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科 生物(人教版七上) 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七
教学内容
第二章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计划课时
2
教材分析
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观察工具,初步学会独立使用显微镜是初中阶段十分重要的生物技能之一,学习认识、使用显微镜对学生在后面进一步从微观认识动植物,乃至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础,有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作为本册教材中第一个技能性的操作实验,该课内容寓理论与实际于一体,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一节内容。但由于显微镜较昂贵,学生之前又没接触过显微镜。过去教师在教学微镜使用时总是把显微镜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步骤、注意事项讲的十分详细,然后才让学生动手,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不符合新课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理念。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合本校学生生源较好和好奇心强的特点,我试着把本节课设计成自学+讲授+探究课,给学生创设情境,将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为中心,整个学习过程以此为出发点,及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因难在课堂中解决。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和部分探究,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与合作在教师引导下,获得新知与能力的提高,同时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交互式白板和显微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过程与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教学重点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掌握使用显微镜的使用技巧。
教学准备
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三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写有数字的透明纸;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擦镜纸,纱布,显微镜的使用录像带或课件;课前每班培训几名学生,以便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引入:
1、生物形形色色,看起来千差万别,但构成他们的基本单位是一样的,这个基本单位是什么?
2、观察越来越小的生物或观察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要用到什么工具?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各部件的用法
1、对照教材和实物认识并填写显微镜的结构名称:
2、小组内互相指认显微镜各结构名称和作用。
3、动手探索: ⑴分别转动粗、细准焦螺旋,操作中发现有什么不同?
⑵物镜分高倍镜和低倍镜, 转换器 可转换镜头。
⑶转动遮光器,发现了什么?
⑷转动反光镜,看看有什么不同?
4、小组内思考讨论:光线如何到达我们眼睛的?
学习任务二:练习使用显微镜(要求:能规范、独立操作,并通过调节看到物像。)
1、阅读教材,总结方法步骤:
⑴如何取放显微镜?
⑵如何对光?总结三转:
①转动 ,使 镜对准通光孔。
三转: ②转动 ,选择一个较大光圈。
③转动 ,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⑶如何调节观察到物像?(动作记忆) 放à压à降à升à
讨论: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
2、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写有“上”的标本。
思考:①“上”的物像是 ;标本与物像的移动方向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思考:在显微镜下能看清写在不透明纸上的“上”字吗?
Ø学习任务三:总结使用显微镜的实验技巧:
1、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 遮光器和 (光线强时用 镜, 光圈)。
2、显微镜结构中最重要的是 ;带有螺纹的镜头是 。
3、使用:显微镜使用的步骤: ; ; 。
4、对光的三转: ;
;
。
5、怎样算是对好光了?
6、观察动作的先后顺序: . . . .
7、观察时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 。
8、转动准焦螺旋(先粗后细)。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 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 ),以免 。
9、整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擦拭目镜和物镜要用 纸。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 ,并将镜筒下降到 处。
三、诊断评价:
1、填图:显微镜各个部分的结构
2、下列四台显微镜,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是哪一台?
a) 5* 8*
b) 10* 40*
c) 15* 10*
d) 20* 45*
3、在室内光线比较暗的情况下,
用 光圈, 镜。
1、 将位于左上方的物象移到视野中央来,应当怎样移动标本?
5、总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小结
1.显微镜的构造
注意的问题
2.显微镜规范操作的方法步骤
①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物镜。
②对光: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2)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3)左眼看,右眼睁,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③观察 :(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2)镜筒先下降,直
到接近标本。(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④清洁收镜。
应注意的问题:
3. 光通路
光→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物镜→镜筒→目镜→眼
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与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镜筒,细观赏。
看完低倍,转高倍。 九退整理,后归箱。
教学反思
1. 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体现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新要求,这种变化容易被专业教师接受。
2. 注重重要概念、重要技能的理解记忆和思维的培养。
3. 注重学习的评价,强制自觉性差的学生。
4.纪律是难题,与学生的年龄小有一定关系,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应加强课前准备。
5.生物中考总(40)分低决定地位低:教学设施、器材难倒位,学生偏科,领导限制,教与学难紧密结合。这是大方向的难题。如学生有实验报告册,而任课教师(追问后)不发。
6. 教学设计落实受学生欢迎,但不太到位,无法体现原汁原味的生物课。
7. 如果重新上这节课,重在知识目标,减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领导、其他学科教师和学生更容易懂,评价可能更好。
务注
展开阅读全文