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 情暖人间
16 穷 人
教学目标: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自觉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认读“ 寡、忐、忑、魁”等4个生字,会写“帐、帘、忐、忑、魁”等生字组成的词语,激励学生学习应用“忐忑不安、心惊肉跳、自作自受”等常用词语应用写话。激励学生进行对话、或心理活动描写小练笔。
4、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省略号在不同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懂得省略号的用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
课时安排:3课时
预习案
一、作者介绍: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
二、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习生字。自读课文,画出课文不认识的生字,并画出成语。
2、让学生自由通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按以下的提示,给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并想一想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课文中围绕人物哪些?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3)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课后练习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及自己想要积累的词语。并选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交流句段积累,培养积累兴趣
让学生互相交流各自选读了哪些自然段,选背了哪些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师给予肯定鼓励,积极促进学生积累语言习惯的养成。
二、穷人生活。
(一)穷人的穷:
1、
2、
3、
4、
(二)如何对待自己的生活:
1、面对穷生活:
渔夫:
桑娜:
西蒙:
2、但从而看出他们是 的人!
3、主要从人物的 描写来展现的。
三、富有的。
(一)穷人富有的是:
1、面对生活更:
2、面对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
桑娜:
渔夫:
3、从而可以看出桑娜的 美好心灵;
渔夫的 美好心灵!
4、课文从人物的 、 、 等方面写的!
四、拓展:
1、穷人生活是什么什么造成的? 如何可以改变: !
2、续编故事没写完的继续写完。
3、选做:写《给桑娜和渔夫的一封信》,或为桑娜和渔夫写一篇表扬稿。
五、当堂测试:
1、读拼音,写词语。
zh3ng zi y2n li1n ku! w% t2n t- b& `n
( ) ( ) ( ) ( )
h$ xi3o b3o yu3n sh$ sh# x~n j~ng r7u ti3o
( ) ( ) ( ) ( )
2、改动提示语位置,写出对话的另两种形式。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A
B
3、写出下列词语反义词。
倒霉( ) 黧黑( ) 蜷缩( ) 激动( )
4、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省略号的用法。
A“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B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C“有没有同学考卷已……”老师的话还没说完,丁丁已举起了手说:“老师,我已做完。”
5、读句子,回答问题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样做”是指____________。“非这样做不可”反映了桑娜____________的品质。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有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①这个句子是______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6、含英咀华
(一)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二)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A.解释词语
忐忑不安: cheng
自作自受:
B、通过第一段文字中桑娜的_______和________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第二段文字细致描写了渔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4、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渔夫和渔夫是怎样的人?
6、续写课文:
当孩子醒后…..
六、学习心得:
教师寄语:
1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姓名 班级 (编制人:程小波 审核人:任凌云) YTWGY0002011040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们对鲁迅的爱戴及体会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2、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和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正确认读“唁、浒、囫、囵、佣 ”五个字,会写“悼、浒、囫、囵、搞”等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等词的意思。
5、选用“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常用词语应用写话。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鲁迅的资料。
教学设计
预习案
一、预习,学习生字
1、通过预习,你画下了哪些想积累的词语,和同桌交流一下。注音:
鲁 悼 浒 囫 囵 唁
2、积累:
追(悼 掉) 吊(言 唁) 咳(嗽、懒) (付、敷)药
女(拥、佣) 水(浒、许)传 (殡、缤)仪馆
3.补充完整。
失声( )哭 ( )( )吞枣 张( )李( )
( )然大悟 饱( )风霜 ( )( )不断
4照样子从文中找出类似的词:
大大小小:
5解释词语: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饱经风霜:
二、人物链接: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辑,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事变以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影响,彻底放弃了进化论幻想。1927年10月到达上海。
1930年起,鲁迅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运动。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1927-1936,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这些作品收录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三、按原文填空。
A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 》,一本是《 》。伯父已经去世 了,这两本书我还 着。
B□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你把鼻子碰扁了□(加上标点)
C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 )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 )上车子,一( )着,一个( )着,爸爸( )给那个拉车的( )碎玻璃片,伯父( )硼酸水给他( )干净。他们又给他( )上药,( )好绷带。(所填的都是 词。)
四、课后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背自己喜欢的句段。
2、给每一部份加个小标题:( )-( )-( )-( )-( )
研学过程
一、 读课文。
1. 课文每一部分对伯父的描写句子:(每一部分找一处)
2课文中哪些地方还写到伯父的,主要从伯父对待 、
、 、 等方面的人,正如他的一句诗句“ , 。”
3课文中几处提到了伯父:
;为什么题目不是用《我的伯父》而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因为:
二、总结课文,学习写法
1、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本课在写法上给了你启示:从人物的 、 、
等方面,通过几件事来反映人物的品质。
三、扩展阅读,课后延伸
1、鲁迅先生逝世后,许多人怀念他,许多人写了文章来纪念他,如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臧克家的《有的人》。同学们课外可以去阅读。
2、鲁迅先生一生写下了许许多多的文章,同学们课外可阅读由鲁迅先生在百忙中翻译的童话《表》和《小约翰》,也可看看《鲁迅散文集》及《鲁迅小说集》等,它将会使我们更加了解鲁迅先生的。
3我想对鲁迅说:
四、温故知新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深奥( )( ) 枯瘦( )( ) 详细( )( )
慈祥( )( ) 爱戴( )( ) 惊异( )( )
2、成语填空
囫( )吞( ) 张( )李() ( )经风( ) 北风( )
( )然大( ) 一目( )行 一知( )解 ( )痛哭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了四个小故事,可用四个小标题表示:①________②_ ______③______ __④___ _____
⑵伯父之所以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是因为:_______ _________
4、阅读句子并作答.
☆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⑴这句话主要从人物的 描写和 描写,表面在夸自己,实际上是_______ _________
⑵这句话体现了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这句话通过对鲁迅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描写,表现了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含英咀华
(一)“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就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⑴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恍然大悟:
⑵“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实际上指的是什么?
⑶“四周围黑洞洞的”怎么理解?
⑷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⑸这段话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二)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⑴这个片段写了________这件事,通过________描写,表现了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本段中描写动作的词语有: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也学习仿写人物:我主要从人物的( 、 、 等方面写主要写的事是: )片断描写。
我的爸爸
六、学习心得:
教师寄语:
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