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康泽恩城市形态学方法的殖民城市空间演化研究--以达喀尔与胡志明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77555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7.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康泽恩城市形态学方法的殖民城市空间演化研究--以达喀尔与胡志明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于康泽恩城市形态学方法的殖民城市空间演化研究--以达喀尔与胡志明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于康泽恩城市形态学方法的殖民城市空间演化研究--以达喀尔与胡志明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6HA 08/2023中图分类号 TU-0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2023)08-0016-06 收稿日期 2022-10-23摘 要 殖民城市中蕴含着多元文化交汇形成的丰硕殖民遗产,研究殖民城市空间演化历程,构建适用于多元文化影响下的城市空间演化研究方法,对于完善此类城市形态演化与驱动机制研究体系、识别和保护特殊遗产的空间基因单元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基于康泽恩城市形态学理论,构建“形态时期划分形态要素演化驱动因素分析”方法体系,以达喀尔市和胡志明市为典型研究对象,从街道、地块、建筑三个形态要素分析其城市空间的演化过程,揭示殖民城市发展定位、法国城市规划思想和城市公

2、共卫生政策对城市形态演化的驱动机制,并对康泽恩城市形态学方法在未来研究中的实践应用提出展望,以期为城市形态研究和殖民遗产保护提供形态学理论基础和方法借鉴。关键词 殖民城市 康泽恩城市形态学 遗产保护 达喀尔 胡志明Abstract Colonial city contains a multicultural intersection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great colonial legacy,it is of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colonial city space evolution

3、 process and construct a reserach method of urban space evolu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multiculturalism for improving this kind of driving mechanism of urban morphology evolution and research system,and identifying and protceting the spatial gene units of special heritage.Based on Conzenian ur

4、ban morphology theory,we construct the method system of morphological period-morphological element evolution-driving factor analysis,taking Dakar City and Ho Chi Minh City as the typical research objects,we analyze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ir urban space from three morphological elements of stree

5、ts,parcels and buildings.Then we reveal the driving mechanism of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colonial cities,French urban planning thoughts and urban public health policies on the evolution of urban form,and put forward the prospect of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Conzenian urban morphology metho

6、d in future research,so as to provide morphological theoretical basis and method reference for urban form research and colonial heritage protection.Keywords Colonial city,Conzenian urban morphology,Heritage protection,Dakar,Ho Chi Minh City基于康泽恩城市形态学方法的殖民城市空间演化研究以达喀尔与胡志明为例Spatial Evolution of Coloni

7、al Cities Based on Conzenian Urban Morphology Approach:A Case of Dakar and Ho Chi Minh City魏 伟|Wei Wei谯素芳|Qiao Sufang殖民城市是近现代殖民主义背景下,多元文化交汇形成的特殊城市类型。尽管在现代化和去殖民化浪潮中,这种受外来文化影响形成的历史空间逐渐被替代、模糊甚至消解,但不可否认的是,现代城市的发展正是以殖民时代的城市空间为基础,殖民遗产也仍然留存于现代城市之中,是现代城市有机体中的一组特殊基因。研究殖民城市空间演化历程,构建适用于分析多元文化影响下的城市空间演化机理的研究方法,

8、对于完善此类城市形态演化与驱动机制研究体系、识别和保护特殊遗产的空间基因单元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已对殖民城市的社会人文及其空间形态展开了相关研究。对殖民城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殖民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殖民政策1、种族关系2、公共卫生环境3等内容,以及对后殖民时代殖民城市转型发展4的研究。城市形态研究方面,形成了以康泽恩5、卡尼吉亚6和凡尔赛学院7为代表的研究学者和学派,分别侧重于从城市形态演化、建筑类型推演与街区形态三个方面分析城市空间特征。其中,康泽恩城市形态学理论以其动态时空视角与多维度耦合分析框架,成为了解析城市空间形态特征的重要研究方法。然而,现有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城市形态

9、学领域对殖民城市的关注较少,以城市空间形态为切入点反映殖民城市发展历程的研究不足,同时也缺乏多尺度的空间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基于此,本文以康泽恩城市形态学为理论基础,构建适用于殖民城市的城市空间演化研究方法。并以达喀尔和胡志明两座城市为典型研究对象,结合殖民时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梳理二者在街道、地块、建筑三个形态要素方面的演化过程,揭示影响其形态演化的关键驱动因素,最后对该方法在殖民城市研究中的进一步应用提出展望,以期为殖民城市形态演化研究、空间基因提取与遗产17Pioneer Theory先锋理论 丨 保护提供形态学理论基础和方法借鉴。1 殖民城市空间演化方法体系构建1.1 康泽恩城市形态学

10、理论基础康泽恩认为:一座城镇的形态学特征体现为城镇景观的特征,包括城镇平面格局、建筑形态构成和城镇土地利用方式,三者各自的研究重点不同,但又互相交集、彼此依存5。而城镇平面格局又是城镇景观的主要方面,是记录了城镇物质形态发展历程最完备、稳定的复合体,平面格局分析既关注平面格局要素的特征,也应关注其所处的自然条件和经济与社会发展背景。因此,康泽恩城市形态学强调基于一种动态演化的视角,综合各形态时期的城市背景,对城市发展过程中极为关键的过程进行研究,以建立城镇平面格局中不同时代的特征信息。1.2 殖民城市空间演化方法构建本文在康泽恩城市形态学基础上,构建殖民城市空间演化研究的“形态时期划分形态要素

11、演化驱动因素分析”方法体系。形态时期即不同背景下产生了独特的文化景观和物质空间形态、且具有典型文化和物质遗存的时期,不同殖民城市经历的形态时期各有差异,但总体来看呈现出由形态积累到生成、发展再到转型的时期转变。其中,形态积累时期常见于亚非殖民城市,表现为殖民地在被殖民前的贸易、宗教交流过程中受到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城市形态逐渐出现异质特征。形态要素演化从三个要素方面展开,即街道及其在街道系统中的布局、地块及其在街区中的集聚、建筑物基底平面。总体而言,殖民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和社会各方面因素具有强烈的关联性和互动性,阶段性特征显著,康泽恩城市形态学研究方法为解读这一演化过程提供了合适的理论框架。2

12、 达喀尔与胡志明的城市形态演化分析2.1 达喀尔与胡志明概况及形态时期划分达喀尔是非洲塞内加尔共和国的首都及第一大城市,坐落于大西洋沿岸的佛得角半岛上,是非洲大陆最西端的城市(图1)。1857年,达喀尔被法国殖民者占领,1902年确立为法属西非联邦的首府。1960年塞内加尔独立,达喀尔成为首都。胡志明是亚洲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第形态时期达喀尔胡志明时间时期特征时间时期特征时期一1857年1885年发展缓滞1862年19世纪80年代城市重建时期二1886年1913年首府建设19世纪80年代20世纪20年代环境治理时期三1914年1960年空间隔离20世纪20年代1955年风格转型一大城市,旧称西

13、贡,位于越南南部。1862年,法国正式占领胡志明,由于城市基本被战火毁灭,法国人进行了全新的城市重建活动。此后胡志明曾作为法属印度支那和交趾支那的首府,直到1955年,法国结束对胡志明的统治。达喀尔和胡志明殖民地位较高,代表了法国在亚非殖民地的最高建筑与规划水平,是探讨外来规划思想影响下城市形态演化的空间典型。根据两座城市的发展历程,可将其城市形态演化划分为三个时期(表1)。2.2 达喀尔与胡志明的形态演化过程(1)时期一:发展缓滞与城市重建法国长期在殖民地施行同化政策,将法国的政治体制、语言文化、建筑风格等方面直接移植至殖民地。在达喀尔被殖民之初就明确提出“欧洲化”的规划倡议8,1862年军

14、事工程师皮内特为达喀尔制定了第一版表1 达喀尔与胡志明城市形态演化的三个时期图1 达喀尔与胡志明的地理位置图2 达喀尔与胡志明在时期一的街道系统18HA 08/2023城市总体规划,采用网格形态(图2)。1861年,军事工程师科芬也提出以网格布局建设新的胡志明市,并主张引入首都巴黎的布局风格,为当地法国人提供更宜居、有归属感的城市环境9。这两个规划方案都分别得到了较好的实施,奠定了后续城市建设的空间基础。a 街道系统城市街道的集合形成街道系统,达喀尔的街道系统以半岛东部面向戈雷岛的尖角地带为起点展开,基本呈正交状,靠近海岸线地带的街道略微偏转,垂直于海岸线,沿岸留有缓冲带用于部署军资。东西向布

15、局除了考虑到和港口及戈雷岛联系、呼应外,还考虑到预防公共卫生问题,东西向街道便于接纳海风,促进城市空气流通,防止瘟疫蔓延10。胡志明的街道系统变化较丰富,不局限于简单均匀的矩形网格,加入了与环形广场相结合的放射型街道,街道密度和街区尺度也根据功能进行了适当调整,北面法国人聚集区的街区尺度大、路网密度低,南面码头地带则相反。胡志明的街道系统朝向东南以便和西贡河直接联系,垂直于主要的西南风向,避免陆风带来的热空气。根据街道的不同功能又可将其划分为轴线街道、通行街道、内部街道。轴线街道连通城市主要节点,该阶段达喀尔的轴线街道只有一条,穿越军事广场最终通向海边的军事堡垒。胡志明的轴线街道有三条:城堡大

16、道,通往城堡;诺罗敦大道,从城堡南门经过,通往总督府;卡蒂纳大道,通往教堂和水塔。通行街道即各街区之间的连通道路,兼顾人车通行。达喀尔的通行性街道分布均匀,连通性较好;胡志明的通行性街道受到城堡、绿地的阻隔,出现多处丁字路口,有延伸至城外与西南方向的城镇堤岸(Cholon)相联系的通行街道。此外,在达喀尔的规划中突出地展现了广场的位置,且轴线街道以军事广场为中心向外发散,以强调军事在城市中的重要地位;而胡志明的轴线街道是有端点的、封闭的,除了南部码头处的小广场,并没有再设置其他广场空间,即使没有进行建设的街区,也种上了树木。这与胡志明动荡的军事环境有关,城市中宽阔大道便于法国军队进行巡视,不建

17、设广场则是为了防止开放空间给越南人集会起义的场地9。b 地块组织皮内特制定达喀尔规划方案时,吸取了其他殖民城市的经验,为达喀尔制定了全面的发展计划,包括土地管理立法,但由于法条过于清晰严苛,遭到本土居民的抵触10。达喀尔也因难以吸引人口,街区大多空置留白(图3)。胡志明法国人聚集区的土地大多被总督府、植物园、军营等公共建筑或场所占据,私人和商业活动并不频繁,地块划分较粗略、面积大、数量少。南部越南人聚集区的地块则进行了较详细的划分,形态简单机械,多为联排开发式。c 建筑肌理达喀尔这一时期的建筑建设以法国人的军事建筑为主,城堡、军营、炮台、仓库等建筑沿海岸线分散布置,单体或组合建筑均具有较强的围

18、合性,以增强防御(图4)。网格街区内主要为勒布人的茅草屋,通常沿网格边缘一字形、矩形或环形整齐排列,村庄规模大小不一,有的村庄草屋布局零散不规则。胡志明的建筑也呈现出法国人区和越南人区差异化建设的现象,但建筑类型更丰富。法国人的公共建筑分布在城市北面地势较高的地区,除军营、残留的城堡外,还有医院、大学、教堂等,同类型的建筑占据一个街区,军事建筑沿街区边缘布局,增强封闭性和防御性,其他建筑通常布局在街区中部,周围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城南商业贸易频繁地区的建筑体量小、密度大,地块首端的建筑物主体贴紧街道线建设,建筑沿街面小、进深大,排列整齐。(2)时期二:首府建设与环境治理在这一阶段,达喀尔的城市

19、形态产生了剧烈变化,主要受四个事件影响10-12:1886年达喀尔开通了和其他公社城市间的铁路;1887年成为法国在西非的授权公社提升了达喀尔的地位;1898年确立为法国在大西洋沿岸的重要军事基地,进行了大量军事和基础设施建设;1902年确立为法属西非联邦的首府,城市建设全面展开,人口迅速增长,空置的街区被建筑填满,整个城市向西边高原地区延伸,扩张面积超过老城的两倍。胡志明城市建设的起点远高于达喀尔,但城市管理却存在一定问题,如忽视公共卫生环境、盲目使用建筑材料等,城市问题在19世纪后期愈图3 达喀尔与胡志明在时期一的地块组织图4 达喀尔与胡志明在时期一的建筑类型19Pioneer Theor

20、y先锋理论 丨 发暴露出来,环境治理成为这一时期城市建设的主题,对城市形态影响较大的是废除运河、建设林荫道等措施13。a 街道系统达喀尔半岛向南延伸的一角被称作“高原”(Plateau),老城与高原街道系统的连接以国家大道为核心向西延伸,形成了多处放射中心,新的街区延续了老城的小尺度形态,放射道路划分出许多梯形或三角形的街区(图5)。除国家大道外,达喀尔新增了通往城市最南端的自由大道及通往新总督府的共和国大道两条轴线;通行街道系统仍然笔直而规则,部分街区内自发形成了内部街道。胡志明城市的扩张分别向北面和南面进行,北面道路受地形影响呈不规则几何结构,南面大运河对岸的建设仍然以码头、商业为主,街道

21、平行或垂直于河岸,形状规整。运河填平后形成的林荫大道成为了城市新的轴线道路,原城堡前新开辟的道路将诺罗敦大道延伸至西贡动植物园,整座城市的正交轴线系统更加清晰。胡志明的通行街道向南北延伸的部分以长方形网格为主,街区的分割增加了通行道路,提升了路网连通性;对外联系的道路进一步增多,尤其是与堤岸镇的交通联系。b 地块组织达喀尔这一阶段的地块划分也较规则,由于街区面积小,内部地块的数量也较少。总体上看,老城商业活动频繁,沿海及普罗泰特广场周围的街区地块数量更多,西部和高原地区则相对较少(图6)。胡志明的法国人大街区在沿街处出现少量小尺度的私人地块,南部仍然是地块密度最高的地区,地块划分较规则,靠近码

22、头和运河地段的地块数量多、尺度小、沿街面短;距离码头稍远的地块尺度稍大,布局也更规律,常见按街区边长均分地块。在码头部分尺度小的街区内部还有进一步细分的不临街地块,远离码头的常见背向联排的大进深地块,前者或是为了最大化利用土地价值,后者则是为了在有限的沿街面下提升土地价值9。c 建筑肌理在政治和经济迅速发展、人口聚集的背景下,达喀尔的公共建筑数量也随之增多,建设了以总督府为代表的大量行政建筑、商业建筑,通常兼具居住功能,风貌以法式风格为图5 达喀尔与胡志明在时期二的街道系统图6 达喀尔与胡志明在时期二的街道系统图7 达喀尔与胡志明在时期二的建筑类型20HA 08/2023主,庭院绿化丰富(图7

23、);胡志明法国人区的建筑数量增多,结合当地实际建设了新的市场、市政厅、剧院等建筑。(3)时期三:空间隔离与风格转型1914年,达喀尔发生了反复的大规模疫情,为了保障欧洲人的卫生安全,法国当局决定将本土居民安置到城外,建设新的土著村“麦地那”14。至此,达喀尔正式形成了老城、高原、麦地那三大区域并行的格局。20世纪20年代前后,受世界局势变化及当地人不断抗争的影响,法国当局在殖民地的统治逐渐有从同化转向联合的趋势。此前,法国殖民者擅于使用军事手段来控制胡志明城市各方面,而在此阶段,则提出了尊重本土传统的号召,并反映在一些城市建设活动上15。此外还将堤岸镇并入胡志明辖区,两座城镇之间的村庄也逐渐发

24、展起来。a 街道系统达喀尔的街道系统从正方形网格向放射网格再向长方形网格状发展,老城和高原的街道系统基本稳定,麦地那的网格街道系统比老城的更为整齐均质,通行街道围合而成的街区长宽比大约为12.4。麦地那和高原之间曾用大面积绿化和两条大道隔离,20世纪30年代后新的网格街道逐渐取代绿化,最终形成现代达喀尔的路网结构(图8)。胡志明的三面河流对城市扩张产生了一定限制,街道系统延续老城的网格道路向西南延伸,加强与堤岸镇的联系,两城道路相交处形成了一些放射节点,街区内部道路显著增加,增强了连通性。b 地块组织达喀尔与胡志明的地块普遍走向小尺度、高密度的形态(图9)。达喀尔高原不规则的地块形态和麦地那整

25、齐、简单的地块布局形成对比,前者是在发展过程中地块权属产生更替、合并的较自然的结果,后者则是受到当局强烈控制的表现。胡志明大运河连通堤岸镇,沿岸的土地开发强度得到了提升,地块垂直于河岸线呈大进深状排列。c 建筑肌理达喀尔麦地那的建筑基本采用排屋形式,建筑沿道路背向排列,在建立之初采用稻草、木材等低成本材料建造,卫生环境也较恶劣,二战后在消除非正规住宅的运动下才逐渐改善。20世纪20年代,法国在越南大力图8 达喀尔与胡志明在时期三的街道系统图9 达喀尔与胡志明在时期三的地块组织图10 达喀尔与胡志明在时期三的建筑类型21Pioneer Theory先锋理论 丨 推进建筑建设,以吸引更多外来投资。

26、根据新的殖民政策,这些建设活动聘请了本土设计师参与设计、采用了本土传统元素,并雇佣大量当地工人进行建造,建筑风格也从移植新古典主义、装饰主义等西方建筑风格转向更具有文化和气候适应性的印度支那风格,包括外廊、薄墙、基底抬高等手法16,代表性建筑之一为彼得鲁斯基高中(图10)。2.3 达喀尔与胡志明形态演化的驱动因素分析从整体上看,驱动达喀尔与胡志明城市形态演化的关键因素是城市发展定位、法国规划思想与公共卫生政策三方面。(1)殖民城市发展定位达喀尔的发展历程表明殖民城市的建设与殖民政策息息相关,在20世纪前,达喀尔地位并不高,即使城市建设缓慢也难以得到殖民者关注和投资。但当达喀尔成为军事基地和统治

27、首府后,殖民者大量投资和人口涌入,促进了达喀尔快速发展。而胡志明在殖民伊始就具有高起点、高定位,城市规划也较为完善,后续发展以在此框架内更新为主,城市形态的演化具有连续性。(2)法国殖民规划思想达喀尔与胡志明的城市空间形态都具有典型的法国古典主义特征,以及借鉴巴洛克艺术手法复制首都巴黎宏伟城市的结构比例之表现。这实际上是法国殖民者战胜自然的愿景,反映在城市形态上即法国人可以很容易地征服殖民地,形成具有强烈人工秩序的定居点。在城市内部强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隔离,在法国人聚集区建设大型建筑、广场及林荫道,营造宏伟的城市环境;在其他被统治者聚集的地区,住宅、公共建筑都是小而拥挤的形态,这种阶级环境间

28、的对比关系基本持续了整个殖民时期。(3)城市公共卫生政策达喀尔的城市形态受公共卫生政策影响极大,在第二时期,达喀尔因瘟疫问题将老城内的勒布村庄驱逐至城市西部或南部尚未完全成形的高原地区,最终在1914年施行空间隔离政策,城市形态显著改变。胡志明的瘟疫得到较好的控制和预防,供水和排污是主要对市民健康产生影响的方面,修建桥梁、填平运河等措施也对城市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结语本文以达喀尔与胡志明为典型研究对象,运用康泽恩城市形态学方法对殖民城市的发展历程和空间演化进行梳理,两座城市的发展历程表明,殖民城市的建设进程由统治者主导,城市形态高度反映殖民规划思想,城市公共卫生政策也是驱动殖民城市形态演化的重

29、要因素;地方气候、本土文化等也对城市形态产生了一定影响。正是这些因素在不同层面的作用,才形成了殖民城市独特的空间形态,丰富了城市文化积淀,留下了宝贵的城市遗产。康泽恩城市形态学方法为深入理解城市空间演化机理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方法支撑,在后续的相关研究中可进一步引入康泽恩城市形态学中的形态基因类型单元概念,并对建筑形态构成和土地利用布局展开深入分析,识别多元文化在城市形态中的基因单元,以强化形态分析结果对遗产保护等实践工 作 的 具 体指 导作 用。资料来源:图1:作者自绘,底图基于自然资源部标准地图服务网站审图号为GS(2016)1667号的标准地图绘制,底图无修改;图23,56,8:作者根据法

30、国国家图书馆历史地图绘制;图4:作者根据法国国家图书馆历史地图及相关资料11绘制(图片说明:达喀尔一般建筑图参考历史影像、同地区其他本土村庄布局平面图绘制);图7:作者结合现状卫星图绘制;图9:作者根据法国国家图书馆历史地图及相关资料11绘制;图10:作者根据法国国家图书馆历史地图结合现状卫星图绘制。参考文献1 Roberts SH.The history of French colonial policy 1870 1925M:Routledge,2019.2 Boittin JA,Firpo C,Church EM.Hierarchies of race and gender in the

31、 French colonial empire,1914-1946J.Historical Reflections/Rflexions Historiques,2011,37(1):60-90.3 Cooper AC.Public health,the native medical service,and the colonial administration in French West Africa,1900-1944 D.2010.4 Lynch K,Nel E,Binns T.Transforming Freetown:Dilemmas of planning and developm

32、ent in a West African CityJ.Cities,2020,101.5 康泽恩.城镇平面格局分析 诺森伯兰郡安尼克案例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6 沈克宁.建筑类型学与城市形态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7 王慧芳,周恺.2003-2013年中国城市形态研究评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4,33(5):689-701.8 Njoh AJ,Chie EP.Vocabularies of spatiality in French colonial urbanism:Some covert rationales of street names in

33、colonial Dakar,West Africa and Saigon,IndochinaJ.Journal of Asian and African Studies,2019,54(8):1109-1127.9 Vo NM.Saigon:A historyM.McFarland,2011.10 Bigon L.French colonial Dakar:The morphogenesis of an African regional capital.French colonial Dakar: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2016.11 Bigon L,Ross

34、 E.Grid Planning in the Urban Design Practices of SenegalM.Springer,2020.12 Bigon L,Hart T.Beneath the city s grid:vernacular and(post-)colonial planning interactions in Dakar,SenegalJ.Journal of Historical Geography,2018,59:52-67.13 Hung NM.editor Transformation of built cultural heritage in old Sa

35、igon(Ho Chi Minh City),Vietnam.IOP Conference Series: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20:IOP Publishing.14 Betts RF.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edina in Dakar,Senegal,1914J.Africa,1971,41(2):143-153.15 Cooper N.Urban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e in colonial IndochinaJ.French Cultural Studies,2000,11(31):75-99.16 Thanh TH,Hanh VTH,editors.Modern architecture of Saigon-Ho Chi Minh City.MATEC Web of Conferences,2018:EDP Sciences.作者信息:魏 伟,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武汉大学中国发展 战略与规划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谯素芳,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