 3+3+3+2=11 4个3 ∣ 乘 号 4+4+4+4+4=20 5个4 读作:4乘3等于12. 2+2+2+2+2+2=12 6个2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在教学这一课时,首先,我创设了游乐园这一情境,以学生感兴趣的场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学习新知时通过相同加数的加法和不同加数的加法的对比,让学生明白只有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把握了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建立乘法的模型。接下来,我又让学生用小棒摆相同的图形,并用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计算小棒的数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深化对乘法认识。最后,我设计了两个练习,让数学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凸显乘法的价值。 然而,本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课后,我对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如下反思: 一、在整个活动中,动静结合不够。整个课堂以静为主,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给学生创造的表现机会不够。 二、应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全靠教师平时的强调,因此,规范学生的语言就尤为重要。要求学生表达要清晰,语言要具体,有利于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 三、学生探究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数学学习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索取知识,而不是接受知识。在这节课中,我过多的设计了学生去主动探究,学生探究需要大量的时间,所以,最后的拓展练习时由于时间不够,只能匆匆收尾。在以后的教学中,让学生探究的问题还应设置的更具目的性,更有针对性,这样才能达到探究的效果,又不影响教学的进度。 四、没有充分利用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善于利用课堂的生成性资源是一个教师智慧的体现。在本节课中,我在让学生计算花片图时,当学生出现不同的答案,我没有重点讲解,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乘法的意义,而是简单带过。这不仅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错失了学生开动思维,产生思维碰撞的机会,让课堂失去了色彩。 教学是教与学相长的过程。教学之路漫漫,在以后的教学生涯里,我还需要不断的向其他优秀教师学习,积累经验。相信功夫不负苦心人,只要坚持钻研,我们都能找到属于适合自己的方法,给学生撑起一片学习的蓝天。 五、 课例研讨 (1)“主题情景图”的意义没有深入理解 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是一副“游乐园场景图”,其意义可分两方面理解:一是“游乐园”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认识,利于调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引导他们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二是数学知识的呈现角度来看,学生玩耍时4个4个地出现、2个2个的、3个3个的直观地呈现出几个几。但小火车旁的圆桌转椅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几个几相加中较特殊的一种情况“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个数相同”。当学生没有发现没有及时引导导致这一重大教学材料在课堂上遗失,这也是课堂中的一大遗憾! (2)对学生操作活动的思考 操作活动能有效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矛盾,而且可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首先,教师要明确操作目的并让学生明确操作要求。其次,注意操作材料的选择,选择操作材料的标准是要看操作活动是否有利于促进认知活动。课中摆小棒的操作活动有学生不知所措是学生对操作的要求还不十分明朗,在课后与听课老师交流中也提到“操作材料的数量太大不利于学生对几个几的把握”。 附:教师简介: 杨倩,女,小学一级教师,大专学历。2011年毕业于湖南工业大学英语教育专业。毕业以来,曾从事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及英语教学,兼任班主任工作。爱钻研,好创新的她与学生一起在数学的天堂里快乐遨游。她幽默,民主,活泼,严谨的教学风格使她的课堂深受学生的喜爱。她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曾多次获得“优秀教师”,“德育标兵”等荣誉称号。也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教学研讨等活动,所写论文也多次获奖。2014年获得“安化县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比武”一等奖,“益阳市小学数学教学比武”二等奖。她坚信:一位优秀的教师一站上讲台就能带来春天,她愿给学生一片永恒的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